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中山大学校长新生致辞 文档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自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至今,中山大学走过了八十五年的历程。八十五年来,中山大学肩负着中山先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殷切嘱托,遵循他手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百折不回,执着前行。今天的中山大学是一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更是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和创造科学知识的学术殿堂。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许多享有盛名的文、理、医各学科的杰出学术大师,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他们为大学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中山大学,已集聚了一大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代表的优秀学者,他们承继着先贤的传统,成为中山大学的学术栋梁。在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中,中山大学正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成为中国学术与文化在南方的重镇。`
中山大学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尤为明显。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进一步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山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和学术讲座,涵盖了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学校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专业立交桥”制度,允许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选专业;学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致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多家海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交换学生的制度;学校注重实践经验的获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作为地处这一区域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积极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我校的毕业生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各个行业网罗的对象,许多同学甫一毕业,就找到了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竞相驰骋,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位同学,在中山大学,你将充分领略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全心感受学术殿堂的自由氛围。中山大学热情地欢迎你的到来,你也将以成为一名中山大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
第二篇:爱我中山
爱我中山,建设首善
--------------大连市中山区四十二中2年1班李鑫实施全域城市化和“多中心”发展战略,会削减我区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2014年中山区加快发展还有很多积极因素。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高端产业不动摇,紧紧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不动摇,紧紧围绕功能区完善不动摇,紧紧围绕优化美化城区不动摇,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满怀激情,扎实工作,推进大连科学发展首善区建设,成为大连市完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中山区区长江亲瑜信心百倍。
江亲瑜说,大连核心城市建设和“三个中心”战略部署,表明以金融业为首的高端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沿海经济带战略定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我区提升高端服务的功能带来机遇。我区要在大连市“三个中心”建设中发挥作用,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全力推进“两圈一带”建设,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区。巩固提升中山广场传统金融商务圈基础和功能。发展中高端金融后台服务,大力培育金融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在全市金融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增强金融业辐射东北地区的能力。 坚持北部中央商务区、中部生态居住区、南部旅游观光区的发展战略,尽快启动编制中山区“十二五”规划的论证和调研工作,围绕金融、航运、物流核心功能区建设,以项目为引领,丰富和完善商贸等其他功能区的支撑要素。在以天津街、青泥洼桥为核心的商贸功能区,着力发展高端商贸业,推动传统商业升级改造,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新型业态。搞好延伸辐射,提升三八商圈、岭前商圈的商业氛围,增强对高端化、规模化商业业态的吸纳能力;培育七七街、青云街等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高端餐饮娱乐服务业,促进特色消费。在以解放路、中南路为重点的生态宜居功能区,拓宽改造解放路南段、胜利路东段,改善交通路况。鼓励发展各类便民利民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培育生态、和谐及文化中山的示范区域。在以南部滨海区域为重点的旅游观光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启动老虎滩公园改造,全面规划虎滩沿海布局,引进高端旅游项目,确保老虎滩渔人码头项目全面投入使用,推进琥珀湾等项目。
“项目求质不求量,特色求精不求多,服务求准不求全”,江亲瑜说,2014年是中山区的“招商引资年”,力争使外资上层次,内资有规模。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概念招商、主题招商,加强宣传推介和项目包装,坚持择优、招大、引强,围绕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功能区建设的目标,结合承载空间和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引进投资额大、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影响深远的大项目。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在继续实施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引进扶持优势产业、加强科技研发等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一揽子促进开放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大力引进和培养我区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有利于留住高端人才的服务机制。筹划建设中山区人才大厦,为金融、航运物流等行业的中高端人才提供过渡性安居条件,加大奖励力度,体现高端人才价值,创造适宜人才创业和生活的良好环境。
江亲瑜说,2014年也是中山区机关作风建设年,要按照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要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改善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完美的服务水平,在全域城市化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大连市中山区四十二中2年1班李鑫《光辉的旗帜》是一本告诉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而牺牲的战士,还有一些些古老的历史。每当我看到牺牲的战士们时,我就泪流满面。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还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宏图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黄土地不断创造奇迹,让世界惊叹中华巨变……我们凝望党旗,在心中筑起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跟着伟大的党,信心满怀地迎接灿烂的明天。
贯彻十五大精神,首要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全党和全国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几年来我们所熟悉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我们党在实践中对邓小平理论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这对于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把5800万党员凝聚在一起,把12亿人民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当我看到第九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篇文章时,邱少云的在烈火中永生感动了我: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几百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人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年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
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还是可以把火扑灭的。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象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将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我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
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第三篇: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意义标本
专题动机
产业集群:竞争力源泉
●赢周刊记者陈萌 文/图
一种关注的延续与坚持,从来不是偶然。
《赢周刊》的目光投射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也正是一种关注的持续深入。
在尝试对中小企业做出全景式探究的同时,我们也开始深入中小型企业发展规律、产业现象,探究先进模式背后的某些产业结构和经济规律;寻找结构和规律背后中小企业的生长脉络、价值和意义所在。
当“中小企业集群”现象成为如今产业经济学家研究之显学的同时,《赢周刊》关注这一现象的现实意义同时凸现出来——产业集群显然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如何在产业集群良性发展过程中,吸纳和经营集群优势,从而具备更加鲜活、持久和高效发展的可能,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现实课题。
古镇——这个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灯饰之都”地位的中山小镇的标本意义,与我们中小企业集群专题的设想几乎是一脉相承。
或许事实更能说明问题:1400多家灯饰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中在一个小小乡镇,这种情况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
从其它行业看,这种例子又俯拾皆是。如意大利的瓷砖业,高度集中在梭罗萨这样一个小镇;德国的印刷业集中在欧伯瑟镇;我国温州的低压电器企业,集聚在乐清市柳市镇??
产业群又是一种世界现象,代表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而古镇人用最朴实的行为,悟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产业理论,个中精彩,值得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费孝通教授把浙江一些初露头角的专业村(镇)称之为“块状经济”。今天,当年零星的“块状经济”已发展成星罗棋布的专业化产业区,不少当年的农民专业户变成著名企业家。这种区域发展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世界上公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最完善的是意大利,而古镇中小企业积聚群,则投射着意大利的影子。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产业区中的企业根植于本地的社会网络中,在当代全球性产业转移中,这个区域保持着相对稳定和不可替代的创新中心地位。
古镇产业集群则是把无数灯饰行业的中小企业“结网”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 其竞争力也在于产业区中企业的根植性(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正是根植性加强了本地产业群的粘力,从而使古镇产业群不同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建立起来的出口加工区。那些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的跨国资本,随时可能寻找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从而突然在当地消失。
我国著名区域发展研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坦言:“跨国资本在全球化的流动空间里搜索资源和组织经济活动,在这个流动的空间里,什么地方的生产要素发达,资本就会粘在那里。这种粘力蕴藏在本地产业群之中。在本地建立真正的产业群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从而粘住流动着的财富。世界上发达的区域都是这样形成的。”
产业经济专家也许可以预言古镇产业群将是意大利产业区的雏形,但作为媒体,对于古镇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无需预言也不必预言。《赢周刊》更为关注的是,中小企业在这种产业集群里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利用好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成长。我们在乎其借鉴性。
因此,一种投射,一种模式,一种坚持,一种普及,一种提升——便是其全部意义。
第四篇: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在号称“东方塞纳河”的珠江南岸,耸立着一座古典而雄伟的牌坊,上书“国立中山大学”,就是这六个大字一年一度吸引着追梦少年来到南方以南;也是这六个字感染了一代代中大学子,使中大成为了他们一生中魂牵梦绕的精神殿堂;而这六个字所折射出的精神特质傲立风雨,她依然像一位青年,朝气蓬勃,永争上游。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在新港西路上,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知名高等学府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创办的。 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为纪念孙中山,民国15年(1926年)7月改名为中山大学,中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大人。在中大的教育传统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强调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近90年风风雨雨,中大人以中山先生为楷模,以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为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已任的优良传统。神圣的中山大学,一种很古老、很静谧的感觉,古色古香,绿草茵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孙中山纪念铜像由孙中山先生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赠,希望通过纪念铜像宣传主义。1933年冬奉置于中山大学石碑旧址, 1954年春广州市政府借置于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12日运至中大现址。
历史上,由于有中大码头至天字码头的水上交通,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均为座南朝北,北门是主校门。中大的标志物孙中山铜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轴线就像一支笔从珠江伸出,笔尖在南笔胆在北,寓意从珠江源源不断吸水,即四海精英汇聚中大。后因城市的发展和新港路的开通,南校门逐渐成为主校门。但近年来,南校门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北校门得以成为主校门,使校园更富魅力。许
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牌坊是中山大学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为古色古香的中国双层牌楼,是根据中大古牌坊的风格重建的。
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
中大人。在中大的教育传统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强调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近90年风风雨雨,中大人以中山先生为楷模,以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为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已任的优良传统。神圣的中山大学,一种很古老、很静谧的感觉,古色古香,绿草茵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五篇:中山要闻
【中山要闻】奋力打造人才强市推动幸福和美建设
【字体:大 中 小】【发布时间:2014-10-18】【文章来源:中山政府网】【关 闭】昨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4)》及一系列人才新政,重奖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重才爱才奖、创新科研团队获得者,表彰了第六期优秀专家、拔尖人才,一举吹响了中山实现跨越崛起的人才"集结号"。在"十二五"发展时期,中山抓住了哪些关键节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引进人才?怎样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此,本报就人才发展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进行了专访。
【建人才强市】
人才盛会发出人才发展强音
□记者:据了解,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这个会议有着什么特别目的和意义?
■薛晓峰: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才发展黄金关键时期,推进人才发展乃时势所趋、竞争所迫、发展所需。去年以来,中央、省里都专门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人才工作盛况空前。与此同时,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也正愈演愈烈,各地区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方面各出奇招、各显神通,应对人才竞争,争抢人才资源。“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人才争夺战的成败,足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命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处珠江口西岸的中山,赢得了广东“四小虎”的美誉,多年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五。中山作为只占全省1%土地和3%人口的一个地级市,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自然禀赋,更要依靠人才。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实现“十二五”时期各项战略目标,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我市高规格召开本次人才工作会议,就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在会上总结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发布了纲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向全社会及四面八方的人
才发出了强烈信号——中山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博大的胸襟、更积极的姿态走“人才强市”之路,全力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万金奖骐骥】
让人才有荣誉有财富有地位
□记者: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我市拿出了2600 多万元,重奖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重才爱才奖、创新科研团队等获得者。请问,如此重奖人才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薛晓峰:古有“千金买马骨”,如今我们“万金奖骐骥”。不同的是,古人以千金只换来了马头骨,我们则以千金奖励了生机勃勃的千里马。相同的是,两者皆为树立一种重才爱才的价值导向。“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人才的培养引进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不论是精神鼓励,还是物质奖励,还是情感慰藉,都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潜能和动力。人才自身要讲奉献,但作为党和政府,作为全社会,要善待人才,让他们有荣誉、财富和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的关怀尊重。首先,要让人才有荣誉,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荣誉比报酬、福利往往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更能调动优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奉献精神。其次,要让人才有财富,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也应当尽可能让财富的创造者成为相应财富的拥有者,使人才发展需求、价值追求与企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机融合。再者,要让人才有平台,使各路英雄有用武之地。对人才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政治上关心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并大力宣传人才的先进事迹与突出贡献。
【全力跃升】
从政策、投入、机制、渠道上破阵突围
□记者: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您认为,中山人才发展实现突破的关键在哪里?
■薛晓峰:人才发展必须以超前眼光来谋划,按部就班只能丧失机遇。当前正是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的最佳时机,对于处在蓄势转型、跨越崛起关键阶段的中山来说,我们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更大力度实现人才工作历史性突破。这里强调“突破”二字,说明不是“一般性”、“常规性”进展,而是要取得从“见龙在田”到“飞龙在天”的实质性跃升。我考虑,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现突破:
从政策上突破。只有一流的政策,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去年以来,中山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人才政策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搭建起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1+15”政策体系,着力增强政策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接下来,我们应把力气用到人才 “兴奋点”上,凡是政策明确规定的优惠条件,凡是人才可以享受的工作生活待遇,凡是作出承诺的服务事项,都要及时予以兑现,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从投入上突破。人才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我们要树立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观念,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2014年以来,我市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方面。从明年开始,我们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确保按照《纲要》的要求,到2014年人力资本投入占gdp 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高2倍。今后还要学会打好“拖拉机”,各镇区、企业也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镇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总额要逐步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着力完善多元化的人才投入结构。
从机制上突破。人才发展的活力,源于科学的机制。就人才工作而言,有四个机制比较重要。一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在培养引进人才中,既要养好“家中儿子”,又要广招“上门女婿”;既要善于盘活人才 “存量”,又要善于激活人才“增量”。二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办法,党政领导人才要坚持“上下公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市场公认”,科学技术人才要坚持“学术公认”,确保评之准、奖之当。三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骏马驰千里,耕地不如牛。”要选准用好人才,实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促使老人立新功、新人快立功。四是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应该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逐步消除人才流动、配置的体制(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性障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更求所为”,打造形式多样的“人才驿站”。
从渠道上突破。渠道畅通无阻,源泉方能汩汩涌流。我们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把引人才与引项目、引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强与海外人才交流中心合作、设立海外工作站等形式,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我们尝试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进行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准备在每年“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洽谈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层次人才及先进科技项目的
对接合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打造“聚才盆”】
为优秀人才搭好梯子筑好舞台
□记者:按照省“十二五”规划,要把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相对于广州、深圳等地,中山被定位为重要的卫星城市。请问,我们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引进留住人才?
■薛晓峰:“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才流动是有规律的,哪里的环境好,哪里的机会多,人才就会往哪里走。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业、兼容并蓄的人才环境,力争做到“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一片江海”,努力使中山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和福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吸纳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市集中力量抓住 “三个一百”战略、“一个平台两个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并正在大力发展风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随着中海油、中国船舶、中国中铁、中信集团、中冶置业等一批“中字号”企业投资或增资中山,将促进中山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提升,这就对我们的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路就是一手抓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走出一条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聚人才,人才与产业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同时,我们正大力推进两类平台建设,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方面,要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功能,形成吸引人才的“磁场”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建设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方面,通过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加快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安居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需求等角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将“飞鸽牌”人才转变成扎根中山的“永久牌”人才。
要引进留住人才,不光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更要注重“软环境”。回顾历史,中山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全市共有分属3大语系的20多种方言,是省内语言种类最多、语言环境最复杂的城市。中山凝练了“博爱、创新、包容、
和谐”的人文品格,有着尊重知识、敬仰人才的优良传统。当前,我们要把握人才对优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构建 “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营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居住生活的环境。特别是作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卫星城,中山既能接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同时又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一些大城市更加适宜居住。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如别人。我坚信,未来的中山必将是一座群贤毕至、人才荟萃、高端集聚的幸福和美之城。“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的人才纷至沓来的局面一定会形成。
【狠抓落实】
带着责任、压力、感情开展人才工作
□记者:蓝图已然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请问,接下来我市将如何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薛晓峰: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不能再停留于认识和口号上,必须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带着责任去做、带着压力去做,带着感情去做。
推动人才发展必须先破认识误区,坚决破除盲目乐观、守株待兔的陈旧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了要“多种树、种好树”,我还提出一个观点,“树木亦是树人”,因为人才工作跟绿化工作一样,做的都是“造福当代、惠泽后人”的事业。只有大力培养引进栋梁之材,才能成就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
我们将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组织部门和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对重大政策、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及工商联、商会、人力资源协会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宣讲解读,报道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事迹,营造爱才重才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喜从主动来,忧由被动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考评督办力度,充分激发各镇区各部门抓“第一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
是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在各镇区各部门配备专职的人才工作人员;二是将提高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镇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权重,挥动考核“指挥棒”;三是把全年人才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各部门,并严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通过实施这些机制措施,凝聚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创造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