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0篇《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有些观念需要教师的灌输和引导。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情感,用音乐改变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终处于兴奋、快乐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给学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诚恳的交友态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变得枯燥。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赞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过音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多音乐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来源和意义。例如国歌,通过国歌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对祖国和民族英雄产生敬爱之情。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会树立自己的目标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持之以恒的思想,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收获音乐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音乐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探究激发自己的音乐灵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和培养,可谓事半功倍。
音乐无处不在,好的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身心,为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听适合的音乐,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育人为本。
篇二: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篇三: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基本情况
录像课来自北京市参加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区县和学校。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一所学校的测试班,每个测试班摄录一节常态课。全市共录制10节。见表1。
二、研究结果
本项目的评价是针对10节音乐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从分析的整体结果看,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学内容的平均值最高,为8.4分;其余均为8.2分。
(一)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分别从3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恰当。3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异不大,表明教学目标在符合课程标准的程度、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个方面均有良好的体现。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为8.4分,表明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例如,“多数学生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节奏的部分”。这样的表述既有学生应达到程度的具体标准,又有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可以在课时结束时进行检测,可操作性强。但有的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上,存在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例如,“丰富学生对国外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音乐”。这样的表述标准不明确,一节课无法承载这样的责任,既无法达成也无法检测。
(二)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分别从6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内容的平均值为8.4分,这表明10节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比较妥当。通过对6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没有科学性错误这一指标得分最高,平均值为9.7分,说明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较好。教学内容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指标得分最低,平均值为7.7分,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对于其他子系统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致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唱歌课《红河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学习歌曲《红河谷》,表现歌曲舒展、宽广的意境,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教学内容设计为:演唱、识读乐谱、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目标中“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的达成,必然要涉及音乐风格和音乐与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这两方面并未涉及,说明该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够强。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分别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过程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比较合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比例合适、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这两个指标得分最高,均为8.4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处理比较妥当。1.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项目组采用S-T评价方法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了分析。10节课学生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56.1%,教师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43.9%,这表明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见表4。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10节课中除1节器乐教学课为练习型外,其余9节课均为混合型,体现了音乐学科实践性、体验性的学科特点,见表5。2.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分析在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中,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评价最低,平均值为7.6分,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方面的思考还有待加强。例如,唱歌课《茉莉花》(B)的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环节聆听导入(5分钟);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包括竖笛演奏5分钟)(21分钟);第三环节拓展欣赏(11分钟)这是一节唱歌课,核心内容应为演唱,相关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较为充分。但课堂实录中第二环节学唱歌曲的实际时间仅为16分钟,占课时的40%;第一环节聆听导入和第三环节拓展欣赏的时间却用了16分钟,占课时的40%。学唱歌曲时间不充足,致使唱歌学习中的基本目标“唱会”都未能达成,课时结束时学生演唱不但存有音准的问题,而且不能较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够比较熟练准确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四)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见图3。通过对4个二级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平均值最高,为8.7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面向全体施教。例如,在唱歌课《茉莉花》(C)教学实录中,教师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学,而且分别对男、女生进行了演唱声音的关注与指导,并适时进行了个体演唱评价反馈与指导。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较高。但教学目标达成度平均值相对较低,为7.9分。结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上得分较低,这说明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分析,致使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易达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结论
10节课从4个一级指标评价值来看,差异不大。其中,教学内容平均值为8.4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整体教学质量多处于良好水平。从4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来看,差异较大。其中,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教学过程下的二级指标“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平均值最低,为7.6分。从单一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来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小,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大,其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围绕教学目标”的平均值最低,为7.7分。
(一)优点
1.教学目标确定准确,可操作性强10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较为准确,基本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字描述标准、有层次,加之可观察行为动词的运用,使得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教学内容核心突出,知识传授准确无误教师多能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核心内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呈现教学内容,同时确保所授知识准确无误。3.教学方法得当,凸显学生主体10节课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比例方面较为恰当,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能够较好地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4.信息技术使用恰当,有效辅助教学不论是哪一种课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较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运用,从而有效辅助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方面有待加强个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与了解不够深入、全面,致使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指标的评价值相对较低。2.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个别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地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和文本写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强,表现为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3.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欠妥当由于缺乏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设计的思考,教学中表现出核心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短,相关辅助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长的问题。4.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能力缺乏,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5.授课类型选择过于集中采样的10节课中,从授课类型看,器乐课1节、欣赏课1节,唱歌课8节,表现为授课类型过于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待提高。
四、建议
(一)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领域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每个领域又包含三至四项内容。演唱不是音乐教学中的唯一内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各区县小学音乐教研员及教师应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欣赏教学、器乐教学、创造领域的相关教学等,提高教师对不同领域内容教学的认识及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关注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中,个别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能力,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较低。建议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对学生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细致、准确、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他们针对每课教学的原有知识技能储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更趋于合理与实际;同时,提高动态调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个别教师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的问题。建议教师认真学习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加强作品分析,明确音乐话题和教学话题;同时认真学习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与表述形式,进一步明确每课的核心内容,从而围绕教学目标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个别教师的教学环节时间设计欠妥当,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不高。建议教师进一步关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一方面要确保核心内容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掌控能力,通过确实有效的教法、学法,提高时间效益、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四: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
篇五: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
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
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
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试谈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课程,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响应“科教兴国”基本战略的号召,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小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发展方面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小学音乐教学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美育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终极目标。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现实的意义。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音乐教师要用爱呵护自己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从而愿意投入音乐教学,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理解、宽容、关爱、轻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开展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天生表现欲望强,性格比较外向;而有的学生显得比较内向和拘谨。
针对能力强的学生,笔者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以欣赏的方式促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励他们争取获得更出色的表现;对于能力弱的学生,笔者用和蔼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引导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告诉他们音乐世界中没有正确与错误,只要敢大胆表现自己就是最棒的,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亲近感,感悟音乐的魅力。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要用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引导学生,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现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音乐教学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实现活教育,即把大自然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从自然界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小学生对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蓝天、白云、鲜花、绿树……这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身边的自然条件出发,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大自然尽情歌唱。比如笔者在教学“春天”这一主题时,没有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坐在课堂中,对着教材唱歌,而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为他们布置了“尽情玩”的任务。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们尽情追着蝴蝶,嗅着花香,嬉笑打闹,当他们的心情达到高潮时,笔者带领他们一起歌唱《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在美好的心境中,孩子们唱出的歌曲和沾了蜜糖一样甜,情感得到了升华,并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还能逐渐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营造团结合作情境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完全宠爱于一身,很容易缺乏团结合作意识,部分学生还表现得比较孤僻、任性,并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为小学生提供团结合作的机会至关重要,引导小学生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舞蹈、合唱等教学活动。在合唱中,要求学生的声音强弱、气息、口型以及表演姿态都要尽量保持一致,要学会互相协调。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管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不管是领唱还是伴唱,小学生都要恪尽职守,不断努力,以此实现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在群舞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要保持队形整齐、动作一致,以达到整体美感效果。通过这些训练,小学生会逐步领会到团结合作的真谛,养成主动关心他人、注意集体合作的良好习惯。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有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天条件,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课程的有利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七: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落实的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造意识即创造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 、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想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的息怒哀乐,还可以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所叙述的情节就会千变万化.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多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利用体态律动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其本质与价值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且音乐情绪的息怒哀乐也能够通过身体形态的律动来表达.因为体态律动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激发人的自由联想,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内容和情感,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雨、种子、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学会后,加入打击乐沙锤伴奏,效果也是非常好.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体态律动以及小型打击乐器的加入,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以及创造思维.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音乐,并能展示其多种功能.
三、学科多元化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可以放射出人类追求光明和灿烂理想的光芒.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了与科学相关联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现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英语在生活、在音乐中也随处可见,大家耳熟能详的《Happy Birthday 》和《Merry Christmas》要唱好必须要发音准确.而在英语课堂上也需要作律动,让孩子将英入音乐,将音乐应用于英语,这种听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更好的领悟英语,更深地记好英语.音乐与美术学科也是相关学科.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叫做“感觉转移”,这对于学生学习、感觉音乐音乐作品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听到“弦外之音”,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看到“画外之景”,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跳跃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另外,音乐与美术都是美的艺术,都是以“形”诱人,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并且还能够把各自抽象、模糊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 的内容,让学生整体想象构思,对新知识更有利于接受.音乐还与很多学科有广泛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开辟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创造性教育,全面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八: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篇九: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篇十: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我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我原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我在音乐新课标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总之,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用符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
篇十一: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
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
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
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
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篇十二: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的主要途径
影响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理念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在教学环境上与新课改的需求有差距,在教师素质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既然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面临许多问题,那么,寻求解决之道就是一种必然。我以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四、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小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构建的途径和渠道。
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能力自然构建起来。换言之,当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能力构建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篇十三: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3.通过“动”的参与,体验音乐乐趣
在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他们往往会很开心,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热情舞动;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他们的动作就会变得轻柔、舒展起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获得精神的愉悦。
篇十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篇十五: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提问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故而有效提问才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前进,有效故而高效。
篇十六: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取向的偏差,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渐成为不争的现实,不仅左右着小学音乐教师的判断与选择,而且关涉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其育人效果。因此,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环境,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强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音乐教育作用,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听赏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听赏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所拥有的资料很少;其次,他们还不懂得怎样去欣赏。这样,他们就不喜欢上听赏课,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听赏的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1、身临其境
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鉴别、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
2、借景生情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也能把你带进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欢快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忧伤,多了几分快乐地笑声,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小傩面》时,我出示仫佬族的风土人情景图,在欢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原始文化。让学生通过带面具反复感受歌曲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励表述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二、音乐课欣赏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约有两三千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加上各国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乐,现代音乐呈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都不尽相同,我们想通过某人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乐的体载、演奏形式,演唱特点的多样化,都决定我们不可能亲身亲历。这时,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喜欢动画形式的音乐作品,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音乐课形式多样,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让学生分析音乐情绪的变化在片中的运用。音乐随生动的情节而变化,加上漂亮的画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
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
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了这几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十七: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摘要:小学音乐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也需要提倡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文章具体论述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五个策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学习
音乐不仅能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小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亟须改革。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氛围,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使小学音乐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和兴趣的培养,寓教于乐,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没有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每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笔者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好地配合教学。小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所以,我在教学中会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做朋友,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多关心他们,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情感的升华。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探讨的话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起一种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教学必将有新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的讲述,而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上。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音乐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音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使小学生逐渐养成终身学习音乐的好习惯,促进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多的在于激励、鼓舞学生。我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音乐后进生更加关心。由于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会伴随着音乐游戏和表演等方式,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了“教”的有效性,更体现了“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训练来应用到实践中。在课堂评价时要注重激励的作用。如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比较感兴趣时,我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挖掘自身的潜力,唤起自信;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感到厌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我会引导学生不要放弃,向优等生学习,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便利。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思维简单,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音乐教师要注重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清晰地开展辅助教学。比如在唱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歌曲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活动等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在学唱歌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体验。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适度原则,科学合理地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就能极大地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并给小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通常以课本教学为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我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小学生成立音乐学习小组,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快乐地成长。课外实践还可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情感交流,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
篇十八: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论文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篇十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论文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篇二十: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论文
记得有一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但是我发现他们在跟我做手势时,兴趣不是很高。
我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音的高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说:“林老师,林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还有几个小朋友甚至离开座位来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于是,我请了一个小朋友让他做“do、do、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掌握的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小朋友同样为re、mi、fa、sol、la、si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孩子们编的动作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篇二十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论文
1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只是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死板的教学模式总是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颠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动漫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动漫图片,或者直接应用动漫的背景音乐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促进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促进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指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属于一种人文性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对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感受到音乐创作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人文情怀与音乐教学课堂的融合,会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更为良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同时,学生课堂上对音乐进行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
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为良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还会存在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童年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能够发生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也会感觉教师非常的和蔼可亲,课堂教学成效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3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建议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建议,而不是硬性的去要求学生做什么,这样才能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呈现。
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依据自己编制的教学计划,按步旧颁的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学生虽然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但是学生已经具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思想,教师硬性的要求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存在一定的厌烦心理,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
教师需要将教学中存在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建议,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建议就是让学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也会认真的对待教师的建议,并且按照自己的思维做出判断,听从教师给予的建议,步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教材,教师在教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这样的讲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先试听一下,你们觉得好么?然后教师再为你们演唱”。
4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予学生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需要将更多的时间交予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渐渐也会爱上音乐课堂。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可以设置歌唱比赛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首歌曲,然后到讲台上为学生进行演唱。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不要对学生给予太多的限制。
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边唱歌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
同时,也可以采取两人合唱的形式进行歌唱,当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民主票选的方式,选出他们认为表现最为优异的同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询问学生们有没有喜爱的歌曲,教师可以应用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播放,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延长他们所喜爱的歌曲。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打破教材内容的束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才是音乐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建议,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予学生,使得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
作者:王霖霖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篇二十二:小学音乐教学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最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最佳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
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娇.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____0(12):58-60
[2]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____(02):45-46
[3]周启琴.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____3(10):23-25
篇二十三: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同样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以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日益流行,如果谁能利用好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研究和理解更为透彻具体,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者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一,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会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12,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15,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14,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14,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14,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篇二十四: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论文
一、构建课堂氛围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舒心的情绪,思想也会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会因此蕴含生命力和活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获得良好的互动,学生的音乐潜能会很容易被释放。
此外,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尊重学生特点和性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发展潜能。
只有注重课堂氛围构建,重视实践以及学生参与在课堂氛围构建以及课程教学结果分析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实现教育价值。
二、具体策略探究
(一)改善学习方法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好奇心重的优势,探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
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具体来说可以把故事、游戏甚至图画等都引进教学,把音乐传统而基本的技能融入教学,学生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把故事引入课堂音乐教学是指可以将教材内容变成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教学生动,而且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的,这样的课堂将会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把游戏引进音乐课堂,是指将不同节奏描述成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开发音乐方面的组织感悟能力,使音乐学习的过程生动和具体。
(二)结合多媒体提供更多素材
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而言,需要一个具有指挥作用的载体,多媒体工具的出现发挥了这个作用,随着其发展程度的深入,多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活动是指,将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设备中适度展示出来,这一辅助手段不仅能够借助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实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放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氛围活跃。
(三)融入生活元素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应当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的体验,其次是运用生活中的道具进行课堂教学。
结合小学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堂应当完全融入生动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外婆的澎湖湾》这类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先回忆一下外婆的音容笑貌,并由之体会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这样歌曲与生活就能够完美融合。
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效率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取以上措施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较为直观的作用和较为明显的意义。
因此,为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作用,开发其潜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作者:孙现锋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
篇二十五:小学音乐的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的教学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篇二十六: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环境的温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评价格外在意,从某种程度上说,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学习氛围的创设,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开展音乐学习。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营造一种亲近感,和学生说话讲课保持语气的温和,和颜悦色对待学生。
其次,笔者动员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因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生理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一些难度也是正常现象。
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你帮我、我帮你,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对学生也是一次团结友爱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大家是多么的友好相处,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另外,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鼓励学生,他们节奏把握得准、音色好、唱得出感情等等,这些都作为对学生表扬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动力,对学习的热情更加投入,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能够满足小学生活泼的性格、探究的欲望。
有些教师直接采取手把手教学的方法,虽然看似较为有效,而实际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笔者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开放拓展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首先,笔者在进行演唱技巧教学示范之后,更多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成四人小组相互唱一唱,指点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纠正,以及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之后,会更加认真地感悟演唱的技巧技法,从节奏的把握、高低音的处理以及一些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能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大的进步。
其次,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感悟能力,通过播放与歌曲展示内容相一致的MPV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沉浸到所描绘的美丽场景之中、浓厚氛围之中,达到了身心合一的效果。
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反串,代替教师走上讲台,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乐理知识、练习演唱技巧,甚至组织小组之间演唱比赛活动等等。
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激情,无论是走上讲台的学生,还是参与互动的学生,对这样的新颖教学模式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够较好地体现对音乐教学的促进功能。
三、重视激励评价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承担着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
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音乐学习成效和学生生理条件、悟性程度、勤奋效果等方面息息相关,特别是基础条件。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分别设定相应的学习与训练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兼顾差异,让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相匹配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学生完成各自目标任务之后,要进行充分的鼓励,采用正面评价激励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要体现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以及其他方式评价相结合,全方位激励学生。
例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和家长共享学生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成长进步融入家庭的幸福之中。
老师的肯定与家长的认可,可以使学生内心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这对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既要在公开场合大加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也要在私下交流时进行鼓励,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四、发掘作品内涵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各学科教学共同承担的任务,音乐教学应当发挥其自身优势,在歌曲的演唱中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
例如在《七子之歌》教学中,教师选取这首歌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旋律、感悟歌词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创作的背景,了解澳门以及香港、台湾的问题的由来。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播放港澳回归震撼人心的场景,向学生讲述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赶跑侵略者、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伟大壮举,让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将会得到显著增强。
再比如《江姐》主题曲《红梅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以及影片所反映的时代、反映的历史,反映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女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事迹中增强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树立为祖国崛起、中华民族强大而努力学习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既要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要重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空间的拓展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富吸引力、更富趣味性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朱彤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篇二十七: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一、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一个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1.小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和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加入一些简单的地方旋律教学不涉及过深的文化教学,如在课前发声中,我通过用《杨柳青》中的第二乐句练声,通过民间音乐练习甩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中年级(三至四年级)
中年级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我们学校地处阳澄湖畔,有浓浓的江南文化,因此我校还开设了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在这里组建评弹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民间音乐更多,如《姑苏好风光》、《无锡景》等江南小调。
3.小学高年级(五至六年级)
高年级的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还没有到变声期,这个时候在课堂上教唱一些民族、地方音乐歌曲是非常容易的事,并且可以学习一些地方特色舞蹈。
如在五年级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按照原始课程一拿曲子就唱,而是通过藏舞的基本步带他们“走进”日喀则,并且把酥油桶带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舞蹈中,一节课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藏族舞蹈及藏族音乐的魅力。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民族、地方音乐内容
1.学唱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方言歌曲
方言歌曲教学是非常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全国都在说普通话,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语言文化。
教学方言歌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了解地方的语言文化,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感受为什么民歌用本地方言演唱会更加有韵味,更加好听。
方言与民歌有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传统民歌多采用方言演唱。
就拿学习扬州地方音乐《一根丝线牵过河》(秧田歌撒趟子撩在外)举例,其中“么”(ma)的运用就是特有的地方语气词,如果全曲把“么”去掉,那么这首曲子就会完全失去独特韵味;学唱时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学唱江苏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旋律的同时,体验到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2.学跳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
奥尔夫说:“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要载歌载舞,单纯的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僵化,因此可以教学有特色的民族舞蹈体会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我们可以通过舞蹈带入教学,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舞蹈文化,
如教学彝族舞曲《阿细跳月》时,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学习彝族的民族舞蹈,使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奔放,教学《孔雀舞》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学习一些基本的孔雀舞手势,带领同学们感受孔雀舞特有的高贵气质。
如班上有朝鲜族同学,我们在教《阿里郎》这首乐曲时,邀请她穿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配合乐曲跳朝鲜族的民族舞蹈。
通过舞蹈教学达到互动和加深学习体验的目的。
3.组建艺术特长班,组织民族乐团
我校拿出高年级一个班组建成特色班级,从小学习一门民族乐器陶笛,并且开设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课程。
此外我们找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并培养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民族乐团,民族乐团的组织建立符合教育部新课标对音乐实践的要求。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组织民族乐团排练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乐曲,如描绘江苏风光的《姑苏行》器乐合奏;如描绘湘江景色的《春到湘江》器乐小合奏;如描绘草原蒙古族的《赛马》二胡重奏;还有广东特色音乐《步步高》器乐合奏,等等。
我们组织乐团参加学校里的演出汇报,也参加校外社会组织的各种比赛,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其实就是在传播我们的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地传递音乐文化。
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都是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内容的运用实现的。
音乐教学不仅是通过唱歌跳舞知道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而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同学们体悟到一种民族认同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民族、地方的音乐文化,让同学们了解音乐文化,培养同学们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引领同学们感悟到音乐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篇二十八:小学的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的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须通过个体或群体的表现才能展现出来,这就为人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认为表现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表现使自己和他人获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才是表现的真谛。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同样没有交往合作,表现也就失去意义。那么从音乐教育中学会表现,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通过交往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就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这个问题。
一、音乐表现需要交往合作
l.这是由音乐表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音乐表现本身蕴涵着交往、需要合作。体态律动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校音乐表现活动;演唱、演奏是最主要的音乐表现实践活动;综合性艺术表演,如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戏剧、曲艺)片段表演等,是最复杂的合作性音乐表现活动。音乐表现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表现,需要每个参与活动者将自己看做群体中的一员而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当学生参与表现时,听到自己与同伴发出美妙的乐声,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听到受众热情的赞赏时,又会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同时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去,这就是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给同学们带来的极大的乐趣和学习原动力。因此,群体性的音乐表现活动,对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2.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超越。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实践交往互动,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显然音乐表现是音乐学科的一大特色,音乐表现就是以音乐为媒介展示自我的过程。我们认为展示自我必须要有展示对象的存在,孤芳自赏不应该属于表现活动。因此音乐表现还应包括与受众(接受的对象)的多向互动交往,表现与交往不可分,没有交往,音乐表现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音乐也是交往的艺术。没有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没有交往的表现是假表现。所以音乐表现更应该遵循教学新理念,应该强调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以实现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3.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成功的阶梯。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音乐表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教学的领域之中,其价值还会对参与其间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产生影响。在日益强调个性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学生在踏上社会后与他人协调和谐地共存的素质与能力。而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音乐表现活动正能起到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乐表现怎么交往合作
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进行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础。从音乐表现的角度看,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主要是在表现者之间以及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因为音乐表现的是美:美的节奏,美的旋律,美的舞姿,美的情感。所以同学们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都喜欢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是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有利条件。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充分发挥个人独特创造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多声部合唱、合奏。如果说,独唱、独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无拘束的话,合唱、合奏则能在集体艺术表现中,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振,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参与表现者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合唱、合奏等集体活动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交往合作的主要领域。在音乐表现活动中学习相互交往合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l.学会相互融洽
我们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还包括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多向互动,如他人的欣赏、反馈评价,即使个人在小组、班级表演中获得同学们的好评,也是一种默契的交流。那么音乐表现首先要与受众相融洽,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因为如果表演者不顾当时的.环境条件,脱离当时的情景,那么他的表演肯定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就达不到表演的目的。也许某个节日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一曲,全校的师生都知道你的名字了,这不是很好的交往吗?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个人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从交往合作的高度认识自己的表现,使自己的表现贴近观众,以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是交往合作的精髓。
2.学会相互聆听
聆听他人是学会交往的基础。在合唱、合奏等群体表现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学会聆听同伴的唱奏,应该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因此,通过聆听音乐美妙的和声、感受同伴的协作,将大大增强交往合作的主动性,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心理基础。
3.学会相互烘托
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可能属于某一声部,有时自己所参与的声部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种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现,需要参与表现者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大胆表现时就倾情表现,该做好陪衬时决不喧宾夺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这在一个乐队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乐于助人的交往合作品德。
4.学会相互激励
赞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诀窍。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合唱、合奏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同样需要群体各成员相互间积极的互动。在实际合唱、合奏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数成员都精神饱满、全情投入,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艺术表现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反之就会精神萎靡,表现力低下。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学会欣赏自己又赞美他人。
音乐的织体层次丰富,学生通过合作表现的训练从中感受到“和”的美,领会合的力量,懂得个人与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还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之情。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须翻译,用音乐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由此构筑生命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篇二十九:小学音乐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快乐歌唱中增长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文章从三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探究,包括创设歌唱学习情境,挖掘歌曲情感内涵;设计课堂演绎活动,强化歌曲情感品质;结合身体律动,塑造歌曲情感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情境;课堂演绎
让学生快乐歌唱,尽情释放内心情绪,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音乐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歌曲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自由歌唱,这不仅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丰富助力,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1]。教师为学生创设歌唱学习情境、启动歌曲想象思维、丰富歌唱律动形式,都可以深度挖掘歌曲情感内涵,形成情感释放良机。
一、创设歌唱学习情境,挖掘歌曲情感内涵
学生对歌唱有特殊的情结,特别是对喜欢的旋律,更是情有独钟,倾情演唱是学生的自然选择。为给学生快乐歌唱带来更多支持,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歌唱情境。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解读歌词、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都可以为学生歌唱做好铺垫。教师讲述音乐故事时,对歌曲情感内涵的挖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歌唱情绪。让学生阅读欣赏歌词,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知理解的机会,学生对歌曲会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播放歌曲示范演唱音频材料,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信息。学生看过图片后,教师将歌词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要求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学生逐渐形成共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并对歌曲情绪进行具体引导。学生对歌唱充满热情,课堂快乐的气氛也浓重了起来。教师为学生展示歌词,并引导学生解读歌词,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歌曲丰富的内涵,确定演唱基调[2]。在具体演唱操作时,学生情绪饱满,歌唱体验到位,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二、设计课堂演绎活动,强化歌曲情感品质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针对歌曲内容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堂演绎活动。课堂演绎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首先是做好角色分配,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是对角色任务进行明确,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如何表现;再次是进行集体彩排训练,提升学生表演能力;最后是协调好多重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做好演绎展示。《乌鸦与狐狸》是一则故事改编的歌曲,学生熟悉旋律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演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体角色,一部分人演唱歌曲,一部分模拟角色,根据音乐角色的具体表现设计不同的动作,给人以直观感受。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演唱+造型”表演,学生配合需要默契,特别是造型要具有个性特征。课堂展示开始时,很多学生的'造型动作都有些夸张,引发课堂阵阵哄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的表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展开演唱,并配合造型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具体展示实践中,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参与热情极高,表明了教师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三、结合身体律动,塑造歌曲情感基础
律动是学生直观演绎歌曲最常见的形式。教师不妨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快速进入律动节奏之中,并从具体行动中感知歌曲的情绪感染力[3]。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旋律特点,设计体态动作,对音乐内涵进行肢体表达。只要节奏把握准确,学生体态动作有一些出入也没关系。歌曲律动设计没有规定格式,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自由创作,根据对歌曲的不同理解设计不同的律动方案。如学习《四季童趣》这首歌曲时,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旋律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律动动作,同桌两人合作演绎这首歌曲,一人负责演唱,一人展示动作,或者两个人同时演唱同步律动。任务下达后,学生都开始准备自己的演出方案,课堂学习气氛浓厚。经过一番准备,学生大多能够顺利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展示。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表演者的律动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发言踊跃,课堂互动气氛和谐。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律动表演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歌唱演绎的机会,因为可以自由创编,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表现非常活跃。歌唱与律动表演的有机结合,其操作极为灵活,学生喜闻乐见,也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对歌曲形成个性解读。总之,学生对歌唱有特殊爱好,如何让学生倾注热情进行演唱,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歌唱辅助、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鼓励学生自由演唱、发动学生进行游戏竞赛式演唱,都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升学生歌唱的快乐指数,为音乐学习注入崭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禹佳.体验音乐情感,品味音乐魅力:谈高中音乐鉴赏中的情感体验[J].新课程(下),2018(4):28.
[2]叶隽.丰富音乐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体会[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7):150.
[3]孙莹.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8):98-99.
篇三十: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
在现代繁重的课业之余,让学生们感受音乐带来的轻松和快乐,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们在音乐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力和表现能力,在获得良好的音乐知识之余,为发展学生听觉以及发声器官的良好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了解音乐
(一)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常常会问“小朋友们,你们希望以后拥有强壮的身体,可以快快长大吗?”学生们都会满怀喜悦地回答“想”,学生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音乐也是如此,老师们可以在上课之前首先介绍音乐的背后故事,音乐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有哪些有趣的音乐故事?而后,老师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启发。例如做一些简单乐器的图片,来问一问孩子们,这些都是什么乐器,在哪里见过。现在社会进步飞速,很多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接触一些乐器的学习,例如我们常见的钢琴、小提琴、古筝等等,而对于这些孩子,音乐课的趣味性会更加突出。
(二)从音乐欣赏开始,让学生享受音乐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静和安逸,喧闹和激情,要想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就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在音乐的熏陶中,孩子们可以跟着旋律感受节奏感所带来的愉悦,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一边欣赏一边进行思考,一段音乐中由哪些乐器配乐而成,这些乐器给学生们带来的感觉是怎样的,在欣赏完音乐以后,也可以让学生们来谈一谈欣赏了这段音乐之后,心里的感受,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音乐,更重要的是了解并且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展开音乐课程的几种方法
在老师们展开音乐教学时,应该摒弃原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感受音乐深层的魅力。在教学时,老师可以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营造出温暖且有趣的课程展现,从而激发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一)用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音乐的律动性非常强,让孩子们一味地去倾听,远没有让他们身在音乐中真正地去体会音乐来得有效果。所以,音乐老师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们的感受力不一样,在上课时,老师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感来吸引学生们逐个地加入到音乐中,让他们自由地跟着音乐来进行身体的律动。老师也可以将孩子们分组,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来做出不同的动作,或是将运动和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直接地去感受音乐。老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录音装备,让孩子们自己准备歌曲来进行录制,然后在课堂上放出孩子们的作品,哪里唱得好,哪里唱得不好,老师可以进行现场点评,让孩子们直观地去了解。
(二)用简单的音乐画面和漂亮的音乐课件来吸引学生
很多音乐作品都伴有漂亮的'音乐画面,例如《找朋友》中,就会有小朋友们两个一组拍手的动作,丰富的色彩和画面可以立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进行音乐的学习,感受和记忆会更加深厚。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分组,自己根据音乐来进行画面的拍摄,自己根据音乐中的画面来进行动作的设计,并且将这些作品放在校内网上或是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一些大型学校活动中,让学生们进行排练并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也更加体会到音乐可以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老师也可以自己做一些音乐课件,来请孩子们进行点评,从画面色彩动作等方面,结合音乐的特点让孩子们指出他们心中觉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让他们更加了解音乐的协调性。
三、结尾
音乐带给孩子们的应该是开心和快乐,在音乐中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音乐老师最大的成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老师可以将音乐当作一种和学生们共同享受的活动,而不是一门必须学习的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