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04:00:3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

《乘法》教案 篇一

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卫星运行时间                 1课时

体育场                       1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                 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 1 2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 5 4

1 2 4 8

1 5 6 0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 0 8

× 2 5

2 0 4 0

8 1 6

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 7

×2 1 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反思

体育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谈话:XX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的问题后,师再问: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板书:体育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人,这个看台估计有      名观众。

方法二:这个看台每排有     人,共有8排,估计有     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 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估一估。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营业额 294 286 291 298 302 315 312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每个看台座位数 看台数 共有多少个座位

28×6 170  170×30=5100

30×6=180 28(30) 180×30=5400

20×8=160  160×30=4800

21×8=168 28 168×28=4704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1. 争做优秀推销员( 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

2.计算器高手:(计算)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课件: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4.你说我做。

同桌之间互出题目进行计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 鼓励学生对算是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2、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数学王国里充满了奥秘与神奇!传说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不过,要想去挖掘宝藏,可得闯过四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一组有趣的算式,如果你能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就表示你闯关成功!连闯四关,就有机会挖到宝藏。今天淘气和笑笑想去闯一闯,你们愿意与他们同行吗?那就带上你们的计算器一起出发吧!

(板书: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的答案的规律。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6)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 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 (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3、第三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    99×99=

999×999=

9999×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99=9801 999×999=98001 9999×9999=980001

教师总结规律:

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

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99 =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不管你挑哪四个数字,我都知道你的结果。

(4)计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例如:

5 2 1 0              8 5 4 1                8 7 3 0

-1 0 2 5           -1 4 5 8            -3 0 7 8

4 1 8 5              7 0 8 3                5 6 5 2

6 5 5 2              9 9 6 3                6 6 4 2               7 6 4 1

-2 5 5 6          -3 6 9 9            - 2 4 6 6           -1 4 6 7

3 9 9 6              6 2 6 4                4 1 7 6               6 1 7 4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都是6174。

(5)学生探索。

①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说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读44页的“数学阅读”,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二)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 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2、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活动探索规律

(一)、乘法交换律

1、计算下面几组算式

17×13=        125×8=

13×17=        8×125=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 ,b表示两个数,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二)、乘法结合律

1、出示摆好的长方体。(教材45页长方体)

教师:老师在课下用许多小正方体搭了这样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老师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内商量。

学生交流验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质疑: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呢?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某些规律呢?

板书算式:

3×(5×4)         (3×5)×4       3×4×5

=3×20               =15×4           =12×5

=60                  =60              =60

2.探索乘法结合律运算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3×(5×4)=(3×5)×4= 3×4×5

(2)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 这三个算式乘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那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呢?

生:再找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再举一些其他的算式,看一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34×28)×21和34×(28×21),发现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15×25)×4和15×(25×4),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概括: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这个同学概括得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想一想,计算43×25×4怎样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绍小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10个红圆片、6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探索,寻找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三、 探究发现

1.动手操作,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摆了2行,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5+3)×2或5×2+3×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师:算式,看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定律吗?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a+b)=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

教学流程:

一、 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1、 认识更大的数。(能说出读书,写数的方法,体会数据改写单位的意义。)

2、 线与角。(能说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名称。)

3、 乘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 估算。

5、 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应用。

说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画一张简单的提纲图。

二、 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

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2、 明白了某些数学道理。

3、 存在哪些疑问与困惑。

三、 课堂作业练习。

1、 老师说数,学生写数。

62457   1689256   1475963    70006000    1203670630

2、 教材53页练习1.

(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画标记明确题意。

(2) 提问:怎样把以“一”为单位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数?

(3) 学生独立完成。

(4) 提问: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吗?

3、教材53页练习2

4、教材53页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交流画角的方法。

5、教材53页练习4.

(1)先让学生说出互相平行的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2)学生找平行和垂直的街道,并进行验证。

6、教材53页练习5

(1)复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2)学生进行计算。

7、教材53页练习6.

指导学生写清解题步骤,答题要完整。

教学反思

《乘法》教案 篇二

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1)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填在书上。 (2)第2题 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小棒4个4个地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三、认识乘法 1、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观察图,并说一说: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 :4个2)         (2)、认识乘法 老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2、教学第2页“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  × 2  =  8     或   2  ×  4   =  8                  乘号                  乘数    乘数   积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 加强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沟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课前准备: 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乘法,你们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下面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记性最好,通过一次见面就记住了新朋友的特征,谁愿意试试? 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1、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板书回顾要点 (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 就表示“几个几相加” (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想加法算式。 2、小结:小朋友友真厉害,记住了新朋友的这么多特征。我们知道了这个新朋友原来是以前的老朋友“加法”变来的,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下面我们和加法、乘法这两个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二、实践操作 摆一摆 3个2 (1)学生独立摆,同桌检查 (2)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4)追问:你是怎么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的?(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呢) 2个5,5个2 每题过程同上, 讨论:为什么摆出的小棒不一样,写出的加法算式也不一样,可是写出的乘法算式却一样呢? 读一读写的乘法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2题、第3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进一步结合图分析两个算式的意义。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这题和第2、3题有什么区别?没有了加法这个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说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出示第5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检查:读一读乘法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以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三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沟通加法、乘法的联系 第一组练习: 3+3+3+3=□×□    5+5=□×□ 6+6+6=□×□      4+4+4+4+4=□×□ 完成算式,并说说等号左右两边算式表示的意义。 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不同,意义相同) 小结:乘法是由加法而来,是比加法更简便的形式,它们表示的意义都相同,都表示“几个几相加” 第二组练习3个5相加7个2相加2个4相加 (1)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追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为什么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 二、练习1、出示第6题 第(1)小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完成图右边的填空; (3)完成算式:2×3=6(个)或3×2=6(个); (4)提问2、3、6分别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 (5)6是怎么得来的呢,除了看图还有别的方法吗 第(2)小题,步骤同上,同桌交流,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来的。 2、出示第7题 (1)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图意 (2)追问: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 (3)独立列式:2×4=8(个)或4×2=8(个)。 (4)分析乘法算式 3、出示第8题 (1)独立完成算式 (2)汇报交流 4、出示第10题 (1)小组讨论:找出“几个几”并完成在书上。 (2)汇报交流:板书2个64个2 (3)猜一猜:几个几分别表示图上的什么? 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几”分别列出乘法算式。 (4)全班交流:结合图意说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已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了根据游乐园里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由乘法算式编写成乘法口诀,并能对乘法口诀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1-4的乘法口诀是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将对以后的乘法口诀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学过程中,以童话故事呈现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教学2和3的乘法口诀时,写出乘法算式,再按照乘法算式编写出乘法口诀,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并掌握口诀的结构。在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先画一张表算一算,再对应数学问题写出几个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利用已有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老师的帮组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情境图,题卡,表格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是小象的生日,他和妈妈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宴会上象妈妈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出示宴会的场景图)。

提问:象妈妈为小猴准备了他爱吃的桃子(有四盘每盘有四个桃子)。小朋友们,象妈妈准备 了多少个桃子?

生1:4个4个地数,4、8、12、16,有16个。

生2:4+4+4+4=16个 老师:其实老师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你们想学吗? 揭示课题:1—4的乘法口诀。(板书)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活泼、自然,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二、学习新知

1、谈话:生日宴会结束后,小象它们来到游乐园玩,小动物们都跑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玩了。

2、学习2的乘法口诀。

(1)例题,图片演示跷跷板画面。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 生:是小猴们在玩跷跷板,一个跷跷板上坐了2个小猴。 提问:一个跷跷板上坐2只小猴,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 两个跷跷板上坐几只小猴,2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 生回答,老师板书。 指出:1x2=2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板书),会说吗?

谁能说说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并根据乘法算式想口诀的意思) 你能根据2x2=4编一句口诀吗? 小组交流,得出二二得四。并说说“二二得四”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2x1=□,你用那一句口诀算?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正确计算两道相关的乘法算式。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学的很棒,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题卡) 1x2=□ 口诀:一二得( ) 2x1=□ 口诀:( ) 2x2=□ 口诀:二二得( )

3、学习3的乘法口诀。

(1)例题,谈话:这边小猴子们得高兴,那边小熊们也玩的不亦乐乎。看!他们在荡秋千呢! (出示场景图) 提问:每个秋千上有几只小熊?是几个几?怎么列乘法算式?两个秋千呢?3个秋千呢? 小组讨论,指生汇报: 一个秋千上有几3小熊,是1个3,乘法算式是:1x3=3; 两个秋千是2个3,乘法算式是:2x3=6; 3个秋千是3个3。乘法算式是:3x3=9。 提问:你用什么好的方法很快算出这三道算式的结果的? 引导学生编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老师板书乘法算式及口诀。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编写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写3的乘法口诀,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有效迁移。

(2)想一想:谈话: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三句口诀是3的乘法口诀。想一想:3x1=□,3x2=□,用什么口诀算的?指生答。 小朋友能用刚刚学习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老师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看算式摆小棒;把算式填写完整;把口诀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检查摆小棒和填写的情况。

安排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有利于新知识内化。练习由直观的摆小棒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成乘法口诀。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

4、学习4的乘法口诀。

(1)例题 谈话:快看哪!小火车开来啦!原来其他的小动物们都来坐小火车了。(出示场景图)咦!这么多的小动物呀!数一数1个车厢有几只小动物?2个车厢呢?3个呢?4个呢?我们画张表算一算吧。(出示表格)请小朋友根据图把表填写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数 4 组内交流:根据表格,你能列出什么乘法算式?会用口诀算吗? 指生汇报,师板书: 1x4=4 一四得四 3x4=12 三四十二 2x4=8 二四得八 4x4=16 四四十六

指出:积是十几时中间的“得”就可以去掉了。

(2)练习谈话:学习了4 的乘法口诀,请小朋友们来解决这两道题。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生板演汇报。 1x1=□, 口诀:( ) 让学生自己填写,并编出口诀。

在此安排“想想做做地2题”练习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一句口诀可以正确计算两道相关的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开火车”的形式示范,生口答,然后同桌一人出卡片,一人说出得数和口诀。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用线连一连,再通过交流,引导他们体会:一般情况下,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相关的乘法试题。

3、全班齐读1-4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忆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小象它们今天玩得可高兴了,在动物森林里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你能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1—4的乘法口诀

小猴玩跷跷板图

小熊荡秋千图

小火车图 表格

1x2=2;1x2=2一二得二

1x3=3;3x1=3 一三得三

1x4=4;4x1=4 四得四

2x2=4 二二得四

2x3=6;3x2=6 二三得六

2x4=8 4x2=8 二四得八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4x3=12 三四十二

4x4=16 四四十

小学乘法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上的小区图,图上不但有漂亮的楼房、还有美丽的草坪。提问:你们知道小区里为什么种草坪吗?

1.师出示例题: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学生读题,师解释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

2.学生列式85015、85020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识、指导学法

(1)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忆:计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乘法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的笔算、估算

师帮助大家回忆以前知识。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问:你是怎样口算的?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做这组口算题?(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问: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结果是多少吗?

学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结果应该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结果应该比18000小。(板书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寻找不同算法。小组内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3.全班交流讨论:

(1)比较:这三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和估算的结果比,合理吗?为什么?

(2)同一道题黑板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用85015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

(3)比较:后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4250是怎么得来的?85呢?计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计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会儿看0,一会儿不看0,这样做容易出错。

请第三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425是怎么得来的?85呢?0到哪里去了?这里怎么有0出现呢?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指黑板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说一说)

(4)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板书:简便方法)

(5)完整计算,感悟简便方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的时候,首先要会摆竖式,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把竖式摆一摆。

师带领学生集体计算。先怎样?(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写答语。

刚才通过应用以前所学的估算等知识,算出了草坪释放的氧气。计算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接下来我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吗?算的时候,仍然通过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第二个0呢?

提问:你估算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 (板书: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为什么添两个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反馈: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再列式计算。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口算乘法 篇六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二)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小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反馈牌。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2.口算:(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各题,指名口算,其他人判断对错)

10×5+6

20×3+9

300×2+60

10×7+8

20×2+8

400×2+20

3.口答:(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列各题,采用指名答的形式,其他人用反馈牌做判断)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8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4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3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1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口算12×3.

(1)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楚共多少个。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贴出2行,每行都是12个。

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有几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12×3)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12乘以3, 3乘12)

(2)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1捆小棒(10根),右边摆2根小棒,再照这样摆2行。

仔细观察:左边是3捆小棒,是几个十?(左边是3个十是30)右边是几个2?(右边是3个2是6)一共有多少根小棒?(36根) 36根是怎么得来的?(30加 6得 36)

教师把算式补充完整:12×3=36.

(3)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30是怎么得来的?

6是怎么得来的?

36又是怎么得来的?

(4)指名学生说一说12×3的口算,你是怎样想的?(10×3=30,2×3=6,30+6=36)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12×3的口算的步骤。

(5)指名学生按口算步骤算出得数。

14×2

21×3

42×2

(6)口算下面各题。

12×4

23×2

32×3

(同桌二人互相说说口算步骤,再举手回答口算结果)

2.学习例2:口算 120×3.

(1)让学生试做。提问计算结果及思考过程。

提问:120×3得多少?怎样想的?(120表示1个百和2个十, 1个百乘以3得300, 2个十乘以3得60,300加60等于 360)

教师把结果板书出来:120×3=360.

(2)教师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分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解题方法,再口算出结果来。(指名回答)

120×4

140×2

230×3

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先讨论再回答)

学生回答。(120×4,我把120看作 12个十,用12个十乘以4,得48个十,就是 480)(140×2,我先把它看作14×2得 2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得 280)……

师说:以上几位同学想得很好,他们在学习上肯动脑,掌握知识也很灵活。以后我们口算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按上面说的哪种口算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1×2

130×3

指名回答,多找几位同学来说。

2.全班笔练:

130×2

410×2

430×2

110×7

110×3

20×4

3.视题直接写得数。(做在书上)

做完之后,集体订正,指名个别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列式并口算出结果:(投影打出)

(2)5乘600得多少?

5.列式并口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1)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21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元?

(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的方法,有的题目,同学们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很好。希望大家理解了算理之后,计算一定要准确,达到做一题就对一题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个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本节课,利用了直观与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活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2的教学,注意了“放手”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悟出了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本节课注意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反馈,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篇七

口算乘法

第1课时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乘法》教案 篇八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设计意图

第一,意义法则有机融合。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

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本单元内容编排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无论意义还是算理算法都立足基础,再进行改造拓展,逐步实现整体架构。

第三,关注知识前后衔接。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分数乘整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有效练习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创设情境              二、

组织探究分乘整数的算理数                      复习: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 + = + + 教学例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复习连加巩固乘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及意义    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沟通分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乘法算式与连加法算式的联系理解分数乖整数的算理和归纳出分数乖整数的计算方法三、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 练习八第3-5题          通过练习明确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 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反思重建       课题:一个数乘分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际、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  复习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答,联系现实的数量关系体会这些算式的具体含义,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发展了乘法的意义。巩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并延伸至后续解决其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去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 3、做      4、练习八第6-9题。  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            通过列式计算,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的倍数一样,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反思重建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3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进一步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二、组织探究

教学例3  通过对“红花比黄花多1/10”的分数具体含义的理解,明确这个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以及单位“1”的几分之几表示哪个数量。这对于帮助学生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三、练习                                         四、总结

1、  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巩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句话的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1、做练习八第14题 2、做练习八第15、16题 3、做练习八第17题      4、做练习八第11题 5 做练习八第12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两组题目及其相应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初步认数识到一个与。比1大或比1小的分数相乘的规律                      五、作业           反思重建       课题:分数乘分数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通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说数量关系今年收获的苹果比去年多1/5甲修的米数比乙少2/7,甲是乙的几分之几?3米的5/9是多少?2、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学例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例4 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教学例5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根据例4中建立的初步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操作来验证猜想,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猜想的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试一试通过试一试,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到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p46的试一试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4、做练习九的第5题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七、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练习九的第2、5题反思重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共有2819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新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