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沙龙活动发言稿
我今天以六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参加这个读书沙龙活动,这是身份所致,另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我从小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东坡出守杭州府》,内容至今记忆犹新;二是苏东坡是我的人生偶像,我自认为比较懂东坡先生,要在悲中增加一分苦,在喜中减去一分乐,才能真正看清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三是我觉得今天谈东坡,谈这样一个惊艳古今的有趣灵魂,除了听听女人眼中的苏轼,也可以听听男人眼中的东坡先生。
如果苏轼生活在现在,那他一定是一个粉丝超过千万的美食博主和旅游博主,大家知道,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都是他的发明。他也是北宋时期诗词造诣最高的一代文豪,他的诗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处话凄凉”,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奔放,他就是大宋顶流、艺术全才——苏轼。苏轼,公元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宰相苏味道的后人。父亲苏洵虽有大才,但年轻时候游山玩水,直到27岁时才开始把自己关在家里发奋读书。苏轼便和弟弟苏辙一起跟随父亲在家中学习。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7岁的苏辙出西蜀进京参加礼部考试,未曾想苏轼一鸣惊人,他的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文字简练而通俗易懂,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让当时正锐意革新文风的主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已,本想把他列为第一名,但却误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欧阳修便将此文评为第二。而弟弟苏辙也名登五甲,苏氏兄弟二人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可就在苏氏兄弟准备大展拳脚之际,突然传来苏母病故的噩耗,兄弟二人只得回乡守孝。不久后,父亲苏洵也病逝了,苏轼和弟弟又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时,又赶上了王安石变法。苏轼当年在朝中的室友,包括欧阳修,都因反对新法而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而遭到排挤,于是他自请出京任职,几经辗转,最后在公元1079年被调任湖州知州。苏轼上任后,例行公事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以谢黄恩。结果表中的只言片语又被新党人利用,他们断章取义,说苏,受此案牵连者多达数十人。弟弟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朝廷未予批准不说,也连带着将他贬到偏远的地方,做了一名监管盐酒税的小吏。多亏了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定下过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得免于一死,最终被贬到黄州,当了一名薪水微薄的小吏。因为此事,苏轼开始对仕途心狠意冷,从此以后随遇而安。黄州了苏轼人生的终点,也是苏东坡人生的起点。他在城东的一面山坡上租了一块地,靠种地补贴家用,并自号“东坡居士”。就在这一时期,苏轼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作品,《卜算子》《念奴娇》《定**》《赤壁赋》,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名句千古流传。苏轼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以“我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心态去重新审视生活。
被贬黄州时,他把富人不屑吃、穷人不会做的猪肉,创造性的加工成千年美食东坡肉,被贬惠州时,他因爱吃当地的荔枝,甚至发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被贬在当时被认为是鬼门关的海南儋州时,他不仅依旧谈笑风生,还培养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个举人。他的视野就和他的性格一样,朴质无华,语浅意深,无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尽妙理于豪放之外。他通过以诗为词的手法,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将自晚唐以来一直被视为小道的词堂堂正正的引上了文学殿堂,上升为可以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至今脍炙人口,他的行书与楷书更是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0年,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赴任朝奉郎,但他却在北归的路上病逝在常州,享年66岁。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说: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坎坷,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他一生豁达,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