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0:57:2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前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二、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三、学生活动:“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3、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业】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

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

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___)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___)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那时由于人太少,劳动力兵力奇缺,勾践的这种奖励措施有利于越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这一措施推广到今天呢?当然不能。因为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强化人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材料:人体质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发烧,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个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适合人类需要又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还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还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综上所说:人口数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应该适度,适度的标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但现实如何呢?

二、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1、请看课本36页图5-2,什么感觉?人口过多。1997年世界人口达58亿,1999年60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五,发展中国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达三十,而发达国家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组数字能说明什么?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这十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其中亚洲占六个,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无常住人口。这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众多,增长过快,增长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匀。这些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后果:

(一)、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二)、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

(三)、全球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发展中国家失业增多经济受阻

(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老年人赡养问题。

由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虽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长具有惯性,世界人口增长势头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为了唤起各国政府人民对人口问题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了人口问题二目内容,一是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双重”

双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重作用:促进或延缓作用

双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双重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课堂练习

是非判断题

1、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两者都是无条件的。

2、在生产资料限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强化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为10∶1,1990年扩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但与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关系。

4.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国人口增长马上停止。

5、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人们扩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口更加增多。

选择题:

1、在个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可见(___)

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B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D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2、人口发展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了(___)

A人对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

B人口发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问答题: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人从出生到参加工作前的时间和年迈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不是生产者,但仍是消费者,因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三

一、课标解读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近法律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了解我们身边的行为规则,掌握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

2、知道公民的生活和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认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第二框法不可违

1、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和区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

2、掌握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刑罚及其种类,正确把握刑法

犯罪和刑罚的关系。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把握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2、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认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2、了解和区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3、了解和区分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和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了解和灵活运用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掌握诉说诉讼的含义、作用及其类型。

2、认识依法维权的意义,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四

课文主题:

《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过程: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五

教学主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

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参考教材第110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本案例中的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小芳的家长效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上门做了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工作。小芳的继父最终愉快的同意继续送小芳上学。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阅读教材第108页-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打官司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可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

3、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二)“敢打官司”

1、什么是诉讼?

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打官司(诉讼)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它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种类型。(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例“小李状告税局”,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可参考教材第112页的“相关知识连接”,

小小辩论赛:主题——打官司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三)“善于斗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小平应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②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www.haoword.com)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例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

1、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见义智为?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

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下报复。而应该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就得诉诸于法律,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范文,共有991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