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案及答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引入新课:
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讨论:
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
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
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七、本节小结: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八、教学反思:
1、内容熟悉,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清晰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
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
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
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
4、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
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关系细胞衰老的原因,历来是研究人员极为关注又很难回答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先后提出过多种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问题)
[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叫同学们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投影展示出来,结合教材P123讨论题讨论分析之。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
1、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
2、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特定基础控制的主动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细胞凋亡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例如,在胚胎发育时期清除多余的细胞,有利于器官的建成。当细胞被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时,机体也会通过凋亡的方式加以清除。
六、总结: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七、作业布置:
P124练习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三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
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
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②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教学难点
单因子变量原则中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每个同学对几个著名实验的实验年代、科学家人名、国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逐一整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体会讲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为加深印象,教师通过Flash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归纳实验结果。
从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我们看到科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我们更需要学习科学家们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问: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1880年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那么同学们回忆第二章学习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析比较叶绿体中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对着细胞挂图讲述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
3、叶绿体中色素: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帮助同学回忆,用几分钟讲述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4人一组完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可明显地看到红和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科学史)中认识细胞的统一性。本节在教学策略上也应该体现这些思路。
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其中1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1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学习。
1、领悟原理,细心操作,学会使用高倍镜。
教师应注意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不同生物的各种细胞可以更好地说明细胞的多样性,而不同生物的细胞共有的结构又可以说明细胞的统一性。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下面的一些材料。
教师也可以展示这些生物细胞的图片,给学生观察时提供参考。
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很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也不合格,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示范和指导。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见教材图示,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
教师针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另外,临时装片的制作也是难点,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用的材料过多;切片太厚;不盖盖玻片,或者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压片的方法不当;气泡太多而不容易观察到细胞,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
使用高倍镜观察各种细胞是手段,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目标,教师应在学生观察之后及时进行总结。
2、比较见异同,出真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可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例如,“原核”是指原始的细胞核,“真核”是指真正的细胞核。这两类细胞的“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呢?教师可展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原核细胞的“核”叫拟核,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列表总结:
表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教学用简表)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孟德尔遗传规律,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所表达的相关性状。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是观察与思考,二是分组讨论。鉴于本实验比较繁杂难懂,所以必须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三、学情分析:
实验课是对原有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操作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及实际操作等手段把整个实验流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实验参考书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实际运用和操作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获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五、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六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
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
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难点
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提出问题: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的干细胞概况。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四)课后练习
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案及答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