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路由交换机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
二、课程定位
《华为路由交换基础》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CT领域中数通方向的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华为HCIA-R&S方向的全部理论内容以及相关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通过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网络工程师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华为高级路由配置》、《HCIP-R&S实训》、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我们组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本专业教师一起对物联网应用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考虑学生以后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们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高职学生“不愿学习陈述性知识,而对过程性知识学习较快”的学习特点,在授课内容的组织和序化上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章节安排方式,改而按照实际项目中常用的路由交换技术为主线,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的教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的授课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课程的形式,以实际的小型企业网组建案例作为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展现场教学,创设模拟实际的工作情景,学做一体,使学生能够在工作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完成对书本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中引入实际建设项目,通过ensp模拟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高度仿真的企业网络组建项目,培养实际的工作技能与素养。
课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考核采用机试。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ICT领域数通方向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行业相关职业标准。职业能力与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该课程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企业网络基础架构与基础组网知识
(2)掌握合理ip地址规划的方式。
(3)掌握TCP/IP数据通信模型。
(4)掌握ensp模拟组网软件的使用与使用技巧。
(5)掌握ICMP、ARP协议的基本原理与数据通信流程。
(6)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式。
(7)掌握ospf的工作原理与配置方式。
(8)掌握交换网络基础与stp协议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9)掌握eth-trunk的部署方式。
(10)掌握vlan的作用以及交换机的端口类型与配置方式。
(11)掌握DHCP、ACL、NAT的作用与配置方式。
(12)掌握远程登陆的实现方式。
(13)掌握完整企业网组建的全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ensp模拟组网软件,并且能熟练掌握路由交换相关协议的配置方式。
(2)能根据客户需求对小型企业进行网络规划。
(3)能根据需求撰写出项目实施的交接文档;
(4)能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变化更新文档。
3、素质目标
(1)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2)良好的编程习惯。
(3)查阅相关手册及资料能力
(4)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培养严谨工作态度。
(5)自我展示与语言表达能力。
(6)责任意识。
五、参考学时学分
周4课时,总68课时。
六、课程内容结构
序号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项目四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教学项目名称 | 网络组建基础知识 | Ip编址部分 | 数据通信原理部分 | 基础协议部分 | 路由部分 | 交换部分 | 特性部分 | 综合实施 |
学时 分配 | 4 | 12 | 4 | 4 | 12 | 12 | 12 | 4 |
学时合计:6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50%) | 理论学时 | 34 | ||||||
实践学时 | 34 |
教学项目名称 | 工作任务(模块/单元)划分 | 教学要求 | 参考 学时 | |
知识内容及要求 | 技能内容及要求 | |||
项目一 网络组建基础知识 | 任务一企业网络架构 | 了解企业网络架构 | 了解扁平化与层次化组网的区别 | 1 |
任务二组网设备 | 知道组网设备 | 知道路由器交换机的差别 | 1 | |
任务三传输介质 | 掌握传输介质 | 掌握现网中所使用的线缆特点以及区别 | 2 | |
项目二 Ip编址部分 | 任务一 进制转换 | 掌握进制转换 | 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含义以及转换 | 2 |
任务二 ip地址规划方式 | 掌握ip地址规划方式 | 掌握计算网络地址、广播地址等内容的计算方式 | 2 | |
任务三 ip地址分类 | 掌握ip地址分类 | 掌握ip地址的分类以及公网地址、私网地址的区别 | 2 | |
任务四 子网划分 | 掌握子网划分技术 | 掌握按照现实需求进行子网划分计算 | 4 | |
任务五 路由汇总 | 熟悉路由汇总技术 | 掌握按照现实需求进行路由汇总计算 | 2 | |
项目三 数据通信原理部分 | 任务一 TCP/IP五层模型 | 掌握TCP/IP五层模型 | 逐层掌握TCP/IP五层模型,掌握数据封装与姐封装的过程 | 4 |
项目四 基础协议部分 | 任务一 ICMP协议 | 掌握ICMP协议 | 掌握ICMP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2 |
任务二ARP协议 | 掌握ARP协议 | 掌握ARP的工作原理 | 2 | |
项目五 路由部分 | 任务一 IP路由基础 | 掌握IP路由基础 | 掌握IP路由表的作用、内容以及生成方式 | 2 |
任务二 静态路由 | 掌握静态路由 | 掌握静态路由的原理与配置 | 4 | |
任务三 ospf协议 | 掌握ospf协议 | 掌握ospf的基本工作原理与配置 | 6 | |
项目六 交换部分 | 任务一 交换网络基础 | 掌握服务的创建 | 能熟练创建服务对象 | 2 |
任务二 STP协议 | 掌握使用本地服务的方法 | 掌握STP协议的工作过程与配置 | 4 | |
任务三 Eth-trunk技术 | 掌握eth-trunk技术 | 掌握链路聚合的作用与部署方式 | 2 | |
任务四 vlan基础 | 掌握vlan基础技术 | 掌握vlan基础知识与交换机的端口类型 | 4 | |
项目七 特性部分 | 任务一DHCP协议 | 掌握DHCP协议 | 掌握DHCP工作过程与配置方法 | 4 |
任务二ACL技术 | 掌握ACL技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 掌握ACL的三种分类的区别与配置方法、应用场景 | 4 | |
任务三 nat技术 | 掌握NAT技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 掌握NAT的五种分类的区别与配置方法、应用场景 | 4 | |
项目八 综合实施 | 任务一 综合实验 | 掌握小型企业网络完整配置方法 | 掌握小型企业网络完整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 4 |
七、教材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建议:根据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课程的要求,建议所编写的教材和教学资料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知识点到为止,遵循课堂够用原则,又不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二是时刻记住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标准为蓝本,设计简洁明了的实训方案,能通过实训内容掌握理论知识,达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推荐教材:《HCNA路由交换学习指南》华为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微课程等教学活动资源,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过程可视化资源,并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网络学生和互动。
八、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建议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教学资源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鼓励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场地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条件
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机房配备符合开发环境需求的主流机型,学生一人一机。机房网络要通畅,为学生使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机房应安装集教学广播、学生机监控、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开展师生交互活动。学生人均一台高配置台式电脑,并且安装有ensp软件。
3.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的能力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与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课程教学3年以上,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员等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项目教学实施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能力;经过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具有教学经验和测评指导组织能力。
九、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建议20%平时考核+30%实训考核+50%期末考试组成。注重过程考核,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选择多种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平时考核形式包括课堂点名、课程作业、实训及实训报告等;实训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题目进行;期末考试作为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采取闭卷考试、上机考试或者大作业形式,由教务处和系(部)统一协调安排。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意和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