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民政半年总结
卫星路社区民政工作,在党工委、管委会和民政处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救助、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努力做好民政各项工作安排和实施,切实为辖区困难家庭、低保户、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现对xx年上半年民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低保工作:目前我社区共有低保户39户55人,其中xx年提标扩面增加15户31人,xx年1月-5月发放月保障金合计63752元。在实施低保动态管理中,社区针对辖区内所有的低保对象家庭中,就业及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入户走访核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定期对低保户进行走访慰问,真正实行动态管理。xx年卫星路社区在春节期间的暖心行动中为低保户送去了大衣、蔬菜让低保户们过一个暖心的春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对低保户进行走访慰问,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打扫卫生、购置年货。不同程度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困难,为构建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
低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在下半年的工作中,社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百姓冷暖,做好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
二、残疾人工作:目前卫星路社区有持证残疾人84人,属于残疾人管理的重点社区。在民生开局之年,卫星路社区积极做好残疾人慰问、救助、康复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1月11日,市残联理事长武道香、中亚南路街道办主任刘秋云、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李军、副理事长梁君丽一行在卫星路社区书记、主任的陪同下对辖区内张金宝、王云等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慰问,送去了节前的祝福。同时卫星路社区还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小朋友去残疾人家拜年,打扫卫生,挂春联,为残疾朋友构造了祥和新春气氛。xx年2月、5月分别进行了残疾人康复体检,体检共二百余人次,3月进行爱耳日的宣传工作还为听力残疾的朋友开展了听力筛查。在助残日期间,街道社区共同举办了多彩多样的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5月11日,开发区(头屯河区)副区长刘莉,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梁志龙一行慰问了卫星路社区视力一级残疾人张培荣,并送去了慰问金、被子、食用油等慰问品。12日卫星路社区组织残疾人去乌市植物园游园赏花。14日举办了中亚南路街道首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在做好残疾人慰问,做好物资发放工作的同时,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提升了辖区残疾居民的精神文化,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
三、保障性住房工作:xx年4月通过摇号,卫星路社区共计申请共经济适用房3户,廉租房7户(其中实物配租1户),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积极对住房困难人员进行摸底筛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居民能进行保障性住房的申请。
三、社会救助工作:卫星路社区在民生开局之年,积极做好大病致贫,流动人口困难群体的摸底工作,并按照文件要求为他们申请了救助金,目前已申请大病致贫成功9人次,卫星路社区在xx年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为辖区困难群众进行爱心一元捐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救助工作。
四、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是打造民生之年,更是打造首善之区之年。在这样的新时期下卫星路社区的民政工作在深入实际,深入百姓的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不断推进了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和便民式服务,掌握居民情况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研究给予解决,一些好的经验也得到了传承,有效地推动了民政工作的全面开展。
过去一年的工作还有些不足之处,如:开拓精神不够,工作还不够深入,还需继续深入实际解决居民的切实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卫星路社区还将努力把民政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民政半年总结
民政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民政办在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区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帮助下,主观上积极努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委办事处的工作大局,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政工作。
一、优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至六月底,全街道拥有优抚对象3户,3人,其中:退伍军人19户,19人;现役军人7人;街道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党委办事处首先重点保证了抚血金的放,及时足额兑现,1-6月份共发放抚恤款75349元,伤残补助金16450元,与此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三老“对象解决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问题,补助解决资金达0.3万元。
二、农村低保全面细致
关于落实今年的城市低保工作上,认真组织实施,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逐一进行详细的调查,走访了社区干部、三支队伍、村民代表等30多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户,11人的低收入群体为低保对象。
三、做好残联工作。现有残疾人87人,其中精神残疾4人,视力残疾5人,肢体残疾72人,听力残疾5人,言语残疾1人。在残联工作中,积极做好助残的宣传活动,为有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今年为辖区5位残疾人申请并免费发放5台轮椅。还组织社区义工队伍为社区残
疾人服务,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运动会和残疾人文艺汇演。
四、今年以来辖区低收入和城市最低保障户的住房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低收入家庭有房户3户,无房户9户,低保无房户6户,有房户1户申请住房租赁补贴。
五、老龄工作,社区今年共有老龄人口378人,为社区17位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辖区内21位高龄老人享受补贴每月100元。重残补贴7人。
虽然立足本职地干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一是主观上对民政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二是上级法规政策及业务学习知识不够,在理论与实际上结合的不好等。以上问题还需在下步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工作中,决心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自我加压,措施上在完善,管理上再规范,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干劲,为全区民政事业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民政半年工作总结
民政工作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民政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区、普惠百姓民生幸福区”“三区”目标,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两大主题,强化工作“落实、提升、攻坚”三个要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重点难点工作有所突破。
一、抓创新促普惠,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
在做好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落实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各类专项救助、制定低保工作规程等各项“规定性动作”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入慈善、福彩公益金“活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险覆盖面,用“小”资金为社会群众提供“大”保障。“慈福民生系列保险”已形成品牌,创出特色。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继市区在去年实施该项制度后,今年3月起,**市、**市建立起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从而在大市范围内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共享、理赔统一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区域无限制、理赔无差异、起保无先后的目标。城乡居民住房保险试点先行。作为全市**年民生工作六十项实事之一,我市在**先行试点,探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普惠于民的城乡居民住房保险制度,现已形成试点方案。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市。筹措100万元福彩公益金,为全市134家养老机构参保,保险老人达1.3万人,上半年已受理保险诉求30起,完成理赔8起。同时,围绕政策解读、实际操作和风险规避等内容,组织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专项培训,提升了养老机构对综合责任项目化运作保险的理解与掌握。“安康关爱”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广。全市共有27万老人投保,覆盖率超25%。由慈善与福彩共同出资为市区5000名低保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为散居的“三无”、“五保”老人免费赠送保险,提高了老人的抗风险能力。主动对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根据我市2014年医药卫生改革工作要点,结合人社部门推进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拟在“提标、扩面、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减轻重特大病困难对象医疗负担。待修改完善后,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同步实施。今年我们还结合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要求,广泛开展“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创新结对帮扶形式,春节始,全市800名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结对一户以上贫困户,继而向全市基层干部、党组织中延伸,利用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掀起了扶贫助弱新高潮。在四川雅安地震捐款中,共收到善款915.95万元,全部用于援助雅安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宝兴县社会福利院和**县**乡老年活动中心的恢复重建工作。
二、抓规范促服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取得新成效。一是配合开展立法调研。市人大已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二五”立法计划,为此全面开展调研活动,摸清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立法提供依据。二是着力抓好项目。作为全市首个社会事业bot建设项目,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经市政府批准正式签约。江阴酒店式老年公寓、宜兴九如城等一批上亿元建设项目也全面进入土建阶段。至6月底,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00张。三是制定规范标准。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居家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估细则》,提升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管理水平;以“三有、三能、六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敬老院星级评定工作,正在全市各地全面实施。四是优化床位结构。在保持养老床位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护理康复类、养医结合型床位比例,破解养老机构建设的结构性瓶颈。五是引入社会力量。上半年,在整合公益项目资源、公开发布助老信息基础上,举行“爱心助老项目签约发布会”,推出七个爱心助老项目,分别由**农村商业银行、96158便民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自愿认购出资,累计金额约400万元,并公布助老浴室等10个助老项目吸引社会各界“认购”,目前已有五个爱心助老项目启动实施,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为老服务领域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此外,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加大推广力度,受惠老年人家庭超过4万户。全市福彩市场实现稳步、理性发展,上半年共销售8.1亿元,暂列全省第三。
三、抓联动促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接受民政部专家组对我市“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中期评估,得到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加快推进社区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对接。一是做强社区平台。推进新建小区建居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着力破解经济适用房、农民安置房建居难点。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新建小区自治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新建小区建居、服务管理全覆盖,上半年,15个小区9个社居委已实现管理覆盖。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立足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进一步深化分片包干机制,推广“六必访”先进经验,使分片包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社区服务管理更加贴近居民需求。二是“做活”社会组织。继续推进公益创投活动,加强2014年公益创投获选项目的管理和督导及“十佳公益项目”的评选。同时,启动2014年公益创投活动,发布了《2014年公益创投实施方案》,继续以项目化方式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使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有效结合,更好服
务社区居民。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上半年全市已新增社会组织386个。三是“做专”社工队伍。加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宣传发动力度,全市共有2484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核,同比增长25%;参考率达83.7%,较去年提高4.2%。自**年全国社工考试以来,我市已有1765人取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四、抓双拥促融合,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
进一步完善我市义务兵安置政策体系,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进藏兵优抚安置有关政策的通知》,提高优待金标准;积极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组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参训率达到省定要求。认真落实优抚对象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政策,试点开展“优抚之家”建立工作,为优抚对象创设学习、活动、交流的平台。落实军休干部房改经费的发放工作,全市已为符合条件的418名军休干部发放房改经费3744万元。继续做好涉军群体的稳定维护工作。主动协调,积极下访,联合苏州、常州两市,对企业退休参战退役人员实施春节、“八一”慰问制度,实现此类对象的整体稳定。
五、抓专项促提升,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
区划地名,继续落实《**市地名管理条例》,健全地名组织,规范地名管理,保护地名文化。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加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江阴对4个镇(街道)实施区划调整,为促进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区划保证。殡葬管理,成立了深化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召开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出台《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若干意见》、《**市市区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奖补办法》和《市公益性骨灰堂星级评定办法(试行)》等文件;**山回民墓区拓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一些板块公益性骨灰堂达标建设工作加速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婚姻登记,全面落实婚姻登记免费制度,探索开展离婚调解机制,充分借助社工、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对冲动型盲目型离婚当事人实施劝导服务,调解效果初步显现。救助管理,专题部署流浪救助工作主题宣传月和“流浪孩子回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六、抓队伍促效能,民政机构和队伍不断强化
主动争取、积极沟通,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市编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在强调基层民政管理服务人员配备的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导向。通过深入一线开展调查摸底和督查指导,查找差距不足,明确推进方向。目前我市市辖的83个镇(街道)中,独立设置民政办公室(科)的53家,挂牌民政办公室(科)的27家,未设置的2家,基层民政机构设置(挂牌)率达到97.8%;83个镇(街道)民政机构工作经费已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达标率达100%;基层民政机构配备专门档案室的53家,占比64%。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得到增强。
第四篇:民政工作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民政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区、普惠百姓民生幸福区”“三区”目标,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两大主题,强化工作“落实、提升、攻坚”三个要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重点难点工作有所突破。
一、抓创新促普惠,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
在
做好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落实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各类专项救助、制定低保工作规程等各项“规定性动作”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入慈善、福彩公益金“活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险覆盖面,用“小”资金为社会群众提供“大”保障。“慈福民生系列保险”已形成品牌,创出特色。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继市区在去年实施该项制度后,今年3月起,**市、**市建立起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从而在大市范围内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共享、理赔统一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区域无限制、理赔无差异、起保无先后的目标。城乡居民住房保险试点先行。作为全市**年民生工作六十项实事之一,我市在**先行试点,探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普惠于民的城乡居民住房保险制度,现已形成试点方案。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市。筹措100万元福彩公益金,为全市134家养老机构参保,保险老人达1.3万人,上半年已受理保险诉求30起,完成理赔8起。同时,围绕政策解读、实际操作和风险规避等内容,组织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专项培训,提升了养老机构对综合责任项目化运作保险的理解与掌握。“安康关爱”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广。全市共有27万老人投保,覆盖率超25%。由慈善与福彩共同出资为市区5000名低保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为散居的“三无”、“五保”老人免费赠送保险,提高了老人的抗风险能力。主动对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根据我市2014年医药卫生改革工作要点,结合人社部门推进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拟在“提标、扩面、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减轻重特大病困难对象医疗负担。待修改完善后,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同步实施。今年我们还结合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要求,广泛开展“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创新结对帮扶形式,春节始,全市800名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结对一户以上贫困户,继而向全市基层干部、党组织中延伸,利用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掀起了扶贫助弱新高潮。在四川雅安地震捐款中,共收到善款915.95万元,全部用于援助雅安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宝兴县社会福利院和**县**乡老年活动中心的恢复重建工作。
二、抓规范促服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取得新成效。一是配合开展立法调研。市人大已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二五”立法计划,为此全面开展调研活动,摸清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立法提供依据。二是着力抓好项目。作为全市首个社会事业bot建设项目,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经市政府批准正式签约。江阴酒店式老年公寓、宜兴九如城等一批上亿元建设项目也全面进入土建阶段。至6月底,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00张。三是制定规范标准。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居家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估细则》,提升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管理水平;以“三有、三能、六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敬老院星级评定工作,正在全市各地全面实施。四是优化床位结构。在保持养老床位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护理康复类、养医结合型床位比例,破解养老机构建设的结构性瓶颈。五是引入社会力量。上半年,在整合公益项目资源、公开发布助老信息基础上,举行“爱心助老项目签约发布会”,推出七个爱心助老项目,分别由**农村商业银行、96158便民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自愿认购出资,累计金额约400万元,并公布助老浴室等10个助老项目吸引社会各界“认购”,目前已有五个爱心助老项目启动实施,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为老服务领域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此外,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加大推广力度,受惠老年人家庭超过4万户。全市福彩市场实现稳步、理性发展,上半年共销售8.1亿元,暂列全省第三。
三、抓联动促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接受民政部专家组对我市“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中期评估,得到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加快推进社区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对接。一是做强社区平台。推进新建小区建居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着力破解经济适用房、农民安置房建居难点。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新建小区自治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新建小区建居、服务管理全覆盖,上半年,15个小区9个社居委已实现管理覆盖。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立足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进一步深化分片包干机制,推广“六必访
”先进经验,使分片包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社区服务管理更加贴近居民需求。二是“做活”社会组织。继续推进公益创投活动,加强2014年公益创投获选项目的管理和督导及“十佳公益项目”的评选。同时,启动2014年公益创投活动,发布了《2014年公益创投实施方案》,继续以项目化方式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使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有效结合,更好服
务社区居民。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上半年全市已新增社会组织386个。三是“做专”社工队伍。加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宣传发动力度,全市共有2484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核,同比增长25%;参考率达83.7%,较去年提高4.2%。自**年全国社工考试以来,我市已有1765人取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四、抓双拥促融合,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
进一步完善我市义务兵安置政策体系,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进藏兵优抚安置有关政策的通知》,提高优待金标准;积极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组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参训率达到省定要求。认真落实优抚对象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政策,试点开展“优抚之家”建立工作,为优抚对象创设学习、活动、交流的平台。落实军休干部房改经费的发放工作,全市已为符合条件的418名军休干部发放房改经费3744万元。继续做好涉军群体的稳定维护工作。主动协调,积极下访,联合苏州、常州两市,对企业退休参战退役人员实施春节、“八一”慰问制度,实现此类对象的整体稳定。
五、抓专项促提升,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
区划地名,继续落实《**市地名管理条例》,健全地名组织,规范地名管理,保护地名文化。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加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江阴对4个镇(街道)实施区划调整,为促进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区划保证。殡葬管理,成立了深化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召开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出台《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若干意见》、《**市市区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奖补办法》和《市公益性骨灰堂星级评定办法(试行)》等文件;**山回民墓区拓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一些板块公益性骨灰堂达标建设工作加速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婚姻登记,全面落实婚姻登记免费制度,探索开展离婚调解机制,充分借助社工、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对冲动型盲目型离婚当事人实施劝导服务,调解效果初步显现。救助管理,专题部署流浪救助工作主题宣传月和“流浪孩子回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六、抓队伍促效能,民政机构和队伍不断强化
主动争取、积极沟通,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市编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在强调基层民政管理服务人员配备的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导向。通过深入一线开展调查摸底和督查指导,查找差距不足,明确推进方向。目前我市市辖的83个镇(街道)中,独立设置民政办公室(科)的53家,挂牌民政办公室(科)的27家,未设置的2家,基层民政机构设置(挂牌)率达到97.8 %;83个镇(街道)民政机构工作经费已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达标率达100%;基层民政机构配备专门档案室的53家,占比64%。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得到增强。
第五篇:2014民政工作半年总结
紧扣时代主题再创民政佳绩———二00四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中心工作,深化对“三大功能区”的认识,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牢记宗旨、为民解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保障了全区改革发展的大局。一、主要成绩1、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巩固。围绕“两个确保”
和“城市低保”,切实抓好城乡弱势群体生活保障,上半年共发放低保、救济救助、优抚事业专项资金410万元,累计救助城乡贫困群体2.4万人次。同时,争取和下拨资金10万元,加快“福星工程”建设,着力提高五保供养率。2、民政管理手段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印发了《灾民救助卡》,规范了救济救助运行方式;启动和推进“全省低保示范”工程,城市低保按照“六化”标准,规范了区、街、居三级管理网络,成为全市的典型。3、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承接力大大提高。社区基础功能建设规模加大,全区有17个社区正在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25万元,争取国家级项目1个,提升了服务档次;社区服务网络更加健全,3所社区服务站相继面向市场开展服务,推荐和吸纳下岗、困难居民用工达160人次。4、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有效,累计筹资1.5万元,对驻地部队和退伍军人进行了走访慰问,积极开展双拥共驻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军人安置率达80%。5、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更加稳固,村(居)务公开率达100%,同时在茅塔乡廖家村启动了“民主法制示范村”试点建设,力争为全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再树典型。6、民政自身建设得到提高,以思想作风整建为契机,以争创全市文明系统为己任,内强素养,全面开展了班子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外树形象,广泛推介民政新风尚,宏扬典型,累计在区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调研文章、新闻用稿达36篇件。7、信访办理效果良好,信访工作以来信来访登记制为核心,做到事前有研究,事后有通报,强化责任追究,接访15件次,均办理及时、答复有力。二、具体做法半年以来,我局始终围绕区六次党代会,人代会以及经济工作会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社区承接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城乡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着力提高城市低保管理水平,着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在思想上解放、体制上创新、方法上改进,带动了民政各项业务工作整体推进。(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网络1、建立和完善了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的社救助网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专项政策,加大了对春荒救济、临时性帮扶救助等工作力度,确保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运行。一是春荒救济及时有效,针对今年春季全区干旱的现实,在上级资金尚未拨付到位,贫困群众面临缺粮的情况下,区民政局以“赊粮”的方式,先行筹措了价值7万元的救济粮5万多斤,及时下拨到580户1300名困难群众手中,缓解了群众生活困难。二是认真做好临时帮扶解困工作。抓住入冬和“两节”以及入学等特殊时段,主动为贫困对象送去温暖。入冬以后和“两节”期间,全区累计安排救助资金27.8万元,下拨粮食20万斤,衣被700件(套),为1100户3300人进行了救助,走访慰问贫困对850户2550人,发放慰问金25.4万元;各乡镇街办也积极调动一切力量,关注贫困家庭节日生活,赛武当保护区管理局、大川镇等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为五保老人、贫困家庭进行了救助。与之同时,抓住新生入学等特殊时段,农救、残联齐努力,多渠道争取政策,先后为10名大中小学生申请了省市基金资助,为98名在校学生划拨粮食3000斤,尽心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加大了政策性救助力度,广泛向上争取政策,按1%的比例申请了农村定期定量社会救助,一季度为225户250人兑现了救助金7500元,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2、切实加强农村失地群众生活出路的解决。本着服务大局,支持改革,确保稳定的服务原则,自2014年我局就开始关注失地群众生活出路问题,今年3、4、5月份全区集中着手解决失地群众生活出路之时,区民政局又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一边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征地工作,一边加班加点进村入户,逐一对原摸底数据全部重新核实,并通过村组民主评议后,拿出了翔实的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茅箭区民政局关于解决失地群众生活出路的暂行办法》,以纳入农村定量定期社会救济和加强五保供养两大方式,集中财力,加大解决力度,目前,全区已享受定期定量社会救助对象401户852人,其中东城开发区217户652名失地群众已领到了定量定期救助金19560元,五保供养工作相关方案也已报送区政府。广大失地群众无不拍手称赞,直接促进了工业园区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