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的壮大与发展,你我同行
——辅导员培训工作总结
为期一周的辅导员培训经过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新颖。通过聆听专题报告、开展小组讨论、参与大学新生团队训练等形式,围绕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探讨。
培训的第一课就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自中山大学学生处的漆小萍处长以《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研究》为题,与我们讨论了如何“治理”大学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通常是让人始料不及,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也是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个重点、难点。漆老师以一个个实际案例、以及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系统的方法来向大家展示如何灵活地、有效地“治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给我们这些新任辅导员们下了一剂“猛药”,做好了“一切工作要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他提出“天下大事作为细,天下难事作为易,学生之事作为勤。”
来自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许国彬教授与我们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特点进行了阐述。接下来通过辅导员能力培养一系列专题讲座,从“演讲能力”、“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科研能力”、“学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又直击重点的培训。并通过辅导员的心里调适课程,以及与来自各高校的处于辅导员工作岗位一线的同行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使我们放下了各种思想包袱,解开了对工作的种种困惑和疑问。大学生新生团队训练技能课程与新生体验式教育活动使大家领悟到,原来学生教育工作还可以如此的多样、生动、活泼、有趣。
通过培训,使我对辅导员的角色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学习了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并找到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自身发展思路。下面就来浅谈几点自身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对自身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根据许国彬教授所说的,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导”什么:思想上的教导、心理上的疏导、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引导、就业上的指导。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指挥员”、生活的“管理员”、学习的“教育者”、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种种迷茫与困惑。
二、做好学生工作,以“人”为本。漆小萍处长和许国彬教授都提到,在学生工作中,需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工作无小事”,并且辅导员工作琐碎,面对是的性格各异的学生,各式各样的突发情况,辅导员的工作是与学生密不可分的。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
三、培养专业化与职业化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都发展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趋势,是社会分工的必然。因此,在我们这批新任辅导员的心里,应该开始牢牢树立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了解自身的职业标准和规范;其次,制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然后,以不懈的努力追求职业目标的发展。
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我发展。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若不注重及时给自己充电、补课,难免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做好辅导员工作,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敬的辅导员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的刘海春老师所阐述,包括: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如同中山大学的钟一彪老师所说的那样,坚持“一万个小事定律”,坚持“多看书少喝酒,多思考少闲聊,多动笔少空想”,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不断地优化升级,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短短的七天培训,600多位辅导员一路同行。培训结束后,我们的些许疑惑都变成满满的收获。参加培训的庞大的辅导员队伍让我们看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思想,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讲究工作方法,勤奋工作,富有奉献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经验丰富的领导、同事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指导思想去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