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2篇《初中物理 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初中物理 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篇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强调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初中物理源于生活,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确保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入“大气压强”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学生们便听到“砰”的一声,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切时,顿时一片惊喜和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一下点燃.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为何变瘪了?.面对学生的疑惑与兴趣,教师可以问:(1)易拉罐怎么变瘪的?(2)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重点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二、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生活元素的导向性,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让问题以直观的外在表现,激发学生的疑虑,进而自主探究、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例如,(1)坐在行驶中的火车或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2)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3)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真实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与交流,众说纷纭:水面反光,看的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导向,与学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逐步破解学生的疑惑,并为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发生了转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形态发生了较大转变,特别是PPT、电子黑板等的广泛应用,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如,利用PPT的动画、声音及图像的功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并在问题的导向之下,实现有趣味、有疑问的物理教学.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由于惯性的抽象性,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惯性”、认识“惯性”,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思考.教师用动画展示几个实验:学生们,在PPT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们热烈谈论: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共同观看PPT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篇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营造课堂环境,诱导学生讨论意识
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解放学生的思想,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利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将学生内心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给学生展示一张人体躺在死海表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种惬意,然而学生又觉得不可思议,因而产生了疑问.问题展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学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这充分说明这张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学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时,对产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进行讨论,从而得到了人之所以能够躺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从而导入溶液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探究之中,进而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验证溶液密度对浮力的影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推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积极思考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原因,得到了浮力公式.整个课堂学生的讨论情绪高涨,使得课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帮助学生养成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激化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讨论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效果.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奋进的状态,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感,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控节奏,使学生讨论的内容都针对具体的问题,切实地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技能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学习有关“光现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进行讨论,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太阳光、灯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见的光,教师可以顺势切入问题,使学生的讨论变得具体生动.问题切入:讨论我们认识的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每个学生对光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异,进而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更为认真,通过对彩虹的学习,学生知道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颜六色的光;通过对太阳光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由于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学生会觉得阳光很舒服温暖.另外,学生对生活中其它的光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真正了解了光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光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看法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印象,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联系升华,灵活应用创新
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亲身地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实践,真正达到应用创新的目的.比如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透镜,让学生放在太阳光底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透镜下面光亮的小点,然后在小点处放置一张纸,学生发现纸慢慢地燃烧了起来,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生成,纷纷地对透镜的性质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透镜的相关性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问题:大家看这是森林火灾的图片,为什么在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时候,也会引起火灾呢?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质疑,进而主动进行讨论,积极在森林中寻找可以做透镜的材料,激烈的讨论时学生想到了水滴,从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识在其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灵活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联系,在讨论和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整合,不仅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确保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评价反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合理、有效地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搭建整合,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地对物理进行学习.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利用引导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反馈,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励和反思,以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学习有关“家庭电路”的时候,学生对家庭电路或者教室电路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析之后,对相互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反思,从而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问题点拨: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建立相关的知识框图?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整合讨论中就会变得很积极,从电器元件,保险丝、插头、插座的构造进行了总结和连接,教师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控制方式、电路组成搭建相关的电路图,学生还从安全用电角度出发进行了讨论,并积极地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讨论,搭建出了一张科学严谨的知识网络图.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中心,非常积地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随着教师的点拨进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对学生的唤醒、鼓励和激励,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总结
总之,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创新,而“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再受制于呆板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磨练了学生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从而不断地进行突破和进步.
篇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物理成绩之我见文/屈国武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2(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篇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 对物理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为论点, 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建议;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缺少较为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仅仅通过看或听来理解物理知识。在分组实验中, 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操作比较机械化,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包括以下两点:其一, 在课程安排上, 物理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少, 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实验探究时间。其次, 一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实验现象并不显著, 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 比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 具体详见图1。
2. 缺少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现阶段, 一些实验仪器和物理实验器材较为落后, 与实验探究中的要求严重不符, 这一现象在贫困地区更为严重, 诸多学校并没有积极开设实验课, 或者虽然开设了实验课, 相关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也比较匮乏, 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缺少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现阶段,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测试仍然以传统中考前的实验考试为主,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形同虚设, 因此, 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同时, 在实验教学考查内容中, 没有对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查,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片面的, 缺少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严重受阻。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建议
1. 采用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要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 保持学生较高的'探索求知欲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演示实验的制定方案中,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为实验方案提供丰富的素材, 进而保证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固体的熔化”的学习中, 学生要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冰的溶解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将其准确记录下来, 教师这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冰溶解过程中, 试管中的温度有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学生通过观察说:“冰在溶解后温度有所升高。”教师可以逐渐引出“固体的熔化特征就是在冰溶解时, 吸引热量但是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原理, 具体详见图2, 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积极整合物理实验资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对实验课程资源进行积极整合, 而且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也要结合实验教学需求, 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换, 提高对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创建良好的完善教学设施环境。
首先, 要对原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改造。要积极构建物理实验室, 加强对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旧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改造与重组。比如可以将旧有的电压表拆除下来作为电阻, 在拆除过程中, 还要利用好电压表的内部结构, 实现实验室器材和设备的多学多用目标。
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 还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加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避免资源过度浪费与流失现象的出现。
例如: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学习中, 可以利用水、玻璃以及透镜等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具体详见图3。
3. 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挖掘学生全方面的潜能, 满足学生实际所需。所以在实验操作考试之前, 要对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培训, 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现阶段,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中, 档案评价方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在学生开始进行物理实验之前, 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及时记录好学生的实验表现,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评价效果比较浅显, 所以可以整合考试和档案评价方式的应用, 有助于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落实到位。
三、结束语
总之,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 进而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有关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闻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强了吗?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篇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核心问题;习策略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07):299~300.
[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16(23):19.
篇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就属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直观以及立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终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苹果为什么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出去等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6(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2009(16):167.
篇1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谐音记忆法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公式,再进行推理,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公式.有些数据死记硬背暂时记住了,但过几天就忘记了,而通过推导记忆就不会忘记.
3比较记忆法
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对相似的物理概念、现象、工作过程或实验装置等进行比较,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1)电动机和发动机能量的转化.有些同学将电动机和发电机能量的转化搞混淆了,笔者上课时教同学们这样记忆,电动机是先有电才会动起来,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发电机是先动起来才产生电,所以发电机是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电能.
(2)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同学们也容易混淆.上课时笔者教同学们这样记忆,活塞向上运动,干什么?压缩里面的混合燃料,使得混合燃料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燃料猛烈地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所以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口诀”记忆法
“口诀”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深加工,有利于快速地对知识信息块的储存、重组和内化,并且省时、高效.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学习的难点,笔者编制出以下“口诀”:口诀一:物在两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间,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物在两倍焦距上,像也在两倍焦距上,实像倒立且等大.物在一二倍焦距间,像在两倍焦距外,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成像,正立放大一虚像,此例用在放大镜.
口诀二:一倍焦距分虚实(焦内虚,焦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内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实像倒来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记忆方法等待我们去总结、实践证明,这些记忆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物理不再单调、乏味,相反,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学生就会变得乐学、善学,进而带动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作者:金玉龙 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篇1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有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
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1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倡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三、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光的折射”的教学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实验去验证,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如“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情况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验,一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最好能在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二要注重实验后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能从实验中获得感悟。
四、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定要明确实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综合应用好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1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声音传播的时候,能够通过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热门电影或者动听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提前进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这个专题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其次,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非常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后者能够非常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难度降低,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电流这一课的时候,对于产生原因,能够自己制作或者下载有关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使他们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有、无电压两种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通过板书与口述两种方式进行,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难点、重点展开教学,其余的内容则能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使师生双方均能够充分拓宽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细致深入的搜集相关资料,获得较为全面的讲解,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来将其完成。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能使师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最后,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同时与新课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得以丰富,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最终能够推动教学向着更加精进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教师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与教学技能素养,然而,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却不容乐观,他们根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应用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层面上,一味的利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根本不注意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这一技术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学生方面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学生应用电脑比老师还熟练,但是他们的应用知识局限在玩游戏、看电影和聊天等方面,对于利用网络来学习物理,他们非常陌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引入信息技术,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将这门课程学好。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熟练度不够,在今后有待于加强。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要求
3.1教师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对物理教师来说,其应当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能够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比如制作图像、制作教学课件等,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备课、教学中非常从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是他们连最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熟练掌握,那么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必然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时,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突发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不会如何进行处理,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必须养成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3.2教师需通过这个技术不断完善教案
伴随网络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相对较好的教案提供给学生,因此,需要他们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物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信息技术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3教师需要利用这个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同时各种信息产品均与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必须要是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注意到平时的物理问题,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认真进行思考,最终就能够充分理解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方面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某个领域的信息,然后制作成课件,并开展课堂展示与集体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篇1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能;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教科书,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鉴别各种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教材中的导图、章首语、插图等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导图、章首语和插图,形象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符合广大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海豚发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人听不到海豚之间交流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习惯,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类型行动的需要,多次重复某一行为(或方式)使得动作趋向于自动化、稳固的行为习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概括性、启发性、针对性,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计算式等。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①摩擦力是什么?滑动摩擦力又是什么?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突出木块是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什么要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方实践,提高阅读技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增强阅读效果。例如,在讲述“阿基米德定律”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浮力的大小”“浸”“排开”等字词。其中,“浸”是原理发生的条件,“排开液体应承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是理解把握阿基米德定律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定律时就不容易出错。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语句结构。当学生阅读到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时,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和定、状、补。最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通过某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列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知识结构表,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纵横对比、前后联系,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
篇1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对于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教室课堂来说,需要教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对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为宗旨,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兴趣,因此也需要教师改变终身不变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多样化;实验式;生活化
物理枯燥难学,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中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没有完全形成,同时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其生动性较差,因此学生学习兴趣较差。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主动学习动机。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
1.1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就要打破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旧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文本、图片、视频,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基础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可以向学生展示那些在生活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物理现象,比如水蒸发成气的过程,还有转木取火的过程,这样都是一般肉眼难看到的,通过展示这些现象,可以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知识。1.2大多数物理老师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主张接受式学习,缺少对身边的生活内容的关联,一场精彩的物理课,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物理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离不开身边的社会,教师要抓住机会不断地设疑,学生则不断的解疑,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像学生提问,当大家坐在公交车上,车子发动时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同样的如果车子快速行驶途中突然停车,那又是什么结果,这是学生们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回答,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解释这就是生活中的惯性,让学生了解了惯性知识,等以后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想起到惯性知识。讲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时,则可想学生提问,为什么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通过这样不断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2采取实验式教学
研究表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中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年纪,利用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这一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学习,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电源、电压、电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验之前,先要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还有单位,其次就是能够完全理解,灵活运用,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像,从而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准备的器材有电池,不同阻值的电阻若干个,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之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探究如何改变灯泡的亮暗,同时鼓励学生猜想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那么学生则可以猜想,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有关,电压与电阻有关,所以电流的大小与电阻有关,通过提问猜想这样的方式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设计实验电路,测量实验数据,画出电路图,之后师生共同讨论,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了欧姆定律,达到完美学习的效果。
3采取生活化教学
在物理书的每章每节的开始,都是尽量以身边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事物或物理现象来引入内容,以此来引发学生心里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对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知识逐步的进行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联系生活,采取生活化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汽化和液化这一物理知识时,就利用晒衣服的过程,认识到水的物态变化过程,这是水在高温下蒸发成了水汽,这是水的汽化,同样的,一块冰,放在太阳下,不用多久就变成了一滩水,这则是水的液化,通过对身边现象的讲解使学生到了相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把身边的物理现象与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对物理的学习作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物理的奇妙与作用,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物理的欲望,把物理和生活结合起来一起学习。
4总结
在教学之余,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因为这对于以后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让学生们学好物理这一科目。
参考文献
[1]庄云台.《讲究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术期刊《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年8期
[2]葛玲玲.《初中物理实验课组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术期刊《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2期
[3]何新贵.《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学术期刊《新课程中旬》2015年5期.
篇1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多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教师可以收放自如,尽情发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现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交互式应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比传统的多媒体设备功能更加完善,它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学习实践谈谈我对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高效地实施物理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单纯通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录像和网络资源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五官活动,提高信息的输入效率,课堂信息丰富多彩,更易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探究兴趣,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用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大大加快教学进度,从而节约大量时间。由于多媒体展示过程可以重复利用,所以,即使个别学生仍然无法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还是可以随时参考和调用课堂多媒体演示资料,最终掌握知识。如在球面镜的成像问题教学中,教师很难通过口头描述讲解清楚:当物体到球面镜透镜的距离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焦距时,成像变化情况,通过白板软件系统的展示功能,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好多实用的功能,
二、利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许多内容是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阐述清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课程学习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图等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区域放大、探照灯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放大镜、直尺等多种教学功能,有利于于日常教学的开展,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于某些重点、难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勾画以突出重点。在平时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探照灯”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讲授内容上来;在讲解图像类习题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便更为突出。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为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老师,学生先从资源库中把电流表表盘拖到页面上,对其进行任意缩放大小,用工具栏中不同颜色的标记任意标出指针位置,让其他同学进行读数练习,使用后可以擦除重复使用,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气氛,也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掌握知识。在阅读电流表说明书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电流表使用规则,从资源库中找出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等实物图,进行实物图连线,对图可以随意移动和放大,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连线,连线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修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间积极参与思考,思维活跃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优化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可以应用的白板功能主要是工具功能、背景功能、、素材库功能、交互功能等,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滑轮》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采用了白板的工具功能中的幕布功能,逐渐将呈现的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故事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滑轮的兴趣。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在学生学习过的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灯泡,教师使用了拖拽功能,将素材库中的灯泡元件拖拽到图中,让学生想办法连接新的电路图。体现了工具功能的使用。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使用了白板的桌面标注功能连接电路图,教师从而有效地导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体现了背景功能的使用。
在《用天平测质量》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把素材库中的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展现在白板上,从而有效地引出了天平。体现了素材功能的使用。 资源库功能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和白板交互,比如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请学生上台将白板上的电路图连接起来,学生采用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就属于对白板交互功能的应用。体现了交互功能的使用。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创新课堂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可以创设情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资源,有利于改善教学和学习环境,刺激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讨论、探究提供了交流工具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整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运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它必须建立在教师熟练把握教材教法,善于挖掘白板的各种功能,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利用它的技术优势设计个性化的高效课堂等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交互式电子白板会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应用策略。
篇1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培养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初中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越贴近学生自身、越新颖越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可布置类似的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其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根据自身体重,计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篇1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对协作学习进行分组
把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让他们承担小组中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任务,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使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达到最佳,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生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电阻、电压、电流的资料,让有的小组成员测电压,有的小组成员测电流,有的小组成员进行电路接线,还有的小组成员进行数据记录,熟练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应用,并了解三者之间到关系以及公式的意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进行学习,对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轻松的掌握在头脑里,并运用知识理论联系了实际.当然,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经济条件和脾气等.由于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让小组成员能够提出多种多样的意见,能够使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帮助,同时正确的分组,还能使每个小组的质量达到统一,有利于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通过小组协作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和智能达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中,在小组协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合作,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首先,积极主动相互依赖的学习是进行小组协作的关键因素,相互依赖的学习能够把每个小组成员联系起来,这样就深刻体现了协作学习的本质,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才能使小组协作取得成功.其次,还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习,使小组成员和教师能够彼此帮助,一起把小组任务完成,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积极交流,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相互依赖学习的效果.当然,如果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不进行沟通,那么协作学习就很难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后,一定的交际技能是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基础,协作学习应当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在协作学习中创立合适的人文环境,对协作学习的交流很有益.同时,良好的社交能力还对学生的发展很有益,不仅能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学生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未来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经常交流,经常帮助的,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应当互相帮助[2-3].
三、对小组协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小组协作学习最后取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之中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通过对小组团队的科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能进行互帮互助.教师在对小组协助进行科学的评价时应当注重两个问题:第一,要重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对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小组最后取得的结果的评价.当然这些科学的评价是综合的,包括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交流、协作等.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还要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
四、结语
总之,协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高度,了解当前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协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受益其中,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刺激学生发挥潜力,同时使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联系了实际,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不断提升.
篇1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因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多数年轻劳动人员都外出到省城打工,导致农村出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家中,需顾忌家中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学业,致使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农村的教学质量差,教师资源不足,所以教师如若想要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就需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就教师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初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初中物理;教学
农村儿童的父母因要养家糊口而被迫抛弃孩子而上省城打工挣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与健康学生的心理相比较,其留守学生所患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大(如:多数留守儿童胆小、自卑)。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呢?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尽可能解决其中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常不在身边,致使学生亲情缺失且日渐渴望亲情,所以教师可以从亲情方面出发,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留守儿童们成为朋友,让留守儿童喜欢上自己,近而接受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例如,某学生因爷爷生病而一心二用,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位教师首先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后再到学生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最后,教师尽可能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解决后顾之忧,而致使学生喜欢自己,从而接受初中物理,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拥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因为学生能够拥有一套完整的解题技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为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时,让学生自选材料并自主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在其中加入其他电器,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如小灯泡不亮尝试找出其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的改善自身胆小焦虑的问题,并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动手、思维、团结合作等)。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父母外出打工而亲情缺失,所以需要教师更多关注,从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学习实际出发,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克服胆小自卑等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硅谷,20xx(16).
篇2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因而,如何在较为有限的课堂上让初中生获取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与能力便成为物理教学工作者亟待讨论与完善的问题。尤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传输式教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当下,构建一个科学而有效的互动式物理课堂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构建物理教学的互动式课堂进行简单论述,旨在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
初中作为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其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认知并理解基础物理知识,而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所谓的“灌输式”、“传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都仅仅只是奠基在理论传输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而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助推作用。那么如何打造合理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呢,本文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谈谈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加以思考: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他们对待某一课程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学生喜爱上某一学科时,他们就会从内心对其向往,产生兴趣。相反,如果没有这种愉悦的心情,那么就不可能形成学习积极性。因此,物理教师在打造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要抓住这一心理学特征,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患,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物理教师在正式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利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进行导入,比如“一辆处在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车正在平稳运行,突然前方横向跑出来一只猫咪,司机紧急制动。就在此时一位男子故意扑倒他前边的一位女士,女士非常气愤地说:你看看你什么德性!而男士却不知羞愧地回答:这才不是德性,这是惯性!”一个小故事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教师在此趁热打铁问一问学生,男士的行为到底是德性,还是惯性呢?继而引领学生走进惯性知识的学习。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打造一节轻松愉悦的物理课堂,学生带着笑意进入物理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调学生参与,培养自主能力
互动式教学课堂的构建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他们课堂的民主自由,如此学生的学习情感才不会受到外界的约束与管制。而且,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是不会从中体会到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更不能感受到物理现象形成的生动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为此,在物理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强调他们的课堂参与感。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知识点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求知欲,继而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中去。首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在满是白雪的山坡上,一些游客一步一个脚印的徒步下山,异常艰辛,而另外一批游客穿戴整齐滑雪装备,轻松滑下山坡,雪地都没有陷下去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既可以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在直观有趣的动画的引导下,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其次,物理结论的获取离不开实验,增强学生参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实验。实验可大可小,像研究“压力”这一知识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只笔并用两只手指头相互顶住这支笔,第一次轻轻挤压这支笔,第二次用力挤压,分别感受两次挤压后手指头的凹痕以及疼痛程度。小小实验,不需要耗费过多材料和时间,其效果却卓然显著。学生通过亲自感知,便能领悟到“压力”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与运用,因此合理科学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应是物理教师为学生设置条件,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过程。而这里物理教师所创设的条件,并不需要拘泥于现行的物理教材,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课堂小实验、课外实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信息收集等等。
四、探究“互动”,强调“导学”
1.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确保互动真实落地。初中生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其自制力较差,如果想要避免互动式课堂流于形式,那么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都不应离开教师的导学、组织与帮助。2.教师要驾驭住互动的“度”。课堂时间有限,物理教师必须尽量把握住课堂的每一分钟,讲究互动的时间恰当好处。如果师生互动时间过少,那么就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如果师生交流时间过长,又极易拉偏课堂方向,难于完成教学任务。3.强调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互动式课堂的前提,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次进行分组,给予难度不等的研究课题。并且全方位打造小组内、小组间、班级内、班级间互动的平台,保障全生参与。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也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引导者。而想要打造合理的互动式课堂,物理教师应该将“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转变成师生信息的互通性,充分发挥“师”与“生”双主体互动作用,实现最佳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荣.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互动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07).
篇2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课堂情景;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07-385-01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多因素,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求知欲,才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物理内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务实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利用故事激趣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物理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的故事可分为各种类型,有科学史实类的故事,如“曹冲称象”“阿基米德测皇冠”“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 也有生活类的故事,如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讲德国飞行员伸手抓子弹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借助实验启迪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效的手段。按照实验操作的主体,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演示实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展示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它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能通过实验、讲解,创建物理情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来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很容易使学生从对物理现象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准备了条件。
2、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规律、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充分挖掘实验的典型性、可重复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进一个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到处都能听到学生的欢呼声,学生各个玩得热火朝天。时不时的传来叫“老师”的声音,他们不只是叫我去帮忙,更多的是希望让我看到他们所做的实验现象,希望我能给与肯定或是表扬,让我一同分享他们的发现,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三、挖掘提问价值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太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更关注课程的技术性;要求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它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物理,并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适时地创设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持久地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发挥多媒魅力
多媒体情景设置就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借助多媒体大容量、超文本的特性,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再以教学“并联电路的应用”为例,我就采用了拍摄生活录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生活紧密联系”是我这节课的抓手,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动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拍摄了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并联电路的录像,想用录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物理和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并联电路的知识。由学生参与主持、拍摄的这些录像,把全体学生带到了医院、小区和家庭这些熟悉的场景;主持人自然、生动的介绍,让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这一段段录像在课堂上果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丰富的多媒教学手段,不仅能使教学容量最大化,在教学中还能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物理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中,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虚拟想像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运用虚拟想像,从反面去理解,可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想像,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像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
比如,学习“摩擦力”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有的说“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说“车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住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篇2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物理教育.老师在教学生使用物理实验器材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首先,老师要做好调控实验器材的操作秩序.学生在学习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时,大多是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这使得课堂纪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纪律.学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摩,在观摩之后再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理器材,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各种物体的密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物体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其次,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整理,让物理器材物归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要进行实验的前提是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来回的巡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的,对于不规范操作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地指出来,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强调,让学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不足的地方,并及时改正.学位生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物理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物理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辅助教学的软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单靠各种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例如:物理课本中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知识,光和声波的知识,以及大气压强等抽象知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时高效及资源共享等特点,在物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视听世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觉得新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篇2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由于物理教学是自然型科学,它涉及的概念与知识非常有趣,在以前课堂里从来没有接触到,受到学生的喜爱;它是自然型科学,所以物理方面的知识均揭示了日常的生活里的事物原理与现象,均是缘自于实际生活,学习物理类知识要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与创新的思维,学生有着自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物理类知识,而且形成深入地思考与理解。
二、新时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十分好的教学方法,是一类循序慢慢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在初中阶段教学的过程里,使用情景教学能够把平常生活里一些常见的问题课堂化,比如说讲述凝华与升华等知识时,能够通过夏季冰棒遇热融化等常见的现象当做实例使学生可以较快地联想与理解,将所有学生都带入实际情景里,再加上鼓励他们仔细思考平常生活里相似实例与情况。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将学生引入一样的情景里,老师能够利用在课堂上实验的方法,比如说水浮力就是一个抽象概念,能够在现场利用一些小型实验来使学生真实地观察浮力,了解浮力;另外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的生活里哪些现象利用浮力作用;这种方法注重创造相同的情景,使用联想方法,将无形转化成有形;初次之外,对于一些其他的物理知识同样也能够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与理解。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
培养这种能力首先需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即将使学生更愿意听老师的授课,更愿意与老师一起提升课堂的效率。培养质疑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这种能力不但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良好指导可以让学生动脑筋;而且也是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的一种表现的形式。在课堂的学习过程里,良好感情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去表达与放松,提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合理地质疑表明学生正在认真地观察与思考,而且还能表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初次之外,还能够使老师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多加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动脑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观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是自然性学科,缘自于生活中的智慧;需要学生有着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物理方面的知识都诠释的是自然类现象,原理与知识均存在实际生活里,只有仔细地观察才会发现在生活里存在的蕴含着物理知识的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物理原理与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创新水平使学生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使用到实际生活里,使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知识以一种创新性思维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思考可以让学生对于旧知识反复地进行学习与理解;创新水平使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真正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有了新的目标与思想,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升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里,能够更多地使用情景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与观察能力,而且提升学生在课程中主体的意识,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全面提升新时期的初中阶段物理的教学水平。
篇2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科学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过程。教育重演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就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所以物理学史应该成为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来看,物理学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物理学知识,另一块是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如果说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骨架的话,那么物理学史就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对于物理学中各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生只有了解它们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意义。在物理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物理知识,还应该讲清知识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这样,不仅会消除学生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让学生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如果学生只是生硬地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他们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探索微观粒子的教学中,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无法亲自看到或接触到微观粒子,使学生感觉很抽象,很难在头脑里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因此在认识上较为模糊。如果在教学中能呈现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微观粒子的认识。1896年到1945年,这是令物理学家激动,同时也是科学史上最令人迷惑的50年。原子这一经历2300年之久的概念,在此期间经历了重大变化。当物理学家发现还有更小的组成部分时,原子这一以前曾经被看成是终极不可再分的粒子,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再是原先的概念。鉴于在原子内部还有带负电的电子,于是人们起初把电子想象成围绕着密集的原子核旋转的微观行星。而原子核同样让人吃惊,竟由具有质量与正电荷的质子与只有质量没有电荷的中子紧密结合而成。随之又有更小的微粒被发现。
2物理学史的内容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的需要,它是学习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心中充满了好奇感和神秘感。一方面,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的奇闻趣事,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时可以充分地应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牛顿在太阳光下吹肥皂泡研究白光色彩的故事可以用于光学一章的引入。在电学一章的引入时,可以介绍富兰克林的传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兴趣的养成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杜威指出:“最重要的态度是能养成继续学习的欲望。如果这方面的动力减弱而不加强,那么,就会发生比仅仅缺乏预备更加严重得多的事情。”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后续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学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与常人的区别是自我实现者能更经常地产生“高峰体验”。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物理学家自我实现的事例,通过介绍这些事例,可以创设使学生分享科学家“高峰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
3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精神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要有条件地有怀疑地思考,即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为标准来审视一切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节节的物理课上下来,学生面前所呈现的物理知识是一个整体,这牢不可破的形式足以吓退学生探索物理的尝试,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更没有勇气去怀疑、去探究。学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这就是真理,学习它、记住它。久而久之,发展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化,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通过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入,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物理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局限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卢瑟福在做了大量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否定了他的老师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科学家们决不容许科学的停滞与思考的停止,即使面对世俗的诸多重压也毫不妥协,而科学过程就是这一思考与再思考的经典过程,这也正是科学推进的方式。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这些理论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4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他没有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再如法拉第“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可以生电”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称”的思想……。又如“建模”的方法,物理学史中物理学家合理的“建模”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简单的理想化模型能够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把物理学史的内容融入物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篇2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面临的困境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长期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学的关键,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现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开设依旧是主导。究其原因是受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影响,依旧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知识传授看成是教学的重点,而忽略学生的技能扎实训练。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广大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其中,农村中学在改革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受到教学的设施、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时有出现,这会影响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改革。课堂教学依旧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当前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农村的物理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增强,但却没能从根本上对当前农村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进行有效解决。目前我们亟须解决的两个问题分别是“教什么”与“怎么教”。现在受到升学率和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动力缺失较多,所以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很难凸显出来。矛盾与困惑已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前农村教学环境使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生源质量不够理想,所以如何在现有的农村环境中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活动是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切实面对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针对农村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以玩中学、动中学为主,只有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才能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有关液体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有趣的小比赛,让学生将塑料袋套在手上,看哪位同学能用桌面上的器材(一盆水、书、铅笔、纸张、吸管),最快速的将塑料袋贴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同学马上举手。学生在教师讲述完比赛规则以后都动起来了,有的同学将塑料袋套住用吸管吸气,有的同学将塑料袋戳破用书来挤压空气,还有的同学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最后总结几种方式,发现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效果最好。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状况呢?教师通过积极的观察,找寻到能激发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农村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用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首先能接触到的无形课堂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能在此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其实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指出,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学习气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始终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与农村学习环境相似的问题情境环境。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在下雨天车陷入了泥潭,应该怎么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第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肯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教学活动中摒弃教师的权威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精神,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课本知识。第三,组织好课堂教学,让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并能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通过主动思考获得。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一家之言,而是学生的“多家”之言,主要是让学生能在自我构建中获得知识。且整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活动开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知欲望等被更好的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寻与学习。例如,在声音传播介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依靠的介质是什么?教师通过这类设问,来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具有想要探究知识的想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闹铃,让学生思考闹铃响了以后,钟罩外的人能不能听见。然后教师逐渐将钟罩内的空气抽走,让学生探究声音可能会发生何种变化。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自己找材料尝试动手实验。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真实的实验情境,并让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思考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何在。教师在情境设置的影响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三、结束语
提升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需要广大教师在新方法探索中不间断的尝试教学的新形式,通过反思现有教学效果,总结现有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农村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佳。
篇2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例上尽量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通过类比,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初学浮力知识时,老师可提出问题“漂在水面的木块与沉在水底的铁块相比,谁的浮力更大一些呢?”,由于学生刚刚学过“漂在水面上的浮力大,沉在下面的浮力较小”因此断定木块所受的浮力更大。教师应保留悬念,然后通过学习进一步的开展,引导学生意识到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实践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可明白实验的原理、目的等,教师应指导实验的进行,由简如繁,直到学生自己掌握实验技巧,可以进行独立探索和研究。如在讲授颜色之谜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的实验,之后进一步增加难度,进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实验,逐步深入,让学生掌握颜色的奥秘。
2、不断优化和整合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好物理教学的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思路等,将晦涩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尽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并适当留出拓展空间,课后设计一两个有深度的小问题供学生思索,并在课上进行探讨。此外,课堂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实践课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展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讲授“温度”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以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来开场,由于学生对这首词比较熟悉,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教师接着发问“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这个季节有什么气候特点”从而引入温度的话题,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仅靠感觉估量的温度是不可靠的,从而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正确测量上。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趣味性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物理模型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并增加物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在实验课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影像的运用,将物理现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其能逼真的还原某些物理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其过程和原理,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结语
通过多媒体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成为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应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时间、方式,使之更好的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多媒体资料应该用的对,用的巧,而不是无意义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这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篇2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迫使有识之士大呼改革,终于有了如今这“新课改”在中华大地校园里的展开。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的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就在新课标下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谈几点感想。
一、通过选择恰当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运用得成败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1、演示法。实验能代替教师的语言。用一些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可以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讲解,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便融为一体。如在讲授“电和磁”中的“电流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作用、电磁感应”等课时可采用此法。
2、事例法。讲解适当的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事例并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导入新课,同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功、功率”等课时,可先通过形象生动新颖趣味的事例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
3、习题法。即对新课所要布置给学生的习题在讲新课前提出来作为悬念。如在讲授“电流的强弱”这节课时,让学生们做课后练习“下面图中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少”,学生读出了两种数据,哪种数据才是正确的?学生一时无法解释清楚,但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新课内容产生了求知欲。
4、复习法。针对新课内容就前面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向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提问,通过复习的方式便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逐步启发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如通过复习“光的折射,画出一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的径迹”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为新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运用发现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纳提出的,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师启发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变化规律,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提高自信心,自觉改变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成为“发现者”、“成功者”,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内在的动力机制。长期使用发现法教学,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和探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认为声现象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等等均可引用此法。新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所需素材。
篇2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 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 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 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 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 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于进行物理思维发散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 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 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 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 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篇2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整合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来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惯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我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倾斜,通过声行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耗时长而且取得的效果还较差。尤其是在课上的物理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时都看不清老师在讲台上的演示实验,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物理丧失兴趣。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物理实验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成画面,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记住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1.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造出相应的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者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进行模拟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讲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图片,就是将一块冰放在一处,然后拿出两个体温计对冰块处温度和正常处温度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冰块处的温度比正常处低,从而得出结论,蒸发吸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要做到将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
篇3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任。有鉴于此,广大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理论融合实践;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传授教材内容,忽视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这就导致学生感觉课堂内容枯燥、难以理解。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理论融合实践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情境导入,突出生活经验
如果离开了生活现象,物理教材内容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导入情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了解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初中生通过情境化的物理知识,能够消除他们内心对新知识的恐惧感,帮助其养成较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在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情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如,在“浮力”这一知识点的讲课开始阶段,笔者问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质量较重的物体和较轻的物体同时放入水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学生们纷纷回答:“质量较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质量较轻的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笔者拿出一块小木板和一个小铁钉共同放入水中,结果发现小木板飘浮而小铁钉却沉入水底。这时,有的同学说:“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较大。”笔者笑而不语,又演示了另外一个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在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则会沉入到水中。此时笔者说:“同学们请看,牙膏壳的密度并没有改变,这就说明根据质量和密度去判定物体是否下沉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通过这两个生活化的情境实验,笔者顺利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课堂授课,插入生活现象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见识的好时期,因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不只是插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物理现象,还应当引导他们从内心思考如何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从而训练他们养成物理思维。这种在课堂授课中插入生活现象的做法还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和中考物理的命题方向。学生也可以根据生活现象快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查找易混淆知识点与实物之间的区别,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记忆效果。如,在“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难点是音调的特性,笔者通过预设撕布和撕纸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音调与振动过程中的快慢有关的结论,从而引出“频率”这个概念。接着又通过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音调高低的变化,得到二胡的弦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乐器音调高低的结论。同时,笔者还会为学生介绍男女生声音不同是因为人体发声频率的不同,为了巩固这一结论,让其试听不同的声音,即男低音唱、女高音伴,通过不同的声音加深他们对音调特性的理解。通过笔者的生活化实验的方式,学生根据实验可以验证教材的理论,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三、开展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一门课程,实验是对课堂理论的一种补充验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方案,了解实验设计目的、原理、流程及预期效果,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事不慌、心里有底,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理解物理理论,可以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也符合新课改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并记录下小球停止运动时的位置。笔者设置了几道问题:①在三次实验中,小车为何最后都成静止状态?②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与它所受到的阻力有何关系?③如果小车在摩擦力为0的平面上运动会是怎样的运动状态?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和推理得到以下结论: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如果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以不变的速度永久运动下去。此外,针对基础好的同学,笔者要求学生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观点错误的根源,并补充实验验证过程。通过笔者布置的实验,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实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创新和动手能力。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践,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其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能够用科学和生活相结合的眼光分析问题,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以发展观点看问题的高素质物理人才。
篇3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出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理提问,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有效的课堂提问前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能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合理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会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是否能顺利解答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目前,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提出问题对于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出问题时,有的教师没有完全展现问题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物理知识水平、学习物理的能力缺乏深入了解,设计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往往出现由于问题难度太高,学生无法回答的现象,使学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丧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教学效率.特别是当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利用点名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如果被点到名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就容易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部分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逐渐丧失自信心.此外,部分教师经常出现提问过于简单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分注重形式;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没有提高,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
1.结合生活设计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我们知道初中物理学知识十分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问题、规律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有关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分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解释盐溶于水的现象吗?又如,在讲“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过家长用水壶烧水吧?在煮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冒出来的白色气体说明了什么物理现象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冒出的白色气体是水珠,有的学生说是蒸气.这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物理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水烧开之后,水会冒气泡,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的一些问题、现象、规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思维想象力还有待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别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对于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要适当应用层层深入方法,使设计的问题从简单化逐渐向层次化靠近.这样,学生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搭建问题的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鼓励学生提问.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会结合教材或者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对于学生是否全面理解物理知识点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使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提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自觉转换自身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马上结束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反思、分析、总结.这样,能够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问题,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3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初中物理教学人员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增添了砝码。而在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为处理和解决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又做出了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靠直观感受而学习的科目,所以,很多原理都是通过实验所得出的。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比较复杂,比较枯燥,繁琐的实验是很难将其所对应的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的。所以,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全新的教学设备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必将取得质的突破。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阐述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效的集成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快捷的操控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而且,可以将计算机与交互式电子白板连接到一起,展现出计算机中的内容,并通过应用程序将全新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实现听众和演示者、计算机和白板之间的双向交互。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加顺畅的完成实验教学。
2具体的应用情况探究
2.1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处理实验课堂问题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通过计算机或者录像片把传统教学中理解困难的现象模拟出来,这对学生们在脑海中建立物理模型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案例分析: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进行研究,实验内容:通过单摆对重力加速度进行测量;电学实验:通过扫描法把电场平面中的等式线画出来。光学实验:通过双缝干涉分析和判断光的波长;热学实验:通过油膜法把分子个体大小测量出来。传统单一的实验方法,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一知半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充裕的表现力,在大屏幕上生动的呈现出这些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教师只要稍微的启发与点拨,学生就会快速理解。
2.2利用此方法,完善物理实验操作程序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恰当的应用到物理实验课堂中,需要恰当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为一体,即便不在实验室,也可以把一个系统、周密的物理模型创设出来。之后依据此模型把相关参数以及实验环境创设出来。案例教学:在电学实验教学时,尤其在恒定电流这一节中,设计与连接实验电路是样一章所要综合考察的内容。在教学中,规定学生需要掌握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测量机理、掌握重要设备仪表的应用对策,教师引导学生把实物连接到一起,然后教师顺表指出这是本节学习的难点。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依据教师的设计方案去做,很难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对与错。而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思路把相应的连接电路设计出来,将逼真的模拟实验预设出来,这样随着电路结构的改变,电表的读数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的解决了这些误区和问题。
2.3利用此方法,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快节奏、大容量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然而,如果实验过程不够精细,加上实验内容较多,这样学生在吸收和消化时必然面临困难。文章以“电流做功”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白板展示电动机的做功过程。第一,通过手把钩码提升一定高度,这就表明手将功作用到了钩上。之后,放弃手动提钩,连接电机电,观察出现的现象。电机通电后,也会提起钩码,这表明电动机也会为钩码做功,通电结束后,钩码不再工作。只有通过交互电子白板才会引领学生找出现象的根源,得出电流做功的结论。如果没有利用上述分组实验和实验演示,就会弱化学生的感受,在理解知识时就会出现偏差,缩减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分析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一些稀奇的东西很容易吸引学生。
2.4正确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尽管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内容详实、操作容易、技术先进的优点,它固然不是知识库,没有必要将身边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一一展示出来,因为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解释清楚,更不要把重要的结论或者公式提前陈列出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时物理学科的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和实验分析、合作和交流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出事先所准备的板书,给学生充分模拟的机会,例如在实验分析力学时的受力分析图时,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平衡力、二力分析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科学的应用交互式物理白板,使得传统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对于提升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会带来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应用有效的方法展开物理实验,把醒目的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文章利用上文首先论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内涵;其次,对这种教学设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通过上述的解析,目的是为同仁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展民.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xx,(8):522-523.
[2]邢耀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现代化教育装备,20xx,(8):963-965.
[3]黄颖红.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经验交流,20xx,(5):698-699.
篇3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课堂讨论法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主张和理念,而且对于拓展多样化物理教学方式和进一步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堂讨论法贯彻了物理课程的问题意识和实验探究法,以问题和实验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交流、认知矛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入,其适应了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理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自由课堂氛围,诱发讨论欲望
课堂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赋予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心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欲望。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被看作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表情和手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情境、课堂小游戏、实验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促进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生成。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为了创造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笔者要求学生各显神通,提出了“使得大头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课堂游戏主题,希望通过小游戏焕发学生学习《浮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划分讨论小组,把握讨论进程
讨论小组的划分需遵循自愿原则,一般以5-6人为宜,考虑到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教师在自主分组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课堂需要进行调整,如尽可能确保组与组之间实力的相当以及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毛遂自荐的方法确定每一讨论组的组长,其主要承担主持讨论、代表发言的责任。把握讨论节奏、调控讨论进程,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教师在讨论之前,根据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明确讨论时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供5-8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的热烈程度、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参与意识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核心,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强化知识应用,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巧妙设计认知冲突,设置悬念;
2.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旧知引新知;
3.具有讨论的空间。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以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验一]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实验二]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所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陷入这样的矛盾中,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仅成为学生探究、讨论的动力,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对于诱发学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讨的目的。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实验进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师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加入水后仅凭筷子就能够将玻璃杯提起?学生被实验所激发的好奇心鼓舞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
四、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强化总结反思
这里所指的评价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讨论结果正确性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态度、合作情况等情感领域的评价。仍以“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为例,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维持”两字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手没再碰到物体,也就不存在‘用力维持’这一说法”,但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手没有碰物体,但之前手对物体所施的力仍对物体起作用,所以说物体运动仍是在用力去维持”。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组内成员间的分歧,而不能仅从“谁对”、“谁错”两个方面来下定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怀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来评价学生整体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五、结束语
课堂讨论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者很好地进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认知冲突的分享、分析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总之,课堂讨论法在还课堂于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在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变。
篇3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适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将“问题解决”
引入物理课教学中,本文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49-001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全部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而问题解决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这是因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基础,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而问题解决教学又提高了传统教学的质量,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课为例,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科学知识创新的一般认知程序,模拟科学知识的认知流程,探究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此,新授课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在新授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以类似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口,以导致悖论、提出问题为动力,以理性分析、科学猜想为核心,以实验验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为判断,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发散、形象、直观等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当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此外,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篇3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学生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发挥了自主性去体验了这个过程.而生本教育恰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呢?
1.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
要将生本教育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学生主体,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好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根据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在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课.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谈谈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气压强导致的现象.这种突出学生主体的方式,更能带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
生本教育的另一特点就是突出探究,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突出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干电池和锡箔纸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短路的现象,这种小实验不仅安全利于学生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布置这样趣味实验当课后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激情.
3.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
突出合作也是生本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相关题目,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看哪一组能最快地讨论出结果,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出来.创建小组也可以使组员之间互相督促,教师在分组时可以综合一下,将一些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分到各组,让他们带动和帮助学生那些成绩较差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合作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等等.
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三方面对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以上几种方式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飞.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中学物理,20xx,32(20):39-39.
篇3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现象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围绕学生感兴趣、指向未来的现象或者主题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笔者以本身负责的初中物理为例,谈一谈对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
20xx年芬兰实行新的教育大纲,并将现象教学全面引入到教育课程大纲内,把现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多学科教师合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改革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将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对初中物理教育从业者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现象教学的构建
现象教学基本是由展示现象、描述现象(解释现象的成因及影响)、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几个步骤所组成。从教学实施环节来看,可以概括为“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教师备课与数学”、“学生学习与评估”三部分。
(一)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
初中物理现象或话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是不能选择虚拟、幻想以及不真实的生活现象,所选现象或话题要基于生活想象、现实需要和学生特点三方面去选择;第二是要注意所选话题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够揭示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同时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学时规划。例如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教师就可以选择“地球的能源”进行教学;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教师们也可以选择“火箭升空”这一话题进行教学。一个现象或话题的学时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不过因为涉及多学科内容,因此学时一般都在2学时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几个学时。
(二)教师备课与教学
初中阶段的现象教学可以分为全课教学和分科教学两种。全课教学暂且不与讨论,分科教学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方便系统的获取学科知识,能够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笔者所负责的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正是分科教学,但教师要注意不能够让分科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与评估
现象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传统教学,更是要与传统教学相融合,进而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现象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再坐在教师中进行被动学习,而是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现象教学完成后则需要对现象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评估方面:一方面学生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小组内成员评估和教师对学生评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估包括学生对授课情况和教师的评估以及教师间的互相评估,这两种评估都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现象教学的实例
(一)设计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一项举国同庆的盛事。同时火箭升空又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结合视频图片和新闻,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2.结合具体的情境来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物理视角来看待问题;3.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来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人员安排教师事先需要将学生分为等量人数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和一位记录员。小组长需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研究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的人选进行仔细的考虑,务必让小组长发挥出带头作用,能够带动起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记录员负责进度情况进行记录。2.教学与记录教师在为学生播放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后,需要向学生提出与火箭升空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别是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火箭升空的情况相将这些知识穿插其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吸收整合。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派出一个专门的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总结,然后分别进行小组内部评估、小组之间评估和小组成员的教师负责情况的评估,最后由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现象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四)教学总结
正如本次活动所表现的那样,物理知识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构建理科思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之,现象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有益尝试,既能够优化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将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相结合,让它能够根植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应用于中华民族教育教学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初中教育,20xx(7):57-63.
[2]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篇3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融入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物理科学,享受探究过程并了解探究方法,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
一、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原则
(一)科学的划分小组
在引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小组的划分至关重要,学生在物理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的个性也各有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隐性的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之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混合,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数量以5-6人为宜,例如可以将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差的分在一组,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学生与内敛沉稳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此调节组内学习物理的气氛[1]。
(二)统一教学课堂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应当充分的引导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因此应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首先,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教学中,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作为实验材料,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应当善于协调和平衡,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有兴趣、有激情的去进行合作学习。
(三)促进教学过程的合作
要想融入合作学习理念,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过程,使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契合物理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物理教学内容,选择能够开展合作学习的物理课题,并通过编制合作学习任务、制定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责任等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合作学习的课题,例如水资源危机、家庭用电以及物理实验等等。
(四)合作过程开放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开放,再加之物理学科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许多学生只是了解物理知识,而不懂得如何运用和拓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开放性的合作过程和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来探究相关物理量的测量问题等。
(五)成功机会保证公平均等
只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体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合作学习理念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每一个学生成功机会的公平和均等。例如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分享小组成功的成果[2],同时教师应当坚持奖优促差,对于学习效果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督促。
二、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把握合作学习的引入实际至关重要。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这时就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进行探究,例如断路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生活中的断路现象,从而探究断路的产生因素和相关后果,以此来让学生了解断路知识点的具体概念和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章节
物理学科包含的知识博大精深,既有基本的常识类知识,例如速度、路程等物理量,又有晦涩难懂、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例如电力知识、浮力知识等,一些简单的常识类知识开展合作学习并不必要,因此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晦涩难懂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物理章节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就可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通过设置不同质地、不同质量、不同面积的物体来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小组研究一种浮力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后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者,师生间的互动是保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演示错误的操作,积极与学生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在之后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得出的物理成果和结论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充分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学习评价中教师可以将小组个人评价和组员之间互相评价结合,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例如,在电路连接实验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虚心求教的素质,教师要对正确的实验方式积极肯定,予以表扬,对于错误的实验方式要积极鼓励,肯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对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原则和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应用发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二: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学校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甚了解,需要老师当好引路人角色。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物理是初中生刚学习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物理现象,如,摩擦、沸腾、凝结、声音的传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学习内容,所以,物理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现象所蕴藏的科学理论,以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改革教学课堂开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冬天时衣服上产生的静电、彩虹的形成、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针对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观点,有助于学生有效加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科学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我们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实验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下,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一方面实验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因为进到实验室后各种实验物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测试沸水的温度时要使用温度计,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与读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探究学习,主要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建立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四、以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引导。导学案也就是要把学生导入学习过程,可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材料,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可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偶尔在学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或者寄语,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篇3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精心准备实验
在任何实验开展之前,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理顺思维,扫清那些思维模式上的障碍,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对于不同的实验需要准备不同的器材,从而保证实验能够顺利地完成。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学生对于自己要做的实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对于实验过程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模式,能够意识到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课前的探究活动,能够发现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好指导工作。比如说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首要一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有关浮力的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器件,比如弹簧测力计;再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先亲自操作过,以发现试验中的偏差,如果按照教材的步骤去做,那么对于塑料块排出来的水的重量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塑料块所受的浮力是不同的,且差距很大。这样的实验就是做了也无法对阿基米德原理做出总结。特别是在收集溢水的过程中,一个微小的环节就会对溢水的重量影响很大,那就是溢水杯中的水面受表面张力的影响,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溢水量的多少。教师如果不提前多做几次,就有可能在演示过程中产生较大误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比如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探究实验,如果教师在授课前不做相关的探究就可能发现不了物体吸收了热量而温度不升高的现象存在。例如,我校在晶体熔化实验教学中,曾经换过不同物质去教学。首先是用萘,后来用冰,最后用海波。每一次我们都要在上课前一天专门试验几次,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否则,以萘为例,头一年的器材,萘凝固后,把温度计固定在里面,第二年拿出来又做同样的实验,由于环境影响,萘里面杂志越来越多,实验效果就发生了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冰的熔化往往会出现熔点大于0℃的情况,会直接产生负面效果。在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中,对于时间是很难把握的,时间长了,课堂时间不允许,时间短了,实验效果不理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加热温度的不均匀或者其他现象的发生。用图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也要考虑到它的难度。所以在用水浴法加热时,还要事先验证好水的初温到底定在多少摄氏度才能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就是要提供各种实验器材、药品和场所等。如果学校不具备相关的,可以让学生带自家的日常用品来,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器材,从而为实验做好万全的准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且极具感染力,有着直观和动静皆宜的特点。当然这并不能因此就用多媒体取代物理实验探究。因为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能够更好地对物理概念及其规律进行总结,这对于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对于能通过实验做的探究则应在实验的条件下完成,对于那些较为抽象和难以用实验做的探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比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究,就可用课件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进行展示,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三、不断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虽然教科书中会存在一些实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不断反思实验方法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并改进实验效果和增强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信服度。比如说对于惯性实验,我们可以将一根粉笔放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迅速抽出,那么粉笔会屹立桌面不倒,这是由于惯性的结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不能保证粉笔不倒,导致实验失败,我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简单的例子是要告诉大家,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而随意而为只能为教学帮倒忙。在这个例子中,我随意撕取小纸条,动作不够干净利落,最终导致实验失败、成功各几次。后来采用较光滑平整的纸条,基本没有失败过。也就是说,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实验也要我们教师去重视,否则就会带来不良结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
在一定程度上,物理实验是一项具体、直观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可帮助他们对知识加深了记忆。像在课本中学到的“电铃”“土电话”“纸盒烧开水”等小实验,具有很强的知识趣味,能够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比较容易制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这些课外小实验,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兴趣。我校在很多年前就通过集体购买的小灯泡、闸刀开关、细电线、干电池、电木板等,开始让学生在家自己制作电路,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3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和规律都是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试验中进行探究,经过分析和总结而得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对物理课堂知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完善,促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和现象具体化,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深刻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通常在教学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位置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浮力的大小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使用一个乒乓球和一盆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把乒乓球没入水中,然后松开进行观察,并且思考乒乓球从刚开始露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这个过程中球所受到的浮力有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假设,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运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浮力的因素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进行自主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内容,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探究能力,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巩固和发现知识内容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物理原理和知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总结而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而且通过不断的实验去探究和革新新的实验方式,探究实验新知识,进一步深入的掌握物理实验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的教学中,在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中,学生对“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主要因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这两个知识观点进行混淆,单纯的依靠概念讲解和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进行辨别,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试验来进行辨别,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要使用的毛巾、橡胶、木板、小车以及三角斜坡等实验用品,教师让学生把毛巾、木板、和橡胶放在三角斜坡的不同位置,让小车在斜坡最高点进行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实验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让小车在不同材质上的实验,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和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也理解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的错误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方面都和现实生活有着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知识,了解课堂内容.教师在平常应当细心观察生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老人带的老花镜和学生带的近视镜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眼镜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都是什么样的原理呢?让学生对着两种透镜进行自主探究,近视镜是凹透镜,利用缩小成像的原理,老花镜是凸透镜,利用放大成像的原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所要使用的凸透镜、尺子以及蜡烛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凸透镜的焦距,并且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慢慢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再继续移动蜡烛,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但是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以让学生一直探索下去.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实验,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讨,在多次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巧妙利用科学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钢.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中学物理,20xx,10:51-52.
[2]庄令秋.理实合一,深入探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考试周刊,20xx,87:141.
篇4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改进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以趣激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钻研教材规律,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包括兴趣教学法在内的诸多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
2.以变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利于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
3.以情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对学生上进心有强化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建立稳定的交流模式;要善于引导、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在思想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以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爱。笔者相信,当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创造力及思维行为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学生的天性与人性也必然得到极大的释放。
4.以“渔”授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笔者认为,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做到,对于一个物理问题而言,无须很快给出解题方法,而应培养学生自己找出方法和技巧,得出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事实表明,仅凭大量的习题和作业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授之以渔的方式,恰恰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5.以“技”诱学,培养学生树立先进理念
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一方面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和信息,给予师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6.以动促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与论证等过程,使其切身体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习惯、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结语
总之,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探索出新时期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使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篇4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该找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并积极的寻找其解决的办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过新的方式来完成对其教学的创新并积极地寻找其中最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学习的方式,从而切实去提升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突破;尝试
初中物理对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物理课程的系统开设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这也就是说已经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起点上都是一样的,学生们所产生的差距,都是在教学或者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慢慢拉开的。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在让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学生们接受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并且响应教育者的号召加之教育者本身具备很高的教学素养,在这些条件的互相作用之下学生们才能切实的去提升成绩,更好地学习物理;反之,则不然。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以及该如何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们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做系统的探究。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基于很多方面,需要从学生、教育者以及课本内容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1.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这一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的,初中物理是学生们最开始接触物理的阶段,对学生们来说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学习物理的经验也就不能及时而准确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的趣味性纵使是提升学生们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一点,但有兴趣还要懂得怎样将之使用在正确的地方。2.教育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很多教育者愿意相信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不愿相信当前阶段研究的优秀成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低下并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对克服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1.创新情景的引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引入新课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对其内容与现阶段的科技进行延伸的方式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引力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在课前采用播放一组幻灯片或者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对新课程的引入。然后在放映结束之后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为何宇航员能跳这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下就能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们学会质疑,大胆地猜想和假设现代的物理学也不是物理学的终极阶段,可能也会存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但其实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正确,这些可能都会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发现。所以说,我们培养物理人才并不是要求“守旧”的物理人才,而是能够做到不断去创新的物理人才。
3.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物理情景的创设对学生们去增强其代入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在进行情景代入的过程中若是因为其情景的问题而导致其并不能顺利的将自己代入情景之中,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建立情景的时候应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问学生们: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怎么来的?夏天自来水管上为什么会常挂着水珠等等
。4.增加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对学生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验步骤来完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从而加深对实验结果的印象;以及若是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学生们不理解的情况定然也会及时的反映,这正是帮助学生们建立实事求是精神以及提升学生们的质疑性的重要方式。甚至,为更好地提升其趣味性,也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精心的包装使能够通过类似游戏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的同时,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们去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5.制造矛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去制造一些矛盾来帮助学生们对思维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及帮助学生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对是教学案例进行延伸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电流这一个单元时,可以将已经接好的电路断开一处直接问:什么情况下电路在开关断开一处时能够让电路继续流通。
6.充分利用学生们的业余时间学生们课上的时间毕竟还是少数,一周的课程加上实验课总体的数量也是有限。而如何提升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针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对学生们的课后生活或者回家之后的时间合理利用。例如:通过身边的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课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一种比较困难的学习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涨,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直面问题,并不断地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翟向辉.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J].基础教育论坛,2017(20):28-29.
[2]华德宝.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6(88):119.
[3]向青松.有效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5(09):72
篇4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随机性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随机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需要时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需要随着教师思想上的变化进而做一些改变;第二,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同样,他们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时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知识水平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及改变,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1.2生动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是在没有进行任何规划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这种方法的采用能够给予学生以及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提出许多独具有创意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易能产生较多的教学灵感,这些方面就使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课堂内容十分生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便会产生深厚的兴趣.
1.3真实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这就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以及自然性.对于教师来说,他能够将在课堂之中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思路运用到授课的其他环节中,可以依据学生的提问以及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这些方式采用都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
2生成性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区别,这些方面的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特点所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课堂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2.1促使物理教学活动回归到实际生活
初中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而,其中所涉及的理论基础通常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因而,物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较为切合,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较好地去服务生活.这一宗旨与生成性教学终极目标较为相符,它们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归于实际生活之中.比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时,对于“能”这一概念,特别抽象,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的障碍.因而不能直接进入理论分析,而是先列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如“一片树叶落下时,我们往往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我们却会胆战心惊,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的体验,再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理解分析,学生能自然悟出“能”的含义.又如,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筷子在水面产生了弯折的现象,这个现象就能够运用折射这个知识点做解释.通过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它对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着一定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时教师还应结合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做一个有效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再提升,这样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具有较强内化作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想象以及思考,在与教师不断探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于他们思考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促进作用.物理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2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机整合
实现信息方面高效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和教师在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分析探讨的过程当中就可能有新的教学思路产生.面对着这一方面特点,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强应变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新教学思路的前期阶段里,需要做好教学信息整合的工作,将课堂信息知识与课外信息知识整合起来,进而创设一个高效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物理课堂.在运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时,不但能实现师生各方面的信息整合,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完成实验得出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内容再作进一步的总结,学生不难生成“当物体越来越近的时候,图像越远越大,一倍的焦距分清其虚实,两倍的焦距分清其大小”这一信息,学生通过这种简短的言语将规律做一个形象的表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大大降低学生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时的难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3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生成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是在师生互动中迸发而成,而生成性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有着连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需要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动机,使得学生能够较为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就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思想可能之前并未有所涉及,因而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感受.这样不但能能够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学生运用实际经验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保障.比如,“就人们日常穿的鞋子来说,为什么鞋底出现的花纹会凹凸不平”,这个看上去比较简单的问题实质上蕴藏着一些物理原理,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摩擦力,借助这个生活实例就能让学生明白适当的摩擦力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问题基础之上还能够提问“在组织拔河比赛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需要将地面上的沙粒清扫干净”、“在走山路的过程当中,两手空空之人与挑担子之人相比,为什么两手空空反而容易滑倒”,教师所提的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都包括了摩擦力和压力二者间关系等.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更为新颖的开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探究欲望.
3结语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若要发挥好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就需要师生之间做好配合以及交流方面的工作,同样,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阶段中,应当学会大胆质疑,表达出对于一些问题的见解以及看法,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教师改变与实际教学活动不吻合的教学思路,从而促进教师以及学生对物理知识在认知水平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篇4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南通作为教育大市推出了十二字教育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成为了新时期南通教育的总体要求,既然限时讲授,那就多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无论是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笔者都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交流中质疑、批判、吸收,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和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后,笔者设置了一条例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深化对电阻,及欧姆定律本质的理解.
例2下面对公式R=U/I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自身的条件,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这个题对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从公式出发很容易出现错误,“电阻”的理解不够深刻,错误地应用控制变量法而选择C,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讲授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数学式上反映的正比、反比关系为什么就不适用于此了.与其花时间给学生讲解,还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质疑与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以三到四人分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不易调动每个人来进行思考).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资料,分析思考、组内讨论之后形成小组共同意见.接着需要进行组间交流,各组首先表明自己的选项,然后阐述选择的理由最后达到一个统一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数学公式不具有实际的意义,它结合了物理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在理解它时就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考虑.电阻的大小只取决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不与电压、电流有关.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不仅仅可以通过交流意识到电阻阻值是由其本身决定的(虽然电阻定律到高中才学习),更理解到欧姆定律的意义,变形式未必具有意义,同时意识到“控制变量法”不可滥用.
篇4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为物理教学创设良好情境
探究式学习把创设教学情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才能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相关的视频,如在下雪天,大卡车在湿滑的冰面上行驶时,总在轮子上捆上链条;在自行车链条上涂上一些油更省力;在光滑的斜坡上小车行驶得快,在粗糙的斜坡上行驶得慢等。可以根据播放的这些视频,让学生带着理想和探索原由的心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入到教学中去。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时,播放一个人用同样的力把大头钉和钉子钉在木板上;一个大人站在雪地上和一个小孩站在雪地哪个压的脚印更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以往的教学是本末倒置,没有体现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来说,就更不用提了。没有良好的实验器材基本无法进行实验,教师只能拿着课本干讲,这样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并长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长此以往,对物理课便会变得毫无兴趣、厌倦甚至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或动或静的生动直观、色彩丰富的画面模拟出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使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通过动画模拟更能直观地呈现各种状态和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感,让整节课的物理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投入意识。水结成冰,温度计显示温度缓慢下降,下降到0℃时,水开始逐渐结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冰;冰化成水时,温度逐步升高,待温度计到0℃时,冰开始化成水,但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水。在“熔化和凝固”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与特点,但通过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运用信息技术来演示实验的过程,每个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连线错误时会有提示,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验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们也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并且测出的数据也更加准确,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锻炼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学生沿用以前的实验方法进行,不仅容易因错误连线导致实验器材被损坏,而且非常耗费时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还容易出现测量数据不准确,从而使实验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一般来说中学的物理教学,大多更倾向于实验,因此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通过运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动画进行模拟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试验,还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针对那些不容易观察、不容易理解、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不具备良好条件的实验,经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不但直观地、生动地、真实地展现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还能重复实验、回放实验,让整个实验过程一目了然。
4、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探究凸水沸腾、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和透镜成像规律等一些实验时,对于其呈现的规律与特点等内容都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小以往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操作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局限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借助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能展现出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及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多种形式、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使那些内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难点变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从而不再感到困惑,从感性上得到了认知,并对所学的物理现象、规律和理论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获取了知识,攻克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化解了教学中难点,从而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无论在教学效率上,还是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上都有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和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而又效率更高。
篇4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策略
1.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组织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虽然导入环节在课堂中所占的时间很短,但是作为课堂的开端却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如果导入环节设计得当,将会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光的反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激光器,完成课堂导入。当光射到墙面时,由学生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然后将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由学生回答光点的位置,以及光线的特点;最后,搅动水槽中的水,继续观察光线以及光斑特点。从学生经常接触的玩具入手,在观察与思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之后的知识探究中很快融入,产生共鸣。
2.适当引入多媒体工具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初中课堂。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工具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为一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形象具体的知识,简化了物理知识中的抽象表达。同时,多媒体工具还具有较大的储存空间,教师可通过提前设计多媒体课件,将所需展现的知识借助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减少了大量板书的书写时间。
3.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设定具体问题供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既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思考,又为学生间的多角度思维碰撞提供条件,促进学生有效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间交流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探究,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后,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安排适当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其次,创设生活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教师要由身边的物理入手,将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突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最后,创设实验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具体的实验入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
5.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定期开展小组竞赛,使学生借助学习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发明、实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知识记忆,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努力打造更为完善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
篇4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渗透科学方法的意义
初中物理课本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课本主要是将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整合。虽然课本中的内容不是很全面,但相关的科学方法还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当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
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有关内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不会做出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和领悟。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只是将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处理的,从而导致了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相对较少,教师也是经过过滤后才慢慢地教给学生的,即使是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浅显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课本中常见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将科学方法教授给学生,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运用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初中生自主研究来展开教学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利用探究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是探究性教学,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上,探究过程是让初中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想对有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也是让初中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
运用科学方法,初中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能够理解和把握。控制标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通过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另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问题。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凭着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摩擦力是不是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是人们可以完全能够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如,走路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物理教师应当关注每一步具体的操作,注重培养初中生物理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形成科学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篇4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将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方法
1.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数码站台与投影仪设备
在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实验一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过小、现象不够明显、可视距离过短等等,都使课堂上物理实验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过数码展台、投影仪等设备,就可以将实验现象与文字图片等材料通过先进的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学们都能够详细清晰的看清实验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实验效果.在进行光的折射演示过程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就是将一束光倾斜射入水中,由于光折射的可见度是很低的,学生坐的远一些的话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效果达不到事前的预期,而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投影进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2.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现今校园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教学的辅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不仅能使课堂的学习效果、氛围得到提高,还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对提高课堂效果、深化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善于利用多媒体的创造作用,通过对教学场景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二、用来观察微观和宏观的现象.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大到天体星球,小到微观粒子,有很多的现象是只能靠教师进行口头的描述,而不能用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演示.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将色彩效果与动画形式相结合,直观的将微观运动过程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能帮助我们建立多种物理的模型,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电场与磁场的效果等.四、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通过其先进性弥补一些实验的不足之处,比如一些有危险的实验:电路短路、触电演示等等.而一些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比如紫外线与红外线、核反应堆的原理、热机的原理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技术而很好的展现.
3.对网络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在现今社会,网络也是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之一.在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通过网络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由自己操作计算机,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模拟,从而完成对物理现象本质的探索.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广播功能对整个班级进行集体授课,也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对个别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QQ群、微博、个人网页、邮箱等,从而拓展师生间的学习空间.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物理课为主体
在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的主题是物理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在整合中,要充分考虑到物理课程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习惯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之后,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通过课件来讲解,虽然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忽视真正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物理课程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2.整合应当从头做起
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进行努力,在对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可行的制定计划与教学方案,在扎实教学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时刻总结以往经验,使整合效果越来越好.
3.整合要注意科学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科学性在其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整合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课件与相关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中,要时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4.提高教师素质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现今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有的教师认为整合仅仅是用多媒体演示课件,不需要什么技术.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实际情况中,整合所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整个单元及整个课程的作用,着重强调的是信息教学的全面效果,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环境与资源进行改善,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以高素质和优秀的技术为基础,对课程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在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结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复杂且长远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师生各方面整体合作的工程.整合期间,需要体现出其观念的课程标准,且进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优秀的教师水平、多样的教育资源、长时间积累出的整合经验等等都缺一不可.这需要多方面对多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探索、学习、研究,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最终目的.
篇4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对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
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钠),而学校的海波大多含有杂质或是存年旧货,实验时,虽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热,但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还是不断上升,很难保持不变,即使不变,保持时间也很短,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真正观察到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体会不出晶体熔化的特点。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做这个实验时,用冰替代了海波。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用温度计测出教室内的温度,让学生知道室温高于冰的温度;然后将适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纸杯,多少以完全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宜(太多实验时间长,太少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不能浸没玻璃泡);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纸杯内的棒棒冰中,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由于是“室温”自然加热,冰融化时保持0℃的时间较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之后讲述晶体熔液凝固的特点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即可。棒棒冰和纸杯在学校小卖部就可以买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为一个小组,把老师的演示实验转换成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
二、对小孔成像实验的改进
许多学生按课本要求将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组装好后,拿去观察物体,结果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课本错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点小改进:在按课本要求组装好器材后,再做一个比易拉罐稍大的纸筒,长度为30厘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纸一端,使半透明纸处在较暗的区域,这样远处的物体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从套筒中看过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绿色植物,好像还是彩色的呢。
三、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课本上在讲述摩擦起电时,用的是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电,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使硬橡胶棒带电。当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箔片张开的角度很小;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胶棒的带电量太小或者是它们的质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而且偏转角度很小,现象不明显。这个实验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很难成功,特别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早晨或阴雨天根本做不成。笔者亲眼看到在省级教学比评中,选手为了实验万无一失,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用红外线烤箱对设备加热、除潮的办法,而这样的条件在农村和山区的学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用丝绸与学生吸饮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带电,用棉布与泡沫摩擦,使泡沫带电,它们的带电量较大。如果将摩擦过的泡沫,在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来回擦几下,箔片张开的角度甚至可达150°。在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时,由于它们的质量相对较轻,排斥或吸引时偏转迅速,而且偏转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显,即使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获得,也可以将这个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变看老师做为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理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只要多动动脑筋,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动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总可以找到改进或者替代的办法。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4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调动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特点.物理学又是他们刚刚开始学习的全新领域,对他们而言很多知识都新奇而且神秘.应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里安排适量的有趣实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物理教学工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以课本为基准,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后,实验的目的性更明确,实验结果更明显,可以使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得到相关理论,这样得出的理论学生可以记得更扎实.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运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都会有显著地提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实验的操作,准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有利于牢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单纯依靠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态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而探索性实验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进行补充.这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
1.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要靠长期练习得来,没有哪个了老师能够完全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一堂演示实验课进行认真准备.要明确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适合的实验设备器材,老师要做好演示工作,确保学生真正了解实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多数时间用于实验讲解,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真正发挥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原本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演示实验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步伐.物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出原理,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到物理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能力.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一种有严格操作程序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并根据一个实验的实验要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得出许多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能够从探究中获得乐趣,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形成对物理学学习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教学灵活多变
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要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进行,教师没办法还原实验的操作条件,单凭枯燥的语言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的具体情况,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这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实验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官认识.多媒体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物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篇5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三、制定“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考评和标准制定可以说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关键.没有标准或标准模糊都会造成学生实验行为的混乱和实验教学的低效.那么考评方案怎样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初中生实验基本能力的考评,例如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实验习惯的培养等.其次是考评方案必须给分明确,易于实施.
篇5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利用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实验演示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物理实验情景,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讲解何为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整体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可以现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再有学生自己在台下实验,利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对概念加深理解,借此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单纯讲解理论更为有益,拉近科学与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设置悬念,课堂中导入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导入时初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温故,还能知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知道,每堂课的起始十分钟是学生精神最为旺盛、情绪最为高昂的阶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关键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率。物理学科的课堂导入,最佳的选择即为物理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的实验器具,在导入环节进行实验演示,造成课堂悬念,使得学生对后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十足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动量”、“冲量”两个物理概念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相应的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毛巾,手拿两根大小相似的粉笔,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别下落到平铺的毛巾和桌面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笔摔成了两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旧很完整。教师可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参与到实验中,并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之后教师授课更加顺利,也能使学生探究欲望增强,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拉近物理学科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我们利用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都是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若是将科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物理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得物理教学范围延伸到课外。对于身边的一些现象,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课质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动手能力
多数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实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那些实验是无关紧要的,考试无用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小实验本身的功用未能发挥出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书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实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各种简单易行,极富趣味的物理实验,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这种异常直观的方式演绎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展,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篇5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来的被动提问逐渐的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学生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切入口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顺势而导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