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高中部教育教学工作在校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领会上级的要求和文件,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二十大的会议精神要求,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和督导工作重点内容,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明确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通过党总支会议,校长办公会议,部务会,党支部会议等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确立本学期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大思政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党员讲党课,思政教师讲二十大,团支部书记讲二十大等活动落实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德育体系
(一)每周德育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开设思政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思想学生读本》,《环境教育》三大课程有针对性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融入到日常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去。本学期已开展思政大讲堂16节次。本学期已连续开展十五周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的升旗仪式以及班会课。通过周学期的思政大讲堂,每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教育,每周一的主题班会,落实思政教育。
(二)建立书记、教学副校长或教研室主任参加思想政治教研和集体备课工作的常态机制,语文和历史教学也纳入常态关注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关,专注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其次,以大思政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统领文化知识教育和综合社会实践,加强思政教育,融入党的领导、革命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培养跟党走,为国奋斗的接班人。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制度,落实思政教师讲思政,党员教师讲思政,班主任讲思政。
(三)打造三全育人阵地,通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营造德育课程的良好环境。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落实导师责任制,落实全员育人并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首发责任制度,树立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打造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以学校耕读园建立基于校园场景的劳动实践,依托紫金城公园开展更丰富、更真实劳动教育实践;以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和自治区博物馆开展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和传统文化教育。
三.落实课程方案,优化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
(一)以德促行——德育理念渗透课堂打造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1.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创建五彩缤纷的育人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高一重习惯和礼仪,高二重心态理想和责任,高三重心态和价值。建立、丰富、完善“6+3+2+1”主题德育课程体系——六个节日(体育节、艺术节、阅读节、心理健康节、社团文化节、安全教育节)、三项典礼(开学典礼、成人典礼、毕业典礼)、两个重大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活动)、一个特色项目(德育值周实践活动)。力求创建内容“新”,形式“活”,渠道“宽”、的德育课程。
2.夯实阵地活动,构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
发展全方位的家校共育,成立家校协同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教育协作体制,加强对成人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教育引导,力求将学校教育的理念和管理触角深入到家庭、社区。
(二)以文润行——以文化课为载体构建智育课程
构建智育课程群,以国家课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度分解课程内涵,以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为维度,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研究课程专题化。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拓展性课程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发展,研究性课程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文化课程的内容为项目,实施开发学生智力。
1. 以学科课程为基石,尊重学生差异。在高一期中考试以后实行文理预分科。通过四个高一班级的同层次教学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通过文理分科讲座等进一步帮助学生做好发展规划和指导。在高二实行培优补差分层指导课程,高二年级共开设12门学科的分层指导课程。
2. 教研组长带领组员积极参与共计开发了25门(语文2、数学1、英语2、物理1、化学2、生物2、政治1、历史1、地理2、信息技术3、音体美8)社团课,其中语文学科的采文学社团是为了与学校电视台密切配合而开发的,地理的千里河山、幻象天地充分利用了学校搭建的地理园、气象站这两大平台,对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教研组的萌芽社,也是极具学科特色,在培养学生养护花草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其探究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三)以体铸行——以体育课为载体构建体育课程
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建立健全体育课程体系,以多样化发展为目标,开发体育课程,以固本计划为导向,实行体育分项式教学。
1.以体育工作作为重点,继续推进并优化艺体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立足固本计划,开发和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继续丰富体育课程内涵。本学年共指导艺体教师开设门30艺体课程供学生选择。
2.艺体课程实行“走班管理,分项教学,分类指导,个性发展”,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每个年级设置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武术,减脂操道等12个项目,构建模块教学。音乐美术开设鉴赏类模块,技能类模块,成立钢琴,陶艺,国画,书法,剪纸,素描等项目式教学课程。
(四)以美化行——以美术音乐课为载体构建美育课程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以审美知识理论课程+审美实践技能课程+美育个性发展课程为维度,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社团课程为活动载体,深化和开发艺术类课程的内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社团课程化为学校特色,大力开发社团活动并指导教师将其规范,逐步走向课程化方向。本学期共开发学科社团活动20个,均完成课程化目标。调研并开发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校实情的课程。
(五)以劳践行——以劳动实践课为载体构建劳育课程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四个“一”为任务,即一学期一次的劳动值周任务,一块劳动实践基地,一个劳动技能导师,一个劳动社团,从课程,实践,指导三个方面渗透劳动教育。开设劳动体验课程,注重协同型劳动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整合机制,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建立劳动跟踪评价机制,定期考察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完成情况。
四.规范教学实施,保障“四新”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本学期通过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学校建立了图书室,烘培教室,电子钢琴室,体能训练室等优化功能室,为学生课程提供优质的场地保障。成立艺体中心,优化师资力量,通过约课制度,保障学生选课走班有着最有的师资力量。开足开齐国家课程,通过每学期课程与科目的学分认定,落实好新教材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截至到2023年5月,已完成学生第二学期期中的学分认定工作。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托十二师教育示范区,尝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基于互联网教学交流和国家智慧云平台云平台的学习交流。持续坚持校领导和中策常态听课机制,规范教案书写和教学进度。推动大思政背景下的单元教学,强化新教材研读,教学实践,增强教师新教材胜任力。通过观摩兵团、线上等优质课,强化学习公开课,增强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其次,学科教学,以教研组长为首,强化课标阅读,落实各级培训的落地。在公开课、日常听评课中,引导与育人方式改革。最后,通过读书沙龙,倡导自主阅读,关注新课改、新高考等,主动学习和落实育人方式改革。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和切入点,以教学实践真实地提升教师解读教材、实用教学的能力。
(三)树立精品课意识以学校四课活动为基础,继续加强教师加强公开课的备课和教研组集体备课。引导教师树立符合自己特色、打造新课标和涵养核心素养的精品课。依托信息素养大赛录制精品课,参加精品课比赛和资源库建设,也树立学习和借鉴精品课的意识。
(四)优化教学管理。强化学校管理层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学习,强化阅读与育人方式改革相关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标准》等文件,依据领导职责理清主题和工作项目,再通过期刊、网络和国培等方式,强化学习,从各部门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实践。各部分协调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造知行课程体系,完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社团课程及特色教育。
(五)规范招生办学行为。通过特长生招生推进特色化办学模式。2023年4月,在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的批准下,十二师高级中学高中部确立秋季新高一招收舞蹈特长生的方案,并完成特长生专业测试工作。这一举措加快了学校推进特色化多样化办学,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五.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师生过程性评价档案
为了更好落实《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和完善普通高中评价工作,找准了推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龙头,以适应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因此,学校自我评估和评价工作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构建教师、中层管理干部、学校组织架构和学校工作成效的评价体系。
(一)建立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
1. 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术素质、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为航标,开展了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3月份的学雷锋和清明诗会活动,4月份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五月份艺术节、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各年级组织党员教师审核公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纸质记录表,维护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班主任、德育处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
3. 强化家校合作:学校积极推动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家委会成员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结果反馈与指导: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其家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和帮助。
(二)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1. 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将教师师德师风作为过程性材料整合在一起,通过周常规检查,月考核,学期总结,年度绩效考核等维度全方位考查教师师德师风。尤其针对三全育人,制定了相应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将教师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等细节作为师德师风考核的重要依据。
2.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室,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纳入业务档案日常考察范围。教师培训,师徒结对情况,专业能力发展,教学成绩,教学常规检查等均为业务档案重要考核依据。
六.加强文化建设,深挖学校文化内涵及外显
(一)打造书香校园,开设阅读课程。学校依托每周一至每周四下午18:50-19:20的阅读时光课程,实现师生共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高一年级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高二年级《人生》整本书阅读,教师自选教育著作的方式,已经坚持阅读了3个月时间。通过读书分享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的图书室已经建成,目前正在图书编目中,新成立的学生阅读室和教师借阅室为师生读书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积极开展文化宣传,做好内涵建设。通过抖音,公众号等积极宣传学校课程,社团,师资等,进一步加强学校形象的打造。
(三)营造陪伴式教育的寄宿制学校文化。本学期通过优化教师宿舍调整,优化作息时间,通过午休值班制度,保障学生睡眠。通过晚自习值班制度,作业辅导践行陪伴式教育,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念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