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由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两大类,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快速高效地向前发展,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有了一定的错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缺陷日益突出。
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知识、完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作用,不但能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的结合,更是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当代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当大学生达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就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而社会实践是检验所学是否为社会所需,是否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社会实践就犹如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完善。用一句经典的话来概括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客观公正地去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也是一次综合性 的大检阅。在习惯养成、敬业精神、职场经验的积累和人格完善等“内在”的隐性特质等综合能力也是很好的检验和完善机会。走进职场就意味着走进团队,走进集体。这需要大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比如职场的基本礼仪,尊重,宽容,服从 团队整体安排等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促进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统筹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分工决定了现代社会是一个通力合作的时代。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和目标,必要要事先总体安排,周密计划。具体就要涉及到团队中每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人格魅力的机会。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这对于一部分不爱开口的、性格内向的“宅女宅男”大 学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很多独身子女历来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处事作风也是必要的修正。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是在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分得到磨练。要融入到社会实践去,作社会所接受并受到欢迎的人才,当代大学生还要具备一些人格特质,吃苦耐劳就是必须具备的优良职场特质之一。走出校门和走出家门以后就不会像家里那么自由安逸。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我们付出劳动和汗水。实践不是叫人去享受,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挺身而出”,要能吃苦。这种习惯养成在工作上是必须具备的,工作岗位需要踏 踏实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是一种爱岗敬业作风, 也是一种敬业的体现,只有在学校期间有意识培养这种精神,走上岗位以后才能真正胜任工作。三是有利于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针对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及时到得适当修正。因为当今很多大学生是独身子女,从小形成了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意志薄弱、遇到困 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人格缺陷等问题。针对这些缺点如果学校和社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良性环境,在他们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就有可能到得规避并朝良性发展,通过实践促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提高,完善个性品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为学校、学生、社会所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面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必须进行适时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破旧有的、改变阻碍其发展的模式,找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运作模式和运转的长效机制,构建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