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设计备课模板
授课教师:魏静 单位:寿光市实验中学
课题 | 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爷爷爸爸和我》 | 课型 | 综合课 | ||
课标 分析 |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第一学段(1-2年级)“表现”领域。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强,所以要设计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要善于利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米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课标解读: 1. 学生学什么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音乐形象,在聆听的同时,能随音乐进行拍手节奏。 2.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在聆听音乐时,能用跑和走两种步态,伴随“XX、X、X-”三种节奏型律动;在听赏三首乐曲时能体验到不同的节拍感;能跟随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表示歌曲。 3. 学生怎么学 本课以节奏练习贯穿始终,无论是随乐律动还是随歌演唱,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围绕着“XX、X、X-”三种节奏型开展的,让学生通过听,看来切实感受。 | ||||
教材 分析 | 学习内容:本课是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爷爷、爸爸和我》,本课包含演唱《买菜》、律动《爷爷、爸爸和我》、听赏《我爱我的家》。其中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爷爷爸爸和我》。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买菜》。并能结合富于韵律感的歌词感受“XX、X、X-”三种节奏的长短。 第二课时:在律动表演《爷爷爸爸和我》中,模仿三种人物的步态,并体验“XX、X、X-”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巩固三种节奏的不同读法与记谱符号。并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家》。 谱面分析:律动《爷爷爸爸和我》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2/4拍,共18个小节。巧妙的将“XX、X、X-”三种节奏组合成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技术分析:在听唱和模仿中熟记歌曲中出现的三种节奏记号的时值与读法,并能用体态动作准确地表现他们的长短。 人文分析:歌曲旋律轻快、节奏明朗,用三人走路时不同的脚步节奏,组成了一首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 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方面: 1.认真聆听音乐,能用走和跑两种步态,伴随“XX、X、X-”三种节奏律动,并能正确地认、读、拍这三种节奏型。 2.感受歌曲《爷爷、爸爸和我》中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有表情地演唱。 3.听赏歌曲《我爱我的家》,感受歌曲亲切温馨的氛围与情绪,并能跟唱歌曲中多次出现的“我爱我的家”一句。 | ||||
学情 分析 | 优势: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愿意参加各项活动,对新事物极易产生较强的兴趣,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方向,是参与活动、体验活动最关键的时期,学生整体的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可以识读简单的乐谱,对拍号有了初步的概念,脑海里也积累了一些歌曲, 对歌曲或乐曲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部分的同学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的愿望很强烈,在课堂上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障碍: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接触音乐课不久,音准方面还需要老师来进行纠正;他们高兴激动时可能会大声喊唱,老师要引导轻声演唱歌曲;有些孩子可能动作不是特别协调,我们要进行多动多练来帮助他们;有时老师提问,学生有可能回答的“天马行空”,我们要学会让孩子在他们的想象中自由发挥,不要着急否定他们。 应知: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聆听对比节奏快慢的感受。 方法:以三首不同风格的曲子为情境,以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律动、歌唱和舞蹈等方式感受音乐,体会不同的音乐带来的不同的音乐体验。 | ||||
学习 目标 | 1. 听赏歌曲《我爱我的家》,感受歌曲亲切温馨的氛围与情绪,并能跟唱歌曲中多次出现的“我爱我的家”一句。 2.认真聆听音乐,能用走和跑两种步态,伴随“XX、X、X-”三种节奏律动,并能正确地认、读、拍这三种节奏型。 3.感受歌曲《爷爷、爸爸和我》中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有表情地演唱。 | ||||
课时小问题 | 1.聆听的三段音乐带给你们的感受分别是什么? 2.出示的三条节奏与刚才听到的三段音乐能配对吗? 3.你能不能拍打这三条节奏? 4.你能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吗? 5.你能不能边演唱边做律动,再加入夸张的变现性动作呢? | ||||
本课 评价 任务 | 1. 通过聆听三首不同的乐曲,感受出乐曲不同的情绪特点以及节奏变化。 2. 能模击三条节奏(爷爷爸爸小朋友的节奏型)。 3. 能根据人物形象,选配合适的节奏。 4. 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5. 能边演唱边随乐律动。 | ||||
教学 方法 | 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 | ||||
课前 准备 | 多媒体课件、音频 | ||||
教学活动 | |||||
环节与目标 | 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 嵌入评价 | 个性调整 | ||
一、课堂导入——律动与听赏(目标1) | 一、课前律动《踏浪》。 二、听赏歌曲《我爱我的家》 1. 听完这首歌,老师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2. 感受歌曲亲切温馨的氛围与情绪。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随乐律动。感受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品味到有关“家”的优秀歌曲。 | 学生能跟随老师做课前律动。 边听歌曲,边考虑问题,并能听出歌曲里都唱到了谁们? | |||
二、听赏三首乐曲(目标2) |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人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播放课件) 3. 听三首音乐,并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中音乐情绪的不同,分辨音乐节奏,体会不同的节奏型,并进行歌曲的关联复习。 | 学生能通过想象,说出三首乐曲分别的情绪特点: 音乐片段1:活泼、欢快 音乐片段2:矫健、雄壮 音乐片段3:缓慢、低沉 | |||
三、节奏练习(目标2) | 1.拍节奏,配音乐。 请认真听老师拍击的三条节奏,将这三条节奏,与刚才听到的三段音乐配对。2/4 2/4 2/4 2.练习节奏:识、读、拍。 带学生认读并模击三条节奏—配音乐,拍节奏(用三段音乐)。 音乐片段1: 音乐片段2: 音乐片段3: 3.根据人物形象,配节奏。 这里有三个人物形象—小朋友、爸爸还有爷爷—请你们根据人物不同的形象和性格,为他们选配合适的节奏,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三首乐曲,对比节奏变化,进而感受《爷爷爸爸和我》中的节奏。让学生从人物的不同形象和音乐来进行对比,直观地进行感受。 | 对比聆听音乐片段,能否将三条节奏与三段音乐配对正确。 能否通过关联已知、视听结合的方式,说出三个人物形象与三条节奏的配合。 | |||
四、学唱歌曲(目标3) | 1.初听歌曲。(播放范唱) 在这首《爷爷爸爸和我》的歌曲里,包含了我们刚才学的这三条节奏,请仔细听一听。 2.辨识歌谱中的节奏。 让我们再次拍念这三条节奏。 4. 学唱歌曲。 5. 歌曲处理。 采用示范模仿、引导启发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表情,表现三个人物不通过的性格形象。 6. 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爷爷爸爸和我》的旋律,达到背唱的目的,为后面的展示环节打好基础。 | 学生能用积极的呼吸和歌唱的状态演唱歌曲,音准、节奏表现到位。 是否能用不同的声音表情表现三个人物的性格形象。 小朋友-活泼明亮的声音 爸爸-饱满浑厚的声音 爷爷-低沉和缓的声音 | |||
五、律动表演(目标2.3) | 1.边演唱边随乐律动,强调人物性格的表现。 学生随乐自由加入走和跑的步态,边演唱边律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加入夸张的表现性动作,进行演唱,强调歌曲风趣诙谐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听觉的意识,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 能否跟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 |||
六、放松律动(目标3) | 聆听《布谷鸟》放松律动,下课。 【设计意图】:缓解课堂氛围,师生放松,随着乐曲体验二拍子的律动感。 | ||||
板书 设计 | 爷爷爸爸和我 2/4 2/4 2/4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