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校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我校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将突发危机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根据区政府和区文教局对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环境基本状况
我校地处经开区中心城区,交通便捷,学校现占地66.8亩,建筑面积43158㎡,。校内有三层教学综合楼一幢、5层行政楼一幢、五层教学楼三幢,各建筑群之间的距离相对比较开阔。东面有大块草坪,西面有4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学校现有学生500多人,教职员工53人,12个教学班,分布在教学楼2—4层,2-5层均分布有教师办公室。学校建有消防安全通道,消防设施比较齐备,各层均配备有消防栓,各专用教室均配备1211型灭火器,化学实验室危险品能按要求进保险柜且双人双锁保管,各楼及各室均设有应急救援的责任人。
二、预案适用范围
1.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地震、水灾、风灾、雹灾、雪灾等。
2.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火灾、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教学设施安全事故、中毒、疫情、交通事故、爆炸品、危险品污染或泄露等。
3.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反社会、反人类、反学校等校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事件、刑事案件、战争、恐怖暴力活动等。
上述给我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师生员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的重大突发事件,超出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处理能力,需要本校更多的职能部门作出响应或本校以外的其他职能机构给予援助时,即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一)组织体系
学校设置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指挥系统。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即发,即自动生成常州市潞城中学处置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指挥部。指挥部视危机情况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负责对重大突发危机事件进行紧急救援。
1.指挥部
总指挥:校长副校长
成 员:办公室主任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年级组长
2.紧急救援小组成员:
副校长 体育教师卫生保健教师总务处主任
3.后勤保障小组成员:
总务处主任总务处工作人员
4.广播通讯小组成员:
办公室主任 教导处主任 总务处主任 团支部书记 广播站负责人
(二)职责任务
1.指挥部职责:
(1)接到发生重大事故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并积极开展工作,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2)负责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布相应的应急预案。
(3)负责制订重大突发事件的具体应急方案并组织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动用应急处置队伍认真做好事故的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
(4)及时与潞城派出所(联系电话:88401475)及110报警中心、潞城医院(联系电话:88401897)及120急救中心、119火警中心等校外职能机构取得联系。
(5)及时向区政府和区文教局报告事故情况,征得上级部门援助。
(6)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2.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职责:
(1)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要求完成应急处理任务。
(2)应急救援小组要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车辆、检测仪器及有关防护用具、药品等。
(3)后勤保障小组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学校广播通讯小组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及时通报发布信息。
(5)危机发生现场的师生员工是现场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承担起保护和救护学生的责任,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学校指挥部。
(6)班主任老师在得知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积极为学生实施救护。
(7)学校党政工团领导干部和所有党团员教工应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学校应急救援的一线工作。
(8)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必须保持通讯的畅通,等候应急救援任务的分配。
四、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危机现场人员(第一责任人)立即报告指挥部,并尽最大可能实施自救自护。
2.自动生成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部,有关职能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3.指挥部视事态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速报区教育文体局,特别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必须在24小时内报区教育文体局,并保存好有关资料。
4.指挥部制订重大突发事件的具体应急方案并组织协调学校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事故的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等。
5.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的责任者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措施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五、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
1.及时性原则。若发生突发事件,相关教师应及时汇报,各组应立即按分工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救护受伤师生。
2.生命第一原则。在救护过程中,必须把师生的生命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护。
3.统一有序原则。救护工作必须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有序进行,任何人不得做出任何承诺,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任何事件情况,任何人(包括学生)未经允许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4.实事求是原则。相关人员必须实事求是上报情况,任何人不得隐瞒事件真相。
5.稳妥安全原则。要尽可能减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安定师生情绪,尽快恢复教学秩序。
6.责任追究原则。凡在突发事件中处置不力的,学校将追究有关教师责任,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主要应急预案
(一)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由教师或总务主任迅速切断电源。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拨打119报警;房屋倒塌且有师生被埋入,拨打119、110、120报警,并有序组织教职工进行抢救。
3.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并以最快速度向校长和有关负责人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5.积极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6.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做好有关涉及本案的有关人证、物证记录。
7.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第一发现人或接警教师紧急疏散学生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校长。
2.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拨打110、120报警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原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日老师或其他老师发现后应立即报告校长或副校长。(第一发现人负责)
2.学校立即就地救护,并迅速向就近医院或拨打120求助。
3.立即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
4.校长视事态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安排班主任通报家长。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1.外来人员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全力阻止,不得放行。
2.外来人员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校长室、总务处及值日行政,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①迅速报警。②劝阻或制服歹徒,实施正当防卫,保护师生安全。 ③迅速报告校长室、总务处及值日行政。④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它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情时,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年级组长和办公室负责人、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并及时与教工家属、学生家长联系,立即安排有关师生到医院诊治,一经确认为是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学校采取下列应急措施:
1.由校长在规定时间内如实报告区文教局与区疾控中心。
2.对该师生所在的办公室、班级进行布控,隔离被传染人员并对全校公共场所,尤其是布控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
3.坚决杜绝染病师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班、上课。
4.对可能受到传染的师生按有关要求采取必要的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在校内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
(六)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先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预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凡有师生受到伤害的应立即报告校长或副校长、班主任,如接警后采取拖延、推诿等消极态度对待的,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学校将视失职情况和因此造成的后果追究失职者的责任。
2.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任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脱逃手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组织专人负责调查突发事件,并认真、详细、如实填写好《潞中中学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表》,并请有关当事人签字确认,以备查用。
七、关于应急疏散工作
为有效应对特发紧急事件,确保全体师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紧急疏散方案。
1、紧急疏散事发信号
学校信号:由校长室或教导处直接进行紧急广播通知(或人工操作打铃,
铃声为“长—短铃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2、紧急疏散组织系统
(1)总指挥——张慧群、朱建春
(2)教学楼负责人
西楼梯(B)——初一办公室图书室网络室教师、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
东楼梯(A)——初三办公室教师
(3)实验楼负责人—— 总务处教师
(4)生活楼、运动场负责人—— 体育组教师
3、紧急疏散要求
(1)在各班上课的老师必须担负起组织上课班级学生撤离的责任,必须最
后一个随学生撤离,不上课的班主任听到信号后必须立即赶到班级组织疏散;年级组长必须立即赶到年级所在的楼层协助负责同志工作。
(2)班级(专用教室)撤离顺序: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室内前三排学生从前门、其他学生从后门迅速撤离,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拥挤,下楼梯不得推搡,不得制造混乱。
(3)离开教学楼后,立即到指定地点集中。
(4)到集中地点后带班教师立即清点班级学生人数(注意安抚学生情绪)、办公室主任清点教工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5)全体党员、团员教工(除正在上课的老师和班主任)为紧急情况救援队员,应立即与总指挥会合,听候分配任务。
4、各室紧急疏散路线安排(详见疏散图与说明)
(1)初一(1)直接从教室经进校大道撤往西停车场集中。
(2)初一(2)直接从教室经进校大道撤往西停车场集中。
(3)初一(3)直接从教室经进校大道撤往西停车场集中。
(4)初一(4)直接从教室经进校大道撤往西停车场集中。
(5)初一(5)从楼梯A下从进校大道撤往西停车场集中。
(6)初二(1)从楼梯A下从水池东撤往东停车场集中。
(7)初二(2)从楼梯A下从水池西撤往东停车场集中。
(8)初二(3)从楼梯B下经奉献碑处撤往运动场集中。
(9)初二(4)从楼梯A下从从进校大道撤往东停车场集中。
(10)初二(5)从楼梯A下从水池东撤往东停车场集中。
(11)初三(1)从楼梯B下经奉献碑处撤往运动场集中。
(12)初三(2)从楼梯B下经篮球场撤往运动场集中。
(13)初三(3)从楼梯A下到教学楼东南花圃集中。
(14)初三(4)从楼梯A下到教学楼东南花圃集中。
(15)初三(5)从楼梯B下经篮球场撤往运动场集中。
(16)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2)直接出门经奉献碑处撤往运动场集中。
(17)图书室、阅览室从楼梯B下经奉献碑处撤往运动场集中。
(18)网络教室从楼梯B下经奉献碑处撤往运动场集中。
(19)化学实验室、劳技教室直接撤往运动场集中。
(20)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工会活动室(舞蹈室)从楼梯D下经篮球场撤往运动场集中。
(21)美术室、音乐室从楼梯C下经篮球场撤往运动场集中。
(22)食堂二楼分南北两路、一楼单独一路迅速直接撤往运动场集中。
5、紧急疏散图例(见附图)
常州市潞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