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月光曲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1-13 07:19:2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霍懋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3、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造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第二大段的第二层,贝多芬进到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特别是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

分清事物和联想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

2、难点:课文中对《月光曲》内容的描述,意境较深,是本文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幻灯片若干张。

2、图画幻灯片三张:①贝多芬在茅屋中弹奏《月光曲》;②平静的大海;③波涛汹涌的大海。

3、小黑板一块,上写“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洒遍了银光”、“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等词语。

4、放《月光曲》的音乐录音两段。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课文,从开头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第一首曲子,使学生知道贝多芬同情盲姑娘;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板书:28月光曲)。

《月光曲》是本课的课题,它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

2、检查预习的情况,提出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芬、谱、茵、键”都是声旁直接标音的形声字;“幽”的笔顺较难;“券”容易和“卷”混;“幽静”、“恬静”、“陶醉”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

3、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并能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4、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通过质疑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准备。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什么是传说?(2)贝多芬刚弹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会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呢?(3)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4)为什么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呢?

5、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一段简单介绍了《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重点读最后一句话。

提问:

(1)什么是传说?

(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应该写什么?

小结: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一般的民间传说都较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正确地认识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 这一段写了“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就应该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了。全文从这里分为两大段。

6、阅读第二段,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第一首曲子。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提问:

①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了琴声?“幽静”是什么意思?(板书:听到) ②琴声为什么断断续续?当贝多芬听到别人弹他的曲子,弹得很不熟练,他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板书:走近)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

提问:

①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什么?(板书:听到)

②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以后,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板书:走进)

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

妹妹的话,要读出那种想弹而又弹不好,感到为难的语气,和渴望听到贝多芬演奏的感情。

哥哥的话,“是啊”,语气中充满对妹妹的爱和对妹妹的歉意;“可是”后面的话,他不忍说出,语气中带有不满情绪。

妹妹安慰哥哥的话,要表现出她很懂事,可是心里也很难过。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的情景。 提问:

①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了什么?茅屋的情景,说明这家人的生活怎么样? ②贝多芬知道琴声为什么断断续续了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

(4)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写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弹琴。

指导朗读:贝多芬回答皮鞋匠的问话。

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弹琴,这句话充满了热情,态度非常诚恳。

(5)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盲姑娘听到贝多芬弹琴,心情非常激动,她马上想到了这是贝多芬在弹琴。

提问:

①在贝多芬弹琴的时候,盲姑娘怎么样?“入神”是什么意思?

②贝多芬弹完一曲时,盲姑娘是怎么说的?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贝多芬的话。

要用赞赏的语调来读,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读得高一些、重一些。第一句还在回味刚才的音乐突出一个“熟”字;第二句感情越来越激动突出一个“深”字;第三句猜想到为她弹琴的可能是贝多芬本人,第一个“您”字后面要有较大的停顿,表现出惊喜的心情。

(6)指名读第七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提问:

①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赞美的话后,为什么又给他弹一曲呢?他可能是怎么想的?(板书:听到再弹)

②贝多芬再弹一曲,弹的是哪一首曲子?

小结:

夜深人静,从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引起了贝多芬的注意。促使他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兄妹俩是那么喜欢音乐,又是那么可爱,可是穷困得连张音乐会的入场券也买不起,这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于是,他走进茅屋,看到弹琴的竟是个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决定为盲姑娘弹一曲。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地赞美他的弹奏,并且听出他就是贝多芬,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把全文读完,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美和《月光曲》音乐的美,使学生知道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2、总结全文,使学生掌握全文的思路并分清课文中实在的事物和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用幻灯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朗读学过的课文。

2、继续阅读第二段课文。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 提问:

①课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光?

(指名学生背李白的诗《静夜思》)

②这时茅屋里是什么样的情景?按照图画描述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茅屋内的情景。

(用幻灯揭示图画①)

(2)指名读第九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兄妹俩听《月光曲》时的情况和《月光曲》的内容。

提问:

①“好象”是什么意思?皮鞋匠在听《月光曲》时好象看到了什么?按照图画描述月光照耀下海面的美丽景色。

(用幻灯揭示图画②)

(出示小黑板,根据提示的一组词语,想象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的景色。) ②皮鞋匠在听《月光曲》时,真的看到大海了吗?

(开录音机,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平静的大海的一段音乐。)

(指导朗读,表现出大海的平静和美丽。)

③海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按照图画描述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

(用幻灯揭示图画③)

(开录音机,欣赏《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

(指导朗读,表现出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激烈变化。)

④贝多芬的曲子开始是那样优美平静,为什么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谁能体会一下贝多芬当时的心情?

⑤妹妹在听《月光曲》时的情形怎样?“恬静”是什么意思?

⑥妹妹是个盲姑娘,本来看不见,课文中怎么说看到了?

(3)齐读第十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谱写《月光曲》。 提问:

①“陶醉”是什么意思?

②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谱写《月光曲》?(板书:飞奔)

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画和欣赏音乐,我们好象和兄妹俩一起听到了贝多芬在演奏《月光曲》。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象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

3、再次让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从“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以这部分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分清课文中实在的事物和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实在的事物:蜡烛、月光、窗子、茅屋、琴键以及贝多芬弹琴发出的琴声。 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时看到的大海上的景色等。

5、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概括段意:

第一段:简单地介绍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2)归纳主要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的意思”。

(2)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造句。

附板书:

月光曲

听到听到听到

走近走进 飞奔

第二篇:月光曲教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课件播放音乐《致爱丽斯》,刚才这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她很聪明啊,她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听过吗? 据我所知,这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师板书“贝多芬”)

师: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板书:月光曲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资料。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讲一讲。2、检查读课文。 纠正字音。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

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默读,师巡视,师插话:恩,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

一些句子画了下来,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

读了这兄妹俩的对话,你体会到什么?

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满足妹妹亲耳听曲子而遗憾、内疚,妹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反过来叫哥哥别难过,安慰哥哥说自己随便说说罢了。

师:贝多芬被兄妹俩的互相体贴的手足之情感动了。

师:贝多芬弹完了一首曲子之后,有没有离开兄妹俩的家啊?(生答)他为什么不离开?(他被姑娘热爱音乐的精神所感动,想为姑娘再弹一首曲子。)

2、细读第八自然段

1)、感受情景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啊。贝多芬多想再为姑娘弹一首他自己的曲子

啊?可就在他要弹奏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到底是怎样的意外啊?(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蜡烛灭了以后是怎样地一副情景啊?(出示课件)请你用横线划出描写当时情景的句子。

2)读句子

a、默读,想象当时的画面。

b、齐读,要求读整齐,语调轻柔。

3)、理解词语

师:那在这里的“清幽”一词是什么意思呢?(秀丽而幽静)能不能

给它找个好朋友啊?(幽静)

4)、点明〈月光曲〉的由来

师:当时贝多芬按键弹起的是哪首曲子啊?(月光曲)能谈谈你的看

法吗?(因为当时贝多芬是借助月光弹这一首曲子的,因此命名为〈月光曲〉。

3、细读第九自然段

1)、整体感知

师: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出示课件,教师范读)

2)、理解曲调

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的曲调应该是这样变化的啊?(出示课件)(舒

缓—明快—高昂)老师这里有三副画面,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文字的描述,把这三副画排排顺序?(3 1 2)(小组讨论)

3)、整理画面

a、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c、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你们想听这首〈月光曲〉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播放

flash)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一边欣赏,一边介绍)这是第一副画,它描绘的是月亮刚刚升起的画面,曲调非常的轻柔;这是

第二副画,描绘的是月亮渐渐升高的画面,曲调渐渐明快起来了;这是第三副画,描绘是海风吹来时的画面,曲调就变得十分高昂了。

师:下面我请同学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并对照一下,是描写哪

一副画面的。

4)、读句子

a、自由朗读,要求读通顺。

b、齐声朗读,要求读整齐。

c、个别朗读,要求语调的变化。

5)、感情升华

师:当皮鞋匠看着妹妹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月光正照在她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想到了什么?(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相信同学们听完以后肯定也有感想,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吧。

4、读第十自然段

1)、接近尾声

师:同学们,你们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吗?(生答)正如你们一样,

这兄妹俩也被这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陶醉了呢?(他们连贝多芬什么时候离去都不知道。)

2)、点明主旨

师:那你们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会匆匆离去吗?(他要把〈月光曲〉记

录下来)

四、欣赏音乐

师:〈月光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今天我们正好有这样的机会,就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次这首乐曲的美妙之处吧。(播放音乐)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

许多的作品,希望你们课后能多去搜集贝多芬创作的歌曲,多听听他的乐曲,体会一下他的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三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现在,我们来听音乐家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听了月光奏鸣曲,你们有什么感受?月光奏鸣曲太美妙了。传说两百年前,在莱茵河畔一间茅(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屋里,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妹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了一曲。这支曲子的名字就是《月光奏鸣曲》。这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月光曲》。 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在小组内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象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把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也可以把感受写下来。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一同交流。

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象看到了什么?有哪几幅画面。你回答问题非常完整,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同学们,那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二人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开始是平静的,微波粼粼的,后来波涛汹涌。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同学们,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读描写月亮刚刚升起大海的景象。谢谢你的朗读。我听出了月亮在慢慢升起,微小的波浪在闪闪发光,看上去非常柔和。谁还想读,请你把我们带到那静静的海边去欣赏。你的声音真好听,希望多多表现自己。李老师也想读,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吗?请同学们认真听,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听了我的朗读,你们听出了什么? 语速在加快,音乐气势在逐渐增强。谁再读读。月亮在使劲儿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多么奇丽呀!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谁能把这种变化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待会儿当小评委或比赛读。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语速加快,越来越快;气势凶猛;高昂激越。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刮、卷、涌)(大风、巨浪)(一个连一个)下面进行朗读比赛,强音乐骤响。语速加快了,越来越快:李老师欣赏你的风起浪卷,是那样的高昂、是那样的激越。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气势凶猛。

六(一)班的同学们个个会朗读,都是语文素养很高的孩子们。同学们,从兄妹俩美好的联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①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乐曲是怎样的?

你的想象真丰富,有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开始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弹得也有劲啦,琴声高昂激越。②看到了奇丽的画面联想让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幅奇丽的画面,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

③感受了贝多芬的情感。同学们,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柔和舒缓到高昂激越,为什么有这变化呢?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从兄妹俩美好的联想中我们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奇丽的画面,强烈的情感!月光曲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和兄妹俩一同欣赏。同学们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是恬静的,你们想读吗? 好,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九自然段,我读写实部分,你们读联想部分。

我们一同感受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即兴创作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快速浏览2—8自然段,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寻找原因。 同学们,我们来交流,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

①听到兄妹俩对话,贝多芬产生了同情;②一曲弹完,盲姑娘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贝多芬创作的激情顿生。

好!让我们一同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去感受、去体会。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兄妹俩对话。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分角色读。

同学们,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究竟听到哪句话怦然心动呢?谁先来读。注意,要读得能打

动音乐家贝多芬的心。注意啊的变调,多难弹啊,多好啊。谁再读。是啊,从一个陌生姑娘的口中,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名字,音乐家贝多芬能不心动吗?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哦,同学们,不要忘了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盲姑娘渴望能听贝多芬弹奏;盲姑娘非常急切想学会弹贝多芬的曲子!

(家里穷)你从哪些地方感受盲姑娘家境贫穷?(一支蜡烛、旧钢琴、茅屋;入场券太贵,家里太穷;听别人弹)

他们家里一贫如洗,却有一架旧钢琴,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家境贫穷,但依然热爱生活,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他的心被触动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练习分角色读兄妹俩对话。(指名读)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懂事,善解人意)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发自内心的,那她为什么这样说呢?走进盲姑娘的内心想一想。盲姑娘在掩饰自己的情感,她在安慰哥哥,不想哥哥难过。其实自己的心理是那样的无奈啊。还有想补充的吗?还有想补充的吗?贝多芬还会听出什么?(关心体贴)

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兄妹之间关心体贴,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的心,激起了他强烈的同情心。他走进茅屋,坐在旧钢琴前面,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女同学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男同学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这是盲姑娘和贝多芬之间的对话,自己再读一读这段对话,边读边想,你们还有哪些疑问。疑问疑问,有疑就要问。读了这段对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家,年龄比盲姑娘大,他怎么称盲姑娘为您?好!谁能帮帮他,帮助也是一种学习。哦!也就是说称盲姑娘为您,既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也是出于一种礼貌。

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一曲?盲姑娘听了一曲,为什么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盲姑娘问他是否贝多芬,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同学们,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首先来思考,双目失明的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盲姑娘热爱贝多芬的音乐;盲姑娘了解贝多芬的音乐)

我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写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他非常喜欢听俞伯牙的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我们能从什么地方感受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入神”说明了什么?( 盲姑娘听琴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从盲姑娘的神态中可以感受到是贝多芬的知音,你们还从哪儿感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多纯熟”是什么意思(弹奏的技能熟练)从“多深”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能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同学们,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又懂贝多芬的音乐,能从贝多芬的琴声中听出贝多芬内心强烈的感情,他十分了解贝多芬啊,是贝多芬的知音。谁读读盲姑娘说的那句话,读出盲姑娘内心的激动。师读“您”第一个您表示猜测,语调应延长一些。你再试着读一读,好吗?

此时,老师有个疑问,盲姑娘只是听了一首曲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呢?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她太激动了。你读一读,好吗?当她终于听到贝多芬的弹奏,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谁读。让我们试着走进盲姑娘的内心去想一想,她为什么如此激动。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

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难以置信,贝多芬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样贫穷的姑娘弹曲子。她几乎不敢相信,所以很激动。齐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贝多芬的性格特别孤僻高傲;他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能遇到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特别激动.所以他决定“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俞伯牙破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刚才有个同学还问,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谁来大胆谈谈你的看法。(默认,此时无声胜有声;心心相印,没有必要非得承认: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是他的生命,是他的语言,所以他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齐读“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谈谈对“清幽”的理解。(风景秀丽而幽静)

月光照亮茅屋,周围的环境清幽静美。贝多芬望了望兄妹俩,心中掀起万丈波澜,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起你的笔,开始写吧!(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为我的知音再献上一曲。三个多么,一组排比句,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贝多芬想,这位姑娘非常喜欢我的音乐,即使她看不见,我也要为她谱一首曲子,现在月光这么美、这么亮,就像这位姑娘的心灵,我要让她看到美丽而皎洁的月光。月光下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触动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灵感)(虽然我没有力量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照亮。我要为穷苦人民作曲弹琴。)

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穷苦人民作曲弹琴。让我们一起读:“我的音乐是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同学们,他要把这些想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因为他自己也说过, “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通过月光曲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读。 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是贝多芬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他们鸣不平。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记录了月光曲。

同学们,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妹弹了一曲又一曲,这个美丽的传说其实就是一首动听的月光曲

课后希望同学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练习写一段话。

写一写: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学习在写事中加入联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联想的内容。也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四篇:月光曲教案设计

月光曲

教学要求: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出示问题,听音乐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据要内容吗?

2.文章中从哪到哪讲的是“传说”的内容?

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二、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

3、说说词语的意思: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激动、倾听

三、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总的介绍。(1自然段);第二部分:关于《月光曲》的传说。(2—11自然段)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小部分。”

第一层:2—6第二层:7—11

3、出示问题,讲读第一层。

1、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

2、“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 ○

3、贝多芬又听到了谁和谁的对话?把对话部分用——画下来。 ○

4、通过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

4、品读课文第二层。

(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也看到了文中的一幅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月光升起,微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月光升起,穿过微云。

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2).出示要求,细读第二层: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 ○

2、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画出来。 ○

3、贝多芬按键弹起的是那首曲子? ○

4、从文中找出描写《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

六、拓展练习。

幻灯片出示问题。

七、总结:“学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

八、板书设计

月光升起微波粼粼

月 光 曲月光升起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第五篇:音乐片段课月光曲教案

音乐片段课《月光曲》教案

珊瑚中学西校区许晓华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 欣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感受体验其音乐的风格特征;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 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情感、艺术形象。

(三)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体验与探究

导入:利用《水调歌头》歌曲导入欣赏月的浪漫意境和迷人魅力,因不同的人对月光有不同的感受,分四个环节欣赏:

1、看图片感悟月光的静态美,请学生说出月光有哪些特点。

2、品词——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悟月光下人的思绪;再次听唱《水调歌头》,感悟歌曲的情绪。

3、感怀——师生借月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赏乐曲——聆听《月光》,感悟作曲家是调动什么音乐要素来描绘月光的,体验、比较作品在音色、调式、旋律、节奏、速度方面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⑴片断一:

师:大家听听开头的这一连串音,谁最适合表现月亮的色彩(钢琴演示主题一 生:(略)

师:生活中的月亮给我们一种?请大家再听听的这一连串音谁最适合表现月亮

的?(教师弹单音和音程的对比)

生:(略)

师:对,这明亮的音色及和声色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略)

⑵片断二

师:这是作品中间的片断,这时节奏、力度起了什么变化?音乐使人的心情? 生:(略)

师: 从两个片断的欣赏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月光》音乐的特点:

速度较慢,旋律线起伏不大,节奏不规整,力度轻柔。作曲家德彪西就这样巧妙的运用音乐要素 (速度节奏力度弦律…) 塑造月夜的音乐形象。

5、探讨作曲家德彪西运用了哪些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景象?听完整的音乐——月光曲。

6、师生交流:

①用和声及节奏的变化体现光与色的变化;

②模糊的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

3教师简介印象派——用模糊的轮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视觉印象。 ○

注重表现。

德彪西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成新颖的语言;用松散流动状态的节奏和平稳悠长的弦律线表现月光的幽静;用丰富的和声表现月光色彩柔和朦胧;充分发挥声音造型能力,再现一个景物的视觉印象形成流派, 这个流派曾被称作“一个人的流派”,而这一个人指的就是德彪西。流派指印象派音乐。

word该篇DOC格式月光曲教案(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248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月光曲教案(精选多篇)下载
月光曲教案(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