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教案《夏感》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8 08:57:2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教案《夏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案《夏感》精品多篇

《夏感》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 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 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 ,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

明确学习目标

生朗读课文

两位学生默写课后词语的注音并解释。

讨论交流。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小结(教学反思)

学生对 课文语言赏析较好

课前预习效果不好,一部分字词注音不准确

阅读课文不流利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 勤

紧张旋律

《夏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和《秋天》,这四篇文章有散文,也有现代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夏天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感悟作者对夏天由衷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尽四时之景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朱自清先生钟情于春,他笔下的《春》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回味无穷;老舍先生偏爱冬,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也忍不住心生怜爱如入仙境,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却对夏有独特的情感,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感》

结合前面刚学的两篇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导入,这样的设计联系了旧知,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能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作者简介)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梁衡,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简单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检测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随时做标记

(可能读错的字词:芊芊 厚发 黛色 潜 主宰 熟透 酿成 磅礴 贮满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迸发 场 )

二读课文,思考:文章名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的感觉是怎样的?(紧张,热烈,急促)

三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夏天景致?体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①总(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总(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②自然景象(2)(虚实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蓬勃的生命力;

夏天的色彩(3)(对比)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紧张的旋律(4)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③体现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气势

(一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做标记,二读可以请同学读也可以一起读,三读让同学自己读,四读齐读)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美文欣赏,反复品读是关键,因此本环节以朗读贯穿前后,以“感”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研讨逐步进入文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紧扣目标1

三、品味赏析,鉴赏情意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②“火红的太阳……舰船”

比喻形象的写出了麦浪的气势

③“春之色……的终极”

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拟人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田间那……活力”

挑、举、匍匐,拟人

2、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说一说“夏之色”(结合课后练习3)

赏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模仿创作:夏之色为的,如,如,

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可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讲练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进而实现目标2

四、升华主题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哪些语句描绘了紧张的旋律?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 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

2、繁华都市也有炎炎夏季,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农村农民劳动的场景呢?

(参考,学生自由发挥)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作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赞美夏季,更是纵情高歌用苦涩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这紧张,热烈,急促的生命乐章!升华文章主题,完成目标3

五、课后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搜集一两篇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一项作业强调了这一点;第二项作业是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六、板书设计

自然之夏

紧张 夏之景

热烈 夏之色

急促 夏之韵 —— 农人之夏

热爱,赞美

《夏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语言,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个地方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已远去。你们对夏天是什么感觉?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适当点评。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散文,它描绘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夏天。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作者梁衡(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3、提问: 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4、提问: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提示:可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把课文的语句说进你的话中)

师示范:我从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这是一个蓬勃的夏天,植物长得很茂盛。

感悟:我从_____看到一个_____的夏天。(多媒体显示)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我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中看到一个紧张的夏天。

生2:我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看到一个收获的夏天。师:是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生3:我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农作物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生4:我从“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看到一个生命交替的夏天。

生: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

(师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棉苗、高粱、瓜秧

(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

(农民辛劳)

师:这就是黄河流域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黄土地的“金色”夏天有着独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北方流域的夏天。(多媒体显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烘烤:太阳温度高。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的答案:

1、“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3、“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6、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作者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精心营构,每一词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表达着对夏的赞美和感悟。那么,我们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呢?

四、指导朗读

师: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要读出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要读出夏天火热、急促的氛围。还要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显示:梁衡散文的特点,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出示朗读训练的内容

1、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多媒体出示: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在一首描写《夏》的诗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学习。

扯一缕炽热的夏风

放进柳笛未逝的童贞中吹响

撷一片高天的轻云

喂养洁白的思想

是枣花绽放的季节

是丰收鼓荡村夫情绪的日子

堆积如山的金黄

飘逸醉人的幽香

晶晶汗水润透铜色的土地

贫瘠的土壤哺育着芸芸千苍

黝黑的肤色中萌生翠绿

盛夏启程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布置: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写一段话。

仿写:你看,那___那___那___无不_____。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她的 。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比喻句和拟人句[1] ,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七、板书设计:

夏之景:

景美 修辞:比喻、拟人

感观:由视觉、听觉到嗅觉。

夏之色: 金黄(收获已有而希望之未尽)

夏 感 紧张、热烈、急促

梁 衡 人美 夏之律:紧张、急促(人勤快)

赞美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因此,在备课上我下了一翻工夫,总算是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创造。这篇文章备课时,我参考了许多资料,但总觉得教材处理起来不能完整、系统,体现一个梯度并有一个高潮。于是,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这篇文章以赞美夏天为主题,赞美夏天的什么?有两点是明确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启发人的积极奋进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分析感悟时,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觉得,要能够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积累经验。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课堂预设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以至于有“请君入瓮”之嫌,因此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后的教学还应该多考虑这个方面。

【1】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初步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味语言。所以这种提法显得太狭隘,应改为“下面老师把2-4段的内容交给大家,每个人选择几个你喜欢的句子,从炼字、修辞、句式等角度来品味。先理解,然后依照自己的理解读出声来。等下,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理解和朗读入味。”

【2】在第三个大的教学环节中还应该设置第4个环节:感悟本文的主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1、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体味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讲到这里,老师心中还有个疑问,(打出大屏幕:

(三)质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难道只有金黄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发表见解)作者选取金黄作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请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补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现任:①新闻出版署副署长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③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①梁衡很谦虚②梁衡待人诚恳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3)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师小结:正是因为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展示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林则徐,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热的夏季劳作图。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赏完北方的夏,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师小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下面老师想用这样几句话为我们这节课,也为梁衡的这篇文章作个小结:

梁衡有心创《夏感》,词铿句锵显情意。同学何幸赏佳作,摩拳擦掌见活力。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2)写作要求:1.紧扣住夏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案《夏感》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教案《夏感》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07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教案《夏感》精品多篇下载
教案《夏感》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