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原材料”为“半成品”,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都会设计一些开放题进行拓展。是为学生提供“原材料”还是提供“半成品”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呢?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是前者。笔者认为不尽然。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时,教材中安排这样一道习题:
这道题答案不唯一,从形式上看是一道开放题,但只要孩子设计出一组,然后让这一组颜色重复出现即可。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用并不大。教师将此题进行如下加工:
看似简单的变动,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还在按原来的规律来涂,结果发现不行,产生了思维碰撞。那该怎样设计呢?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变得谨慎,第二次开始先试一试,“红黄绿红黄绿”,下一个是“绿”,此路也不通。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设计出了不同的规律。
……
教师将练习以“半成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限定条件“创造”规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