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xingxing880716”为你整理了这篇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年来,宁海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类讲话精神尤其是在浙江、宁波讲话的精神,深入践行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打赢“双战”,全面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服务、监管、稳定,助力宁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助推宁海成为“重要窗口”模范生中的“双优生”。成为唯一被财政部表彰的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城市;担保改革成效显著,担保体量整体放大4.15倍,位居全市第二;全市首推“香榧气象综合指数险”和“青蟹气象综合指数险”两项产业险种,被中央电视台、央广网等媒体报道;助企联企服务金融小队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六争攻坚“铁军榜”“好团队”;新增2家上市企业、2家已过会待发行企业; 金融稳定持续良好,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31%;积极传递金融“好声音”,在市三服务、市改革先锋、市创先争优等简报平台上发表专报,受到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表扬,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浙江新闻网、宁波日报头版、宁波电视台1套头条等中央、省、市、县媒体宣传报道近200篇。
一、2020工作总结
(一)驱动改革创新,助推实体经济“乘风破浪”
面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惊涛骇浪”,深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动力源”,切实助推实体经济“乘风破浪”,截至12月,本外币存款875.88亿元,同比增长8.56%;本外币贷款1136.48亿元,同比增长17.72%。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助企业融资“精准获取”。通过创新还款方式,借新还旧、额度循环等还款方式,推出“转贷融”等自动续贷产品,实现融资周转“无缝续接”,共服务中小企业263家,转贷金额13.82亿元,实现企业融资“精准续接”。深挖“银税互动”合作潜能,破解轻资产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截至12月,“税务贷”“退税盈”两项业务合计发放贷款2.13亿元。创新增信模式,积极利用“甬贸贷”平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的融资增信功能,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2.13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66.00%。推出“扶贫贷”等产品,截至12月底,发放贷款3810余万元,对农村经营主体“精准滴灌”,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深化担保改革,促企业融资“畅通无忧”。立足市场本位、金融本位、绩效本位“三个本位”,创新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改革,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累计为1878家企业融资担保86.77亿元,在保企业共551家643笔,在保金额8.51亿元,同比增长了86.44%,担保体量整体放大4.15倍,位居全市第二。善用“加减乘除”优服务,“加”即实施“担保+”,1-12月,全县共有511家企业办理银担业务,金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36.88%;486家企业办理政银担业务,金额4.66亿元,同比增长168.92%;“减”即降费让利,对于生产防疫物资类和生产原材料的企业,12月底前免收担保费和应急转贷资金手续费,其余企业减按50%收取,已减免担保费290.77万元。“乘”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提升工作效率。“除”即取消保证金。健全担保公司“审、保、偿”分离机制防风险,实现职责分离、互相制衡;建立一户一档追偿制度,分户到人、绩效到人,加大追偿力度,已向56家违约企业开展追偿,涉及金额1627万元,新纳入黑名单23人、司法拘留1人。三是推进保险工作创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保险产品供给创新,立足“乡村振兴”全市首推“香榧气象综合指数险”和“青蟹气象综合指数险”两项产业险种,被中央电视台2套财经频道、央广网、浙江新闻网、宁波电视台一套头条等媒体播出。结合“平安宁海”探索开展安全责任保险,截至12月,为341台特种设备提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比去年同期增加58.6%。全力推动小额保证保险业务,已有886家企业申请、涉及金额6.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7亿元。疫情期间推出的全市首个帮扶小微企业的政策性复工防疫保险,共20家保险公司承保该试点项目,推动211家小微企业投保。
(二)紧抓改革红利,助力企业上市“加快步伐”
深化资本市场工作,跑出上市培育“加速度”,已新增2家上市企业(卡倍亿电器、天普股份)、2家已过会待发行企业(震裕科技、方正模具),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6家,新三板企业3家,已上市企业市值超过400亿元。一是以“借力发挥法”,完善上市梯队培育机制。围绕省、市“凤凰行动”计划和县“凤凰凤雏凤来巢”三凤行动,紧抓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转板上市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窗口期红利,出台《宁海县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管理实施方案》,召开上市工作推进会,发布《2020年度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名单》,28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培育名单库,推动企业上市“阶梯发展”。二是以“分层培训法”,夯实资本市场专业队伍。强化资本市场联络员队伍培训,对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工贸科长开展4次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提升资本市场业务能力。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对挂牌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知识培训,对县内近5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开展资本市场政策宣传,提升企业资本运作意识。筛选、推荐一批有潜质的企业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挥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孵化器作用,甬股交挂牌企业126家,组织74家企业参与宁波最具投资价值企业评选,其中多普勒环保正式入选。三是以“问诊把脉法”,切实解决企业上市难题。坚持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联合中介、金融顾问服务团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司加强企业合规性分析和规范运营指导,成立工作专班“一企一策”逐项攻破企业上市问题,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上市加快进程扫除障碍。针对已经与中介机构签约的企业,积极邀请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交流,实时跟踪境内外资本市场政策导向和改革措施,确保夯实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每一步。
提升服务效能,帮助企业融资“纾困解难”
开展“三服务、六争攻坚、五问五帮”等工作,不断增强金融服务效能,畅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还款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切实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以试点强供给,提高帮扶温度。深化全市唯一获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城市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拓展多元化普惠金融融资渠道,丰富多样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实现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截止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3359户,比年初增加3620户,贷款余额176.68亿元,同比增量达43.96亿元,增速达33.12%,当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25.70%。二是以平台强服务,提高助企深度。“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平台服务作用,线上依托“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云上产融对接平台”等,开展“超市式”金融服务;线下通过县8718企业云服务平台定期开展融资对接会,已通过普惠平台促成融资32.66亿元;与建设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建行5年投入300亿信贷支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推行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小微企业信贷办理限时审批,如“云税贷”从申请到放款最短用时仅两分钟。三是以专班强效能,提高援企力度。以MEI和WFI指数为导向,成立金融工作专班,参与制定宁海县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意见中涉及金融的8项内容,打好抗疫“协调战”、行业“复工战”、援企“帮扶战”,通过建立“亮优展绩”台,对县内各类贷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等进度,周统计月通报,建立常态的分行业贷款指标落实分析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比学赶超”,真正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成立25支金融服务队,组建96人金融驻企服务组,深入开展“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服务组重心下沉、主动上门,全面摸清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难点、堵点,累计走访企业106家,解决融资问题5个,为企业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93.68亿元、涉及4804企业户,续贷94.57亿元、涉及企业3307户,为1862家企业落实免息贷款7.77亿元、免除利息931万元,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8.37亿元,实行利率优惠,部分企业享受3个月的免息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如,针对工业企业,推动农商行创新设置线上“贷审会”,为禾采医疗1小时放贷1000万元,助力企业快速投产,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协调解决志清阀门融资难题,为企业提供了四条精准帮扶措施,为企业放贷1.4亿、还贷延后6个月、按月付息调整为按季付息、贷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下调5%,帮助企业解决转贷难、转贷贵的问题。针对农业领域,出台加大信贷支持、调整征信修复、降低融资成本、简化信贷流程四项举措助种养殖户、水产养殖购销户获得金融帮扶。针对服务行业,将服务业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县金融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财政性资金竞争存放指标体系,定期推荐融资需求企业名单,对县担保中心当年融资担保余额3000万以下的,按1%进行风险补助;3000万到6000万的,按2%进行风险补助;6000万以上的,按3%进行风险补助;符合条件的县内保险公司2021年开始新增的小额保证保险业务金额2000万以上的,再给予0.5%的保费补助。)宁海助企联企服务金融小队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六争攻坚“铁军榜”“好团队”,被人民网、新华网、宁波日报头条等媒体报道。
(四)强化监管职责,引导金融组织“向阳而生”
积极引导6家典当行、5家融资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化发展、阳光化运营,切实提高地方金融组织的生命力,推动地方金融组织“蓬勃发展”,截至11月份,小贷公司累计贷款金额34.91亿元,贷款余额共4.08亿元;融资担保余额9.05亿元;典当余额0.16亿元。一是以“监管+防范”严把审批准入关。严格按照金融组织审批许可规定,对各地方金融组织变更、备案等相关事项,做好初审、核查把关工作。如宁信行小贷的定向借款、华信小贷的股权变更、昇俐典当行的股权变更等事项,实现在材料审核上采取穿透式监管,对股东资质、资金实力等加强审核把关,切实防范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真实性。二是以“监管+引导”助推金融组织良性发展。严格按地方组织监管相关要求,指定2名干部专职负责地方金融组织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监管工作。一方面要求各地方金融组织开展全面的自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实地检查、注重引导规范,切实履行行业监管和风险防控工作,促使地方金融组织合法、合规、守信、有序开展业务。三是以“监管+培训”助推业务能力提升。分行业建立微信群,宣传政策法规、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规能力,组织地方金融组织负责人、业务人员开展定向培训。加强走访调研,针对性的“问诊把脉”,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和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同步提升。同时,对各地方金融组织建立“一企一档”审批监管台账,推进监管工作能更规范、更专业、更科学。
(五)紧抓稳定主线,筑实风险防控“牢固屏障”
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应对金融领域风险压力,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明显》入围市政府督查激励内容及申报单位名单,对我县考核、财政资金、用地计划、政策倾斜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抓源头,筑实风险防控机制。抓源头强机制,切实理顺工作职责,履行防范处置地方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和部门职责,坚持属地为主、部门联动、条块结合、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实现从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准入、广告发布到业务运营的全流程风险监测。强化类金融机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目前全县类金融机构已降至175家,至12月底,全县企业不良贷款3.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31%。二是强排查,提升风险防控格局。扎实推进类金融机构网格排查工作机制,全县网格员排查走访类金融机构935人次,发放网格员补助21350余元,“村民e点通”融入金融风险网格排查试点工作成效显现,激励乡镇街道和网格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群众参与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意识显著提升。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手机彩铃、短信、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并在7月4日联合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十余家单位开展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的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实现防范非法金融村社全覆盖,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重协作,强化风险防控联动整治。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类金融机构联合排查整治5次,召开类金融风险会商会议4次,强化信息交流、政策形势分析、案件研判,对全县类金融机构开展排查清理,坚决打击处置各类类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截止9月底,注销5家类金融机构,8家类金融企业被县市场监管局列入异常名录,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4件,涉案人员300人,涉案金额约50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