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1-11 07:15:4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师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1、为师要正

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总之,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

2、为师要诚

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

3、为师要公

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

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的教师对于调皮、不顺从的学生,往往采取训斥、威胁、甚至惩罚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教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鸦雀无声,安安静静,教师对此十分满意,以为自己有威信,有办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暂时的遵从。当教师一走,教室里又是翻天覆地,乱作一团。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三、教师的实践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知识的话,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养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养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需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需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情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变化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

四、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育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教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单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

以上是我对面向21世纪高职学校教师的一个认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

第二篇: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1、为师要正

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总之,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

2、为师要诚

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

3、为师要公

www.haoword.com【好范文网范文网】

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

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的教师对于调皮、不顺从的学生,往往采取训斥、威胁、甚至惩罚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教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鸦雀无声,安安静静,教师对此十分满意,以为自己有威信,有办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暂时的遵从。当教师一走,教室里又是翻天覆地,乱作一团。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三、教师的实践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知识的话,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养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养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需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需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情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变化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

四、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育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教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单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

以上是我对面向21世纪高职学校教师的一个认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

第三篇: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师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1、为师要正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总之,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2、为师要诚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3、为师要公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对于调皮、不顺从的学生,往往采取训斥、威胁、甚至惩罚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教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鸦雀无声,安安静静,教师对此十分满意,以为自己有威信,有办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暂时的遵从。当教师一走,教室里又是翻天覆地,乱作一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三、教师的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知识的话,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养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养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需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需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情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变化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四、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育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教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单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以上是我对面向21世纪高职学校教师的一个认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

第四篇: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启示

作者:张晓琳

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7期

[摘要]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以“3-3-3蓝图”为战略目标,在战略实施中保持三维伙伴关系,强调以21世纪的学生为工作核心,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使整个模式处于动态发展中,密切顺应时代要求,培养一流的教师。这些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教师教育 新加坡 面向21世纪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07-01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提出了一份“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的报告,指明了2014~2014年的教师教育战略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一整套面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模式。

一、“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简介

(一)战略目标

“3-3-3蓝图”是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2014年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三个“3”分别代表3个支柱:满足参与方(包括教育部、国立教育学院、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决策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中的有关人员等)的需要,赢得国际认可,影响国际教育同仁;3个核心战略领域:教学、研究和法人支持;3个保证成功的因素:责任、卓越和关系,即参与方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追求高质量,形成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二)战略实施

保持独特的三维(国立教育学院、教育部和学校)伙伴关系;国立教育学院在教育部政策的保障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支持配合下,采用“以课堂为基础的课程,以学校为基础的实践”的,以大学为依托的教师教育模式,通过师范生在课堂和学校中学习、实习、实践和体验,促进师范生从大学校园学习向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的转变。

强调以21世纪的学生为工作核心。21世纪的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教育必须确保教师提供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数学、情感和勤奋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在早期发展良知;必须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行动和学术潜力,掌握必要的技能,学会独立;在

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时,学生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合作;帮助学生实现学术、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过去的岗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系统模式,即“理论—实践课程系统”的基础上,要求规范教师学历、学位制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构建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要求教师加强学科教学知识,加强对所教学科的本质的理解,加强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对课程设计、提问和反馈的基本原则的哲学理解,等等。

(三)反思调整

“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前景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调整,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具备三种价值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身份认同感、服务于专业和社会。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师技能:专业实践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个人效力。

教师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反思、行动研究、学校合作式导师、体验式学习、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短期调任、实习、见习,以及将课堂搬进大学中的咨询项目等等都是加强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途径。

二、启示

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而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计划,尽管该计划的实施还在进行中,各参与方还在试行、反思、调整,还存在许多需要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但它仍能给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新加坡这一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它不是一个纯理论的大政方针、宏观路线的制定,而是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详细阐述了其战略实施,实施有必须围绕的中心,也有各参与方的职权关系,更有具体方法的举例和论证,这就避免了政策空洞,让执行者不知所措,进而容易曲解原意的通病。

另外,在实施到中期时,主要责任方,即国立教育学院勇敢地提出应该及时暂停计划的实施,进行反思和调整,及时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保证计划能尽可能圆满地达到目标。

最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不足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提出的相应途径,积极探索开发出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娴熟实践本领的专业型教师。

教师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随着新加坡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也将不断发展。新加坡是一个人口资源有限、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岛国。它要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

之地,就必须能向世界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服务。提供这一切都必须靠一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依赖高素质的教师,所以教师教育的发展就是这一切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振兴国家的惟一正确的道路。“科教兴国”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新加坡经验对我们的启示意义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范丽萍.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林燕平.新加坡的“教师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3]a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21 century——a report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singapore.

第五篇:面向21世纪的班主任14

21世纪初叶的班主任素质结构

——教师专业化的班主任视角 王宝祥

我们已经迈进了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以加强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如何,时候,需要教师给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教师也糊里糊涂或另存别想,正确引导就根本谈不上了。目前,国际上的政治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社会变化。教师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发生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讲政治是党组织的事,是党员的事,与普通教师没什么关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每一个教师都承担着全面育人的责任,都要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负责,当然包括学生的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研究面向21世纪的班主任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角色,而班主任又是教师中的一种特殊角色。因此,在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命题时,不能忽视研究班主任素质的视角,必须从两种角色的融合中进行探索。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班主任素质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面: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良好的身体素质。一、高尚优良的人格

人格,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为:人格,也称个性,(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大词典》)按照伦理学的解释为:个人的道德品质。(《现代汉语词典》)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格,是二者的融合,既有个性心理品质的含义,又有道德品质的含义。“高尚”,是指道德品质而言的,“优良”,是指心理品质而言的。这样理解,适宜于表述现实社会中人的人格素质。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可见,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而这“人格”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前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则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格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源之一。人格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教师的人格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人格不是抽象的概念,是现实社会中人格现实的反映,即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我们认为,教师(包括班主任,下同)的人格应该包含六个层面的因素,即:良好的政治品质;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社会公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家庭美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样的人格素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也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符合作为主体的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政治品质。教师、班主任不是政工干部,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肯定会给学生一定的政治影响。教师、班主任与中国主流社会的融合程度,即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态度会给学生以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当学生对一些政治、方针、政策产生疑问或糊涂认识的

政治方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社会角色地位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

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与政治品质有联系,但又不是一回事。思想观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涉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同一时代的不同的人思想观念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也不例外。作为以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应该具有一个时代的先进的思想观念,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预见性,因为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正确的思想观念贯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积极的深刻的影响。当前,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竞争与合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正确的义利观、金钱观、消费观,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等。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联系实际进行认真的反复的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师、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适应时代的思想观念必须下一番功夫,不能蜻蜓点水,特别是一些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的教师,更要下一番苦功夫。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亦称“公德”或“公共生活规则”,是全体公民公认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遵守公共道德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义务,包括遵守公共秩序以及诚实正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规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给学生做出表率。如果教师的公德水平不高,不但学生不佩服,还会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名师,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今天的优秀教师也不例外。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班主任的社会公德水平,包括认识、态度、行为,经常会表现出来,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把公德修养作为提升自己人格水平的重要内容,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班主任应成为实践“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模范,要研习、思考社会公德规范的内容,作为检点自己的参照和引导、教育学生的参照。

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不同,是指从事一定职业所需要具备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有所不同,其共同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责、精于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团结协作等。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要以身立教、以德立教,注重以人育人;要力求精深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要善于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指他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组合。每个人都有知识,但每个人的知识多少不相同,结构不相同。有的人知识多,有的人知识少;有的人知识结构合理,有的人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人知识结构完善,有的人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的多少,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完善,都会在工作水平、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同,专业不同,所需要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班主任,首先是一个教师,他应该具备教师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教师的知识和知识结构既有普遍性的要以贯彻教育方针、执行各项教育法规为己任。1997年9月1日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总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我们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导文件。

良好的家庭美德。教师、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包括家庭美德。任何一个人,他在家庭中缺乏道德修养,不能尊重家人,关爱家人,孝敬长辈,肯定不会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他的人格就有严格的缺陷,这种缺陷必然会反映到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去。对于教师、班主任来说,他的家庭美德就更为重要。一个在家庭中道德水平底下,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在学校里不可能尊重其他教师、尊重领导、尊重学生,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可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担任班主任,如果自身的家庭道德不良,不可能带动班级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会直接影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班集体的建设。许多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不但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好,也是家庭美德的模范。他们以全面的人格力量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和周围的人。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今天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一定的特长,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素质等。教师都是成年人,个性心理品质是基本定型了的,但可以在全面提高修养的同时,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个性。这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是不能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

以上6个层面,是教师、班主任人格的基本内涵。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研究,决定教师人格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必须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入手。

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

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不同,其知识和知识结构也不相同。班主任又是教育领域里具有特殊性的角色,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有他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下面,我们对班主任教师的知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探讨。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这里所指的是有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相当于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但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科现象,个别教师的偏科还可能比较严重。从教师的角色要求,这是一种缺陷。虽然一位教师只教一门课程或两门课程,即使他的专业课学得较好,如果没有广博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他的授课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一位教师语文的功底欠佳,教什么课程都会存在理解和表达的问题。而且,学生向老师求教,未必都是所教学科的问题。如果教师经常不能给以圆满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专业知识群。这里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提出“专业知识群”的概念,是强调教师必备专业知识的广泛性。专业知识水平如何,是一位教师能否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有一个广博与精深的问题。现时代,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更新特别快,教育教学理论也发展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有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以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够用了,或者由于工作太忙,忽视了学习新的东西,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的知识,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现在,教育领导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抓得很紧,目的就是为了能使教师的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教师,要不断自觉地“充电”。

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边缘学科知识,指两门(或两门以上)相关的学科知识互相融合所产生的新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新学科知识,是过去没有、近年来新出现的学科知识,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思维科学等。边缘学科知识和

新学科知识很多,教师不可能都学习、都掌握,那不必要,也不可能,只要求教师学习与自身的专业工作相关的那部分。比如,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教语文的,应该学习"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教数学的,应该学习"数学教学心理学"知识,等等。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学习社会心理学、品德发展心理学、思维科学、思维发展心理学、“三论”、多元智能论、情商理论等。至于班主任,也有不少应该学习的知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发展很快,陆续出现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既有边缘学科知识,也有新学科知识。如:班主任工作学,班级社会学,班级激励论,学习与信息能力。这是一个教师的基础能力。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时代的发展,给每一个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任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如果自身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是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信息能力,教师要有对信息的敏感性,要善于吸收信息,鉴别信息,使用信息。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本来是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能力要不断提高。现在,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纯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等。应该指出,教育领域新出现的理论和知识,有的尚未定型,但是已经具备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完善自身的素质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学习。

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高新技术时代,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出来。尽可能地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对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的。教师和学生生活在同一时代,每天会通过不同渠道接触这些信息,如果教师缺乏吸收信息的自觉性,就会在信息吞吐量上落后于学生,就会产生信息落差,影响与学生的沟通,影响教育教学内容的充实,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这方面的挑战越来越激烈。许多先进的教师意识到吸收新信息的紧迫性,积极拓宽信息源,采取各种措施丰富自己的信息储备,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有了新的促进因素。也有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许多新的东西不知道,往往在学生面前捉襟见肘。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以上我们阐述了二十一世纪初叶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班主任来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比起其他教师来更为紧迫。因此,所有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重要的任务,要在分析自己知识结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计划和措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胜任教师角色的知识分子。

三、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对于一个人来说,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知识是头脑里的信息资源储备,能力是利用自身的智能资源(是内在的潜能)和信息资源进行实际工作的本领。知识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知识丰富而且知识结构好的人为能力发展创造了一种条件,而能力强的人可以更快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了教育教学工作上。根据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二十一世纪初叶的教师应该形成和不断完善以下各种能力:

追求“数量型”转变到追求“数量+结构型”;2、由“勤奋型”转变到“勤奋+方法型”;3、由“封闭型”转变到“封闭+开放型”;4、由“慢速型”转变到“慢速+快速型”;5、由“吸收型”转变到“吸收+释放型”;6、由“手工型”转变到“手工+机械型”;7、由“继承型”转变到“继承+创新型”;8、由“竞争型”转变到“竞争+合作型”。这些变化都要求有新的学习能力,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研究学生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师的基础能力。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不了解教育对象的现状、发展经历以及个性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没有针对性,必然陷入盲目性。教育界历来提倡研究学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然而过去研究学生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学习状况,对于其他方面研究不够。现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德智体、个性、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既要研究现实的情况,又要研究发展的情况;既要研究在学校的表现,又有研究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从班主任工作出发,研究学生尤其要具体、深入,这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强调,尊重学生是研究学生的前提,为了研究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深入学生,跟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优秀班主任都具有很强的研究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如果不善于研究学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现代教学能力。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的要求。一位教师教学水平如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反映。广大班主任都有一种共识——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能教一手好课。教不好课,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学生很难服从教育。现代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要以现代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在,全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大纲,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广泛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备课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要善于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要善于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自己能够制作优良的教学课件。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形成优良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现代德育能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德育人是大根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口号,强调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重视这种发展中的现实,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补短,合理安排时间,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素质在能力方面的表现,而创造性素质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应该包括创造性价值观、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各个层面的素质。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全部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都渗透着德育。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现代德育能力的前提是现代德育意识和对德育规律的把握。教师必须确立大德育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思考德育。要充分认识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要认真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现代德育文献,班主任还要学习“班主任工作条例”。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利用多种德育途径,把传统德育途径和现代德育途径结合起来,例如,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实践基地、德育网络等。要克服德育工作中的形而上学,注重德育实效。特别指出,教师要以自己崇高的道德风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班主任的德育能力,还包括创建班级集体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新时期的教师和班主任,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可嘉的,但是光靠奉献精神是不能搞好教育工作的,必须走“奉献+科研”之路,向教育科学要质量、要效益。必须确立教育科学意识,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看,要不断提高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能力。教育科学研究,即不是高不可攀,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水平的过程。现在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急于写论文,没有科学的研究过程,不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当前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的重视。自我调适能力。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教师和班主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一个自我调适能力低弱的人,很难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在教师中实行全员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结构工资制,竞争上岗制,而且开始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能力要求,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完成自身的继续教育任务,紧张繁忙自不待言,心理压力也是很重的。广大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教师和好的班主任。教师和班主任必须

创新能力应该从不同角度提高自身的创造性素质,要有意识地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要学习和研究关于如何提高人的创造性素质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具有创造能力的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使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良好的身体素质(略)

以上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在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我们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来的。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要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有一个班主任基本素质结构和内容的参照;每一位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必须有一个班主任基本素质结构和内容的参照;研究班主任的素质现状,制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的计划,也必须有这样的参照。我们撰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正在于此。不科学之处,不完善之处,希望教育理论工作者、广大班主任教师给以指正,加以补充。

主要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全书》王宝祥等主编 ,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2、《论教师素质》温寒江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 3、《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王宝祥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年年3月第一版

4、《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梁为楫主编,奥林匹克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

5、《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分水岭》陈晓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期

6、《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连秀云,《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2期

7、《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范诗武,《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8、《“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钟启泉,《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 4-5

9、《试论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向度》尧新瑜,《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期

word该篇DOC格式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76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精选多篇)下载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