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科中心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科中心(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研究,于2月27日交到教师发展部。学科中心(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2、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按学科中心活动安排,写出新学期任教学科教学计划,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所有备课均为详案,并应坚持适度超前备课。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教案
1、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
(2)重点、难点;
(3)课型、教学时数;
(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6)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
(7)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和小结;
(8)板书设计;
(9)作业布置;
(10)教学反思与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2、教案撰写。
(1)教案要分课时、按上述十方面的要求撰写。
(2)教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3)禁止备通课,禁止使用老教案,禁止机械性照抄教学参考书,禁止网上下载直接使用。
(4)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等都要有教案。
3、课件制作。
(1)提倡鼓励使用课件,把课件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件制作必须要做到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并举,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要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基础上使用。
(3)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4、教案检查。
年级定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教案,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每次检查后要通过会议或通报等向教师进行检查情况反馈,并将优秀教案进行展览。
(二)备课
1、备课要求:备课要做到“五备”:
(1)备知识(2)备能力(3)备学生(4)备教法(5)备练习
2、备课程序。
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5)编写教案。(6)写好教学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集体备课。
(1)备课组长安排主备人,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形成教案,个人二次备课并使用。
(2)集体备课在教学进度提前1周前进行,备课组为单位,每月每学科至少四次。
三、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按照《课程标准》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级主任和备课组长深入课堂听课,要实施推门听课、巡回听课,及时反馈教学状况。
1、规范教学流程。
(1)教师要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上课,未经年级批准,不得随意调课。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和上课铃未响之前,应提前侯课,站在教室门口,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班主任,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2、规范教学行为。
(1)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
(2)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教学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3)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
(4)上课期间不能随意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下课不得拖堂。
(5)上课不会客、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
(6)严禁酒后上课,严禁上课时接、打手机,坚决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3、教学组织。
(1)讲解要清楚、正确、精炼、有条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允许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错误,但允许暂时存疑。
(2)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自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做到启发到位、收放自如等教学目标的落实。
4、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有利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5、加强课堂监控。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年级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坚决做到
(1)保证学生上课不瞌睡、不睡觉、认真听讲
(2)教师每日巡查,记录成册,及时反馈。
(3)年级主任和副主任不间断巡查,直接改正课堂不良现象
(4)学校督导组巡查反馈,尽快改进。
四、其他工作及要求
1. 一岗双责,安全和教学并存。
2. 有事请假,对迟到、旷课、旷班等不良现象进行绩效考核。
3. 对不同班型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措施,实现分层教学。
4. 课间巡查落实到位,及时记录反馈。
5. 认真记录每周一次的巡课。
6. 定时定期和学生交流开导,实现全员导师制。
2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