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8篇《音乐教学论文怎么写》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音乐教学论文怎么写》相关的范文。
篇1:音乐教学论文
融合时尚音乐形式进行音乐教学的尝试
摘要:音乐课堂上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善于创设“学”的空间,从学生身边出发构建知识。
本文笔者结合不同阶段时尚或经典的音乐形式进行教学的尝试,探索两者合理的整合,让课堂更有效,更具张力。
关键词:时尚;探索;时代
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个学生每个时段都有自己追求的最美最时尚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
下面笔者就现阶段时尚形式,针对近期初中音乐教材尝试以下探索。
一、从“大家喜爱的音乐节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一段的音乐节目中属“中国好声音”最受欢迎,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士或非专业的业余爱好者,都对此节目青睐有加。
当然,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对第一季专业演唱者刘欢导师印象深刻,更对庾澄庆大胆改编歌曲的风格很是着迷。
但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一堂好课务必使学生主体尽可能发挥作用,思维积极。
学生心眼顿开,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笔者就初一草原牧歌和初二补充歌曲《鸿雁》结合进行如下尝试:
记得中国好声音里有位来自蒙古的选手唱着这样动人的一首歌《鸿雁》,笔者在教授初一《蒙古牧歌》的时候,以此作为导入环节,用视频导入,刺激学生听觉、视觉感受。
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构建导入,形成了良好的开端,进而让学生产生想探索蒙古歌曲风格的欲望,学生主动性积极发挥,课堂效果较好。
二、从“经典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的空间。
记得听过区里开课老师上的课《友谊地久天上》,经典的电影《魂断蓝桥》和教学中的歌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设计:欣赏加演唱两条主线清晰并相互联系,层层深入,根据音乐在影片中的出现,演唱要求也各不同。
当影片播放男女主人公浪漫、温馨烛光晚餐,音乐从二拍变到三拍,学生了解三拍有特有的舞蹈节奏,结合影片华尔兹的舞步,演唱《友谊地久天长》:离别的车站,男女主人公还未来得及道别,车已开远,女主人公望着远去的火车音乐响起。
表现女主人内心的遗憾和对男主人公一路平安的祝福。
它渲染了人物的情绪,深化了影片情节,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从“专业音乐频道及专业的娱乐节目”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的设计课外作业或者引用课外有力资源,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收集各种所需知识。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电视上一些音乐专业节目和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整合,让课堂更具张力。
CCTV有个专业的音乐频道,分别邀请国内外在音乐领域的弘扬和传播中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学者,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特色和讲述方式,
来阐释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相结合,让广大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经典的音乐表演。
节目多样,形式也各具特色,有记录方式的,也有大型的音乐会欣赏等等。
节目里展现了各个时代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及内容。
例: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合我们的教材,《拉德斯基进行曲》是音乐会每年必演奏的曲目,是与大家互动的环节,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欣赏此曲目时,结合维也纳的音乐会,
让学生从课堂一下延伸到课外,从节目、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一起领域此曲的魅力,原来课本中的音乐在我们平时的电视节目中亦可以听到。
柏林森林音乐会,是在柏林郊外的一个森林剧场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音乐与大自然的结合,让在场的观众享受清新独特的音乐。
教学中的诸多交响乐里面都有演绎,许多重量级指挥家都会在那登台献艺,且每次音乐都有相关的一个主题,例“狂想曲与舞蹈”、意大利之夜等。
课堂中既可结合教学内容,亦可让学生从课堂领域不同形式的欣赏《柏林森林音乐会》里的交响乐,并延伸相关类型音乐。
节目《音乐告诉你》的人物传记用时尚且富有简介的介绍,相信放入课堂可帮助学生用通俗的故事理解记忆作曲家,使其变得简单,帮助记忆。
《音乐告诉你》的民乐环节,结合我们教材“天上之音”,节目中会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新疆歌曲,同样也会运用新民歌,新的音乐方式,结合现代音乐诠释音乐,
例如《青春舞曲》谭晶演唱的新民歌方式,就融入了现代和西方元素,加人大提琴等乐器,诠释了新的《新春舞曲》。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借用此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歌曲进行创编:改变音乐要素,融入各种节奏特点等加以创编。
有这样一个娱乐性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用轻松欢乐的氛围和搞笑幽默的形式在传播某个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把专业的知识以一种轻松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在愉快,轻松,诙谐的方式中接受专业的知识的过程。
其中一期《音乐天才少年》,节目在介绍学习西方乐器的成就外,同时也用通俗、幽默的方式介绍涉及到的乐器:萨克斯,到底是属于铜管乐器还是木管乐器,很多资料里两者都有提及。
节目中的介绍让学生好记且概念清晰易懂:“萨克斯既不属于铜管,也不属于木管(它没人管),事实上它是一种黑人乐器,由AOTO(和欧特曼同音)发明。
萨克斯音色很有磁性,常用于结合乐队单独演绎某作品。
例《狮子王》主题曲。
初一有个影视音乐欣赏《眺望你的路途》,教材用意设计此作品,是想让学生从影片中学会欣赏合唱、鉴赏合唱,并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
同样的天天向上节目中也涉及此作品,节目有一期请了《放牛班的春天》原班人马,在节目中不仅展示了当年影片中的歌曲《眺望你的路途》,更让大家亲切的欣赏到法国小朋友用不是很熟练的中文演绎了《橄榄树》合唱作品。
除此以外,现场还通俗易懂的教观众如何挑选、分辨合唱里的声部,再现了影片中的挑选片段。
此类节目是资料,更有利于帮助教师顺应时代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思路,使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总之,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从学生身边构建知识,结合时尚流行元素融入课堂,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融合时代元素,发现其中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享受音乐的魅力。
篇2: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因此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育,使小学生的心灵、品格和情感都受到有益的影响,继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还会促使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而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学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教学效果明显,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法,很容易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产生与之共鸣的情感,这种情感与作品息息相关,并且随着作品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让学生产生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情感,这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充分挖掘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音乐教材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途径,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音乐老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教材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例如,在《保卫黄河》这首音乐作品中,音乐老师不仅教会学生音乐的旋律,更要让学生掌握这部作品的思想和内容。
篇3: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深入实施,我国各个小学都开始重视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对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进行接收的第一阶段就是小学,只有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其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才能将其未来学习的基础打好。作为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培养学生情感和思想方面音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取代。在新课改实施的当下,各个小学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激发,从而使其变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围绕着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对策
作为初级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其激扬的节奏以及优美旋律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享受,还能对学生的情操、逻辑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向偏离。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对音乐技巧的联系和阅历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将过多的音乐符号和乐谱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而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丢失。另外,教师一味地学生的要求进行迎合,从而使得课堂中充满了流行歌曲,没有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提升,站在音乐审美,将适合学生、积极向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因此也无法将学生的潜质激发出来,对学生的生活情趣以及乐感进行培养,其教学目的和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二)不够重视音乐课程。许多学校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不够重视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受到限制,课程也没有足够的有效进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不够重视,其课前准备也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创新,一成不变。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也没有对乐趣进行应用进行教学,因此也无法调动课堂气氛,因此很难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及其家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都不够重视,学生不具备简单的乐理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且其音乐素质缺乏,这些都会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许多学生都无法完整的结合歌词、节奏以及乐谱,在伴奏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将演唱歌曲继续下去,学生为了对考试进行应付,还会死记硬背,这些无法使得学生将乐曲的意义和内涵真正领会,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使得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负担变重,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提升。1.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充实教师在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感知音乐的倾向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一些音乐知识进行拓展,拓展的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国内外各种曲风、类型和种类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些各不相同的音乐,从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2.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旋律感、和声听觉、节奏感以及音高感等都属于乐感的一部分,其中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律动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则是律动的基础,因此要想让学生将音乐学好,就必须让其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教师若想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对打节拍进行学习,在放音乐的同时对其进行联系,如果学生还无法对其进行感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对其进行指导。3.鼓励学生创作音乐教师可以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其通过应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脑海中的声音,如将其用乐器进行演奏或者直接哼唱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对音乐水平进行提升。(二)对音乐实践予以重视。在音乐教学中通常都需要对一些乐器进行介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学校的教学条件为依据,将相同或相似的乐器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感触,如果学校条件无法满足,就可以将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对所介绍的乐器的声源进行模仿,将主要使用该乐器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教师还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应用,将与乐器相关的名人故事或乐器历史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还可以简单的阐述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模拟。例如,在对小堂鼓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笔模仿敲打小堂鼓的姿势和动作敲击桌面,让学生参照着模仿。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其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如果音感或节奏感较差,反应较慢,教师就需要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将音乐的技巧尽可能的进行掌握,避免批评和责怪学生,防止学生厌恶音乐。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音乐学习,对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十分不利。学校和班级可以将音乐比赛经常开展,从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提升。在音乐比赛中不论输赢,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算作成功。学生在对比赛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相互肯定并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充实自己的身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三)设置音乐教学的情境。作为学习的主场,课堂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把握住,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提升和培养。音乐教学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学情境进行巧妙的设置,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葫芦丝这种特殊乐器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节奏特点进行了解,了解葫芦丝和箫的区别,从而将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对云南的雨林、石林以及竹楼等风光进行展现,还可以配上典型的葫芦丝音乐,让学生对葫芦丝音乐风格进行感受。这种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全情投入,感受云南葫芦丝音乐的圆润、甜美和清晰的演奏风格。
三、结语
本文就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随后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进行传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创新思维进行提升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提升。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丰富、积极的教学手段进行应用,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从而进行情景化教学,以教学实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音乐之后,能够促进其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从而使其成长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作者:蒋悦 单位:临沂滨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xx,(12):129.
[2]耿国喜.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xx,(08).
[3]王亚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求知导刊,20xx,(13).
[4]庄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黄河之声,20xx,(07):58.
[5]宋祖年.用音乐创造力点燃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火———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20xx,(05):228.
[6]韩晓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xx,(03):136-137.
篇4:音乐教学论文
1、艺术美感式培养的意义
艺术美感的教学方式力图发掘学生最浓郁的自然兴趣,环境在于教育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景中生情,情中应景,如若在学生感知萌芽阶段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我兴趣,情感思维开始发展,直至成熟完善,这将对人的思维判断,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领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对成长初期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有着一定的人生启蒙作用。
2、艺术美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艺术美感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最为根本的便是能够遵循“以人为本,自然为主,抓住审美”几大要素来组织教学或者安排活动。中学课程将教学划分为听、唱、形式演示、理论普及、探索现实等多种教学模块,实施教学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联系组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链,情感主线等关键因素,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观察学生状况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好及时的总结,以便于快速调整教学方式。
2。1音乐互动及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语的交流,艺术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声乐“无界限”的特点,在一些抽象问题做以形象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问题现象,同时增强了互动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老师示范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兴发挥。
2。2抛砖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点或者典故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故事场景,引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终围扣主题,引出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教师演示的音乐来加深印象。
2。3资源组合分享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闲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论坛、博客、报刊等互动式平台上分享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沟通,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3。4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听、看、猜、想、比、演等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真实体会,能够探索发现不曾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作。
3、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与现状分析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时代的心理成长初期,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们往往能够懂一些事理,有时却又会犯错误,面对生活和挫折,有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因此,艺术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力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自主的学生成长环境,并且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倡学生自我错误自我发现,以及及时纠正。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动力,鼓励他继续探索发现并且能够做出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触实际,让他切身体会世事真理。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创造的天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还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稳定的发展与提高。初中声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乐的思维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学生经常面对教科书上死板的内容以及老师生硬不变的讲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淡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会被打磨殆尽。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音乐的完美,能够多听、多想、多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拥有自我的理解与感知。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轻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导沟通,摆正学生的成长心理。每段音乐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们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很多时候,学习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动力,老师的帮助相对而言往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在学生成长初期,孩子的感知启蒙,事理积累都将由老师担起大任,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加以疏导排解,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静客观的批评心态,以及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4、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延续了小学时代的启蒙教育,同时也为将来的高等教育作下了基础铺垫,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怠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艺术美感创造的成长环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现实,在探索中发现自我,总结自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因此,将艺术美感教育引入学生教育方式中很有必要。
篇5:音乐教学论文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在生命性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可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质其实不单是音乐素质,它还涉及素质的诸多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在音乐教育中恰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命个性之觉,引导学生对立于本己生命的健全个性产生积极的反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有意无意地把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些印象吸纳到其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个人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个人的东西。个体的生命塑造与音乐紧密相关,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成为个性化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启示学生的灵思创发之觉,可以对学生开启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也可以得以树立。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渗透着生命化教育的音乐课堂上也体现着教育者自身的生命价值,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反映给学生,同时,也关联着教师的生命塑造。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功能,与生命之“觉”的默识、冥证相契合。
二、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向往,体验生命本身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以鉴赏课为主。鉴赏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在我国的很多小学音乐课堂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音乐不属于要考试的科目,所以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教师上得索然无味,没有生命的体现。在教师的这种影响下,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也缺乏兴趣,常常在音乐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忙自己其他的事情。此时,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就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将生命化教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和生命起源相关的歌曲,使得学生了解音乐教学本身存在的和谐美。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立足实际,在小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基础上吸引小学生对于生命本身进行体验,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谐,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此外,在小学生命化音乐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价值。追根溯源,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欣赏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本就可以修身养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不妨选择一些有关大自然的歌曲。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会在美好的旋律中不知不觉中慢慢进入意境。欣赏大自然的歌曲,小学生会感知空旷的草原,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让情感教学渗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生命化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体验快乐,情感之门充分打开,感受真、善、美,促进人格完美。素质教育也包含着智力的提升,而现代脑科学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右脑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方法应力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小学生生命中对于音乐的热情。要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采用模仿法进行发声练习,利用游戏法训练节奏,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导入新歌,利用情境设置开展欣赏教学等。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更是一门生命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顺应了教育的本质,也体现了生命对于美的追求和感受。要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更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篇6: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剧以其自身的多元化和不受拘束的艺术特性和时代性倍受青睐,符合当代中学生喜好通俗音乐、追求潮流时尚事物的心理,契合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所注重的教育目标。将音乐剧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对音乐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音乐剧;渗透
一、音乐剧的阐述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凭借音乐舞蹈及戏剧三大元素综合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传达概念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本文所研究的音乐剧是指能走进课堂、供学生欣赏的音乐剧经典作品及教师根据音乐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创编的微型音乐剧,即在既定音乐背景的场景中,结合人物肢体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的音乐剧小品。
二、音乐剧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
(一!音乐剧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音乐教学是有目标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进行音乐课程与教学前的重要环节,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前期要对教学的情况作分析,设计出科学理想的教学方案,可从三方面进行梳理。
1.学习需要。我国音乐教学目标是要求通过教学及生动的音乐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一切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条件,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来使学生自身在音乐教学的理论与技巧有所提升,并使得学生鉴赏音乐能力有所培养,并敢于表现,勇于探索创新,达到各素质综合发展的目的。目前教学中,音乐的学科特点没有很好地被凸显出来,教师要策划一些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无法实现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剧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是教学的理想内容和形式的原困。
2.学习内容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范围及深度要有精准的定位,合理编排学习内容保证音乐教学的有序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把音乐剧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内容及手段,可以很好的实现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培养要求。作为音乐教学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重体现音乐剧的知识点,注重音乐剧的音乐学,而不是故事性。音乐剧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特征,将音乐、戏剧、舞蹈形式结合既有整体美又有个性美,不同的人欣赏免度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申美体验和申美情趣;第二,音乐剧创作的开放性。音乐剧的体裁可以说天马行空,从古到今、从幻到真、从老到新,都可以拿来皆用,不拘泥于模式,保证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第三,音乐剧题材挖掘具有深刻性。它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意识来映射出社会丑陋的现实一面。同时,音乐剧艺术从题材到内容,形式到创编,舞台到美术设计,都可以造就创作上的深刻性,以达到艺术融合的效果;第四,音乐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具有创新性。舞台布景帮助音乐剧创造剧情发展的意境,可以将短暂瞬间转变成永恒。舞美设计的立体化及人性化可以带给观众视觉冲击的强烈感,极大地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及渲染力,使音乐剧保持时尚的气息。
3.学生情况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有所了解,才可以有的放矢,使音乐教学更有成效。初中生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脑的发育更为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情感也日益丰富。但对于认知往往带有片面性,情感方面缺乏稳定性。困此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特质来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世界经典音乐剧目去鉴赏,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及策略制定出科学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二)音乐剧教学设计
1.音乐剧欣赏
音乐剧是听觉的艺术,感知音乐是从聆听开始,困此多听是音乐剧欣赏的基础。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剧领域的渗透,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以听觉为基础,聆听音乐剧的灵魂,多听才能多熟悉,熟悉后才会更理解作品的真正涵义;第二,教师要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教师要围绕音乐剧的知识点及难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互动、讨论交流等方式去探究体验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勇于探究的学习思维;第三,教师可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帮助学生课后欣赏并观摩音乐剧搜寻音乐剧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大量的观赏及揣摩。课内外相结合可以丰富积累音乐剧体验,为之后的音乐剧编创打下基础。
2.音乐编创
音乐的编创是实践活动,编创是在己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和创作的再加工。教师可利用国内外优秀的音乐剧经典片段,鼓励学生改编或配词手法进行音乐剧的再次创作,或者可采用一些有教育、哲理性的短小寓言,通过设计剧本及配乐来进行加工编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剧的理论知识了解,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另一方面,创新及想象思维在编创音乐剧中可以使学生完美的体现其中,得到最优化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注重编创的过程而非结果。
结语
当今社会最为注重的是人才的全面发展,困此新课改较多凸显综合理念的培养。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音乐剧的特质去结合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剧的欣赏、编创,使学生在艺术素养及人文素养达到双向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慧.浅谈音乐剧新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实践与探索,20xx(30).
【2]张申.分析音乐剧新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xx(08).
篇7:音乐教学论文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
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篇8:音乐教学论文
一、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激发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在音乐中的烘托作用学生对和声的体验也可以从歌曲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曲。所选歌曲要有明显的对比性,比如,在欣赏内蒙民歌时先听男高音独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受音乐:节奏———悠长缓慢自由;旋律———优美辽阔,高亢;音乐———圆润抒情。接着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的歌曲,开始,哼名,这是背景;天高云谈,茫茫内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声合唱优美辽阔,继而男生合唱,自豪赞颂,然后是男女混声合唱,力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和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音色、和声层层变化、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景象,描绘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以上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到了和声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风景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再如,《欢乐颂》这首著名曲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始以男中音领唱,继而以独、重、合的形式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在欣赏时,教师让学生注意每段的变化讲述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领唱好比一个引子,引入“欢乐颂”,独唱则展示主题,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壮辉煌。”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语。教师问,如果有一百个人都唱《欢乐颂》的主题音调会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呢?终于有人回答:“不会,如果缺少和声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气势。”教师给予肯定,并说:“没有和声的烘托,没有人声的对比,必然会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声在表达音乐情绪上是举足轻重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和声的认识。总之,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提高积累,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留住兴趣,这样才会把音乐课上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9: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况和态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发展他们的音乐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欣赏音乐、深入分析音乐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基础知识;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高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显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一、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简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由于简谱知识比较枯燥,如果通过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把故事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唱过程中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有关卖报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在自编自演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演唱《卖报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既要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时,能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歌曲的音律和内容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在观看和倾听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更能体会音乐蕴含的独特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实现高效的音乐赏析教学。
四、鼓励合作探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中,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能让学生用轻松的心态进行音乐探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他们分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都发挥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他们的协调下,小组氛围和谐,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音乐知识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让学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然后在小组中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于把握歌曲的情感和节拍。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唱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乐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出来。通过音乐才艺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信念,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音乐才艺展示,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正确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音乐表演。在展示音乐才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敢于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使音乐课堂在学生参与中高效进行,呈现精彩的音乐才艺。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巧妙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化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具备更多的音乐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展示音乐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信,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快乐课堂。
篇10:音乐教学论文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少年期,我们又称学龄中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我们自身也有体会,发生了非常明显变化的有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等。同时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都要有一次声音的变化,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是学生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阶段。所以在这重要的阶段,应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关注、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明显是在身体上,如前面所说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为这是人在生长发育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的学生不仅在身体并且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感觉器官都已基本趋向成熟;同时性机能开始成熟,生理发育特别快,青春期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的。
(二)初中生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一生的性格,同时也是让学生正确地从儿童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个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逆反,随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教各个班集体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和情绪与情感更加丰富。
二、初中音乐教学形式分析
(一)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就是指单纯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课程,它可以在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同时鉴赏音乐美在哪里,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外还增强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可以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来教学,它以感受、体验音乐为主,同时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乐理课
乐理课是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节奏、旋律、音乐常识等。它在丰富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抽象化发展。乐理课可以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它是以老师和学生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口头性的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也是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处于变声期,切记不能用嗓过度,所以乐理课上通过对一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音乐的常识、规律,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加工创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应该即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学习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多方面地学习交流音乐教学的心得,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篇11: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 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篇12: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进。特别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各类乐器开始出现在音乐课堂上,即兴伴奏也逐渐成为受到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即兴伴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对即兴伴奏予以更为深入的研究,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提升教师的音乐技能
初中音乐教学中采用即兴伴奏的形式,主要以教师为引导者,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即兴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保证自己能够根据授课需要,提供合理的、高水平的即兴伴奏,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鉴赏能力。音乐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项常见乐器的演奏方式。教师应当利用好各种资源,学家名家的音乐演奏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技能。同时,音乐教师应当多欣赏知名音乐作品,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辅助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并且,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让自己敢于在学生面前即兴伴奏,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学生的认可。为了提升即兴演奏的可欣赏性,教师还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弹自唱,抓住创作的灵感,并将家人视为自己的观众,为其即兴演奏,锻炼自身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需要广泛的了解各种常见乐器,以便于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知识。同时,音乐教师最好针对一两种乐器展开深入的学习,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利用自己熟悉的乐器即兴伴奏。
二、针对学生的表现即兴伴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即兴伴奏,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和精神内涵。因此教师在即兴伴奏时需要把握好时机,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即兴伴奏,从而更好地发挥即兴伴奏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的作用。音乐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学生走神时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提醒学生,同样也可以利用即兴伴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能够放松心情,将注意力回归到课堂上来。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或者学唱音乐作品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分小节配以即兴伴奏,细化音乐作品,突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降低学习难度。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欣赏音乐作品,并从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师也可以即兴伴奏,为学生积极的表现创设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环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才华,提升审美素养。
三、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即兴伴奏
音乐教学的高效完成,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配合自己完成即兴伴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即兴伴奏可以以乐器为媒介来完成,同样也可以用人的声音、语言等来伴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选取自己擅长的方式,展开即兴伴奏。如果本班学生音乐素养不高,教师利用乐器即兴伴奏,并鼓励学生用语言或者打节拍的形式来配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原有的音乐作品提供充满新鲜感的伴奏,带给学生不同的音乐课程体验。如果本班学生音乐素养较高,教师完全可以将即兴伴奏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形式,为音乐作品伴奏,鼓励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倘若学生表现积极,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舞蹈、诗朗诵等,并由其他同学即兴伴奏,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之中。例如《悠远古风》一单元,现代影视作品多有展现古代居民生产生活面貌之作,学生对古代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流传下来的古曲,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口碑较好的音乐作品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接触到的古风与实际古风作品之间的异同。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着汉服,在其他同学的伴奏之下表演舞蹈或朗诵古文,让学生深入体会古代民风民俗。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之下完成的即兴伴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能够更为顺利的落实音乐教学目标。而学生在参与即兴伴奏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作品、流派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为其感受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提供了有益帮助。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用即兴伴奏,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并结合学生的表现选取合适的时机来展开即兴伴奏,并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即兴伴奏。才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篇13: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倾听音乐成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一种减压方式,不仅可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使其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都在积极尝试引入流行音乐,且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怎么引入流行音乐作探讨,并列出一些科学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引入
音乐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关系到他们未来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是广大初中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品味和欣赏,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范围,还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引入教育意义类流行音乐升华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应始终明确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能脱离教育范围,要注重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宣扬理念。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引入教育意义较强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倾听和赏析时能够体会到流行音乐中的教育意义,对自己的内心所触动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达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从而升华音乐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实践中,歌曲内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教师可以爱国为主题引入几首具有爱国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和谢霆锋的《黄种人》等等,这些流行音乐慷概激昂、节奏酣畅淋漓,散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通过聆听产生教育意义。如此,教师将教材中的歌曲与流行音乐相整合,引领学生结合这首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深入体会歌曲中蕴涵的爱国情感,从而深化他们对祖**亲内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改善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人生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的特殊时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流行音乐来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流行音乐,借此提升他们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乐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发展,在音乐氛围下对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发挥出流行音乐应用有的辅助性教学作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这首歌曲的热情。接着吗,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乐来播放,诸如:魏晨的《梦的怒放》、杨培安的《我相信》、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和周华健的《心的方向》等。通过倾听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羞涩情绪,使其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且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还能够让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使他们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以此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作用,应组织学生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带领他们尽量多欣赏一些有意义的流行歌曲,不仅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运用课余和课下实践,以此丰富整体音乐教学内容。当然,初中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把握好度,客观对待流行音乐,不能盲目或者毫无目的的去欣赏,而且数量也要把控好,重点是关注引入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学习《冰山上的雪莲》这首歌曲时,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属于中国民歌,教师可选择部分具有民族意义类的流行音乐,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韩红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腾格尔的《马兰花》等。这些民族歌曲将传统音乐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与青睐,它们虽然传统的中华民族歌曲不同,不过也具有民族韵味,能够拉近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听,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流行音乐中蕴涵的民族元素,不仅有利于对新歌曲的学习,还能够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并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对民族音乐充满热爱之情。
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还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更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入流行音乐,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注释参考】
[1]梁箐瑜.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明日风尚,20xx,14:170.
[2]侯翎.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J].新课程(中),20xx,09:177.
篇14: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音乐是大多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启蒙教育,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好音乐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乐感掌握,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乐感的培养对于整个初中音乐教学而言非常重要,也说是音乐教学中的“拼音”“音标”教学。在音乐教学当中,乐感教学主要包含音乐节奏感、旋律感以及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教学策略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学习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欣赏音乐这门艺术的能力。在音乐当中,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音色、音调、音长以及音量等,都能够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唱歌,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音乐形成共鸣。对此,想要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首要任务便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赏析能力、乐感,并借助乐感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优化音乐与教育之间互动,从而强化整体教学质量。对此,研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策略有着显著意义。
一、注重理论,优化音乐教学技巧
没有理论基础的衬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无法寻找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技巧,将以前教师带唱的方式进行优化。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普遍目的是教会学生唱歌,并不是使其学会音乐、掌握音乐。有一些教师虽然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在课堂开始之前会介绍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但是这样简要的讲解并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更不用说掌握音乐的创作意图、作者情绪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也无法为学生的乐感培养提供有效帮助。除此之外,如果教师不注重理论,只注重音乐,学生不仅无法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还极有可能在重复的连续中失去对音乐的喜爱。例如,在音乐教学《土耳其进行曲》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这一首歌曲,并对学生详细介绍乐曲,了解莫扎特改变第三乐章的根据和方式,乐曲具备典型的土耳其军乐特点。在播放音乐时,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当中所展现的内容以及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倾听乐曲的过程中,根据对乐曲情绪与内容的感受搭配自己觉得合适的动作,并感受音乐中的乐感。让学生思考这一首乐曲当中所包含的情绪是借助怎样的方式和技巧描述出来的。借助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能够很快得出最终的结论,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力量以及速度的差异展现乐曲的情感。借助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乐感。
二、借助多听,强化学生听觉感受
音乐不仅仅是学习课,更多的是对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倾听音乐的重要性,借助音乐来感染学生的心理,并借助学生对音乐的心理感受渲染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创作依据,从而挖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实现乐感培养。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与技巧,音乐课不仅是唱歌课,也是听歌课,同样需要倾听,学会倾听,需要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高音在音乐中的地位以及表达的情感。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作者阿炳的身世,借助作者的身世让学生初步理解乐曲的基本意境和曲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分析乐曲中的停顿之处,推断作者此时的情绪以及乐曲在此处停顿的作用。借助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操,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乐感。
三、通过问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有激发性、目的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问题的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的内容和情绪来培养乐感,这也就充分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需要善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掌握音乐的技巧。在这样的教学当中,学生的乐感基础也有明显的培养效果。例如,在《瑶族舞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之前所学的速度标记技巧,并播放三段相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来标记速度。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播放的三个音乐片段分别是哪一种民族乐曲主题。此时教师便可以提供三个音乐主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答案,教师可以多次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瑶族人民是怎样通过乐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促使学生在讨论之后给出答案,教师在之后进行讲解。借助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乐感。综上所述,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培养乐感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之间的关联性,并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为核心。教师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强化音乐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妍.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13(5):61-61
[2]丁敏.浅探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11(11):67-67
[3]沈娟.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xx.36(5):125-125
篇15:音乐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音乐大纲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中,初中的音乐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简要谈一谈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不管是学校领导、音乐教师还是家长对初中音乐教学认识模糊。初中音乐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变成了学生苦学文化课之余的娱乐课、放松课,还经常被一些主课老师所占用;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考上大学,至于综合素质更无从谈起。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在音乐教学的软硬件上的投入更是欠缺。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由于音乐教师严重缺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这与音乐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相比,理论和专业素质无法相提并论,所以教学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学生学习没有得到加强。而中学音乐教师很少有机会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致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3.音乐教学的模式陈旧,缺少吸引学生的趣味性内容
传统教学中,录音机、齐唱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样单一陈旧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4.教师对新课标认知度不够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对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要求不严,教学内容过于随意,认识度严重不足。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知识缺乏认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5.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中学音乐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只关心学生能不能学会,而不关心他们喜不喜欢学、能不能听懂。课堂上,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整体参与度越来越差,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教师应从自身转变入手,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所以轻视音乐学科的原因就是没有摆正对音乐教学的观念,教师应该把音乐摆在与语数外同等的位置上,以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游戏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2.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合唱”“舞蹈”“器乐”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精读课标、深挖教材
新课改时期教学要求更严格,教研工作需要随时加强,我们应该以课改文件为工作指导,避免闭门造车,用群组和网上交流的模式,真正吃透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方法上,借助多种教学法的优势
新课程不断地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高效教学法提得最多,教师要借助高效教学法和新意教学法打破陈旧的传统教学,把教和学的位置交换,协调教师为主的课堂,尊重学生学习,把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的依据。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展示学生学习需要的信息、图片、音乐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借助游戏法搞活课堂气氛,最终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目的。
5.课堂评价要多元化、及时、到位
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是很关键的,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考查学生的知识性东西,而应该分层次引导学生敢于表现。针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和肯定,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老师一人,而是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做到“自评”“组评”“师评”三结合。评价中注重“改进”“优秀”“听话”“纪律”等各方面,多元化评价学生在语言、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成绩。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切记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具体点明其哪里做得好,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最好采用建设式批评,这种及时、到位的评价方式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很大的促进作用。
6.以课堂乐器为突破口,找到音乐理论学习的捷径
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把它单独拿出来学习,应该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把它融入课堂环节中,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帮手。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已经有了器乐进课堂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能提高识谱能力,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巩固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之所以会出现现在中学阶段的现象,是由课堂乐器教学贯彻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的。总之,我们应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学生为主体,注意生成,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兴趣,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收获自信,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收获更多快乐,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获得属于他们的精彩。
篇16:音乐教学论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角色的转化,改变过去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走到学生中间去,甚至和学生坐在一起,一起带着头饰去唱歌去表演。把音乐课上得轻松快乐。从表面上看,只是上课的形式变了,实质上是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和创新的环境,这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发自内心的去主动学习,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改革单一程序化的教学模式
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唱歌,还要弄懂乐理,学会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以兴趣、个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重视和运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1.创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的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
2.创造性的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欣赏时,让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尝试着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欣赏《小青蛙》一课时,可以借助旋律配带各种青蛙的头饰,把它的“伸个腿、瞪个眼”等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在唱而乐、乐而舞、舞而美的气氛中,既美化了课堂,又渲染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敏捷度和对乐曲旋律、节奏的感知,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1)在联想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活泼的特点,选择短小的歌曲,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内容,根据音乐的发展想象音乐的形象,编讲故事,随歌曲来设计动作。
(2)在游戏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当学会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上台表演,扮演与情景相适应的各种角色,使音乐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思路,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各种表现力。
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灵感的迸发,哪怕是一个并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或举动,都要采取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让学生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过于束缚学生的个性,就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篇17:音乐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基本单位,是师生互动中的具体分解,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小的环节,科学处理细节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准。本文作者与时俱进,从巧妙设计教学细节、构建融合化的细节、优化课堂提问细节等方面论述了初中音乐教学处理方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科渗透;课堂提问;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基本单位,是师生互动中的具体分解,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小的环节,科学处理细节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准。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到底如何科学处理每一个细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生为本,巧妙设计教学细节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往往被少数教师忽视,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细节的瑕疵,诸如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空洞;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蜻蜓点水;远离教学实际——主观臆断;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偏重灌输。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巧妙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细节。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唱江苏少儿出版的《爱星漫天》时,就如此导入:先讲述发生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映秀镇张米亚老师奋不顾身救出两个小孩子”的故事,然后大声朗读张老师的生前博客中的感人肺腑之言:“卸掉我的翅膀,送给你星空中翱翔!”接着,借助现代多媒体播放了体现人间充满爱的录像,学生伴随着《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背景音乐哼了起来,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切身感悟到人类最热烈、最真挚、最普遍的情感——“爱”。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从张老师的英雄壮举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们普遍感悟到人间确实充满爱,于是纷纷投入到学唱《爱星满天》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学科渗透,构建融合化的细节
音乐虽然拥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但与其它学科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融合化的细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视野也同步拓宽。教师既可以把文学艺术引入音乐课堂,也可以把美术融进音乐课堂,甚至将有趣的游戏引入音乐课堂。假如适度借助文学语言,那就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声,特别是一些经典古诗词的合理渗透,能达到“声中有诗,诗中有声”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春江花月夜》这一歌曲时,就把《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作音乐背景,要求学生如此诵读歌词:先请语文课代表进行示范性朗读,再请全体学生齐读,他们在令人陶醉的主题旋律中朗诵,初步感到意境具有无限魅力;在跌宕起伏、流畅婉转的旋律下,许多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并张开想象的翅膀欣赏春江美丽的景色。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先生指出: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游戏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可见,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法也是明智之举,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体现寓教于乐的新课程改革的靓点。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唱《唱脸谱》这一戏剧时,就让他们分角色完成小游戏:有的学生担任小生,有的学生担任青衣,有的学生担任花旦,有的学生担任老生,这些参与表演的不同角色学生非常认真,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更多不喜欢戏剧的学生也开始感到此领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三、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提问细节
世界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坦言:“合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平台;巧妙提出问题,不仅是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信息、了解学生的过程,而且是启迪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提问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习惯式提问。有些教师信口开河,“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等词犹如口头禅,发问较多,收效甚少。②惩罚式提问。部分教师一旦发现个别学生心不在焉,就突然发问,以达到借机整治的目的,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表面式提问。为了盲目活跃教学氛围,有些教师草率提问,课堂上即使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局面,但其实质空乏无力。④形式型提问。有些教师常常连续提出“节奏怎样?”“情绪怎样?”等同一类型的问题,但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弊多利少。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诸如史诗《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气魄的大型音乐佳作,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先简要阐明作品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电视录像《黄河大合唱》,并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以下问题:①《黄河大合唱》的主旨是什么?②该作品一共有多少乐章?③各乐章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④欣赏完合唱后有什么感想?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激起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无比憎恨,强化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激情。当然,新课程理念下的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质疑性提问同样重要,它是学生吸取知识、感受、品味音乐的一种反应,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愿景。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我们关注教学细节不仅是自身必备的素养,而且是追求课堂教学高品位的必经之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优化教学细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群策群力,努力实现师生间的通力合作,充分体现音乐和情感的有机融合,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大厦添砖加瓦。
篇18: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讲解。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徜徉,感受歌词的情感,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健康审美意念,这也是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的展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为了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各种手段和要素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利用美妙的歌声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音乐教学就是听觉盛宴,听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就需要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以及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力。初中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和需要心理,这种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师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引入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新的想法,并且让学生也能够受到音乐的启发。例如,教师在面对初一的学生时,音乐教学中就可以播放一些和学生有关的歌曲,《希望与你同行》《让我们一起来》等等,这样的歌曲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描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珍惜时光、刻苦勤奋。音乐教学还包含了对我国音乐多样性的展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可以按照民族特色给学生精选音乐引导曲,例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等,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怀,也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魅力。教学就是言传身教,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引导学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想象,教师自己可以演唱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曲目,以此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真实感受。例如,在民歌方面可以从地域出发《北京的金山上》《新疆好》《青海是祖国的好地方》等等,不管是教师亲自演唱还是给学生播放歌曲,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让音乐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氛围。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体验音乐
感受和鉴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审美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就需要从音乐的文本出发,从音响本身出发,以听和欣赏为主。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演唱此首歌曲,并且让学生自己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另外,课堂中也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也关注新鲜事,流行音乐是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使用流行音乐当成引导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课堂氛围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教师在学生谈论感受结束以后也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和学生思想的契合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入应该更加生动和简洁,并且富有激情和启发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讲以及歌声变化当中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变化和音乐本身的跳动性,让学生对歌曲内部的活力有所继承。例如,教师在教授《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过程中,可以从感悟入手引导分析,讲到“人一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和荆棘,坎坷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苦难的呢?”学生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此之上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三、多样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愉悦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引导和讲解中寻找到更多的音乐信息,进而构思出新的音乐思维。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给学生设计出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找到音乐灵感。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敲一敲”“大自然的清晨”等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演艺不同主题下的故事,以此获得学习上的轻松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饭碗、铁锅以及饭勺等等用具,用它们来代表1234567这样的音,进而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按照不同的音,敲打出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歌曲。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敲什么歌曲,然后再去操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组织音乐类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进行不同类型歌曲的教学,对学生也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有学生唱歌,有学生跳舞,还有学生拉二胡,表演葫芦丝等等,这样的音乐班会能够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班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对后续的学习更加认真,找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艺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是一项艺术,需要教师认真揣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对音乐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不但满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
篇19: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并且起到了丰富生活的作用。音乐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类型,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意识影响也十分巨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并且音乐文化最近几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风格,更是社会潮流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符合学生的需要,还能够优化音乐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基于此,以下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初中课堂引入流行音乐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流行音乐是当前社会上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之一,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对学生兴趣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良好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教学曲目一般都是比较固定的曲目,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古典曲目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中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实际的学习感受,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引入流行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传统的音乐教材都是一些民谣以及古典的中外音乐作品,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觉得课堂比较枯燥和乏味,由此在心中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流行音乐,对学生音乐理想的培养非常突出。
二、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初中课堂上,音乐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这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流行音乐的风格和其他音乐有所不同,并且在主题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给学生带去的感受和审美性不同,从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发展上来看,我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也蓄积了一定的力量,但是实际教学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在音乐教学上使用的教材依然是国家规定为主的音乐教材,其中包含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民族歌曲,初中生比较活泼,思想前卫,对民族歌曲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学生在教材中很少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歌曲,这样给流行音乐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上册中的音乐曲目有《走进西藏》《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等,这些歌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政治色彩也比较浓厚,和现如今流行的音乐有非常大的不同。除此之外,学生本身对流行音乐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尽管自己具备了一定的事物选择能力,但是有些是片面追求低俗感强的流行音乐,这给学校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消极性影响。
三、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
1.共鸣性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本中的引入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倾向于个性的表达,在这方面的自主性选择愿望更强烈。每一个学生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因此差异性比较大,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情感也非常真挚,并且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从学生心理出发,教师在流行音乐的选择时,就要主动寻求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感,给学生提供一些和梦想相关的歌曲。例如,使用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杨培安的《我相信》,这些都是励志性歌曲,歌词也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符合学生的奋斗情况,更加积极向上,这些歌曲也被很多颁奖晚会或者是综艺节目所运用。这些歌词也能够引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在杨培安的《我相信》中,歌词“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就能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信念。
2.精华类型流行音乐的引入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分支,流行音乐和大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但是其中也具有粗俗音乐的存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育还需要选择一些精华作品,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教师引入流行音乐要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使用一些较为经典的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使用周杰伦的《青花瓷》,青花瓷中融合了很多比较清婉的笛声,还有一些悠扬的琴声,歌词和旋律就勾画出了一种淡漠之美感,让人深深的陶醉其中。《青花瓷》中的歌词“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更能够清楚地表达主人公的情感。这样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对中国韵味的歌曲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和教材中的民族歌曲联系在一起,更能够体会出祖国的强大和文化底蕴。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课改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篇20: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导致初中音乐教学过程沦为纯粹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过程,完全没有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初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笔者具体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中若干现象,进行对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的优化更新设计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的文化课教学,它是传授听觉艺术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底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就音乐学科而言,必须由原来的以教师传授乐理知识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外音乐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丰富的音乐课外资源就被浪费了。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音乐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
一、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研究的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考核不够科学严谨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教学沦为形式上的教学。加上音乐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地位也不高,就很容易导致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其根本目的在于要将教师对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结合音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享受音乐的同时,也为他们音乐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知识传授和学习脱节
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重视,这就导致课堂往往存在着教师教学和初中生的实际诉求脱节的情况,也就造成当前考核的内容和音乐课堂传输的知识点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许多教师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理念,这就从源头上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的产生。从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进行考虑,就要将初中生的特点和音乐课堂的特点充分结合,寻找音乐教学和初中生之间的对接点。音乐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的内涵化发展,进而发挥出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2.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有限
当前,虽然初中音乐的课时并不多,但是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初中音乐教学,合理改进课堂教学,在有限的课时里仍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应用能力。由于初中音乐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也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不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音乐知识,领悟不到音乐的魅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实践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以充分发挥出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效的提升。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1.有针对性地激发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诉求作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发挥出音乐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另辟蹊径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的优化,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在《北京的金山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首歌诞生的背景、创作的基本情况,先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金山上》的背景故事和乐曲。然后对《北京的金山上》进行深度赏析,进而在学生自主练唱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和效果。
2.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合理
为了保证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具体知识点、知识体系、初中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中的具体方式方法的合理应用进行精心策划和安排。例如,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做合理的策划。比如,首先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学习试唱这首歌,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这首歌包含的乐理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等形式,去探究发现歌曲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丰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显著提升。
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和多媒体互动中接受信息,使教学活动形象化、立体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当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了各种公开课的必要环节,观摩课、评优课、竞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无论执教者、听课者,甚至评委都一致认为不用多媒体,这节课就不高端、不大气,跟不上形式,就不是创新。无论它是否有实用价值,多媒体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以至于“神化”。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为教学目标服务,本无可厚非,但它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或补充。我们教师千万不要为了好看,不求实用,一味地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潮流,而将教学目标弃之不顾,是得不偿失的。综上所述,在对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研究过程中,要对音乐教学特点进行总结,对初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发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推动作用;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和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并注重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要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初中音乐教学的手段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音乐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上),20xx,(10).
[2]梁琴.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3).
[3]杨小亮.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xx,(12).
[4]高小亮.试论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J].高考(综合版),20xx,(11).
[5]张勇梅.初中音乐渗透惩戒教育的途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xx,(12).
篇21: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不仅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还需要演奏者具有很强的音乐理解能力。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音乐表现力的三要素以及音乐表现力的作用进行总结,并从提升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背景和内涵、多种音乐素材的使用六个方面,论述了钢琴教学中的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张力;作品背景和内涵
一般来说,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要求较高的音乐艺术,如果演奏者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很难将其音乐表现力体现出来。纵观艺术的发展历史,涌现出很多伟大的钢琴艺术家,他们利用钢琴将艺术思维和情感完美诠释出来,给后世以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传授琴艺,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最终将音乐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
一、音乐表现力的三要素。
1、听觉能力。
一般来说,钢琴教学之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音乐的传达主要通过声音的传递来实现。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的音色、音调等因素的分辨能力,只会这样,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将音乐表现力进行提升,在加上不断学习和实践,赋予音乐更高的传达性。
2、知觉能力。
在音乐表现力表达过程中,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知觉能力对心理影响十分严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深入了解,避免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误入歧途。比如说,在生活中人们都想对周围的人进行仔细了解,为此人们会仔细观察周围人的面部表情,通过不同的表情结构去体会周围的喜怒哀乐。相比之下,知觉能力与上述情况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学生在对创业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顺便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领悟,利用演奏节奏的感知和体会,将情感基调构建出来,最终实现整个作品的完美表达。
3、情感能力。
总的来说,钢琴的音乐情感表达是音乐审美能力中的一种特殊体现,在对钢琴音乐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音乐中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手指将其表达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钢琴音乐中同样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再加上很多经典的钢琴音乐被世人永久传唱,体现出音乐的情感能力在音乐表现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在音乐表现力之中,感受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感受能力对音乐中的曲调、情感传达等因素进行良好调整。相比之下,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将会比缺乏音乐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高出很多。感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体会,可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音乐氛围之中,使他们成为音乐原创者的知音。具备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成绩上得到提升,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现如今,很多学校均开始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提高重视程度,为音乐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2、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音乐想象力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在艺术中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依靠音乐想象力,对作品演奏的场景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出钢琴演奏之中所传递的艺术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音乐表象力和音乐想象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明确,利用音乐表现力,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这也是钢琴教学之中的常用教学手段。在授课时,教师应注重示范性教学、比喻性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总的来说,音乐想象能力的提升,主要为钢琴建立增添了更多美的成分,让山河之美、人生百态之美尽情的在钢琴演奏之中表现出来,最终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钢琴教学中的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1、加强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工作,教师的示范作用均不可被忽视,在钢琴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通过正确合理的示范,可以引导学生更快的投入到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模仿和认知,也可进一步丰富钢琴的演奏技巧,最终实现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指法演奏技巧和踏板使用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必须进行相关示范教学,并结合具体曲目,教育学生如何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发音,如何将音乐的感染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另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长句演奏情况,如果没有合理的断句处理,将会对音乐表现力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示范形式引导学生如何对类似困难问题进行理解,用最直接的方式增加学生理解和体会,实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大幅度提升。
2、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率将会成倍提升。在钢琴演奏学习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贯穿于整个学习流程。因此,教师想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具备最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绪进行合理完善,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最饱满的热情对知识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应该耐心细致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决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或者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否则学生便会对钢琴演奏学习失去兴趣。在很多时候,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钢琴实际演奏,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演奏内容进行仔细倾听,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适度表扬,对变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语言鼓励,让学生在心理感受到成功和被重视的喜悦,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勤恳,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钢琴演奏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要求很高,绚烂灵动的手指技巧也是钢琴演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基本功练习过程中,需要对手指的灵活性进行有效训练,从而确保在钢琴演奏中应用更多高超的表现形式,提升音乐表现力,并将演奏者的内心有效表达出来。钢琴演奏的基本功练习十分枯燥,任何基本功的提升少不了反复的练习,从词义角度来说,“练”字本身也带有反复的意思。
但在钢琴演奏基本功练习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音阶、练习曲等项目的练习。任何一首作品的组成,都少不了音阶、和弦等因素,但并不是将每个音阶、和弦等都弹好了,音乐表现力便得到了提升。基本功训练是一种目的性训练,训练时需要有收有放,来实现练习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对基本功的有效训练,演奏者可以对钢琴的整体架构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可对大跳时间、和弦的把位链接等进行确定,把握各种不同的触键方式。基本功的有效提升,可提升钢琴演奏曲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保证音乐具有足够的音乐表现力。
4、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学习过程需要实践进行充实,单纯的学习和练习不能让学生对演奏技能进行有效掌握。因此,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很多大型活动表演之中,从而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利用沟通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积极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提升学生的舞台驾驭能力和表现张力,确保学生利用钢琴将内心情感表述出来。
另外,教师在实践训练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训练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舞曲进行弹奏,此时学生会想到不同的欢乐成分,当对不同特征的曲目进行弹奏时,学生也会想象到战争、婚礼等不同场景,以此来提升学生钢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
5、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背景和内涵。
在钢琴演奏中,每一个演奏人员都需要具备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并将乐曲结构和表达技巧有效结合在一起。因此,不同的曲目演奏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节奏缓慢、力度柔和,如巴赫等人所创作的作品。还有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投入很多深邃的情感,如贝多芬所创作的交响曲等。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总结,根据他们不同爱好选择音乐风格,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不同精神和历史背景进行理解,这对于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部分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演奏技巧的提升,并没有对作品原创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仔细体会,让实际演奏脱离了原著内涵,此时的演奏便缺乏一定的音乐生命和灵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为基础,为学生灌输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对音乐作品艺术魅力的有效理解。
6、使用多种音乐素材对学生音乐表现力进行培养。
在众多艺术形式之中,音乐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来说,音乐具有极强的主观特性。不同的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策略不同。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将更多的音乐素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的艺术大师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音乐大师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艺术风格,从而增加自身音乐表现能力的独特性。在作品了解之后,学生也要对作品的出现诞生时代和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一般来说,钢琴音乐的出现,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学生需要通过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尽量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现实演奏过程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这样,便可以实现钢琴演奏表现力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可增加人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在倾听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观众与演奏者形成共鸣,形成情感上的有效交流。所以说,教师需要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音乐表现力的良好培养。
注释:
①宁静。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与弹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xx(11)。
②房婷。高职钢琴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戏剧之家,20xx(20)。
③史昭然。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初探[J]。艺术教育,20xx(Z3)。
篇22: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求学生最好能具备一些特长,尽可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为了响应社会号召,各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学科,但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文章就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音乐;合唱能力;培养策略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放弃了对兴趣的培养。虽然现阶段各中小学都相继开设了有关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中学期间学生的合唱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具体论述。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中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重视音乐这门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导致本来应该生气勃勃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尤其是在合唱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正趋于成熟,并且正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刻,这时候的中学生最需要一些事情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一旦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合唱最重要的就是“合”,要让学生的声音合为一处,就要求学生心里要有团结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需要教师或者学校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团体比赛或者一些游戏等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感,让学生彼此熟悉起来。另外,在音乐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唱的方式,先进行小范围合唱兴趣的培养,当小组中的学生充分具备了合唱兴趣以及合唱能力的时候,再将课堂上的每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的合唱团体,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中学开设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合唱中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音乐表现出了热爱情感的时候,这时学生的合唱就应该是器宇轩昂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呢?这就需要学校多增设音乐课程,教授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陶冶中,了解音乐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史。另外,教师也应该学会解读歌曲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向学生传达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都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同情热爱之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中学生接触音乐的敲门砖以及主导人物,教师在教学中需发挥领导与指导的能力,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让他们从心底喜欢上合唱这个艺术形式,并在合唱中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多加效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后也同教师一样喜欢上合唱。另外,教师也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地更正错误,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好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考察。对于喜欢安静的学生就让他们多听一些合唱名曲,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底对合唱产生兴趣。对于那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进行一些激昂曲目的练习,以发挥他们心中的潜能,学会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的力量。
四、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美的感觉是社会真正追求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会音乐艺术的审美,才能引起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相应的影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联想、想象,进而引起听者共鸣的艺术形式。在合唱能力的培养中,要教会学生通过看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大脑能够随音乐而动。这样对于音乐艺术美的欣赏才能够留到学生心底,并在今后的合唱练习中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能够爱上各种形式的音乐,并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学校多组织合唱比赛活动
要想培养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来,通过积极的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但是在现有的音乐教学中,学校最缺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合唱活动,这会严重制约中学生对合唱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越来越不爱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因此,需要学校大力开展一些大型的合唱比赛,让中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合唱带给自己的乐趣,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合唱团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爱上合唱。另外,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合唱中去,还要鼓励那些热爱合唱的学生自己组团参加校外的一些大型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提高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是提高合唱能力的最终途径,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艺术审美还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才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合唱能力,才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丁洁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2]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xx.
[3]简雪清.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xx(6).
[4]王毅.论中学音乐课中的多声部合唱教学[D].鲁东大学,20xx.
篇23:音乐教学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具有传承的价值。然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新的艺术潮流的冲击下,我国的民族音乐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民歌、戏曲虽然也能够经常活跃在一些大众传媒中, 但其欣赏主体大多是中老年观众,青少年对其关注度不够。所以,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一定要将民族音乐融入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之中,本文针对大学音乐教育,简要探讨了大学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路径。
一、大学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感性认知,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够感悟其中的情感。民族音乐凝聚了几千来的智慧,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与形象,民族音乐的传承,有利于提高民族意识,更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如今喧哗繁华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丰富学生审美情感, 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净化人心,提高个人素养。使学生能够用心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已经成为继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民族意识的重要形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系统地传承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认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有效提高艺术修养。大学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某些时候,艺术感染力比讲大道理更容易被人接受。受社会环境、地理因素、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音乐相比于西洋音乐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聆听民族音乐,更易于使人激动和以情动人,进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将良好的道德思想溶入人心,进而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大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1、学生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在思想上抵触民族音乐教学
大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各方面条件及因素的影响,大学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就算是一些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的艺术生,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也显得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根本无法谈及。另外,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受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给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带来的严重的冲击,受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偏西化,在音乐文化的传播思想上,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也严重受阻。目前,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各种流行音乐不断推出,异彩纷呈的音乐形式扑面而来,流行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以不可抗拒的潮流充斥着音乐舞台,流行音乐和网络歌曲已经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民族音乐相对受到冷落,很多学生不仅不了解民族音乐,还在思想上抵触民族音乐教学,他们觉得民族音乐史枯燥乏味,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潮流,缺乏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匮乏,是影响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只有在音乐教育中,营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2、缺少文化传承意识,对传统音乐兴趣寡然
受“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比较关注西洋音乐,以教授西洋乐器、大小调为主,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文化传承意识,较少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受此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习惯于运用西方思维方式教授歌曲,有些教师认为民族音乐因循守旧,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不仅在教案设计中不认可民族音乐,还忽略民族音乐之美,导致学生民族音乐知识匮乏,音乐视野狭隘,对传统音乐兴趣寡然。长此以往,不仅会淡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还会淡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旋律动感的流行音乐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反之,传统音乐则距今久远,许多人觉得,传统的民族音乐不符合青春期孩子活泼好动,所以在创作上排斥传统民族音乐,导致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意愿较差,对传统音乐学习兴趣寡然。另外,许多传统民族音乐地域性较强,如黄梅戏、昆曲、、越剧、豫剧等,地域特色极其浓郁,囿于方言差异,许多学生仅对地方戏曲还有所了解,对于家乡民歌比较熟悉,而对于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缺乏兴趣,所以,大学音乐教学渗透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音乐文化,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路径
1、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 构筑民族音乐的体验通道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应当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打通学生兴趣通道,使学生爱上民族传统音乐,能够正确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学生民族音乐体验,使学生不仅通过有效教学了解民族音乐知识,更能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音乐魅力,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净化心灵,提高个人素养,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以民歌为例, 地域不同,其民歌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也有所不同。一曲陕北的《信天游》,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粗犷豪迈之美,江南水乡的一曲《茉莉花》,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委婉秀丽之美。还有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为众多听众所熟悉的《绣荷包》,因为流传的地区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也不同。与外来音乐文化相比较,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歌词曲调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民族音乐教材,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构筑民族音乐的体验通道,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美,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比如,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许多大学生对于京剧的接触也比较少,但是,欣赏京剧选段《霸王别姬》,在文化的理解程度上,总要比欣赏歌剧《图兰多》更容易理解。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鉴赏民族音乐之美,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只有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和扩展学生审美感受。
2、加强音乐教学软硬件投入,使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民族音乐文化意蕴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更需要加强音乐软硬件的投入。这里既包含能引起大学生兴趣的民族乐器,也包含民族音乐教学器械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传承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如合奏曲《川江号子》、《浏阳河》、古筝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这些作品都蕴含着__浓郁的民族气息。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选择那些传播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曲目。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领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神韵以及别具一格的特点。有效的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民族音乐文化意蕴。比如:在讲解蒙古族民间音乐时,教师可以用一首《圣主成吉思汗颂》向大学生们介绍民族音乐的魅力。蒙古族歌手达木丁运用蒙古族特有的高音假声,唱出了另帕瓦罗蒂都“望而生畏”的小字三组的降,可见,民族音乐深藏的艺术魅力。还有,罕见稀有的民间女高音“长调歌王”宝音德力格尔,曾经以一曲《辽阔的草原》,使各国音乐大师为之倾倒。教师除了让学生欣赏民间音乐外,还要给学生介绍更多民间的独特之处,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音乐之林中,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地位,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民族音乐文化意蕴。
四、结语
民族音乐又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新的艺术潮流的冲击下,将民族音乐文化化融入大学音乐教学,以民族音乐文化化为基础,更好的发展大学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更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
篇24:音乐教学论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只有承认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内容表现得更丰富,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音乐表现的多样性。教师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聆听、感知、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的不明,课堂教学变成大杂烩。多元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进行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综合,通过音乐材料建立联系,以审美为核心,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审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学科的综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但部分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将其他学科内容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音乐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教师要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但由于教师教法单一,只注重技能的学习,未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体现民族音乐的文化优势,学生无法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3)音乐教学中文化内容单一。教师忽视了文化多元性,驾驭民族音乐的能力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无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围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教师要改变活动单一、氛围不浓的现状,让学生接纳中外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让多元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渗透策略
1.提高认识,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将东西方音乐遗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乐文化,也有地方音乐文化。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的学习中,能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带来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能拓宽学生的听觉“视域”,让他们认识到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感受其不同的特点。通过认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音乐,能形成很强的音乐适应性,提高自己欣赏的能力,同时也会以多元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学会以接纳、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学习《茉莉花》内容时,教师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在听一听后说出这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接着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放马山歌》、《川江船夫号子》、《无锡景》等几首歌曲,再说一说它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教师播放《茉莉花》,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教者让学生欣赏山西、苏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题材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
2.积极探索多元文化特点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是个多元文化集中体现的国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结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将能体现各种风格的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听赏与审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二是教学目的须明确。音乐教学需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通过明确的设计,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活动。三是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生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学校的办学特色、乡土音乐、学生等都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渗透,促进当地音乐的传承。江苏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音乐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文化的渗透,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发展自己的班级文化,积累学生的经验,让学生通过文化的融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发掘音乐课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要体现音乐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彰显音乐的文化传承、审美体验价值。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理解音乐,充分感受到多元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总之,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选择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精心设计教案,强化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发展,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篇25:音乐教学论文
体验是一种具有个性和探索性的过程,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进而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完善教学系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高校文化课种类比较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属性为基础,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下将对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环境不完善
音乐教学对乐器有一定的要求,但在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很多乐器无法为学生提供,导致相关活动受到限制,教学仓促结束。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原来没有接触过乐器,因此在学习中会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学生进步比较慢,学习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二)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比较常见,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以现有的课堂教学而言,很多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式地学习相关理念,最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三)教学质量低
高校文化课的种类比较多,音乐教育除了要掌握各种乐器之外,也需要了解相关理论,包括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史等。但是受到现有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质量低的现象,很多活动无法落实,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度也比较低,导致教学质量差。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现有的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体验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适应教育改革趋势
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适应了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当的音乐教育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程属于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音乐和其他艺术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生的表现力、鉴赏能力等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能丰富学生的经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环境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过程,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完善规划标准。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挖掘出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教学形式为基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将体验式教学活动落实到实践中,进而保证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体验,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情境的合理化设定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具体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编排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民族主义音乐(Nationalism) 的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良好的情境教学模式,民族主义音乐是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同时也是19 世纪末民族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它们同样是在民间音乐中寻找创作元素,从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风格,涉及到德沃夏克音乐风格、巴托克新音乐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等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含义也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不同民族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欣赏,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校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开展有效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教学阶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敢于歌唱、敢于表演,快乐地学习。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体会音乐创作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
(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会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交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会,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社交活动中。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可以适当进行课下活动的扩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排练节目、听音乐会或演练话剧等。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能开拓自身的视野,增长见识。有效的社交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倡个性化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引入不一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多元素的有效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自身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学生,在后续教学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和一般的文学、美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突出,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实践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考虑到思维体验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者以悟性和感受来实现对音乐的鉴赏,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会对声乐演唱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代表人物、代表作、歌剧题材、艺术特征等。以民族唱法为例,它起源于我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出现了变革,学生必须了解语言特点、歌唱习惯以及乐曲性质,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阶段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保证课堂活动的丰富多样。学生在体验阶段能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篇26: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其发展而言,是一生的财富。基于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是儿童艺术素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极具价值。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充分重视幼儿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重视音乐天才的挖掘,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审美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尤其是基于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实践创新,有激发学习兴趣的音乐趣味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等,为幼儿音乐艺术素养培养做贡献。
关键词:艺术素养;音乐;幼儿教育
绪言幼儿时期是艺术素养启蒙、培养的关键期,而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艺术修养不是孩子天生的,它需要在艺术欣赏和才艺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基于幼儿教育的音乐实践教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使人与群体更加融洽,对于下一代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幼儿艺术素养培养中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概况
(一)充分重视幼儿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
教学上,现在注重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而在课堂设置上,对儿童的艺术素养培养也更加重视,注重孩子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重视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孩子在学习中能受到熏陶,这一点不仅得到家长、幼儿园、教师,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注重老师的才艺,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而且不仅在儿童节等重大节庆日有活动,平日里的一些教学环节中,有比赛,有才艺展示,为孩子才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扎实了幼儿教育的基础发展。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意识,多学习参加一些艺术类鉴赏活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音乐天才的挖掘
在幼儿教育的培养中,不仅注重对幼儿音乐的教育与普及,更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注重音乐天才儿童的挖掘。这对于具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提升,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天才儿童的挖掘,需要在教学中,老师们不断观察,给孩子多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中多设置小活动,喜欢这类活动,然后积极地主动参与,只有在具体的音乐课堂实践中,孩子的积极参与才会对孩子能力的发掘提供可能,注重潜能的发展,对孩子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而老师鼓励孩子们多去接触音乐,主动学习乐器,也是提升的主要途径,孩子的音乐天赋会在接触中不断显露和提升。
(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审美教育
学习期间,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注重音乐舞蹈相结合式的审美教学,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加强他们自身协调能力,动作感知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与锻炼,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许多幼儿园的活动中,会发现孩子跳舞的活动很多,孩子们注重学习舞蹈,通过学习不断强化、锻炼自己对于节奏等方面的掌握,这也是对平时音乐学习的一次检验,给孩子提供舞台和锻炼机会,也符合音乐自身的体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于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实践创新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音乐趣味教学
幼儿具有好动、活泼的个性特点,针对他们,就必须注重音乐趣味教学,比如让孩子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表演,这样课堂活动具有丰富性。老师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其他教具,在教学中不仅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设置游戏,比如简单歌曲的歌词接龙,表演小才艺,我是歌唱家等比赛,即激发其学习兴趣,又注重孩子们在发展中,不断学习的能力,注重挖掘其潜力。趣味教学也是最新倡导的科学教学理念,活动中,老师弹琴大家唱,你表演我伴奏等活动,充分也展现了孩子们创造力,以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孩子们的能力自然在不断地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更有了发自肺腑的喜爱,因此,擅长激发孩子音乐兴趣的趣味课堂,是适合幼儿发展的课堂实践模式,理应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
(二)音乐教材的丰富与完善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实践结果,不可否认地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为音乐教材极其有限,适合幼儿传唱的歌曲少,这点已经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者都在积极改变这一不足,音乐教材也全面丰富起来,有适合儿童演唱和表演的各类教材。而且对于幼儿乐器的启蒙也日渐重视,不尽去听,组织相关表演,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许多幼儿园带动孩子们学习吹口琴,或其它简单易学的乐器,这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说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材料,对于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是良好的开端,其发展也是孩子享之不尽的财富。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日渐完善,人们对教育,尤其是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里面也蕴藏着重要的商机,进一步做好了市场上的准备,好的教材与市场运营接轨,使更多孩子接触并学习,扩大优秀教材的受众,它就不仅局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也为父母,或其他平台培养孩子艺术素养,提供广阔平台。
(三)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幼儿教育在迅速发展,而对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在的幼儿音乐教学,不仅局限在教孩子唱、跳,而是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更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方式,更加科学和人性化。诸如在教学中,贯穿着孩子游戏的环节,寓教于乐,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接受。除了讲授的方式,主要变为参与式的方式,通过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孩子们的表演、鉴赏,全面提高其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通过观看音乐剧、舞蹈剧、视频等多种方式,通过音乐实践增加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积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鼓励孩子们多唱,保留其天真活泼的天性,一些集体歌曲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教育者针对孩子们的特点,不断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们唱歌学习,编制简单易学、欢快的英文歌曲,孩子们在学习中拓宽了对歌曲的认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直接提高英文素养。对于孩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与游戏相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尝试把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生动趣味的形象游戏教学,而学生也是在游戏中热情积极的参与,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投入,甚至会表现出异常兴奋与出乎想象的表演能力。且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的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因此,结合幼儿的接受特点,要突破以往的纯知识技能,向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综合的平台发展。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音乐游戏教学的理念与原则,式教学的一大创新,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而游戏也只是教学的手段。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等,并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日常音乐教学中游戏大致分为七类:歌唱活动中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中音乐游戏;综合性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节奏教学中音乐游戏;学习音乐知识中音乐游戏,识谱教学中音乐游戏。
(五)基于多数幼儿的音乐启蒙活动
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让幼儿演唱歌曲、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等,可以说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更为直接和强烈。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而基于多数幼儿的音乐启蒙活动,不仅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而且对于孩子们对生活的品鉴与领悟力。也会明显上升。从长远而言,一向伴有孩子们喜欢的兴趣爱好,绝对是孩子们精神上享用不尽之财富,通过音乐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以及感动,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领悟生命的意义,这是符合教学目标的。
三、结语
基于幼儿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学研究,是对幼儿音乐发展的重要启蒙,许多孩子发现有音乐上的天赋,并予以训练,而在教学中,对于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中,对孩子天赋的重视与培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可以说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地区上的差异,有些地方幼儿的艺术训练、音乐教学方面经费的不足,对于幼儿音乐的教学与发展是不利的,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音乐教学必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出适合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模式,不断创新,并丰富教学实践。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必将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得到质的提高与飞跃,对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27:音乐教学论文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独立与创新、碰撞与融合等问题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因此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之争。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同样存在音乐文化在一元与多元两种发展取向上的争论。本文力求探究在文化多元论影响下,外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
(一)文化一元论
文化多元论是针对文化一元论的观点所提出的新时期全球文化的发展图景。自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以来,文化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激烈的争辩。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发展取向、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功能以及文化结构的认识问题上。文化一元论趋向于人类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同化,认为受强势的政治、经济、传统文明力量所支撑的文化价值体系会在向其既定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同化世界范围内的弱势文化而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价值体系,进而成为文化的主流。这种主流文化会受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认同与理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核心文化,致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一元发展的局面。
(二)文化多元论
文化多元论则针对文化一元论的认同与同化的观点,强调不同文化固有体系的稳定性。多元文化论坚持文化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完全否认文化趋同的可能。认为文化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传统价值观的积淀,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色。这种历史性的积淀不会改变,更不会被某些主流文化所同化,只能在多元文化林立、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吸收、借鉴,进而不断取得文化内涵与特色的继承与创新。多元文化论在保持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的基础上以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相互促进为终极价值取向。多元文化论的出现给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文化精神独立、创生的逻辑起点,为不同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创造了发展空间。
二、文化多元论的阐释及其理论观点
文化多元论受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并以后现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为基础,反对文化的绝对、单一,崇尚文化的多元并存。后现代哲学以利奥塔、德里达、福科、罗蒂等人为代表。后现代哲学反对基础主义、绝对主义和本质主义,批判近现代绝对知识观的思想基础,由对客观性、普遍性的认识转向了对意义的多元性、合理性解释,使不同认识以及不同文化的认识之间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它为当前的多元文化音乐观念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后现代哲学思想中的文化多元论打破了近代以笛卡尔、培根、康德等哲学家们确立的世界的一元论观点,否定了文化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成为文化多元化并存的基础,肯定了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具有不同意义与特色的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文化多元论视域中,文化并无主流与非主流、强势与弱势之分,每一种文化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结构和精神特征,只是彼此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不同,其中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多元存在的关键。文化多元论的观点对“文化殖民主义”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打破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殖民”意图,否定了强势文化结构中的原则、标准对非强势文化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肯定了文化的稳定性、继承性与创造性。同时,文化多元论的观点认为文化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发展的目的和发展需要积淀而成的,这种积淀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不同民族、国家价值发展取向的影响,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向性,并以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目的为导向。文化发展的主体需要不同,也必然使文化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性和差异性。文化的民族性成为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的核心精神力量,差异性则是各民族、国家的独特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文化多元论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随着文化多元理论的发展,音乐文化也深受其影响。一般来说,多元文化中的“多元”二字,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多种来源、多种风格、多种样式、多种内涵、多种表现方式等,它与“本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汲取,在不断取得继承的同时也实现了创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这些发展不仅表现在音乐价值观念的转变,还表现在音乐审美心理的融合、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音乐演绎风格的转变、音乐创作形式的创新等。
但在音乐文化取得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音乐文化民族独特性的保留问题、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问题、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与趋同性问题等。在音乐教育领域,主要有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音乐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日趋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文化同化通常会导致文化的主体性丧失,进而引起文明的消失。深入研究文化多元论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多元背景下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建构各民族、国家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体系,能够促进音乐文化在保持其主体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借鉴融合,实现音乐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四、文化多元理论下外国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在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受文化多元理论的影响,外国民族音乐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外国民族音乐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在与中国音乐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音乐价值观念、音乐审美取向、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的教学内容、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的风格和形态等。这种影响更多的有着正向功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我们必须理性的认识外国民族音乐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处理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才能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特色、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取向,进而在音乐文化林立的国际舞台中树立自身的文化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体系。
(一)对音乐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外国民族音乐的中国化发展对我国人民的音乐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国人民由对传统民族音乐认识的价值统一逐步走向了价值解构,呈现出音乐价值观念多元的局面。音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样,音乐价值观念的转变也直接导致音乐审美取向、音乐教育、音乐风格、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并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文化多元背景下音乐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人民的音乐价值观念,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使异域音乐文化不断取得新的融合与影响。
(二)对音乐审美取向的影响
价值观念是审美取向形成的基础,审美取向是价值观念在大众心理和思维层面的具体表现。音乐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带来人们音乐审美取向的变化。在文化多元的世界潮流中,种类繁多、主题各异的外国民族音乐被引入中国,并以丰富、多元的审美表现力冲击着我国人民对传统音乐的美学认识与判断,使人们对音乐文化的审美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人们大众的审美心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审美取向转变所带来的音乐内容、音乐演绎形式、音乐创作风格的多元发展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繁荣。
(三)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影响
音乐教学内容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直接反映着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随着后现代哲学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理论的深入影响,外国民族音乐走进中国音乐文化体系,在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过程中多方面影响着我国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上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内容和主题的丰富多样。国外经典音乐曲目和样例被列入音乐教科书成为音乐教育领域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的对象,管弦乐器、美声唱法等开始走入课堂,被师生广泛学习,例如:俄罗斯的号子、意大利的美声唱法、钢琴曲、交响乐、流行音乐等。这些外国音乐的引入极大的丰富了我国音乐教学内容,使音乐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走向现代的多元,由古典走向了“异彩纷呈”。
(四)对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
多元音乐文化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影响势必会动摇各种音乐文化固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我国也不例外,受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着我国传统音乐与外国音乐艺术的融合发展问题,力求科学、有效的借鉴外国音乐艺术的合理成分,进而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但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不均衡以及对外国民族音乐的盲目认可,人们在探究二者结合的过程中对外国民族音乐存在更多的认同心理倾向,缺乏对外国民族音乐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导致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趋向沉寂,而外国民族音乐走向繁荣。这种现象已经给我国音乐文化及其民族特色带来传承与发展中潜在的危机,足以引起我国音乐文化研究者和建设者的警惕。
五、问题及反思
在文化多元论的影响下,世界各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打破了其固有的艺术体系,逐步走向了融合发展。融合的音乐文化并非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统一,而是在保持各自音乐文化民族精神和艺术特色基础上的借鉴和吸收,绝非是强势音乐文化的登场导致弱势文化的意义丧失,更不是主流文化的发展导致非主流文化的落寞。音乐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认同的结果,是群体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有其自身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因此,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多元文化彼此理解、认同的过程,是在继承各自音乐文化传统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丰富和创新。但由于对音乐文化本质认识的偏颇,导致对异域音乐文化盲目崇拜、至上推崇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不利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更不利于新时期音乐文化事业的全方面建设,更难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体系形成推动作用。相反,更容易导致在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淡化。因此,正确处理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差异性问题应当成为当今学界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对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全面的把握,进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良好发展。
篇28:音乐教学论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小学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一、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
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学生欣赏后,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29: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技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能够引起听者共鸣的演奏不仅仅是钢琴技巧的表现,同时还需要演奏者发挥音乐的表现力。从学习的角度上看,如果钢琴学习只是单纯的技巧练习,那么钢琴的学习过程必然是枯燥的。因此,音乐表现力的学习也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实际的钢琴教学做出分析,剖析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对如何在钢琴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做出切实的探讨。
【关键词】钢琴;表现力;音乐;教学
钢琴在演奏界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相较于其他乐器,音域宽广,发出的声音也极其洪亮,但是,学习钢琴不仅仅是针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学习也极为重要。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也是陶冶自身艺术情操的一个过程。在钢琴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地注重对技巧方面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音乐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通常只是被动性的学习。因此,老师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在实际钢琴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演奏时的感染力,全面提升其音乐素质。
一、音乐表现力解析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音乐中情感的丰富程度远超我们的生活语言,也是演奏者利用作品与听者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音乐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再进行二次创作,更加丰富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音乐相对于语言来说,表达的内容通常不具有直观性,但是对学习者以及听者想象力的提升是语言所不具备的。所以,拥有想象力的演奏者,通常在音乐中融入的情感更为丰富,更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1]听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共鸣正是双方沟通的体现,在共鸣之中理解彼此也是音乐独有的特性。正是这样的特性让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发挥,更是演奏者通过对原作品的理解,对自身想象力以及情感融入的发挥。学生在学习钢琴中要学会对乐曲的情感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通过自身的演奏将音乐中的情感体现出来。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实际策略
(一)了解乐曲
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从而决定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有情绪感染力。[2]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表现出乐曲本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以及音乐乐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向学生主动介绍作品的背景故事,将创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动机进行介绍,并将乐曲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即将学习的乐曲。只有学生在了解了乐曲之后,才能全面地发挥出乐曲本身的情感。在对乐曲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学生才能在演奏时融入自身的情绪,从而达到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二)互动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失去了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只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3]钢琴学习本身是一门艺术课程,学生要对该门课程有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教学,要通过文化背景进行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方面学习。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乐曲背景的介绍时,老师可以通过弹奏的方式,随后向学生提问: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的背景说的是什么?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认知程度,启发学生对乐曲展开想象。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在一问一答中的引导,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及创新能力。
(三)理解力培养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音乐本身的背景故事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曲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教师恰当的比喻,将音乐较为抽象的表达内容更直观地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乐曲的旋律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过主旋律与伴奏等多个声部的配合,表达出一首乐曲完整的情感内容。只有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全面,才能够在音乐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乐曲的艺术魅力。
(四)基本功的培养
许多观众喜欢观看钢琴演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钢琴演奏者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这是演奏者拥有扎实基本功的体现。但是,扎实的基本功的真正作用并不是营造演奏过程中的视觉效果。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让演奏者得心应手地发挥音乐表现力,所以,基本功的训练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的。技巧的练习避免不了“反复”,所以练习的过程肯定会有一定的枯燥性。钢琴的音色变化是通过演奏者的手指控制的,需要演奏者对钢琴键位的充分熟悉,并且控制好手指的力量以及速度。在演奏过程中,手指与钢琴键的接触面积越大则表明手指的力度越大,弹出的音色就越柔和,曲风就更加缓慢;反过来说,手指与钢琴键的接触越小,钢琴键的回弹就越快,声音就更加的快速以及尖锐。老师需要让学生每天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功训练,劳逸结合的针对基本功动作进行练习,有节奏以及效率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生有足够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能让音乐表现出应有的情感元素。
(五)演奏实践
舞台上的每一分钟精彩表现,都是通过表演者在舞台下的大量练习得来的成果,但是好的舞台表演是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的,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钢琴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往往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教学上[5]。在钢琴教学中,舞台实践其实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有学生拥有足够的演奏水平,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却会因为紧张,不能正常发挥,那么就谈不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小型音乐聚会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音乐会上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点,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在以后的正式表演中才能不拘谨的发挥出自身的真正水平,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从容不迫的气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的培养不应当仅仅注重学生技巧上的培养,教师要改变目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多种教学模式入手,提升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实际的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实际演奏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让学生在正式表演中表现出良好的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J].大舞台,20xx(03):86-88.
[2]杨雪男.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xx(20):186.
[3]赫迪.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xx(14):38.
[4]凌芷.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应用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xx(24):192.
[5]唐碧蓉.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黄河之声,20xx(08):23-24.
篇30: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幼儿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是希望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十分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游戏;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游戏结合幼儿最喜爱的两种活动,音乐能够放松幼儿的心情,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这两者一结合自然就能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1.音乐游戏的重要性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当中,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技能。音乐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音乐品德教育教学。
2.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尤其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意义与幼儿教学的内在需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与幼儿教学的教育目的进行统一,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来调整各项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1.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那么就需要重视音乐游戏的选择,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素材,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一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游戏情节作为开端,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符的音乐和游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捉小鱼游戏,首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贝壳、小鱼等,然后贝壳在音乐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鱼,而小鱼就需要在音乐停止前避免被贝壳抓住,最后在音乐停止之后小鱼和贝壳都需要蹲下变成石头,直到下一轮新的游戏开始。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不仅考验了幼儿的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2.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之中,还可以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呈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感性的音乐材料和结构图进行加工,或者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和玩耍的双向结合,利用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让幼儿不仅学会模仿,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新。
3.音乐游戏主要是将游戏作为助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用较为简单、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来使幼儿接受这种教学思维,从而达到开展音乐游戏的教学目的,采用音乐游戏来对幼儿进行音乐符号教学,能够改变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幼儿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1、2、3、4、5、6、7等音符的过程中,可以将苹果作为音符标注对象,在几个苹果身上分别写下需要讲解的音符,然后让幼儿随机选取一个苹果,将上面的音符唱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技能。
4.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往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幼儿审美教育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道具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选择一个游戏之后,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道具制作,如糖梅仙子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独立思考如何去布置和制作相关的背景和道具,这样就能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有所改变,在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际生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篇31: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舞蹈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表演者的舞姿优美,形象华丽。同时因为有了音乐的配合,才使得舞蹈吸引人。舞蹈的表演离不开音乐背景,如果没有背景音乐,舞蹈就会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教学。
关键词:舞蹈;音乐;融入
前言
在舞蹈艺术的观念中,音乐占据重要地位,伴有音乐的舞蹈,显得更美丽动人,融入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表演者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才能,表演者通过音乐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使得舞蹈更加生动形象。舞蹈独特的气质、艺术,只有音乐才能把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本文笔者将对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初中舞蹈教学融入音乐教学的作用
1.增加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在众多艺术表演中具有独具特色的美,表演者通过优美的舞姿,使观众能欣赏舞蹈、热爱舞蹈,但是舞蹈离不开的音乐的伴随,失去音乐的舞蹈,就像是一个无声电影,只具有表达能力,而不能产生动听的声音。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教学,要使学生通过音乐对舞蹈产生更深的情感,在表演时发挥自身的情感表达,从而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的意义融合在一起,这样表演出的舞蹈才更吸引人[1]。
2.使观众融入到舞台当中
如果没有音乐作为舞蹈的背景,那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时,会显得单调,观众也很难理解表演者所表演的舞蹈,不能够感受到舞蹈的含义。因此,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教学,带有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观众融入到舞蹈中,体会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二、初中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的缺失
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而且音乐教师的观念是音乐就是音乐、舞蹈就是舞蹈。所以造成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尤其音乐教师不能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显得音乐课程古板、无趣,教师不能把音乐的旋律与舞蹈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跳舞时显得机械化,动作、表情都显得僵硬,没有美感,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中都处于被动形式,无法舞蹈进行创新,致使舞蹈没有艺术魅力,学生对音乐的知识也不能深刻的理解[2]。
2.教学手段的缺失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在舞蹈的认识中,没有形成一致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传统的歌曲进行教学,没有运用舞蹈教学,而且在编排舞蹈时,动作单一,没有系统化,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把舞蹈艺术融入到音乐艺术中。
三、针对初中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出的措施
1.明确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要想使舞蹈融入到音乐中,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认识到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才会在教学中把舞蹈融入音乐,同时音乐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学习舞蹈,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2.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要有所创新,并合理安排教学,教师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如舞蹈的创意和音乐的节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频,在结合舞蹈练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3]。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跳舞,边唱边跳,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3.音乐教师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学生早已习惯这种教学方法,而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歌曲《忆江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早已熟悉歌词的内容,所以教师就不用在歌词上浪费时间,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歌词,就会歌曲产生兴趣,学习歌曲会节省许多时间,教师可以在多余的时间里,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歌曲《江南好》的MV,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江南的魅力,通过情景与音乐的相融,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江南中。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也会提高思维创造力和想象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结合舞蹈教学也可以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并能够运用舞蹈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坚持舞蹈与音乐的合作,形成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掌握音乐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学生学习的点,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音乐教学《茉莉花》,教师可以分组教学,使每个组自编舞蹈,然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表演;教师也可以让部分小组合唱,另一部分小组表演舞蹈,这样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情感把舞蹈充分的表演出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价值。音乐教师也要通过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加新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未来的音乐之路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未来成为优秀的人草,为国家未来的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上),20xx,(10):34-45.
[2]梁琴.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3):12-34.
[3]杨小亮.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xx,(12):10-23.
篇32:音乐教学论文
如何把潜意识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
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
人的学习活动也是在感情和潜意识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显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的显意识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吸收着各种信息,并对显意识时时刻刻施加着影响,增加着或者削弱着显意识学习的效果。
当显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学习效果就会成倍提高,反之,当潜意识处于消极状态或抵抗着显意识的活动时,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其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启发了学生的潜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
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科学家研究指出:音乐对于大脑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潜能呢?
一、认识潜意识能量巨大的重要性
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0000倍以上。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潜意识学习的根本理由。
二、加强感情色彩信息开发潜意识
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做法。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1.故事法: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潜意识学习的巨大潜能。
例如:引入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几只‘可爱的’小山羊在山顶上玩耍,突然间冲出了三只‘凶狠的’大灰狼。突出小羊的可爱和大灰狼的凶狠。
后来,大象、狗熊、刺猬和猎狗都听见小羊的呼救纷纷赶来帮助小羊,大家团结起来把狼赶走了。”通过这样的导言把感情色彩带给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置身于情境中。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保护小羊》一课中。我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大灰狼、大象、狗熊、刺猬和猎狗进行表演唱,使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和故事的情感。
三、充分利用图像刺激潜意识
利用好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录像播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等图片,同时,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体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激昂的歌词,感染学生引起共鸣。
让学生讲讲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心情,产生唱国歌、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用鲜艳、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例如:在上《谁唱歌》一课时,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复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绘的是一副美丽的春光图。老师抽拉图片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这美丽的场景中。学生根据画面,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此曲表现的内容。
首先出现美丽春光图,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学说的同时拉出喜鹊伴着叫声。拉出小鸟问同学它怎样唱歌,同学一起模仿。鸟声起,图片中飞来了一只小鸟。依次小鸭、公鸡也出现了。
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学生还根据旋律自编了小牛、小羊、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营造轻松氛围,形成愉快学习的潜意识
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尽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地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教师要经常扮演导演的角色,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同时又要扮演演员的角色,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
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肯定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一年级教材中的《春光好》,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红旗来鼓励大胆的学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如: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分组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利用器乐教学课,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需要配打击乐时,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节奏外,我还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此外,还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我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情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例如:我上《狮王进行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
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充分、有效地运用和发挥潜意识的巨大潜能,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潜意识理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开放创新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充分开发学生潜意识的巨大能量,会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受益匪浅。
调节到不确定
我对自己观照得越多,我所经历的自我的假像就越多。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再也分不清什么是虚假的。这给了我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我找不到以前我曾有过的生活准则。
这发生了;这注定会发生。记住,一个人应为它的发生而高兴;这是一个好兆头。当一个人开始他内在的旅程时,一切似乎都是很明朗、很稳固的,因为自我控制一切,自我具有一切的准则。自我统筹一切,自我是主人。
当你在旅途上走了一段以后,自我会开始消失,它似乎会变得越来越虚假,越来越像是一种假像,一种幻觉。当一个人开始从梦中醒来时,他的准则就会丧失。现在过去的主人不再是主人,而新的主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就会有骚乱,有混沌。这是一个好兆头。
走完了一半的路程之后,就会有一种诚惶诚恐,心神不安的感觉,因为你感到失落,感到自己如同一个陌生人。在此之前,你很清楚自己是谁:你的姓名、你的体型、你的地址、你的银行余额——一切都是确定的,这就是你。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现在自我消失了,旧的房屋倒塌了,而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一切都是朦胧的,模糊的,过去确信的一切都消逝了。
这是好事,因为过去的确定只是一种虚假的确定。事实上那不是确定,在它后面深藏着的是不确定。所以,当自我消失时,你会感到不确定。现在你灵魂的深层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你一直是个陌生人,只是你的自我一直在欺骗你,使你感觉到你很了解你自己。梦得太多,便会显得极为逼真。
早晨当你从梦中醒来时,你会突然之间搞不清自己是谁,自己又是在哪里,你在清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呢?——你突然从梦中醒来,有那么一小片刻你竟不知道你是在哪里,你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当一个人从自我的梦幻中觉醒过来时这也同样会发生。你会感到惶恐,感到不安,感到不踏实,但你应该为此而高兴。如果你为此感到痛苦,你就会跌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在那里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是统筹好的,计划好的,在那里你很清楚,在那里准则很明了。
抛开你的不安。即使它存在着,你也不要过于受它的影响。就让它存在着,去观照它,那样它也会消失。不安很快就会消失。它存在着只是出于确定的一种习惯。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领域中生存。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中生存。之所以不安只是因为过去的保障,只是出于一种旧习惯的沿袭。它会消失。只是你必须去等待,去观照,去放松,并且为发生的一切而高兴。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好兆头。
很多人到了这一步便折了回去,只是因为想找回自在、踏实、安适的感觉。他们错过了。他们快要接近前面的目标了,但他们却折了回去,不要那样做;要继续向前,不确定是件好事,它并没有什么错。你只需把自己调节好,那便成了。
你一直被调节得与自我确定的世界、与自我安定的世界相和谐。无论表面有多虚假,一切看来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你需要稍加调节才能去适应不确定的存在。
存在是不确定的,不安定的,是危险的。它是一种流体——一种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你要去认识它。要鼓足勇气,不要回头张望,要向前看;要不了多久不确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不安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
事实上,只有不安定才是美丽的,因为不安定才称得上是生命。安定是丑陋的,它是死亡的一部分——所以它才是安定的。无准则地生活是唯一的生活途径。当你带着准则生活时,你是在过一种虚假的生活。理想,准则,戒规——你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的生活,你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你不让它自然发展,你要设法从中培养出些什么。准则是粗暴的,而所有的理想是丑陋的。有了它们你将错过你自己。你将永远抵达不到你的存在。
成为(becoming)不是本性。所有的成为,以及为成为某种事物而花费的一切努力,都会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这是一种粗暴的行为。你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但你的圣洁中会掺和着丑陋。我要告诉你并要强调这一点:无准则地生活是对圣洁的唯一可能。即使那时你成了一个罪人;但在你成为一个罪人过程中,依然含有一丝神圣,一丝圣洁
生命是神圣的;你无需将任何东西强加于它,你无需去塑造它,你无需硬给它一种模式,一种戒律和一种秩序。生命有它自己的秩序,有它自己的`戒律。你只是随它运转,随它漂流,你不要设法去推波助流,河水在自然流淌——你要与它成为一体,河流便会带你汇入海洋。这就是门徒的生活:一种自然发展的生活,而不是人为的生活。然而,渐渐地你的存在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突然之间你自由了。在杂乱无章的生命中你找到了一种新秩序。但秩序的性质已全然不同。它不再是你强加而成的东西,它更接近于生命本身。
树木也有秩序,河流和山脉也有,但那些秩序不是说教者、清教徒或者牧师神父强加的。它们不会找某个人去寻求准则。秩序是内在固有的;它存在于生命本身中。一旦自我不再操纵一切,不再拉来推去——“做这做那”——一旦你完全摆脱了自我,戒律,一种内在的戒律就会步入你的生命。它是没有目的的。它并不是在寻求什么,它只是发生了:就如你在呼吸,就如你饿的时候会找食吃,就如你困的时候会上床睡觉。这是一种内在的秩序,一种固有的秩序。当你变得与不安定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的陌生感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未知的生命相调和时,它就会出现。
在禅里面,有一种最美丽的说法之一:当一个人活在尘世的时候,山脉是山脉,河流是河流。当一个人进入静心时,山脉便不再是山脉,河流便不再是河流,一切都是一场大骚乱,大混饨。但当一个人达到了开悟,达到了三摩地,河流又会是河流,山脉又会是山脉。
这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有确定的自我,在第三阶段,你有绝对确定的无我,而处于这两个阶段之间的是混乱;那时确定的自我已经消失,而确定的生命尚未到来。这是一个极具潜力、极富创造力的时刻。如果你变得害怕了,返身折了回去,你将错过一切可能的东西。
前面就是真正确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确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确定。前面是真正安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的安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安定。这种安定大得可以将不安定包容于其中,它大得可以不再害怕不安定。它吸收不安定于其中,它包容所有的矛盾。因此有的人会将它称之为不安定,而有的人则把它叫作安定。事实上,它既都不是又全都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那就庆祝它,要心存感激。
这样的时候是极罕见的;要享受它。你越是享受它,你就越能感觉到确定的东西正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地向你靠拢。如果你能庆祝你的陌生感,你的漂浮感,你的流浪感,突然之间你就到家了——第三个阶段开始了。
空达里尼静心
这就是静心,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不断地警觉、有意识、觉知,保持观照,不要丢失它。
这很容易丢失,当你在呼吸时,你可能会忘记,你会与呼吸成为一体,以至于你会忘了观照,但那时你就错过了那个点,尽可能地快速、深入地呼吸,将你的全部能量带出来,但仍然保持观照。
观照正在发生的一切,就好像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好像整个事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像整个事情是发生在身体里,意识只是中心,只是在看。
这个观照必须带入所有这三个阶段,而到了第四阶段,当一切都停止了,当你已完全变得迟钝了、僵硬了,那时这种警觉就会达到它的顶峰。
空达里尼静心
这是充满爱的动态静心的姐妹静心,它由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十五分钟。
第一阶段:十五分钟
放松,让你的整个身体震动,感觉能量从你的脚部往上移动,让它移到每个地方并变成震动,你的眼睛可以张开也可以闭上。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
舞蹈……以你感觉到的任何方式,让整个身体依据它所希望的移动。
第三阶段:十五分钟
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坐着或者站着……观照体内与身外发生的一切。
第四阶段:十五分钟
继续闭着你的眼睛,静静地躺着。
如果你在做空达里尼静心,那么就让震动发生,不要刻意去做它。静静地站着,感觉到它正在来临,当你的身体开始轻微的震颤时,就助长它,而不要去做它,要享受它,并感觉到快乐,要放纵它,接受它,欢迎它,但不要去要求它。
如果你强迫它,它就会变成一种操练,一种身体的操练,那么那个震动虽然会发生,但只是在表面上,它不会穿透你,你仍会是固体的,内部仍像石头一样,仍像岩石一样,你将仍是一个操作者,做者,而身体只是跟在后面。身体不是问题——你是问题。
当我说震动,我意思是你的固体、你的岩石般的本性应该震动到其基础,从而使它变成液体,流体,融化的,流动的,而当岩石般的本性变成了液体,你的身体也会跟着改变,那时没有去震动,只有震动着,那时没人在做它,它只是正在发生着,那时做者不存在了。
篇33: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教育教学领域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集中凸显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实况,探讨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化;初中音乐;现存问题;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各所初中的艺术育人价值。特别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探究艺术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科学性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育人价值探析
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含义、特点、属性以及开展价值,即初中音乐是初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修模块,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但是基于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有关主体应当牢牢把握新课改中对音乐模块的具体规定以及细节要求,积极探索一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道路,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姿态来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最终实现自身音乐素养、歌唱技能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一)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选择往往凸显出主观性的显著特征,即其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且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全面的学习。而音乐鉴赏作为歌唱学习的基础所在,其开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认知与参与。基于此,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牢牢把握初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要素,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们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音乐鉴赏教学道路,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意识以及理解能力,为其歌唱技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要想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还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说唱与现代说唱相结合的音乐曲目,都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音乐渲染力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自身较为推崇的流行音乐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缺乏更加主动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全面彰显其主体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即让同学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的收集活动,并且完成对某一曲目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情感引导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2]。另一方面,在实际教授学生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台上走到台下,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并且妥善解决其在学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掘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无论是班级内部的主题合唱比赛,还是基础性的乐理知识竞赛,亦或是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剧表演,都可以引导学生们逐步具备较高的的专业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
初中生所在的年龄,往往十分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与鼓励,而教学评价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开展要求教师应当以肯定、鼓励为主,全面提升同学们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亦或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都要求教师全面跟进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深入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与鼓励[3]。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无论是歌曲的学唱示范,还是一些理论性问题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组任务的开展,教师都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与认可。除此之外,在开展学生课程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融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量不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状况,从而使同学们可以直观、明确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更有针对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
(四)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同眼、耳、鼻、手等多个感官,才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特别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广大初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所面临的信息选择也更加繁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多媒体平台,更好地契合广大学生的层次化、多样性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有效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要素,从而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影像资料直观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到音乐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4]。特别是针对一些有关动态的音乐表演形式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到这一艺术形式的鉴赏价值与艺术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理论式教学模式的桎梏,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参与度,使其更快、更好的步入音乐艺术的世界,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作品情感的有效感知。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关主体应当避免出现单纯的理论灌输,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欣赏教学为例,在为同学们播放乐曲之前,教师首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向同学们展示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德沃夏克的生平经历。如此一来,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中昂扬进取的积极因素和去国怀乡的惆怅感伤,实际的课堂氛围十分高涨。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目的包含但不局限于指导同学们学唱某一作品,而是使其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故事的了解以及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进而逐步培养其较高的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助力广大学生音乐素养、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庄婉瑜.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xx,(11):70-72.
[2]汪海英.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xx,(30):180-181.
[3]洪燕.农村自然物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08):113-114.
[4]高翔.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地域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xx,(15):116-117.
篇34:音乐教学论文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必须经过传播,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并被后人所传承和发扬。音乐是具有自身魅力的精神文化,原生态音乐始终在连绵不辍的音乐文化里为创作者源源不断的提供音乐素材。她是具有原生态与音乐的双重特征,是以音乐为载体的原生态;同时,她是以原生态为载体,是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生态音乐具有民族性,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
作为养育人文精神的高等学校,传承文化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原生态音乐这一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界应当将原生态音乐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引进高校,在高校开展带有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教育,通过教育的主渠道,增强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从而切实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原生态音乐,促进其持续发展。
保护原生态音乐,实际上就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施正确的教育传承发展战略,才能逐步形成文化品牌。高校能借助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原生态音乐,真正使学生认识华夏音乐的真谛,从而热爱我们的原生态音乐。
如何将原生态音乐引进高校,增强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促进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极为紧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务,笔者对引进原生态音乐有如下构想:
1、引进原生态音乐的态度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原生态音乐传播于广阔的大地上,其唱法多样,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形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高校在引进原生态音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允许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性与多元化,让原生态音乐在校园里争奇斗艳。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原生态音乐不全是真金,也有良荞不齐。高校在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的时候需精心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校在选用原生态音乐时应当注意将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积极向上的、好听好懂的、自然流畅的原生态音乐加以引进和推广。
2、引进原生态音乐的方法
(1)高校参与编写原生态音乐教材并开设课程
学校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原生态音乐,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原生态音乐传承。原生态音乐来源于民间,它的学习对象不单是音乐类学生,还广泛涉及于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和开设有关课程的时候,要考虑面向更多的学生,更广泛地传播这一富有特色的原生态音乐。高校通过一系列有益措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原生态音乐文化、树立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精神,并对原生态音乐产生热爱,汲取这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有益精华,进而探索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2)通过“活态教学”的形式有效地引进原生态
“活态教学”即活动教学,综合教学,是音乐教育“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的教学途径。它可以采用录音、摄像、记谱等多种形式对原生态音乐本原加以保存并引进课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了解原生态音乐相关的原生态活动;同时,高校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人才,有教学需要的时候可以请部分著名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负责特色技能教学;也可以请著名民间艺人进高校演出,通过多种方式以保证在校学生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利用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高校大学生社团和各学院学生搞好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宣传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原生态音乐的比赛等。
(3)学校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原生态音乐教育
学校主管部门应认真考察、探究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重新评估它们的价值,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原生态音乐教育,为参与原生态音乐艺术传承学习的师生实施帮扶;在待遇方面也设立奖励;积极组织师生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论坛、知识讲座或音乐会等形式进行原生态音乐文化教育。学校主管部门加大力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人才,提高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素质。
结语: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时时关注其他区域和国外先进原生态音乐文化成果,然后借鉴和应用,在与这些具体异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中为原生态音乐课程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让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也促进了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丰富。
篇35:音乐教学论文
当前电视、媒体虽在不断大力宣传红色传统的民族歌曲,可是学生们似乎并不喜欢听,他们总是选择如张杰、汪苏伦、周杰伦等歌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因此,重视民族音乐与教学,培养音乐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活泼、其乐无穷,而且还能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想要学生喜欢音乐课,必须让学生喜欢音乐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加强教师本身音乐修养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完成教材所给的内容与要求,更应该注意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在的美,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与学生不断的审美需求,让学生愿意、喜欢接近老师尤其是民族音乐文化。
二、开拓视野,深化了解
教师要多留意电视、媒体等播放的音乐,不断收集积累,用录像、录音设备等,把电视与媒体中好的、有意义的视频及时录制下来,以备平时教学使用,并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应用到教学之中。如通过播放录像形式,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当学生看到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级音乐大厅受到外国朋友的喜欢,听到了经久不衰的掌声时,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三、以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没有情感的教育学生不能产生兴趣,同时情感又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对民族的音乐热情呢?教师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同时加强对教学形式的精心选择。如唱、奏、欣赏各种类别的传统优秀音乐内容时,要先考虑培养民族音乐思维,激发学生主体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营造浓厚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
四、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1)民族音乐与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进行民族教育。在校内,教师可组织民乐队、合唱队,再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并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音乐比赛等。
(2)民族音乐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在播放音乐时加入图片或图谱,提示学生从音乐要素、色彩、内容、表达情绪等方面去捕捉信心,并从视觉上加以辅助,降低学生听觉上的疲劳,用直观明了的方法去指导欣赏民族音乐。
(3)民族音乐与表演有机结合。在欣赏中,教师要抓住中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通过以上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不断增强民族意识。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会让民族音乐真正的潜入学生的心田,培养音乐人才,使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发扬与光大。
篇36: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美术与音乐作为不同的学科各具特点,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笔者认为将音乐引入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的探知欲及提高绘画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美术教学;必要性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笔者将从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及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三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分析。
一、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这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和源泉,同时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艺术的感染力则能够使欣赏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间互动起来,让人内心产生共鸣。
长久以来,许多画家和音乐家都试图从彼此的艺术形式出发,探索彼此不同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美国著名近代画家惠德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称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称为《夜曲》等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还有许多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的画作,如:《钢琴房》、《小提琴》、《二重唱》等。惠德勒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当学生在欣赏他的这些画作时,会被画中因为各种视觉要素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或强烈、或舒缓、或沉重、或轻松的感受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所感染,增强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增加了审美经验,拓宽了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二、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共有;审美意境等和谐美共有;认识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审美功能共有等。
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所以画中有乐是一样的;在一些抽象的绘画中,点、线、面、明暗、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组合会使人产生类似于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音符和节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某种音乐感。这种感觉被称为艺术的通感,即艺术地相通性。
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月光曲》与印象派大师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艺术互通性的最好表现。音乐家通过各种音响表现出夜晚大海的那种宁静、祥和、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又通过音乐的各种材料描绘出对光色的感觉,制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绝妙的美丽图画;而画家则通过运用色彩将自然景色的瞬间印象再现于画面之上,通过景色中的冷暖对比描绘出晨雾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画面中的那种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如同在欣赏一首优美绝伦的美妙绝唱。
正是这种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交织,让我们进入到生动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维之中,感受到艺术世界的无穷无尽。
三、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音乐是更纯粹的抽象艺术,它与美术中的抽象艺术在艺术的表现语言上更为接近,同为用抽象的符号直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的感情起伏,思绪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莫索尔斯基在观看了亡友画家贾尔特曼绘画遗作展后,为悼念亡友创作出了《图画展览会》这部钢琴组曲。而美国的早期画家华尔特迪斯纳,也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出它的三幅绘画作品。印象派的另一著名画家荷兰人蒙德里安,由于晚年居住在美国的纽约,对纽约的百老汇街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喜欢当时街面流行的美国爵士乐,于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对爵士乐的感受创作出名画《百老汇爵士音乐》,在他的这幅画作中画家探索了不依靠具体形象,只通过线条、构成和色彩,使人联想到爵士音乐特有的那种节奏感。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更是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发挥到极致,他认为:“绘画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听”到色彩,看到声音,黄色好比一只发出‘尖锐’声音的喇叭;浅蓝色好比长笛发出的声音;深蓝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声音及宽厚低沉的双重贝司声;绿色接近小提琴纤弱的中间音调;红色使用得当时,给人以强有力的击鼓印象……”画家的这种感觉在他的画作《第七乐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河北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音画交融》这一课中对“音画交融”这一话题进行了一些实践,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心境下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力,我进行了“听”音乐,“画”音乐的练习,比如: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命运交响曲》,用线条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听德彪西《大海》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去欣赏康定斯基的《第七乐章》。使学生体会到画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响画面色调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通过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在学生们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块、变化的点和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使我感觉到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宽广,创作的热情更为高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拓展了艺术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课的过程当中将音乐引入到美术课当中,不但是对本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重要,因此,将音乐课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共同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强艺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梅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页
[2]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35页。
[3]徐海华。音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美术教育20xx。6。
篇37: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正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说,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谈话,被一切人理解。我国传统音乐更是承载了上下五千年无数中华儿女的文化精髓。因此正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从目前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高职音乐教学;指导意义
音乐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语言,即使发展到今天仍是人类情感抒发的重要渠道。而我国传统音乐更是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采取措施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既能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再创新。
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为中国特色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源自史前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融入了不同社会情形造就成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凝结着无数炎黄子孙的精神风骨。但是近代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给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其显著落后于其他音乐美学[1]。1.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一般音乐美学的区别。一般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基础,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别的关系。2.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时代背景不同,第二是学术意境不同。这是因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借助新的方式展示古代音乐、古代思想,赋予其新的生命。
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集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以传统音乐美学为接触设置的课程少,不能满足传统音乐传承的需求;第二是已设置的音乐课程对传统音乐美学的教学内容仍旧停留在数年前,没有随时代更新发展;第三是传统音乐美学方面的教学活动较少,没有足够的表演机会,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指导意义的措施
1.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的努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就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意义。所以包括教师在内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美学的重要性,应当在课程中借助多种手段令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
2.完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形态。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建设。可以说一味地只对音乐美学的性质进行研究,没有将文化融汇到教学中的形式,不利于传统音乐在内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发展。所以在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阐述的方式进行表述音乐,可以将其他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之中,借此充分地展示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形态,使其焕发新生。
3.安排足够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课程。足够的课程是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用,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传承发展的前提。所以应当安排足够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课程,并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包括《中国传统乐理知识》、《中国音乐史其名作欣赏》等在内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举办类似传统音乐主题大赛等更多的活动,令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认识和喜爱。除此之外,采取措施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融入到高职音乐教学中时,应当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特性出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教育灌输。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相交同龄人需要更早地应对就业问题,所以在接受教育时难免会重视收效更快的内容,这也就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等需要长期探索的学问在高职学生间发展缓慢。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手段令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从而主动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发展人。
参考文献:
[1]熊季荥.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与音乐新潮流的融合发展——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xx(6):120.。
篇38:音乐教学论文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教师要深入认识流行音乐并加强对流行音乐教学的重视,将流行音乐作品巧妙融入到音乐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发挥流行音乐多层面作用,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课程知识,在发展音乐思维能力中塑造健全人格,科学促进综合素质发展,提升音乐教学革新成效。
一、结合学生音乐兴趣点,利用现代技术引入流行音乐
将学生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新课标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转变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结合班级学生音乐兴趣点,科学选择并利用现代技术引入流行音乐,为音乐课堂增添新的元素,有效展开流行音乐教学,借助流行音乐作品,点燃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增强音乐课堂参与程度,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埋下伏笔。以“描写母亲的歌曲”为例,在音乐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利用多样化路径,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以及歌手,准确把握教材中“描写母亲的歌曲”歌曲旋律、节拍、内容、风格、主题等,结合班级学生兴趣点,科学选择适宜的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作品,有机整合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懂你》,词作者黄小茂,曲作者薛瑞光,演唱者满文军,用真挚的语言和旋律,诉说了对母亲的热望。包括《母亲》《常回家看看》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技术将《懂你》等同主题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在图片、动画、声像等相互作用过程中巧设音乐课堂问题,比如教材中“描写母亲的歌曲”和《懂你》现代流行歌曲的区别,包括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宋祖英《最美的女人是妈妈》、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聆听、欣赏这些歌曲,在对比赏析过程中把握各自内容、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探讨、交流,巧借引入课堂的流行歌曲,科学探究课堂问题,在分析、解决过程中对课堂内外以“母亲”主题的歌曲都有新的认识,准确把握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亲自诠释,在具体化歌唱实践中,点燃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学会珍视亲情,在完成教材歌曲教学任务中实现有效流行音乐教学。
二、深挖音乐教材歌曲内容,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内容与形式多样化,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适合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新课标为出发点,深挖音乐教材中歌曲内容,在把握主要内容、主题过程中将“积极、向上、健康”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欣赏课堂内外歌曲过程中获取音乐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描写爱情的歌曲”为例,在这类型音乐歌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方面入手,深挖音乐教材中爱国思想歌曲具体内容,准确解读歌曲主题,并将表达爱情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比如《思念》词作者乔羽,曲作者谷建芬,演唱者毛阿敏,用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旋律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教师要在把握《思念》流行歌曲内容、主题等基础上,科学整合音乐教材中“描写爱情的歌曲”教学内容,促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掌握教材音乐内容过程中诠释爱情题材的歌曲,在层次化实践中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入其中,比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深化课堂音乐教学方法与内容,打造高效流行音乐课堂教学,解读《思念》流行歌曲的同时将同主题的其他流行歌曲引入其中,比如王菲《我愿意》、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老狼《同桌的你》,进一步深化以爱情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有效聆听的同时赏析并准确理解歌曲内涵、主题,在分角色诠释歌曲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包括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等,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作用下的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完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发展自身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有机衔接课堂内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是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强调的重要方面。在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衔接课堂内外,借助课外拓展延伸课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实践平台,在诠释教材歌曲、流行歌曲中巧用自身有限的音乐理论知识,在完成音乐实践任务过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同时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以“描写朋友的歌曲”为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科学衔接音乐课堂内外,在把握教材歌曲内容的过程中合理选择课外流行歌曲,比如《好汉歌》,歌曲粗犷、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可以将其穿插到教材中同样描写朋友的歌曲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喜欢的其他以“朋友”为主题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比如费玉清《一生朋友》、庞龙《朋友抱一下》、周华健《朋友》,和教材中“描写朋友的歌曲”内容有机融合,联系课堂内外,巧设课堂教学问题。教师要科学引导、启发学生,在探索、思考、解决音乐课堂问题中准确把握教材中歌曲主题,还能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感染教育,让学生学会真诚对待朋友,学会珍视友谊,正确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友情观。以“教材中青春为主题的歌曲”为例,在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们的纪念册》《友谊天场地久》等同主题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中,还可以把当下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以青春为主题的插曲、片尾曲引入其中,比如电影《芳华》的片尾曲——《绒花》,收录于专辑《乡恋》,该歌曲是电影《小花》主题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电影精彩片段,在课堂内外多层面结合中引领学生学习教材中以青春为主题的歌曲,在把握旋律、节奏中学唱歌曲并进行诠释,对“青春”有全新的认识,珍惜匆匆青春岁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整合教材歌曲与流行歌曲的同时,开展同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顺利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引领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音乐实践,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等,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新课标背景下的流行音乐教学更加有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新课标的角度,准确把握深受高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用,结合音乐课程教学情况,以学生为切入点,科学选择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作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巧引流行音乐作品,在理论、实践两个层次科学衔接中,实现有效的流行音乐教学,科学引领学生感知音乐作品旋律、节奏、内容等,在实践中科学培养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方面能力,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张扬个性,客观呈现新课标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亮点。
参考文献
[1]屈乾伟.浅谈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xx(07):181.
[2]李子军.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11):42-43.
[3]侯高峰.浅析新课标下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14):177.
[4]张舟.浅谈流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xx(12):172.
[5]彭林君.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xx(02):90-91.
篇39:音乐教学论文
摘 要:音乐舞蹈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舞蹈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是很难达到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于音乐舞蹈教学中制约因素,简单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粗略的例举了一些在课堂中能够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望能为今后的音乐舞蹈教学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音乐舞蹈;制约因素;教学优化;培养积极性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音乐舞蹈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发展很快,一些较为新颖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为音乐舞蹈在当代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中带来较为良好的影响。音乐舞蹈教学在陶冶中学生情操的同时,也成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音乐舞蹈教学的方法、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是一项极为赋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 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
1.教学环境的制约
教学环境的制约,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园的大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分为、管理者对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等;二是说狭义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是在音乐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硬件设施等等。当前来看,众多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全身心投入到对于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对于所处学习环境的乏味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
2.课程设置的制约
当前教育中音乐舞蹈教学方面的发展受到课程的设置影响。音乐舞蹈课程的设置较少,教材单一性以及陈旧性也会对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造成影响。虽然当前的音乐舞蹈教师也极力的使教学内容避免陈旧过时,但也难以改变教学课时制约的现状,教学形式上的单一,以及模式的不足,导致在教学的内容上,往往学生们刚调动起积极性,课时就已经临近尾声,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舞蹈艺术的乐趣中去。
3.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教师个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影响。综合实际情况来说,在目前的教育中,音乐舞蹈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怀,因此,师资力量的建设与配置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兴趣。这样一来,即使校园中有大量的对音乐舞蹈有爱好以及富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在师资力量以及课时的设置中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学生在音乐舞蹈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 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优化及运用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优化,是音乐舞蹈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保证。可在教材选取上尽可能多的选取内容新颖的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材。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要体现出高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 让学生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课程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只是让学生欣赏歌曲、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枯燥的课堂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是同学们逐渐的失去了对音乐舞蹈课堂的热情,完全变成了被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体会音乐舞蹈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并且充满激情的去迎接每一堂音乐舞蹈课,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思想和观念上首先进行改变,不能再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的良好发展作为音乐舞蹈教学中的唯一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做一些游戏,例如,可以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几组,进行歌曲接龙,接龙的歌曲不限,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接不上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例如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可以是任何方式的小节目,擅长唱歌的可以给大家唱一首歌,擅长跳舞的可以给大家跳一段舞蹈,擅长朗诵的可以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在游戏结束以后,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投票来选出游戏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在本节课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担当领唱,通过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来树立更多的自信,调动学生在音乐舞蹈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将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且给学生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歌曲的理解,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学习新歌曲的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对什么类型的舞蹈感兴趣,进行教授,来提高同学们的乐趣,也可以通过教同学们学习当下比较流行的舞蹈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在课堂的空闲时间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音乐剧 或者舞剧,来加深学生们对舞蹈的认知范围。
总结:
基于音乐舞蹈教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们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音乐舞蹈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兴趣,间接的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信心,同时加大对音乐舞蹈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舞蹈。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的同时,结合课堂实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雅丽.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职业时空,20xx(24).
[2]乔佳佳.浅谈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魅力中国.20xx(02).
篇40: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承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责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理解以及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策略探究
音乐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养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夸张也不为过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将其作为六艺之一,而荀子则专写《乐论》,其中说到:“礼别异,乐合同。”礼与乐(le)互补,竟可以实现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说的“乐”(le)虽不等同于音乐,但也是以音乐为核心的。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xx)》也提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音乐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小学音乐的教学,要实现“课标”要求,还任重道远。笔者仅就自己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评。
1根据学情情况,巧妙传授音乐知识
笔者任教的学校因为是县城小学,许多孩子来自农村,在与孩子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家长会误以为音乐学习可以不用什么专门的歌唱、乐器、五线谱之类的知识,音乐需要的是像农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里面不也在教知识吗,他们才恍然大悟。音乐学习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审美体验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龄情况,适当地教授音乐知识。也只有做到这个,小学生才能对音乐有初步的审美享受。如何才能让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音乐知识呢?笔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乐课时要以生活为例,让小学生在模仿中去体验与感受。比如“音符时值”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是不可能去记住的。首先要告诉他们的是音是有长短的。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饭的音长,学生就会开心地记住了。还可以要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如猫、狗、牛、鸡这些农村中常见动物的叫声,其声音长短是很容易区别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动物不同状态的声音,如猫受到惊吓、慵懒、撒娇等不同状态的声音,其时长也有很大区别。这样的话,学生对声音的长短及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就会有直接的感知,再进而解释简谱与五线谱为什么要加上拍号就容易让学生记住与运用了。
2与学生做朋友,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门交流的艺术,而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面对的群体是需要引导沟通的孩子,所以我们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应当多与学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师、音乐、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情感,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农村学生往往比较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与老师分享自己内心实际感受。而教师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引导者,就应当创造机会主动找他们进行交流,跟他们谈音乐,谈家庭背景、生活、性格爱好、未来梦想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原来是这样一个跟我们这么贴心的人,如此,学生就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音乐的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才能跟随老师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动一起编创。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平时音乐的学习,对音乐情节进行细致而丰富的讲解,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然就能随着教师的情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去;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交流,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环节的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也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新的趋势。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有效了解和调解,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保障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我在一年级《买菜》这一课的编创歌词的课件设计中,我根据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下载孩子们认识的水果蔬菜图片,结合我自己录制的编创歌词演唱音频的插入,就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这样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多的是获得了快乐的音乐体验。又如在三年级的《小骆驼》的课件制作中,我根据自己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体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我把铃鼓、三角铁、双响筒等乐器图片用各种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在乐谱下方插入相应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在观赏课件的同时,也能很快地记忆了乐器进入的顺序以及使用几个小节更换,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欣赏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增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呈现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化和直观性地了解音乐形象,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从中增长见识和享受艺术,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而然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京剧》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京剧的行当和表演手法,我上网搜索了多个京剧小视频,有动画版的,有现场版的等等,插入这些超链接,结合知识点的文字展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直观感知京剧的魅力。
4提高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是情感体验的载体,音乐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唤起想象与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并得到思想陶冶。优秀的音乐可以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记忆,带领听众回顾童年的美好记忆,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笔者所在的湖南江永县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所在地,当地的很多妇女都会唱很多女书歌。这些女书歌的一部分在电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现。女书歌因为是用一些学生的“土话”歌唱的,我发现学生们能很轻而易举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而对一些女书歌中所包含的民俗进行讲解,学生们都能初步地聆听出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高低起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带有民族性的音乐对小学生的情操陶冶、灵魂塑造、心灵净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在音乐课堂中,多带领学生学习、欣赏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贝多芬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但是,每一节的音乐课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学生接受与喜爱的方法,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有益于学生的。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才能不断地启示他们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xx(S1).
[2]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20xx(16).
[3]刘雄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20xx(5).
篇41:音乐教学论文
担任小学音乐老师已有数载,慢慢发现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并非一句空话。尽职,或者说教学成绩的斐然,是要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抱着一腔育人的精神,通过在教学中的积累和反思,我领悟到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想和所有同仁们交流、商榷,从而达到完善自己综合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首先谈谈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我们都明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绝对不是要把小学生都能培养出一个个音乐家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当然,个别有天分的学生从中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长大后能走上音乐之路,或许能成为一名使众人侧目的音乐家。天之骄子,和从小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话说回来,不能成为音乐家,我们的孩子就不必学习音乐了吗?通过学习,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益程度也不可小觑,甚至会在音乐的基础上另有建树。
因此,开设音乐课,对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在德育、智育的培养方面都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感悟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学术上讲,音乐具备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能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另一渠道的知识、文化教育,而这种渠道的知识采撷,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能望其项背的。比方说,小学课本同步中在学习: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乐课中已经接触到完整的句式了,并且在影像教学中还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以后作文的情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三、歌唱教学和培养音乐欣赏力的甄别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是比较繁琐的,吐字、发声、音准训练、口型等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的内容,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里对学生的钢琴辅导,手形的严格要求和纠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形不对,或者手练塌了,则弹奏的音乐会失去一些应有的音质美。但音乐课上的歌唱教学,对这些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太专业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质。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篇幅所限,不再做过多地总结。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从新时期的需求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42:音乐教学论文
人类步入21世纪,一方面,随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交流的逐日扩大,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强化。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现。”投身教坛多年来结合实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
首先,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极敏感的认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产生相互激励,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 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音乐艺术综合表现与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我快乐》、《小鸟,请到这里来》、《捉泥鳅》……
《我快乐》
1、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从体验出发,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运用生动的表情脸谱,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教学中,抓住“快乐、着急、幸福”,展开“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有表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引导;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伙伴
(1)、游戏 品尝甜、辣不同味道饮料,大胆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2)、创编歌词。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伤心,我伤心,我就抹抹泪,看大家一起抹抹泪。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看大家一起跺跺脚。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摆摆手,看大家一起摆摆手
(3)、按节奏读歌词
3、焕发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能力,他们愿意上台表演,还高兴的说悄悄话,唱第一段他们说;“我真快乐”,唱三段边拍肩膀边说,我真幸福,另一名学生说:“我也是”,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享受美的全过程,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先后进修音乐教育,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足以激荡起学生愉悦的涟漪,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便会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四、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1、表演进课堂:学生善于聆听,通过记忆歌词,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创编进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3、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再现,追求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游戏、理论与知识、实践与能力及情感交流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都得到发展。
篇43: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的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丰富小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如今,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融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及质量产生了许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情境化教学中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和情感情境为例探究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感知力,也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形式。当前的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需求出发,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情境辅助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并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来感知事物,且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把音乐教材中各种抽象晦涩的文字和图片以更加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在视听结合的双重影响下深受启发与感染,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又能加强学生对音乐教材相关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音乐的课堂教学相比于其它课程来说,更应该保持课堂氛围的轻松和愉快,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音乐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创设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欣赏、歌词创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传统民谣《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吹奏琴笛来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旋律中所蕴藏的意境之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展开想象与联想,把听到的各种形象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奥秘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机[1]。在讲授《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物世界中的各种音乐来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并通过对不同动物和植物的观察来让学生逐渐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环境中,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曲的主观积极性。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专门的音乐厅或音乐教室进行深入地学习,加强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鼓励学生自由搭配组成小型“乐团”,指导学生完成乐团的日常练习和培训,最后通过举办音乐会和汇报演出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团队配合的魅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的内在规律。教师设置具有引导性和指示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去深刻理解音乐。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音乐作品别样的美感,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室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乌龟和兔子各自所具备的特点,并对学生的个体思考进行启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自己对比音乐的节奏快慢,并分析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2]。兔子相比于乌龟来说速度很快,所以与之对应的音乐节奏也很快,而乌龟慢悠悠的,它的音乐也就应该是节奏舒缓的,如此一来,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创设情感情境,提供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人类心灵的一座桥梁,其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时空,无须过度的言语描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体验,并能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音乐有让人回归自然、还原心灵本真、超脱世俗纷乱的功能。情感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显著的特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曲作家的创作心境和情感表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坚韧自强的奋斗精神。例如,在讲解《我的祖国》这一章节时,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来创设一个爱国情怀的情感基调,用雄浑壮阔的曲调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然后选让学生学习《红旗颂》,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比学习[3]。学生通过对比可以知道,这两首歌在前奏方面虽然有些相似,但是相比而言,《红旗颂》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学生在学习这些爱国主义歌曲时所彰显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正是情感情境所激发出来的,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进取的心态,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鼓励和支持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四、结语
如今,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情景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情境的优势和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音乐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梅.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xx(4):15.
[2]金星星.创设音乐情境,感受音乐之美[J].情感读本,20xx(29):11.
[3]许伟彬.乐在乐中学: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师道教研,20xx(3):91.
篇44:音乐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许多教育者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音乐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谜语导入,激活音乐课堂
兴趣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由于平淡、枯燥的语言使优美的音乐在教师的描述下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了被动的情绪。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策略,描述的课堂语言应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课堂导入,并问学生们:“在西双版纳的小河边走,来了一只动物,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呢?”,用谜语导入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于是我接着说谜语: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带,尾巴像把扇,展开人人爱。学生们很快猜出谜底是:“孔雀”,于是,我接着引导:“那你们喜欢孔雀吗?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里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纷纷表达对孔雀的喜爱,但不知道孔雀的家乡是来自双西版纳傣族。在谜语的带动下,使课堂氛围逐渐轻松起来。接下来,我继续对学生们引导:“今天,我学生带来好听的傣族歌曲,一起听一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的孔雀的吧?”,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浓厚学习兴趣。最后,我又利用视频为学生播放了傣族舞蹈表演孔雀的片段,让学生们从傣族舞蹈感受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孔雀优美的形象。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让学生通过谜底感受音乐内涵,激活音乐课堂。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会更有热情的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单纯的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将音乐教学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再对学生展开引导、点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内涵,还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滴哩滴哩》这一节内容课时,我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们纷纷回答:“春天”,我接着问:“春天美吗?你们能说说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春天的美。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说出春天的各种景色。在音乐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美丽的春天里,人们都喜欢踏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们看去春游的照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图,引导春天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并说:“让我们感受一下歌中的小朋友是在哪里找到春天的吧!”,创设问题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我带领学生改变速度的学唱歌曲,感受一首歌曲唱出不同味道来,感受歌曲蕴含着的快乐情绪。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从学生的情感情绪出发,带领学生体验教材的情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使课堂更具有表现力,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启迪思维
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对学生们进行诱导性教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还使学生强化了对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芦笛》这一节课时,首先,我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芦笛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听这首歌曲,并设置了问题让学生们探究,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出现了哪种乐器的名字?,我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纷纷回答:“这首曲子很欢快,乐器是芦笛”。同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曲谱的故事,然后再对学生们指导、点拨,使学生认真的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很大。最后,我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学唱歌曲,同时开展男生女生接龙演唱的活动,使学生更快的学会这首歌曲。这样一来,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使学生对探究性的音乐课堂充满期待。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在探究问题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总而言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多样化的设计导入,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实现全面的提高,使音乐课堂高效地开展.
篇45: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我还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在这里,我就将我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 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为幼儿播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 ---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我为幼儿 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等待用餐;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 --- 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 出来。针对这一点,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力。例如:大班音乐歌曲《卖花姑娘》,是一首节奏缓慢、悲伤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体验悲伤的情绪,在课前,我为幼儿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我马上播放《卖花姑娘》这首歌曲,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充分感受悲伤的情感。然后,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幼儿自然就能够用低沉、缓慢的声音把歌曲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做到表情和声音的统一,使幼儿对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2、品德教育: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篇46:音乐教学论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篇47:音乐教学论文
1树立新颖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教学情景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审美能力以及学生自身思想素质放在首位。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体现了美学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功能。美的、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上、兴趣上、道德情操上的感化。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歌曲《走向大自然》时,首先指导学生欣赏四幅反映四季景色的山水画,使学生观察画家用重彩写意所渲染出的每个季节的特色,再让学生通过吟颂领悟歌词所描写的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结合观察,发挥想象,使一幅幅有动有静、色彩缤纷的壮丽景观在学生心中得以复活。然后借助抒情优美的旋律引导他们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世界,去揣摩那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挖掘他们对音乐的创造想象,所以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独唱、小型的齐唱、重唱都是很好的互动环节。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调的团队精神,创造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环境。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发现人才,吹、拉、弹、唱形式不限,让他们发挥个人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最真、最纯、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创造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三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可根据每名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态度、程度、合作愿望、协调能力对音乐的体验、模仿能力、创编能力等方面给予鼓励性的公正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而让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对相应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地掌握与理解。小组内互评能使学生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努力,把那些在课堂上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四是要使音乐课堂上使用的乐器多元化,如口琴、竖笛、手风琴等。这些乐器都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起来不跑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乐感。歌曲学会后可以再配上打击乐,如沙锤、三角铁、碰钟、铃鼓、响板等进行即兴表演,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又发挥了创造性潜能和表演潜能,把厌学变成乐学。
3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互动的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
首先,要注重动态的信息交流,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其次,要合理地转换教师角色定位,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永远是教学中的主角,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理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也是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再次,交往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在音乐教学中互动的实施是很重要的一点。事实证明,音乐艺术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们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健康成长。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音乐教育对青少年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音乐形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通过观看优秀的音乐光盘、听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天地。通过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演唱和演奏去打动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帮助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思想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感体验,并积极地参与课外艺术实践,使学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都有展示的平台,从而使其创造能力和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和体育节,就是给学生施展艺术才华提供的平台。艺术节和体育节的组织和编排,大型的文艺节目和艺术体操的编排导演均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丰富了校园文艺活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和检验了艺术教育的成果。近年来,我校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在省、市、县级文艺调演中多次获奖,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生艺术等级考试,均获得了合格证。最后,还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社会协调能力。音乐教师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成功组织好大型文艺活动,能否在各类比赛中取得成绩。而组织活动和编排节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因此,要成为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还必须拥有一定的公关意识和社会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严肖虹.注重对音乐精神世界的理解与感悟.中国音乐教育,2003,(8):11-12.
[2]任知.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中国音乐教育,2003,(8):42-43.
[3]章彩萍.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04,(9):8-10.
篇48: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学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少年一代心灵的美化、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索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路需要我们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必将为农家孩子们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 基础课程 创新
农村自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工作以来,以德育教育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认真搞好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评价为关键教育。近年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有所欠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面临着种种问题。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一个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农村音乐课教学的出路如下。
1重视音乐课教学,使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当前农村小学,由于经费设备不足,师资匮乏,音乐教育一直处于一种被无视的地位。柳斌同志在阐述什么是素质教育时曾指出,一是面向学生:二是德、智、音、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在地域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地方的学校音乐教育未到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只有三门学科,即语文、数学、外语,课表上一些所谓的“音乐课”,我们称之为“副课”,实际上是给他人看的。有些学校甚至连“副课”课本都不订,即使订了但只发书不上课的也为数不少。主要原因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实施音乐课教育应从重视音乐课着手,对城镇小学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却非易事。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缺精力。再是农村小学基础设施陈旧,生源稀少,专业教师少,师资不能配套。如一个学校学生二百多人,十多个教学班,教师十多位。其结构大多数是民师转正的为主,正规师范生留不住。即使有一、二个一专多能的教师,也独木不成林。农村小学师生数量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人包一个班的教学多占六七成,按现行课程计划,语文学科每周8-12节,数学学科每周5-7节,这样一来,一个包班的教师平均每天要上两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能认真把这两门工具课上好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其他学科,可以说是课程表上有,课堂上无。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音乐课”。即使有些学生会唱上几句,也只是从电视上学到几句罢了。更有甚者一些音乐、美术特长的教师,因所在学校的教师少,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多,不得不弃音、弃美而从语从数。再加上缺少器材,所以,一些在音乐上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音乐课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开设好音乐课,任教音乐课的教师应认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两全方针”之全面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动发展。
2加强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的实施需要一批思想先进,业务精良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但现在农村小学教师只注重语、数、外三门基础工具课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特长教育,那就是音、体、美课。笔者从事农村教学生涯:十多年来,一直兼任着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虽然其中一些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感到遗憾,遗憾的是发现了一大批热爱音乐的优秀学生,却没有给予他们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原因一是家庭条件比较差,二是没有专职特长的帮助引导,加之缺少教学器材,使那些有着聪颖天资的学生“无用武之地”。笔者认为,基础教学是关键,教学活动是认知、情趣、行为三种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而“情感”是掌握知识以及由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闻一多先生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当我们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表演时,都要用心倾注,用内心的情感去演绎。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教育现状的改观,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师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当然也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必将为农家孩子们的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旧1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h大炜,译.人民音乐出版杜,20xx.11.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