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实施综合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以劳动教育为基石,开启学生的奋斗之路;以劳动教育为风帆,助力学生乘风破浪,圆人生梦想。劳动教育历来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五自教育”理念的精华。现将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些措施进行阶段性总结,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一、更新观念,增强意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只有更新观念,培养意识,才会让学校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深入师生内心,推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广泛宣传,有的放矢。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张挂关于重视劳动教育的古今名言,营造重视劳动的良好氛围,如“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造就栋梁之才的必需方式。”每周一次的国旗下演讲是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演讲,学生理解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劳动的意识深入人心,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课也注重劳动观念的渗透。
(3)课程的有机渗透。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4)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等劳动实践岗位.
二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以注重学生劳动意思的培养,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教育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适合高中生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月1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劳动时间有机结合,发挥劳动实践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校、学年、学生状况,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实践课,根据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三、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
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劳动教育要实现效果最大化,根据学科特点,将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和体育教师的探究,将劳动教育融入体育教育。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而劳动可以说与体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一些劳动教育的思想。通过编排劳动校本教材课程和学生劳动手册,加强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宣传,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劳动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服务性劳动教育思想,体育教师拓展体育教学中的服务性劳动活动,由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体质能力辅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在高年级学生的陪同下,低年级的体育兴趣被大大激发,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开展课后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或是复健中心当志愿者,帮扶身体需要得到康复训练的人们,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
四、构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
抓好学校劳动教育,教师是关键,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学生不可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教师能力和水平提高上。我们采取坐下来学(通过网络教程学习),请进来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讲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合理、稳定的劳动课教师队伍,并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编制校本,提升理念。劳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劳动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让自己的知识呈现出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应将所学知识和学校、学年、学生有机结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我们组织教师开发校本教程《劳动实践课》,充分结合自身情况,最大程度发挥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作用。
五、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
教学形式不能够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身实际的劳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给出教学评价,并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以及反馈机制。针对教师评价方面,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制定明确的教学活动实践目标、教学方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而学生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同时,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内容,例如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思想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2)学校设置反馈机制,投放意见反馈栏或者是反馈信箱等,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建立班级评价反馈体系。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的评价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时,可以构建评价机制,评价的主题围绕学生的表现,考虑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做出的创新性。
(3)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六、学校特色工作
1、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3、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4、家校合作,增强合力。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5、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