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礼仪教育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现代有“周总理的宽容”、“列宁让路”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礼仪教育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能让人心旷神怡。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幼儿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因此,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更细致,而礼仪修养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儿时期是其个性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仅贯穿于他们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所以规范的教师礼仪,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渗透及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一、礼仪的内涵
首先“礼”来源于生活,“礼”的根本源于“诚”,其核心最终是“尊重为本”。也就是《论语》中曾说的 “不学礼,无以立。”“仪”则是礼节的表现形式。它不但是尊重、友好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社会秩序基本核心。“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礼仪成了人们道德修养标准的指向。
二、教师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老师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展示的基础,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礼仪修养的体现,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礼仪修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幼儿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严抓教师素质建设 ,才是教育繁荣的基本。
三、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
幼儿教师教师应具备的七种素质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更应具备优秀的品质及道德修养。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幼师应具备以下七点基本素质:
1.要有执着的事业心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2.要自信、自尊
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
3.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会说:“老师真好看,和妈妈一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4.要有爱心和童心
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由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四、如何提升教师礼仪素养
如何把教师礼仪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之更好的发挥它的重要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动听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美德、高尚的人格是语言美的基石和源泉。现代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使用普通话教学,这是拉近师生和同事之间距离的法宝。教师要言语要起到正向效应,从自尊需要的取向入手。
1、课堂教学的语言力求严谨准确、表达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节奏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教师优美语言产生的基石。文化修养的高低及视野的开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路开阔度。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学习和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接受和吸收外界新的、有用的信息和思想,多参加对自身有所提高、感兴趣的活动,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事或幼儿分享,那么在沟通的过程大家之间的距离会渐渐拉近,在增加自我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赢得了幼儿和同事们的尊重。
2、尊重幼儿,讲究表达方式和策略。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从而保护了双方的尊严。在充满对自己能力信任的氛围之中接受建议,启发了幼儿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威信和幼儿自己改正缺点的自觉性。 在针对中幼儿自尊敏感性以及幼儿自我认识能力提高的特点,教师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尤其是在幼儿犯一些小错误,点到为止。
(二)得体的服装,不仅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更是自身素质的体现。
1、教师的着装与教学效果是相互相承的关系。教师的衣着及言谈举止都是幼儿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着装礼仪,就不能看做是简单的率性而为的行为,而是具有教育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日常着装应柔和、大方、典雅,以色彩柔和为佳;上岗时穿轻便服装,配以舒适的鞋子;上班时间不赤脚或穿拖鞋或跻拉着鞋。教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体现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而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染着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
2、教师服装礼仪规范原则是整洁大方。身为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避免在幼儿面前呈现不恰当的职业形象。女教师的服装忌短、露、紧、透、艳、异,男教师则不能脏、乱、破。因此,教师服装礼仪是有一定的要求。男士应该衣服整洁,上课不带通讯工具、不准在公共场所抽烟等,女士则服装得体、不能涂指甲、不穿奇装异服、可以化妆但不能浓妆艳抹,尽可能不要佩带首饰等。
(三)高雅的举止、得体的仪态、端庄大方的形象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
1、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就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必须时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由内向外散发的自然 。一个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是他内心世界及生活态度的体现。如何拥有高雅的举止形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挺拔的站姿、亲切坦诚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会给幼儿及同事以精力旺盛、稳健敏捷的感染力。
2、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幼儿们喜欢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幼儿的教师,教师要善于运用坦诚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来表情达意,正确地体现教师的态度和评价,让幼儿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睛里看到启迪和肯定。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热情地关爱幼儿,真诚地为幼儿服务。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就应该是亲切、富有感染力,目光柔和、有神,平易近人的神态,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平时生活中与幼儿的谈话,目光要坦然亲切地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不要游移不定。
3、身体语言表达得体、肢体语言要礼貌大方。端正挺拔的身体语言体现了积极向上、精力旺盛的精神状态。肢体语言则是身体语言中自由度最具有表现力度的部分,而手势是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它也是教师使用最频繁的“教具”之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因此,教师的手势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
总之,从个体来讲,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的标尺;从大局来看,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对于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礼仪规范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以礼仪规范为标准,在生活或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打造自我的魅力形象,才能符合21世纪新教师的要求,才能跟上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