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修文理功,教育显风格,真心育桃李喜看新意红
教育是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而学生是这阳光下最鲜活的生命。这无疑赋予了班主任工作以高尚,以重任。创建良好班集体,培育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任重道远,尤其对我,一个刚刚起步的青涩的青年班主任,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幸运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快接近远方的车票,那就是精心量身搭建的班主任师徒结对平台,为我们专业化发展引路领航,让我遇到了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领路人,孙吉旺孙主任。他悉心指导,让我明白班会对学生教育的意义,怎样去开好班会,他告诉我,班会课不在于活动花哨,更重要的学生从中受教,在师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班开展了《友谊之花沁香开》主题班会,快乐游戏、嘉宾访谈、情境小剧等环节,把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素材搬进课堂,鲜活地指引学生善交益友、乐教诤友,不交损友;他言传身教,教我怎么抓住学生心理,怎么跟学生谈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走入学生内心;他倾囊相授,悉心的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让我少了伫立彷徨的等待,而平添了踏雪寻梅的动力,让我在班级工作中形成了虽不成熟却也略有些成效的方法,今天班门弄斧,与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1. 实行德育积分,精细管理,塑造行为。
我们班级自入学之初便建立了班级公约,公布了德育学分评比细则,成立了精诚团结的班干部集体,设置执勤班委,将行为规范的要点诸如作业、纪律、表扬、批评一一量化,以小组为单位,一天一宣读,一周一总结,这样,无论是课前作业,课上纪律,课间相处都能到到及时的反馈。评比结果张贴上墙,表扬先进,给予小小的奖励;弥补不足,指出落后小组出现的问题,谁出现了问题,促使班内组内争先恐后,扬长避短,每个人都是班级秩序的监督者和捍卫者,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进行规范约束,带动班内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2用好班级日志,实现自主教育,建立班级情怀
入学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记录用好手中的笔,墨纸素笺上,记录属于我们的喜怒哀乐,贮藏那些难以名状的感动。每一学年我都书写卷首寄语来寄情感寄希望,(比如入学之初的寄语)以期润物细无声。然后由同学们男女生交替学号轮换,每日移交,第二天写作者用5分钟诵读,这一天他眼中的班级,他捕捉到的班级青春记忆。同学们听得兴味盎然。
3.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眼界开阔心自宽。我一直以为读好的书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灵。所以我班建立图书角,有当天时新的报纸,有学生自带的喜欢的书籍,每天午休前与自习课拿出半小时的固定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摘录、分享,亦或者概括梗概,绘制思维导图。静静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充盈和惬意。腹中藏有万卷书,才能足下行出万里路。
班主任拜师活动,让我渐渐由青涩而趋向成熟。这些点滴的方法心得源于导师对我的指导帮助,更源于身边优秀班主任言传身教。杨建成老师
7月,很有幸参加了“展班主任专业技能,促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主题研讨交流会。来自京津冀三地小初高的9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自己精湛的技能,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环节,班主任们展示自己独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班理念与方略,可谓一人一品,个性鲜明。
他们利用家访,开启心与心的对话,初访、再访,邀请回访,多一点了解,也就开创多一方天地;
他们巧设活动育桃李,同心共蓄正能量,让学生融入集体,感恩负责,勇于超越。
他们用爱铸魂,用真爱、博爱、厚爱,全方位来爱学生,熏陶渐染,化育心灵。
他们因材施教,私人定制补短计划、高峰体验,让学生悦纳自我,寻需而上。等等。
九个层面,九种特色,以他们最经典、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让教育显得有风格,也就更有成效。
第二环节,情境答辩,与教育相关的学生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5分钟思考并答辩。这些老师才思敏捷,稍加思索甚至不假思索地去作答,联想建构,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更让我钦佩的是他们脱口而出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维果斯基的教育理念;信手拈来的是陶行知、叶圣陶蕴满智慧的教育名言。让我感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不断的学习磨练,形成自己的德育理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三环节,才艺展示,是最令我惊羡与感动的。这些优秀班主任们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竟能掌握多方面的才艺,京剧唱腔未落,精彩评书又起,古琴翰墨,舞蹈魔术,作诗航拍,九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才艺,成了他们做好班主任最好的附加资本,对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凝聚人心人气,凝铸班规班魂,都有极大的作用。他们让我触动,让我仰望,让我觉得最起码我可以多涉猎多阅读,让自己更有学问,更好的给学生树立向上的榜样。
他们身上那份激情,那份热爱,那份谦逊,那份博学,就如徐徐之水,汩汩而出;如清风徐来,在我心中荡起粼粼水波。让我感念做
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本着“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但是一颗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的想法,用心去做好班主任工作,真心育桃李,喜看新意红遍,倾听孩子们拔节成长的声音,虽然能力尚浅,但师傅和身边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帮助,让我品尝了生长的味道,激励我始终向前,用心去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