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研讨发言:让乡土文化有“根”有“景”更有“产”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研讨发言:让乡土文化有“根”有“景”更有“产”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作为基层社会的“根”与“魂”,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立足乡村特色,挖掘文化富矿、讲好乡土故事、厚植创新沃土,不断夯实乡土文化之基,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过硬支撑。
一、挖掘文化富矿,让乡土文化有“根”可溯。乡土文化作为传统农耕文明在基层的存留,从山间田垄的古建筑、古村落到房前屋后的古树、古桥,无不是维系基层社会乡土情怀的集体记忆。留住这些有形文化遗产,让乡土文化有“根”可溯,必须加大保护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健全辖区内文化遗产及历史文物包保机制,在深入一线广泛宣传、唤起群众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之余,按照“发现一个、储备一个、保护一个”的工作原则,通过摸排登记、层层发掘,对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宅院、庙宇、传统技艺等“活化石”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实时修缮改造,让更多文遗走向人前,显山露水,力求“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讲好乡土故事,让乡土文化有“景”可观。从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手工技艺到妇孺皆知的方言俚语、村规民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土文化灵魂所在,以“活态景观”的形式存在于乡村生活之中。传承好乡土文化,特别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争做方言俚语、村规民俗等“活态文化”行家里手,在把握“以和为贵”“仁爱信义”等精神内核的前提下,以推动移风易俗为抓手,结合新型传播手段,让乡土文化既有“古风”,更具“新韵”,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要主动作为,构建特色技艺“师带徒”机制,围绕“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三大问题,“分类吃灶”开展个性化培训,培育出更多的实践性人才,确保乡土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
三、厚植创新沃土,让乡土文化有“产”可依。乡村振兴中,“土特产”的转型升级是关键一环。扎根于基层沃土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蕴藏丰富、包罗万千,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盘活其存量资源,对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要立足村域实际,走出低水平、同质化建设误区,紧紧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需求,以本地乡土文化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纽带,以文旅业等第三产业为着力点,推动乡土文化与旅游业、物流业、科技农业等深度耦合,形成集土特产生产加工、文创产品、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土特产”附加值,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切实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韵味不减、熠熠生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研讨发言:让乡土文化有“根”有“景”更有“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