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力争以此为特色做出成绩。为此我们制定如下措施
1.开足开齐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世界”等基本理论以及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并列入课程表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
2.分层分级规划劳动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的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3.有机有序与学科课程渗透融合。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要达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必须与其他学科课程、各类活动课程深度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4.多元多维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日常家庭劳动日常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贯穿中小学始终。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要求孩子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学校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情况记录,学校将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学校劳动实践规范化。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课表单、劳动教育项目清单、劳动教育评价单,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实施。在安排劳动教育实践时,杜绝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开设,不得挤占和挪用劳动实践时间。要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合理设计学校劳动项目。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社会劳动实践多样化。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生产的劳动实践。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具有本校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5.主题引领,强化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结合实际,举办“劳模大讲堂”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主要成果:
1.学校通过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家校沟通工作群等积极宣传劳动教育重要性,有效形成了家校共育合力。
2.学校组织学生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巧妙利用教学楼右边开辟劳动基地,班班都有“责任田”,有种菜的,有种瓜的,有的班级还种了辣椒、空心菜等等,每到一处无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学校充分挖掘家庭劳动教育因素,以“做一件家务事”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洗碗、拖地、浇花等家务活不仅改变了孩子在家中不良习气,同时密切家校联系,勤劳、节俭、孝敬等思想熏陶在学生心中默默扎根。
4.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强健了体质、磨练了意志,学校将继续把劳动教育与爱的教育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把劳动教育课程效果落到更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