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实验阶段性总结
教材实验阶段性总结
我们伴着《体育与健康》清新而诱人的脚步,度过了一个学期,这其中有收获的喜悦,亦有困惑和苦闷,感触颇深。
一、贴近学生,培养兴趣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也就是它最吸引广大师生的地方,即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清新的面孔,贴近师生的心灵。
说它的观念新,在于它改变了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教学生的传统教学观,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育锻炼情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贴近学生的问题入手阐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捷的图案辅以明确的说明,诱导学生积极学习,便于学生熟悉教材、明确目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弹性很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教科书,更加有效地发挥教师的特长。
说它的面孔新,在于新教材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注重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精美的插图辅以简捷的文字,在教学中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掌握看图的方法和根据示意图模仿练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材采用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方法,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了适当的改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教材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提供多种活动方式供选择,组织形式轻松活泼,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在评价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能力,培养创新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一提到创新就让老师们无所适从、难于下手了,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让学生去自学,不需要教师教了。我认为创新教育应该是教师创新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的有机结合。创新性的教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领学生去学习现成动作,而是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和恰当要求下,引导学生积极自学,结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形成多样的、但未必是完全正确的动作。绝不是教师退居二线,任由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创造性的教是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因素决定于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环境和恰如其分的要求。提出的要求过少、过低,学生创造的自由天地固然很大,但往往感到漫无目标,无从下手,这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难,即使创造出一些技术来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出的要求过多、过高,目标就变得遥远了,“创造”的期望就小了,难度就更大了。只有经过精心考虑与设计恰如其分的要求,才会使学生易于、善于和乐于去完成创造。这一多一少、一难一易,关系创造性教学活动的成败和教学目的的达到与否。只有适当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对创造性活动产生强烈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尴尬。例如,新教材对七至九年级的学习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就给教学的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学校和教师不同,所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则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既要兼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更要照顾到自己的评估职级,真是在夹缝中艰难的前进。能否出台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既可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也给教育主管部分提供考查教师的依据,让教师们腾出心思、一心一意地扑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呢?相信随着实验课程的推广,我们会沐浴在教育改革的春天里,让我们的学生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二篇:教材大练兵阶段性总结
教材大练兵阶段性总结
(水田完小2014年春季学期)
我校为了狠抓教材练兵活动,在上级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取得了好的成绩。
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们学习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法。把理论上升为实践,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我们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训练,如:集中听课,集中评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教材练兵活动,我们全体教师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有了全新的理解。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迫使我们改变观念,我们一定要继努力,不断学习,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2014年5月30日
第三篇:实验阶段性总结
《农村小学成长困难学生的解困策略》实验阶段总结
在这一阶段中,我从分析学生心理入手,切实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成果,现做如下总结:
由于成长困难学生的成因和现状是多方面的,所以也存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兼有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对成长困难学生采取教育对策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何提高成困生的学习能力呢?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成困生的参与,来促进成长困难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给学困生提供参与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思路,它吸取了传统的班级教学、小班教学、个别教学的有益成分,摒弃了各自的不足,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学生按照性别、兴趣、知识、水平、交往能力等情况搭配编组,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学习,普通生与成困生之间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利用集体智慧和力量互帮互学,共同受益,通过实验我发现,成困生特别适合这种方法。小组讨论的时候消除了学生“说”的心理障碍。成困生的语言表达、观察和分析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以往课堂上,成困生大部分时间就是随意坐着或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活动,比如说话、搞小动作、发愣等。而现在,参加讨论的同学都是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这种氛围不仅使成困生消除了胆怯的心理,而且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现在他们不但敢说,而且说得很好,即使有说不好的地方,同组的小伙伴也能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他们非常乐于接受。小组讨论为成困生创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极大的调动了成困生“说”的欲望。
小组讨论激发了成困生“说”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中敢说才能说,爱说才想说,常说才能说好。教学中成困生不敢说时,老师和小伙伴都鼓励他们说;
- 1 -
说的好时及时表扬;说不好时启发引导一下,小组讨论使成困生“说”的兴趣越来越浓,“说”的能力日益提高
小组讨论为成困生提供了“说”的条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因人而异,对普通生的要求是依纲而定,对成困生来说就要因人而异了。如在学习概念课时,要讨论概念的实际含义,小伙伴们就会给成困生机会说,常此以往,常说常练,为成困生“说”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小组讨论为成困生提供了“说”的机会和场所。课堂上,学生针对不同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给每个人说的机会,说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讨论时,成困生的发言可以直接得到组长或同学的帮助点拔,老师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及时辅导关注他们,这样成困生说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激发兴趣,让成困生学有动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是活跃的心理成份,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成困生的兴趣单调贫乏,因为他们活动的环境狭窄,活动内容单调,很难刺激新的需要的产生。他们的兴趣不在于学习内容,而在于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本身。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充分利用成困生的好奇心,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其注意力,使成困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可以尝试用此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如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密切配合,单靠教师或家人的单独教育显得力弱效微。这时我采用了召开特殊小型座谈会的办法,请成困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座谈,使家长们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情况,与教师们协助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保持学校与家长们密切联系,
发挥群体的督促、教育力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转化成困生的好机制
成困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座谈,使家长们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子女情况,与教师们协助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保持学校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发挥群体的督促、教育力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题实施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重视培养成长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运用知识。
成困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他们有上进心,有要改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头来。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切忌一棍子打死,认为这个学生已不可救药。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重新改正。
我进一步加强了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成困生学习兴趣与信心大大提高,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尤其是良好的班风校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课题研究人:xxx
二o一一年三月
第四篇:2014年实验阶段性总结
2014年实验阶段性总结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与人为本理念的策略研究”分课题"小学作文个性化研究",从立项之日起,研究工作已历时一年多的的时间。我校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高、干劲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阶段成果,现将本校课题研究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阵地。但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小学教师,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一直提高缓慢,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纵观当今小学生作文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的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现象严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则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与技巧;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以及成人腔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产物;学生在考试中为了取得高分而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实感情,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灵魂。针对小学生作文长期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及抄袭、杜撰等现状,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在2014年就推出了 “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历时近五年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为了扭转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又向全省推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与人为本理念的策略研究”的重点课题,这个课题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智能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和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等含蕴的先进理论指导下,从个性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思路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遵循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改的精神,探索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新途径,以
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目标,构建中小学个性化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新的理论、实验经验和成功案例。省教科所的这一重点课题,重点就是研究“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教学机制、操作模式等。因此,研究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能力,对促进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本课题的提出,为我校在课改创造了条件,也提高了保障。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研教改的活动中,我校教师已形成了浓厚的教研风气,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积极投身于新一轮课改行列中。经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充实,特别是现代技术网络的发达,为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探索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课题研究开展具体过程
1、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校本教研。因此,我校本着“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原则,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牵动校本培训,充分发挥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其意义和影响之大,受到了市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2、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在市教育局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课题一开始,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每年制定规范可操作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和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
3、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
新课改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课题研究更是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课题组为了加快课改进程,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大量吸收成功经验和教学案例指导课题研究,以积淀教育理论。
4、利用资源优势,狠抓“三个落实”,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抓制度落实,形成集研、教于一体的教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课题实验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制度建设,为使实验长期扎实有效的开展,把实验落实到实处,在实验正式启动的同时,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具体落实。
(2)抓活动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课题组研究成员每人每期上一节“个性化”作文展示课,以教促研;隔周一次的课题组集体备课,课后写反思;隔周一次的集体研讨会,形成资源共享,以研促教,互动提高;每阶段两次走(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出学校,与省内、外的兄弟学校进行相互交流,以点代面,扩大课题研究影响,促进课改的共同发展。
(3)抓任务落实,让师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凡分课题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子课题组共同学习、探讨,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实验教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完成各项任务。如:教师典型课例的选送;教师实验成果论文、学生作品的上交;作文竞赛;市内、外交流研讨课等都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实验教师,形成人人高教研,人人搞课改的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阶段实验效果
培养兼备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而本课题研究恰恰为我们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在短短的一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为目标,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的措施,扎实有序的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开展顺利,并已取得了阶段性实效。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技能更是日见成熟。
四、今后课题研究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抓好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要讲求实效,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理论体系,并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通过教研日开展研究交流、教学反思交流等活动来检验实验情况,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加内存。把学习--交流--反思--实践融为一体,使教师们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角色
根据一年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文中缺乏个性化,学生在写作中缺乏个性化。因此,我们将实验重点放在:(教师)作文指导个性化,(教师)评价作文个性化;(学生)作文内容个性化,(学生)作文思维个性化,(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
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起步晚、时间短,虽然各级领导重视,实验老师热情高,干劲足,但也存在许多困惑,特别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策略如何进一
步健全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个性写作如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值得深思和研讨的。因此,课题研究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不畏困难,不懈努力,我校的课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第五篇:数学阶段性实验总结
五年级数学阶段性实验总结
(2014——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学完新课后,我们经常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了数学的实践性。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练习中我们经常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一种享受。
四、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点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们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以上信息写成数学日记,提高写作能力,实现与语文学科整合。
总之,经过实验,我发现班级的多数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在课堂上能做到积极回答,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扬优点,找出不足。让这一实验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