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
吕维芬 [摘要]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以指导方式的观察、分析,摸索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观察、发现、赞赏、肯定幼儿,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想象创造情感体验模仿一、 问题的提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整体的推进,我园美术教育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美术教育在发展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艺术活动。表现对世界初步认识和表达真情实感的幼儿绘画以其纯朴、率真的特点也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孩子在不能流利说话、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用另一种表现形式,而绘画就是一种好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让幼儿在绘画中获得满足感,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发现,现在许多幼儿园绘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中未能从孩子角度出发,重视绘画活动创造性环节。教师采用固定模式,提供的范例是只会模仿的样本,不需经过创造,只需模仿事例便可以直接地取得艺术成果。教师的示范只是展示了创作的动作过程,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样本来获得成果,使现有的指导方法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体系。当这种教育形式被摒弃时,大多数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不能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未能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激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
2、美术活动中,缺乏对孩子交流的情感反应。教学中采用固定的模式,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着重于作品的完成,缺乏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作画动机出于游戏的愿望,看重画的过程,从中得到愉悦,并通过画面使幼儿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有一节中班绘画教学活动,绘画教师通过设置某种情境,出示一幅热带鱼的范画(热带鱼有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组成),教师讲解示范后,幼儿悄无声息地照着示范画开始作画,其画面的构图、热带鱼的造型与色彩均与教师的示范图雷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未能主动地参与,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式样,机械地模仿而已。
3、以成人的眼光、框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不能读懂幼儿的画,对幼儿作品评价大而化之,不能激发再创造的欲望。只对少部分幼儿评介给予表扬的同时,挫伤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因而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作品丧失信心。如幼儿绘画活动时,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作品进行讲评,一部分幼儿画意未尽,一部分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一部分烦躁不已,。。。。。。。有谁在看在听呢?长此以往只会使绘画兴趣被淹没,影响今后的发展。
二、教育对策
由于担心阻碍孩子的发展,老师们就不敢去示范,不敢运用范例,结果造成某些技能上的目标无法得到落实,幼儿的技能也就无法得到提高,也就影响了孩子的表现力、创造力的发挥。以往的美术教学经验告诉我:科学有效的运用范例是幼儿园美术范例教学的重要前提。以下是我对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见解:(一)有价值的范例,可以为幼儿的创作提供强大的支持。
范例可以是儿童的,也可以是成人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其选择的标准重在紧紧围绕活动目标,以帮助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标准,能给幼儿更多想象力发展的空间才好。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
1、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的审美对象,能拓展幼儿作画的视角。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绘画或制作的兴趣。所以我们选材时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例如中班孩子在体育活动时,我在旁边记录了幼儿活动画面,返回活
动室后我播放了他们体育活动片段的录像,孩子们的激情立刻被再次点燃,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孩子寻找记录这次活动的方法,孩子们经过讨论最终选择了绘画的方法。接着出示典型的活动照片启发孩子们确立绘画的主题,引导他们观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等,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画法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内容。孩子们开心极了,因为范例的出现引发了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扩展了他们的认知广度,并帮助幼儿了解了表现的技能。
2、选择儿童作品能调动幼儿的绘画情绪。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绘画技能技巧相对较弱,所以一般选择成人作品较多。主要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能帮助幼儿很快学会操作,解决绘画重点。经验证明:恰到好处的运用儿童作品,教学效果更明显,更能调动孩子的作画情绪。因为孩子的心智是相同的,同伴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励孩子去主动创作。例如:大班在美术活动中,我会在大班选取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幼儿的作品做范例,引导孩子学习各种不同的画面。此时的范例就来源于孩子,我们班的孩子看到大班小朋友的画很受鼓舞,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感。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例呈现的时机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有效学习。适时适量的呈现范例,会起到画龙点睛、指点迷津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开阔视野:
1、把握范例呈现的有利时机。
有些范例呈现不适时,会影响、限制孩子的创作。如果出示过早,他们便会不知不觉得跟着模仿,出现“如出一辙 ”的局势。所以活动前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思考范例应该在何时呈现?呈现的范例能帮助老师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印画”中,孩子能想一些东西但表现不充分,一开始直接出示范画肯定约束孩子的思维,得不偿失。放在孩子添画后较好,可之前又怎么解决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呢?考虑再三,我决定请孩子尝试添画后,又出示范画。此时选择的范画是老师的作品、是高于幼儿水平、提升其欣赏水平的作品,起到了提升孩子已有经验的效果。
2、把握范例呈现的数量。
幼儿美术活动中,范例对幼儿创作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巨大的,但是范例过多会干扰和影响幼儿使他们不着边际的盲目表现;范例过少则幼儿不能领悟重点造成表现不到位、甚至根本不会表现。那到底多少才适中呢?这要依据活动的目标、
内容的不同斟酌而定,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复尝试。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秋天的花》先用大屏幕给孩子呈现3~5种秋天里常见的花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后,再出示几幅儿童范画,引导孩子猜想说出绘画的方法后请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再现自己心中的《秋天的花》,课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幼儿作品。可见多动脑子把范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是教师很重要的一课。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主题活动,根据建构式教材课程的特点,提供美术活动机会和丰富的材料,可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如主题活动“落叶飘飘”“有趣的石头”“小小蛋儿把门开”,可让孩子把玩树叶、石头、鸡蛋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绘画材料(棉签、颜料、油画棒)进行涂色,绘画图形、线条、图案,提高了孩子绘画技能,培养了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孩子身心轻松、愉快。
(四)提供线索,诱发幼儿思考、发现、塑造。
在教学中,寻找“桥”和“船”的关系,制造悬念,诱发幼儿想看、想知、想做的好奇心,去发现、思考、完善、改造、塑造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随机向孩子提供作画的线索:可向幼儿而展示一完整事物的某一部分,引导想象其他部分;或向幼儿提供抽象的线条和图形,帮助幼儿把握经验现象与相似事物的作用,或向幼儿提供一群相互联系的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标志,刺激幼儿想象与它相互联系的事物并表现出来;可根据主题创作,向幼儿提供语言符号的刺激,从而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关联;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孩子创造的灵感,使孩子进入良好的创造状态。
(五)善于利用多种条件,培养幼儿想象力。
1、根据主题创设浓郁的美术欣赏氛围,形成良好的欣赏环境,发动家长收集相关的图片、实物,布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随时摸、看、玩,加强美的视觉感受。
2、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避免形成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绘画“太阳”时,可提出“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太阳一直是圆的吗”让幼儿戴不同的墨镜观察太阳、感知颜色、形状变化,通过教师设问、肯定,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扩张。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可引导幼儿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他们天真的乐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以新的启迪。
(六)调动各种感官增强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创造力。
罗恩菲尔德说: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直接体验,可以发展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让幼儿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事物,将模糊稍纵即逝的表象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象,而不能用教师的手来代替孩子把它说出来、想出来、画出来,引导孩子看事物,帮助他们观察、领悟同一类物象不同,让孩子了解到正是这些不同,才赋予各个物象的特色。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快活地、自由地表达感受,大胆地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恰当的辅导,促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发展,美术教育才会达到硕果累累。如表现绘画“鸡”的主题,让孩子看鸡、摸鸡、逗鸡、逐鸡,观察鸡活泼、欢快的神态、悦耳的叫声、优雅的舞姿、柔和的绒毛,孩子通过细致观察、思考、体验、创新绘画过程,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永恒的乐趣。
(七)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师幼互动,营造快乐教育的氛围。
在绘画教学中,借助于剪纸、实物、喷画、撕纸、布贴的表现手法,尝试各种方式绘画,增强幼儿绘画兴趣。如撕纸画可将画面的主要形象用纸撕出来,贴在背景图上,再用油画棒添画鸟、鸡、河,点缀装饰。在区域活动中,结合建构教材主题“香香的蔬菜”“落叶飘飘”,用树叶粘贴树林、房屋,用油画棒、颜料涂色天空、草地、添画人物、动物,藕、蔬菜拓印花卉等,将画面表现得清晰且富有表现力,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尝试,积累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注意发现幼儿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提供机会与它们分享、交流,去了解孩子,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论文0
幼儿园教学论文:从“学会”走向“会学”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数学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几何图形学具卡片,绿色的小梯形两个,绿色小圆片两个,绿色大梯形一个,红色大圆片一个,再准备数学卡片,“6”的分和式一套,首先让幼儿尝试说出图形的不同点,接着再让幼儿根据图形的不同点把他们分
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都能很快地说出:“图形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这时候,引导幼儿把颜色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边,不同的放在另一边,同时让幼儿用“6”的分合式来表示。就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
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在幼儿认知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存在着一定的相连关系,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这一连接点,运用迁移规律,适时诱导,可以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越学越聪明,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以“6”的分合教学为例,课堂上,幼儿把“6”的5种分合法都操作出来后,我们引导幼儿根据“6”的不同分合式让幼
儿创造性地说出不同的情节或做出不同的动作,为幼儿创设了尝试的情境,如,有的幼儿说:“草地上有6只兔子,1只是兔妈妈,5只是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水里有6条鱼,一条是大鱼,一条是小鱼”;还有的幼儿说:“我们跳皮筋,跳6次,一次跳的高,5次跳的低”等等。就这样,放手让幼儿去想象,让幼儿在旧知识的牵引下,试着说一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深入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自幼儿教师报
万全县幼儿园:田秀芬2014年3月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创造良好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叙述的话语多,幼儿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对不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在这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教师的“应声虫”和“依赖者”。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机器人”,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表达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 1
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
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四、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教育,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从“学会”走向“会学”
单位:姓名: 关键词:教育思想;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迁移规律
摘要: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 鼓励幼儿去探索,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数学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
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几何图形学具卡片,绿色的小梯形两个,绿色小圆片两个,绿色大梯形一个,红色大圆片一个,再准备数学卡片,“6”的分和式一套,首先让幼儿尝试说出图形的不同点,接着再让幼儿根据图形的不同点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都能很快地说出:“图形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这时候,引导幼儿把颜色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边,不同的放在另一边,同时让幼儿用“6”的分合式来表示。就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求
异思维)(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在幼儿认知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存在着一定的相连关系,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这一连接点,运用迁移规律,适时诱导,可以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越学越聪明,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以“6”的分合教学为例,课堂上,幼儿把“6”的5种分合法都操作出来后,我们引导幼儿根据“6”的不同分合式让幼儿创造性
地说出不同的情节或做出不同的动作,为幼儿创设了尝试的情境,如,有的幼儿说:“草地上有6只兔子,1只是兔妈妈,5只是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水里有6条鱼,一条是大鱼,一条是小鱼”;还有的幼儿说:“我们跳皮筋,跳6次,一次跳的高,5次跳的低”等等。就这样,放手让幼儿去想象,让幼儿在旧知识的牵引下,试着说一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深入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面对现代家庭,怎样做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普遍,越来越趋向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
但是目前,在社会变革大潮的冲击,家庭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单纯,儿童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中“代沟”现象趋于多维,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大众传媒迅猛普及等等现象,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也使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不少家长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导致在很多方面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社会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使独生子女的同辈竞争和约束少了,而长辈的关怀和溺爱多了。长辈对孩子百依百顺,凡事包办代替,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家庭教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给予;多身体关心,少心理指导;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
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除因血缘关系获得一定的角色定位外,还都要充当孩子教育者的角色。遗憾的是他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多重角色定位失当或转换不及,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一方对孩子实施教育时,另一方不能及时转换角色,一味地以长辈
角色袒护和宠爱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教训对方,从而形成“你管我宠”的家教误区;另外,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宽严失度,搞得孩子无所适从。
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其结果往往导致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摆布,从小便把孩子束缚在家庭、自我的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的多是些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能放眼社会,把孩子当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把他们放到社会的大熔炉里去锻炼,教他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贡献社会,实现自我。如果这种现状继续存在并发展,势必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将导致察子失真,容易诱发孩子的自满心里,自高自大、目中无人,错误与不足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弥补会越来越严重。也易强化“望子成龙”心理,使得家长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易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没有出息,产生心理定势,丧失信心,甚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持怀疑态度,严重挫伤孩子的上进心。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代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好一个幼儿教师呢?我觉得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
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去达到呢?首先树立良好的观念,包括正确的儿童观,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和良好的教师观。新纲要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对儿童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者;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评价应该自然的伴随整个的教育过程进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不断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幼儿教师---我们这些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断增进专业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如今的教师,随着对教育教学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教师也要成为一个不断的学习者(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理解新的信息并善于实践等教师等、靠他人直接告诉应如何做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反思,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吸纳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经验不断实践,形成适宜本班幼儿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应研究幼儿如何学习和发展。)和担当多角色的人。
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素质),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
力)和探究能力、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还要做到六心:真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并且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教师要在爱、乐、恒、细、诚五个方面下功夫。师生关系融为一个“爱”字,教育活动追求一个“乐”字,常规教育坚持一个“恒”字,观察评估做到一个“细”字,家长工作注重一个“诚”字。
如果我能够做到做到以上的几点,那么我想应该能够跟的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家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