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极地地区教学反思》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极地地区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
篇1: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篇2: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教学反思。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学反思《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里面的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呼吁学生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重视,并且也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对于极地地区的教学,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进展,比如极地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光的研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该部分的兴趣,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
延伸阅读——《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国际社会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对这节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冰雪覆盖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丰富的资源)——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发散性较强,因此课前安排好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内容(如位置、气候、动物、科考站)进行搜索和整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图文并茂,知识点通过用地图来分析总结,体现出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来归纳知识的技能。并且,地图中的动态部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说明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应充分利用。本节地理语言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篇4:《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对这节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冰雪覆盖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丰富的资源)——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发散性较强,因此课前安排好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内容(如位置、气候、动物、科考站)进行搜索和整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图文并茂,知识点通过用地图来分析总结,体现出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来归纳知识的技能。并且,地图中的动态部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说明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应充分利用。本节地理语言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篇5:《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里面的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呼吁学生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重视,并且也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对于极地地区的教学,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进展,比如极地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光的研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该部分的兴趣,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
篇6:《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一、学生活动情况
本章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一方面,内容是学生前面未涉及到的全新内容,另外一方面,所学内容与日常常识和学生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充满疑惑,都想找到原因。课程安排内容多引用科考时事材料,让学生感觉生活化和富有情趣。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材料中学,看视频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听中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重点以“南极洲”为案例,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对该地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读图分析能力、动力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构建知识系统。
课堂表现反映的情况,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筛选。另外,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素质。
二、教法建议
1、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几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来。目的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利用大量直观的图片、图表,发挥学生的参与能力,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3、教材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本章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既符合知识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感觉抽象的东西,教师尽量地通过创设情景来拉近距离。例如,通过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录象片段导人新课;通过不断地展示两极地区的景观图片来创设情景等。另外,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任务,教学中,注意要让学生多读图,多分析图,做到图文随意转换,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
三、在教学过程中列表对比南北两极时适应加入以下三点区别:
1、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北极有居民。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当地居民已达700多万,其中真正的北极土着居民不到200万人。
2、北极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些永久性冻土层和北极、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通过钻取冻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了解古气候的变化过程和古环境的变迁情况,从而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以外,这些永久性的冻土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固体碳及碳氢化合物,因而具有调节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
北极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
这个特点显然是由于北极本身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极地区比南极相应纬度的年平均气温高20℃,比南极更有利于不同门类的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是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纬度环境,极有利于陆地生物的迁徙与进化。所以,与被环极洋流隔绝而几乎成为生命禁区的南极大陆相比,北极陆地的生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北极生物多样性、生物总量、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由于北极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区生物的亲缘关系,这些研究从人类的生物资源前景、生物基因工程角度来看就具有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补充加入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比学习,加深理解,从而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篇7:《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特有生物等。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会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会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感受极地其后,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
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
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按4~6人分组。
2、极地地区的教学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他们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由于这两个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物质景观,吸引了各国的科考工作者前往考察。今天老师也将带你们进入这两个特殊地区,进行一次考察。
(二) 新课探究:
1、了解极地考察四项任务
教师讲述:这次考察的任务①探寻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②领略两极地区的地表状况;③感受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④认识两极地区的特殊生物。
(过渡)地图是考察必备的工具。我们首先要掌握如何看地图。
2、学看极地地图辨认方向
教师提问:①对于一般的地图我们如何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纬网地图如何辨别方向呢?(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教师讲解:这两幅地图分别是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的角度,绘制而成的经纬网地图。
教师提问:①对于这两幅图我们该如何辩方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②这幅图上,什么表示纬线,什么表示经线?(圆圈-纬线,直线-经线。)
③如果你站在南(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北(南)
④请你辨别亚洲在北极的什么方位?北美洲呢?欧洲呢?(南面)
⑤如果你们乘坐飞机从加拿大出发,一直向北飞行,是否能到俄罗斯?如果要飞往俄
罗斯,你的飞行方向要做如何改变?(北极;先往北,飞到北极后再往南飞)
(过渡)学会了看图。下面请同学们探寻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分组)
3、探寻极地地区地理位置
考察任务一:探寻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南极和北极地区图
教师提问:读图查找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范围,并说出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状况,它们的主体是大陆还是海洋?
小组讨论。
请两组的代表汇报考察的结果,教师边对照图讲评。
教师同时归纳总结。
4、领略南极地区地表状况
(过渡)经过漫漫航程,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同学们,来到南极和北极地区,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
这里是一片冰雪世界,极其寒冷。北极地区的海洋大多数是终年冰封,南极地区的陆地大部分是终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这厚厚的冰雪到底有多厚?下面让我们来揭示南极洲地表状况的秘密。
教师提问:1、世界各大洲中哪个大洲的平均海拔最高?(南极洲) 2、平均海拔约多少米(2350米) 3、图中的410米是什么的海拔?(陆地) 4、陆地上面白色部分又是什么?(冰盖) 有多厚?(1940米)
其实,南极洲陆地海拔只有410米,冰盖近2000米厚,南极洲于是就成了冰雪堆积成的高原,/故有“冰雪高原”之称。
提问:1、请看那是什么?(冰山)2、主要分布在哪里?(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上)3、如何形成
的.?(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4、属哪种自然资源?(淡水资源)
讲解:南极洲的冰川约占世界总量的90%,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主体部分。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西亚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是西亚的国家首先研究这个问题。
西亚气候干燥,水资源紧缺。还记得这地区什么资源丰富?石油。这里水比油还贵重。
这里厚厚的冰雪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寒冷,下面再让我们具体感受这里的气候状况。
5、感受极地地区气候特征
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一般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气温、降水,还包括风力)
首先让我们来感受这里的气温状况。
下面请同学们读教材104页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
教师提问①请一同学自上而下读出图中各数据。(可看出两极地区的气候都很寒冷。)
②两极地区为何如此寒冷?((两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③哪个地区更寒冷?(相比,南极地区气候更严寒,最低气温达-88.3°C是世界上最
寒冷的地区有“世界寒极”之称。)
④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呢?
小组讨论—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讲解(南极洲地势高平均海拔达235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故气温低。) 讲解(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过渡)了解了年平均气温状况,再让我们看看南极和北极地区气温的年变化。
读南极和北极地区气温年变化图及探究与应用。
教师提问:①一年中,两极地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出现时间不同?
(北极地区7、8月;南极地区12、1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教师讲解:北极地区的冬季很长,长达半年;春、夏、秋季各两个月。
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一年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和寒季之别。
②那你认为考察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最佳时间在什么时间?
(放在气温稍高的时间。南极: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北极-夏季,7-8月)
教师提问:有人把南极地区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阅读教材102页有关内容说明原由。
小结:这反映了南极地区的降水和风力特点:干旱和烈风。
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北极气候。(除了降水量高于南极地区外,它的寒冷和风力都远远不及南极地区。)
(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仍然有生命存在。两极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两地区的生物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我们去结识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朋友。
篇8:《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里面的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呼吁学生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重视,并且也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对于极地地区的教学,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进展,比如极地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光的研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该部分的兴趣,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