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
学校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学校是老师与学生有形的课堂,而家访则是无形的课堂,正是家访这座无形的课堂构建的心灵桥梁,连接着老师与家长的心。家访是我执教这么多年来最最依赖的一种方法,每次都是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学生家,走出来的心情却是千差万别。一次次的家访,使我感触良多。
我们班曾有一位同学,从我接班起,她几乎天天上学迟到,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当各科老师询问时,她总是以作业找不到了、作业忘记带了、家里有事没写成等理由搪塞老师,每次都要在学校同学的监督下再去补头一天的作业。本来挺乖巧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我很不解,带着这种困惑,2022年2月20号的中午,我走访了她的家庭。得到的情况却是:她爸爸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外出了,只剩他们母女相依为命,妈妈靠在住家附近做一些零工来维持生活,有的时候直接把孩子放在大伯家,大伯家只有大伯,二伯和年迈的奶奶。大伯二伯都是单身,因为奶奶年迈,已经没什么操持家务的能力,伯伯们白天在外干活,没时间料理家务,所以家里的一切都是这位同学打理;更没有家人去督促她的学习了。就是这些家庭原因,孩子经常完不成作业,上学也经常迟到。当我知道这些情况,面对这种缺失了爱的孩子,她的生活状况让我感到很心痛,年幼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她却只能自己坚强,痛了,累了一个人扛,多希望能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去包容她,此时对孩子我没有了埋怨,更多的是一种心疼。“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谎言,不是出自孩子的本性,孩子不愿学习也不是孩子能力不足,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最可怜。因此在家访中得知这一真实情况后,我安排她与要好的同学同桌,让同桌事事督促她,也能及时的了解她的思想波动,晚托期间就特别注意辅导她在学校尽量写完作业。作业只要按时写完,就及时表扬鼓励她的进步。在生活上,更加关注他,关注她的在校就餐,和同学交往,思想状态等等,从生活的点滴多关心她。一个受关注的孩子,她的心里会有更积极的东西在滋生吧。后来她告诉我说爸爸回来找活干了,不走了,我高兴得很,只因为孩子终于有人照顾了。现在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她告诉我说:“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我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
我欣慰的看着孩子的进步,但心痛并没有减少,因为我知道她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我只能用微薄之力去弥补她缺失的爱。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