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共21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17:15:4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相关的范文。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共21篇)

篇1: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语文教育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语文教育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语文教育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语文教育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语文教育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语文教育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语文教育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语文教育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语文教育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语文教育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语文教育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篇2: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语文专业的教育实习任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习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培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二是通过班主任管理工作实习明确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培养自己从事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进入实习学校以后,按常规都是先开始一周的见习,了解班级各方面情况,同时为课堂教学认真准备教案;然后再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在教学环节,见习期间,我坚持课前自己预习,上课认真听,下课虚心问的原则,向实习学校的优秀教师虚心请教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初次登台授课的经历中,几乎每个同学都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难题激发了我们与任课老师交流的主动性;促使我更努力地完善、提高自己。

在备课方面,我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个环节,为了准备一节课,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地查找、搜集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手稿写出来之后,都会提前将教案交给各自的指导老师审阅,虚心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有时一节课的内容会修改两到三次,面对任课老师的严格要求,虚心接受,努力做到最好。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利用备课教室、寝室等场所进行试教,组内同学互相听课、共同评课;正式上课时,也会主动邀请同学前来听课,以提出宝贵的意见,在这样的浓厚的学习氛围里,大家获得了共同提高。由于准备充分,

能够流畅的讲完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认识到把书本上学到的教育规律从理论转化到实际,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明确了如果立志做一名中学老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实践的磨练也坚定了实习生们的信念和信心,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受学生钦佩、爱戴的优秀教师。

在班级班级管理方面,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实习,同时进行班主任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在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培养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在本次实习中,实习生们的班主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任务:

第一: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实习班主任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深入班级、贴近学生,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利用课间与学生交流并且向原班主任询问了解情况。

第二:常规管理工作。实习班主任在实习期间每天都要和原班主任一样严格做到“六到位”工作,即早读、课间操、午读、活动课、打扫卫生、课间纪律管理的六到位。虽然早已习惯了大学校园里相对自由的作息和学习生活,但实习老师的身份让我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严格遵循实习学校的作息时间,班主任的职责和为人师者以身作则的要求时刻提醒着我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的示范性。

第三:校运会。辅助组织协调好学生参加校运会,并负责学生的安全。并且在校运会期间维持场地秩序。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同时还巩固了和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

但是,自身也都还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也显露出来。比如,师范生基本功不够扎实,尤其是粉笔字整体水平比较低;对课堂氛围的控制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教师们提出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能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这些经验教训也会对以后各届实习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总的来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学校学院领导与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和配合下,此次实习工作是胜利的、成功的。通过实践,拓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锻炼了组织管理才能,这些都将成为我以后从业生涯里的一笔珍贵财富!

篇3: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自实习以来,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当自己走上讲台的时候,心里感受颇多。

目前感受最深的就是感觉当好一名老师不容易,当好一名语文老师更不容易!回想起以前对语文老师的评价真是惭愧,以前总觉得语文老师一节课下来没写几个字,不像数学老师一节课下来写得满黑板都是字。由此断定语文老师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够了,当语文老师很轻松!当自己当老师时,才知道备课、制作课件、上课等等事项都是需要老师付出相当大的精力的,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绝对需要老师课前付出极大的心血去准备,否则很难上好。回顾自己上过的语文课,觉得自己已经够细致了,可是事实效果不是很好。当然没上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还是有些欠缺,这是无法忽视的事实。今后在讲课过程中还是尽量多准备一些,准备地更加充分一些!

其次,感觉自己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例如在讲课过程中,本来设计好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思考?当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计划好的方案思考时,自己该如何引导他?这些问题对我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听指导老师说这些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否则很难应对课堂中学生偏离课堂主题的问题,甚至方法不对,引导不好很有可能会造成越引导,学生越偏离你设定的主题,结果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若是能掌握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再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自己不能真正融入到课文中去,自己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在那里似乎是有条不紊地讲课。可是语文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则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融入其中,例如,当课文中体现主人公内心欣喜若狂的段落时,老师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体会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学生也会很容易受到感染。小学生是十分容易受到老师的感染及启发的。另外,当讲到比较悲伤的段落时,教师的语气、音调、表情等应该符合这种悲伤情境下的氛围。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时时注意调整、改变自己的语气、音调、表情、姿势等从而来影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如果一个语气讲下来,老师自己游离于课文之外,那么学生恐怕也难以体验其中的情感。

另外,还有课堂调控的技巧或方法问题,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自制力还比较差,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或影响教师正常讲课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实习老师来说,他们感到很新鲜,很好奇,有时候不注意听讲或者有意干扰老师讲课。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处理、应对这些问题,这是一个体现老师教学手段高明的地方,既要在课堂中

顺利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巧妙的应对学生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我会努力去做好的!

当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讲话不够简洁等,都需要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反思,多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自己的不足尽力予以改正,从而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也为将来的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篇4: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0xx年x月26日,我踏上了返回广州的征程,来到了传统名校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流花校区)开始了终身难忘的实习!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实习之旅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成熟;正是因为这次的实习之旅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和信念!

一、教学实习,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怎么“教”,怎么读懂“语文”、教懂语文,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总结。初到东风西一切感到那么的迷茫和陌生,但是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半天而已,很快我就有了自己的指导老师—东风西路小学教务处郑秋萍主任;有了我的实习伙伴—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保研学生—李佳贞;以及我的班级—东风西路小学三年(10)班;还有自己的办公室—流花校区多功能课室......从今天开始,东风西路小学就有了一个众多学生周知的实习老师—江老师。

在进行教学实习的任务期间,我主要的任务是听课和上课,由于在东风西这样的重点学校,所以我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每周都有区教研和校教研,而且每周都会有很多教师的岗位练兵课或者是公开课,这让我这个新手得到很多向校优秀老师甚至区优秀老师请教学习的机会,实习总结《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听过1—6年级不同的语文课,听课的次数多达40余次!从听课中,一条“线”逐渐出现在我的眼中,而这条线就是“东风西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所学校的成功在于学生的成绩,更在于一套优秀的教学方法,在顾问陆老师的评课和主任的指点下,我慢慢从听课中找到了这条“线”,把这所名校的成功攻略慢慢地掌握了大概!只要我在实践中加以锻炼,我相信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我所听课的名师那样优秀!在这些示范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代表学校参加区教坛新秀比赛的屈少芬老师的《秋天的雨》和花钟,更深刻是老顾问陆老师的精彩评课和支招,可以说是把语文“玩弄在手中”!另外就是“快乐大作文”江校长的一次示范课,让我知道作文教学可以这么快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出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说了,听了这么多的课我也该试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我一共上了八节语文课,分别上了3篇课文,1次习作教学,这是我主要的实习收获。我给自己的教学计划是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尽量保证每周上一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不是上越多就越好?因为这一周我还要听课,听听同样都是这样模式下的教学其他的老师是怎样设计的,我的不足在哪里;想想为什么在我的教学上就是缺少了那么的一点成熟。只有上过课,熟悉了教学模式,再去听课才能明白上课老师的那份心思,在没有上课之前,很多时候我都是听不到,想不通。可是经过了自己的备课和上课之后,我就能看得清,读得明了。另外,这一周我还要准备,我希望我要把我仅有的几节课都当成公开课那样严肃对待,用多点的时间多点修改多点反思多点试讲,把最好的课带给学生。当然一个实习生不能单单就是上语文课,平时还常常要替上自习课、兴趣课、综合课之类的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就简单总结一下这8节课的情况和收获。

篇5: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记得还没有开始实习时,我总在想,两个月的时间那么长,怎样才能过完啊?但时至今日,我才发现,两个月的时间其实真的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使自己不知不觉地习惯了这个环境,融入了这个集体,早已把自己当成这个集体的一员。如今,离别在即,心里有浓浓的不舍。两个月的时间,尝试了许多的“第一次”,经历了许多,学会了许多,值得自己一一去回味,去总结。

在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语文教学工作实习。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方面

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实习的两大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了解龙门中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习学校的基本要求,我在实习期间做到了“八到”,具体如下:

在早上6点35分-6点40分检查班级环境区的卫生;

在早上7点时检查班级的早读情况,看学生是否认真、大声早读;

在上午9点时(即课间操时间)检查班级的课间操是否合格,是否穿校服、带校卡等;

在下午2点30分检查各个实习班级的学生是否会上课迟到等;

在3点10分检查各个实习班级的眼保健操是否合格,是否有人偷懒等;

在晚上7点到各个实习班级坐班,督促、指导学生学习;

在晚上10点40分左右进行查房,看学生是否有打闹、玩手机等;

准时参加级会、班会、升旗等各种学校活动。

“八到”是实习生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到的基本内容。然而,要想更好地融入一个班,更好地管理一个班,仅仅做到“八到”是远远不够的。实习的前两个星期,由于我在高二授课,到自己所任班级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的沟通也少,因此,在过了两个星期后,我与本班的学生仍处于相互陌生的状态,这令我觉得非常难受。后来,结束了在高二的教学,我将时间都转移到了高一,转移到了高一(11)班,我与班里的同学逐渐地熟悉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与(11)班的学生真正熟悉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开始在(11)班上课。没有在自己班上课,就很难与学生有更密切的接触,就很难真正与学生熟悉起来。

(二)课后常到班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机会。另外,周末也会有部分学生不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学习。这也是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增进相互了解的好机会。我就是抓住这些时间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了解。

(三)广播体操比赛。高一年级在 10月29日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从10月16号开始,除了周末,我们班几乎天天在训练,有时在体育课,有时在自习课,有时在下午第八节课后。每次训练,我都到场,和学生们一起,监督他们训练。甚至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带着学生们训练。每天除了带学生们练操外,我还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完成其他的班主任工作,真的挺累的。但是,我并没有感到苦。因为,我的学生们很争气,每一次训练都认认真真,团结协作。29号比赛,站在场下的我,和上场的学生们一样紧张,紧张得手都抖了。但是,随着一次次掌声的响起,自豪,骄傲,在心中涌起。我真的为他们骄傲,我的学生们。他们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还被邀请在全部班级比赛结束后再表演一次。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班级荣誉感在站在赛场的那一刻被激发到了最大值。这是一场值得我的学生们纪念的比赛,也是值得我去记忆的比赛。经过这一个共同训练,共同努力的过程,我真真正正地融入了我的班级。经过这次与学生们互相熟悉的过程,我得到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你如何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如何反馈于你。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才可能收获学生的好感。

篇6: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三月二日,我到XX中学开始了教育实习。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类学生,到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选择。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我们师范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可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结束了,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近两个月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次实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怎样讲好一堂语文课及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语文教师颇有思考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几张薄纸黑墨无法承载的。这将是我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可以说,我的指导老师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今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

我所在的实习班级是高一年级6班,由于指导老师教两个班级的语文,我也会在高一2班听课、上课。刚接触到这两个班级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基础和学习习惯应该是很好的,总体上是的,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够自觉,还是要老师进行不断督促的,所以指导老师不断提醒我,一定要把他们的基础打扎实,也要不断督促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因为高一时打基础的时候,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古文的积累都是在高一的时候打好基础的。要让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课,班级里有些学生就是特别热爱语文,对语文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总的来说,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还是颇为积极的,虽然不敢说“刻苦努力”,但学习风气颇佳,学习劲头也很足。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我仍是一脸的茫然。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两个星期的课,这也是我们见习的两周。老师上课都是不用多媒体上的,他对教材的解读完全了然于胸,上课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非常生动。经过两个星期的

听课,我基本上明确了指导老师讲课的基本流程与讲课风格和方法,也从侧面了解到了学生的一些情况。接下来的就是再仔细的研究教材、备好教案和视觉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试讲,以期不断完善和提高讲课水平。指导老师张老师是一位热心肠的前辈,虽然他自己工作也繁忙,却不吝赐教,课余,他邀我同他一起备课,也让我参与教研组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我发现张老师几句简单的话却含义丰富,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却胜过千言万语。

在上完课后他也会从我上课的内容、教态方面对我提出中肯的意见,让我不断进行反思,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在不断地反思中不断改进,让课堂更生动,教学内容更准确丰富。

在实习过程中,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课件、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的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老师是16班的班主任方洪老师,他是全校的优秀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方老师给了我很多意见,让我对以前自己的班主任的无奈深有体会。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的班级有感情,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虽然有的时候学生会不理解,但今后他们回有所思考的。

方老师耐心地教导我怎么整理学生的成绩,然后进行分类汇总,告诫我在今后我做班主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整理这些数据,因为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最直观的体现。只有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由于XX是寄宿制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的,所以方老师还让我去检查学生宿舍,让我对他们的生活情况有所了解。作为一个和合格的班主任,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虽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但学生的品行,生活、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方老师和张老师异曲同工,让我对于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次实习对我真的受益良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这次实习也是很必要的,没有这次实习,我对教学完全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这次实习让我把学校学习的理论和高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我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可以更快上手,不用过多适应。因为在家长眼中没有新教师,所有教师一上岗就要胜任所有教学工作,所以这次实习很必要,也很有用。

篇7: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类学生,到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时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为了毕业欧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能够较好的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都进入到中学,走进学生中去,参与到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进行实习。

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怎样讲好一堂语文课以及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语文老师颇有思考也有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良多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几张薄纸无法承载的。这些体会也许不如哪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难得的财富。

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我们师范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哦祖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检验平时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10月13号,我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的向往,来到了我实习的学校——XXXX中学。这所学校是我的母校,它位于我的家乡,XXXXXXX。学校的建设不错,学习环境也挺好,学习气氛比较浓。

回到母校实习,自然十分亲切,但在自己熟悉切熟悉自己的老师的注视下开展工作,不免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害怕做得不好让人失望,但这也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并激起了我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这里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从母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在实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活生生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不是纯粹的学院理论学习可以训练得出来的。因此它似乎更丰富、更精彩,也更加不可替代。正应了朱熹的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实习之前,我的语文指导老师像我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的语文指导老师刘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勤于思考、有富于艺术才华的老师。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他给予我很多鼓励、支持和帮助,他的管理班级、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授课教学的方式都对我有很大启发。

我所在的班级是初一246班。现在的很多学生乃至老师都认为,语文不实用,将来难以凭此安身立命,所以很多同学对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班主任老师也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给同学们纠正思想,提振信心。

令我和刘老师欣慰的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还是颇为积极的,虽然不敢说“刻苦努力”,但学习风气颇佳,学习劲头也很足。他们的语文老师又是他们的班主任,因此语文课颇受关注。条件是比较有利的,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而言,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我仍是一脸迷茫。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一个星期的课。老师上课都是用多媒体上的,他们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的效果相当明显和有效。

通过一周的见习,我基本上明确了他们讲课的基本流程与讲课风格和方法,也从侧面了解到了学生的一些情况,接下来就是再仔细地研究教材、备好教案和视觉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试讲,一起不断完善和提高讲课水平。刘老师是一位热心肠的前辈,虽然他自己工作也繁忙,却不吝赐教,课余,他邀我同他一起备课,字啊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我们教学主要是交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可让上教师只要把学习的思路讲出来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人物就交给学生,即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都有得说,都能学到东西,这样就算成功了。这些都是金玉良言,虽然,过去在大学的教学法课堂上也不是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但总觉得有些隔膜,无法彻底领会。可在这次的实习中,通过共同备课和听课,我有了几许较为深切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核心,再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却胜过千言万语。

利用课余时间我翻阅了大来年个相关资料,并上网查看有价值的新颖的教学资料,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下一周的备课和课件的制作,并请老师给予指导和执政,而后再做修改和修补。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但同时也是件颇有艺术感的事。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灵光一闪,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那种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地切身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但有时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课件、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他已经成为我在这次实习中形成的教学风格。因为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的肯定与接受。

可以说怎样上号一堂语文课,这是我们实习的重点。我的课堂大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从一篇课文中寻找的切入口,再从这个切入口切入进去。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再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问题特点,采用阅读品味法或朗读感受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思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我想必须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唯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唯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而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地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来说,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当然,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在这方面做得肯定是还不够的,还需要认真学习和钻研,所以,今后要讲好一堂课,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定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即使他们回答得不是很到位也要酌情给予肯定,尤其是对于一些俄有创意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回答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应该说这次实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上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是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清晰、明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最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语文是最富有情趣的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且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自主。同时我们也要学做一个有情趣的语文老师。

实习的经历虽然不长,可我回头去看一下我留在那里的脚印,那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它的意义是深远的。通过实习是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工作平凡中见伟大,培养学生的工作神圣又艰辛。教育教学实习使我们为今后从教所迈出的第一步。他给我们未来教师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教师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们将努力奉献自己。

篇8: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家乡的一所普通乡村小学。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育和协助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育: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工作。

2、班主任工作: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处理班上日常杂务,管理好学生日常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干部处理班上各项事务。

教育实习是我们学习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方面,通过实习,我们将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优缺点,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利用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角色。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通过实习,我们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什么是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朦胧的概念,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实习让我们收获,让我们成长,更让我们明白:成为一名老师,一名合格、优秀的老师,我们仍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进步!

近一个学期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近一个学期的实习,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感觉真好。

听了两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他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的方法。如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课堂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错,有几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上我的课时认真多了,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无论是上语文还是数学,我都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堂只要是以学生的朗读和提问为主,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讲评,我再加以补充、纠正。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涉到这个班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牵涉到方方面面,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期的班主任工作学习,很机械、很重复,只是简单地跟早读、跟操、跟值日,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班主任如何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如何处理班级事务、如何与家长沟通,从看的角度去学习,感悟其中的微妙之处,注意其中的细节问题,努力地记忆,努力地模仿。实习期间,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位老师临时因事请假。我接管了他的班级,在这期间里,我以外行人的身份担任了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完全以一位班主任的身份融入到老师中、融入到学生中,独立地做着班主任工作,教学、出操、应付学校的作业检查、处理班里的事务、做学籍册等等工作都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的责任,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实习后期我将工作移交回了给原来的班主任,回到了我原来的实习班级,再次投入到跟班中,工作依旧很重复,可是已经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习让我收获颇多,不但在教学方面而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如何更好的管理一个班级和如何更好的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沟通,都在我的心里有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篇9: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记得还没有开始实习时,我总在想,两个月的时间那么长,怎样才能过完啊?但时至今日,我才发现,两个月的时间其实真的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使自己不知不觉地习惯了这个环境,融入了这个集体,早已把自己当成这个集体的一员。如今,离别在即,心里有浓浓的不舍。两个月的时间,尝试了许多的“第一次”,经历了许多,学会了许多,值得自己一一去回味,去总结。

在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语文教学工作实习。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方面

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实习的两大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了解龙门中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习学校的基本要求,我在实习期间做到了“八到”,具体如下:

在早上6点35分—6点40分检查班级环境区的卫生;

在早上7点时检查班级的早读情况,看学生是否认真、大声早读;

在上午9点时(即课间操时间)检查班级的课间操是否合格,是否穿校服、带校卡等;

在下午2点30分检查各个实习班级的学生是否会上课迟到等;

在3点10分检查各个实习班级的眼保健操是否合格,是否有人偷懒等;

在晚上7点到各个实习班级坐班,督促、指导学生学习;

在晚上10点40分左右进行查房,看学生是否有打闹、玩手机等;

准时参加级会、班会、升旗等各种学校活动。

“八到”是实习生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到的基本内容。然而,要想更好地融入一个班,更好地管理一个班,仅仅做到“八到”是远远不够的。实习的前两个星期,由于我在高二授课,到自己所任班级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的沟通也少,因此,在过了两个星期后,我与本班的学生仍处于相互陌生的状态,这令我觉得非常难受。后来,结束了在高二的教学,我将时间都转移到了高一,转移到了高一(11)班,我与班里的同学逐渐地熟悉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与(11)班的学生真正熟悉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开始在(11)班上课。没有在自己班上课,就很难与学生有更密切的接触,就很难真正与学生熟悉起来。(二)课后常到班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机会。另外,周末也会有部分学生不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学习。这也是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增进相互了解的好机会。我就是抓住这些时间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三)广播体操比赛。高一年级在10月29日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从10月16号开始,除了周末,我们班几乎天天在训练,有时在体育课,有时在自习课,有时在下午第八节课后。每次训练,我都到场,和学生们一起,监督他们训练。甚至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带着学生们训练。每天除了带学生们练操外,我还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完成其他的班主任工作,真的挺累的。但是,我并没有感到苦。因为,我的学生们很争气,每一次训练都认认真真,团结协作。29号比赛,站在场下的我,和上场的学生们一样紧张,紧张得手都抖了。但是,随着一次次掌声的响起,自豪,骄傲,在心中涌起。我真的为他们骄傲,我的学生们。他们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还被邀请在全部班级比赛结束后再表演一次。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班级荣誉感在站在赛场的那一刻被激发到了最大值。这是一场值得我的学生们纪念的比赛,也是值得我去记忆的比赛。经过这一个共同训练,共同努力的过程,我真真正正地融入了我的班级。经过这次与学生们互相熟悉的过程,我得到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你如何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如何反馈于你。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才可能收获学生的好感。

另外,由于我所在的办公室是班主任办公室,因此,我可以常常看到其他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经过,也由此得到了一些启发:

1、奖罚适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做到奖罚适当。刚开始,我觉得我的指导班主任钟老师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她经常“板着”脸,经常说:“我要去班里发一下飚。”事实证明,她也确实比较严格。对被学校扣了分的学生,她毫不手软,扣德育量化分和罚扫相结合。虽然钟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将惩罚当作了教育的一种手段,运用到了教育中,但是,她在惩罚特别慎重,在惩罚学生时,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会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她做到了: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另外,我渐渐发现,虽然钟老师很严格,但班里的学生并没有因此讨厌她。原因在于她深谙松紧适度,奖罚分明的道理。平时,钟老师与学生的交谈是非常轻松的,她会与学生开玩笑,会关心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会与学生商量,让学生决定某些班级事务等。同时,钟老师也会及时地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奖励。例如,我们班获得了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钟老师在那天晚上就自费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根香蕉和两个棒棒糖。东西虽少,但能让学生感到很开心,很温暖,也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

2、得力的班干部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果班干部得力,班主任在管理整个班级时会节省很多精力。总的来说,我们班的班干部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比较得力。因此,虽然钟老师没有每天都去环境区检查卫生,也没有每天都看晚自习,我们班还是表现得比较好,扣分比较少。而办公室的另一位班主任虽然天天早上很早就去看环境区卫生,虽然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待到晚自习下课,他们班还是被扣了比较多的分数。

3、完善的班级管理条例

一个班级要做到奖罚分明,首先就要有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条例。在开学之初,班主任会在综合学生的建议,想法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各项规定拟定一套班级管理条例。有了这套班级管理条例,学生就有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才可以做到赏罚分明。

4、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小记者的报名与舞蹈班训练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8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2。备课与上课

一周时间转眼即逝,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进行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带给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因此,关注学生的反映,并根据学生的反映来恰当调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这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也是自己没有做好的几个问题:

(1)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时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常常缺乏激情。当我在一个沉闷,没有活力的班级上课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会受学生的影响,被他们的沉闷所传染,越上越没有激情。因此,我要努力控制情绪,不将个人情绪带进课堂。

(2)注重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提问。当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分析学生得出这个答案的原因,引导学生去理清自己的思路,并指出其存在偏差的具体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应变能力,能快速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引导性不强,这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今后要努力改进。

(3)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时,我有时会出现讲解知识点不透彻的情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我以后需要在提高表达能力上下苦功。

经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需要更加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总之,我在实习的短短一个多月中,任劳任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培养,使我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得更好。此次实习虽已结束,时间也不长,但却有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探索。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它将为我的人生起航,为我的梦想插上翅膀,我会带着这些经验心得起帆、振翅。我相信自己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10: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实习报告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找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

,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

实习报告

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

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篇11: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

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篇12: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

篇13: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篇14: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

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

篇15: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篇16: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此文共有2页 1 2

篇17: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 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 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 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 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 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 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 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 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 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 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 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 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 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 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 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 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本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好,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cnrencai.com/shixi/

篇18: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是师范生进行教师技能培养和教育素养锻炼的一个重要实践阶段和必须环节。为此学校、学院统筹规划、协调安排,陕西师范大学XX级首届免费师范生于XX年九月开始了为期半年时间的教育实习,整个教育实习工作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内容:班主任工作见习、教育教学实习和基础教育调研。

由文学院安排,带队老师李继峰联系,我们一行11人包含文秘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成立语文专业编队,于XX年9月19日驱车前往陕西省咸阳中学。我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投入到咸阳中学的实习工作中去,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欢迎,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班主任见习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

在咸阳中学度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后,由于受到学校制度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得知不能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工作,这让我们感觉到十分遗憾,同时这样也会使我们的教育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及时和李老师取得了联系,想做出一些争取,老师遂与咸阳中学方面进行沟通、协商,未果。经文学院批准,李老师重新联系,我们带着遗憾于11月9日离开了咸阳中学,奔赴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下吉初中重新开始教育实习工作,直至11月底接到学校的通知,由于就业招聘会的原因,全校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提前结束,我们于XX年11月26日返回学校,结束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教育实习工作。

通过这两个半月多的实习学习,我们11个人经历比其他实习小组更多的坎坷和波折,也感受到了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城乡学校间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巨大不同。在咸阳中学实习期间,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班主任工作见习等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而是告诉我们该怎么样在一个学校、社会的大环境下去面对、适应学校的制度、社会的规则,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去试图做出大的改变,去改变制度、改变规则,当你还是一个小人物的时候,你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只有把自己置身在这个学校、社会之中,并融入进去,不断地磨合自己的棱角,提高自己各方面应对的能力,努力把自己从一个小人物打造成为大人物后,你才能够去改变,去规划。当然,我们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班主任见习和年级管理工作后,在自己对学生工作方面的认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长进,学会了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如何在年龄接近的学生面前树立老师的姿态和威信,学会了如何来恰当的与学生进行适时的沟通和交流,还学会了如何合适的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化解学生之间的问题等等。

在来到下吉初中之后,我们也受到了校方领导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和亲切关怀。尽管在下吉初中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但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教学能力十分的信任,进行了半周的听课后,我们就全身心投入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工作中去。老师们课前主动对我们的教案进行指导,上课时随堂听课,课后指出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仅在下吉初中实习了两个多礼拜,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上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二十多天的课堂教学中,使我们是认识到了新课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耐性短、好动、易走神等缺点,这使得每堂课的前二十分钟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好的导课设计,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心思能迅速转入课堂学习当中来,这样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速度就快,质量就高,效果就好。同时,针对有些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我们也采取了各种办法,有的奏效,有的则收效甚微。虽然这样,我们并不气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和思考,还把咸阳中学的一些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学以致用。

现在回头来看,无论是在为人处事,还是在教学管理上,我们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问题之一:没能够与实习学校进行通畅的沟通,最后导致协调未果,达不到学校预设的教育实习任务,不得已只得更换实习学校。问题之二:实习中缺乏主动性,不能够主动出击,老是被动等待,等着被安排任务。问题之三:年轻气盛,遇事不冷静,易冲动,容易受到相互情感影响,将问题思考严重化。这些都是我们在实习结束后需要思考和改善的地方。

总的来看,在这实习的七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紧张过、努力过、沮丧过、开心过、磨砺过、坎坷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们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咀嚼、去回味、去探索。这两个多月里,有我们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第一次有人叫我们老师、第一次……我想这些酸甜苦辣、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也必将成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笔巨大财富。

篇19: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实习是一次累与快乐交织着的实践。我始终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一诗句,要想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必须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然而正因为苦,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有更大的乐趣。从教学工作到班主任工作,从熬夜奋战到课外活动,无不体现着累与快乐交织着。实习期间,我担任七年级(1)班的语文实习老师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1、多听课且听好每一节课

我尽可能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从中受益匪浅。有的老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上课慢条斯理、有条不紊;有的老师语速很快很流畅,跳跃性很大;有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而有的老师在尝试着新课标……我十分关注老师上课的语言、形式、技巧和学生的反应等。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多听课,还要听好每一节课。因此,每听完一节课,我就得授课老师讨论一下听课的情况,做一些小结。有时还会把听课过程中吸收到的教学经验与同伴一起分享,进一步巩固听课效果,为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2、虚心请教,用心备课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老师娴熟自然的语言,随手拈来的广博得知识、自然的过渡等,除了有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上每一节课。因此,除了认真批改作业,我会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当中。

备课不是单纯地看教材,而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梳理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程序。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教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修改完善。

3、把握机会,上好每一节课

见习后,我开始走上讲台。为了慢慢适应课堂气氛,体验真实的课堂,我是从习题课向新课过渡。一开始我上的是试卷讲评课。我以为评讲试卷很简单,只要把问题讲解清楚即可。整一节课都是我一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堂很安静,我也不知道学生听明白了多少。课间马上请教指导老师,上重复课时就有所进步了。我主要增加了一些互动的环节,时不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共同来解答。这就避免了学生走神和不专心。

当我上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时,出现了“教学任务未完成”“重点不突出”“教学环节过渡不自然”等问题。指导老师指出了我上课的不足与缺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听课和写教案过程中就有了针对性。通过了听课和实践,开始有了进步。这时,指导老师给了我多次机会,尝试上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从古代的诗文到现代传记文体到现代散文,从习题课讲评到新课的授课到作文课的评讲,从不同层面锻炼和培养我的授课能力。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很好,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我总结出了三大问题:一是引导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预设与生成未能很好地结合;三是激励教育做得不够。我全身心投入到备课当中,针对自己的不足各个击破。

回想起来,在河堰初中的一切历历在目。在这一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去做好一名教师。

篇20: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二零XX年十月八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把我自己奉献了给我的专业实习,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把三年里学习的学科教育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当中,同时也在实际教学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自己今日的事业路途做好筹谋。

一、实习学校

我这次选择了集中实习,我们的实习队共有17名同学,实习学校为乐昌市第三中学,实习队实习主要负责该校的初一初二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该校初一有8个班,初二有6个班,多数学生成绩基础处于中等或者中下层次,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速度。这次实习我负责的班级是该校的初一(3)班,作为实习语文教师与实习班主任对其语文教学与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二、教学工作

1、听课

听课是一个实习教师的必经之路,在实习的前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原任语文老师的课、自己进行试讲工作以及听其他同学的试讲课。在整个实习期间我听了两个课任老师的课以及12位同学的试讲课或正式上课,共听了28节课。在听课任老师的课的过程中,认真记好笔记,注意老师的讲课方式、上课思路,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教学优点学以致用。在听同学的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同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要与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对比,注意到不足的地方时要注意标记,便于提醒同学以及自己加以改正重视。

2、备课与上课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了备课工作,我们教学的课本是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我接到的第一课是第六单元23课《伤仲永》,由于这个单元都是文言文,课任老师指导我教学文言文主要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文意的疏通理解,不仅要教会他们课本内的翻译,还要教会他们平时该如何翻译。在这个月里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言文,所以课任老师给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月里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备课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你准备得越多就能更好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上用不上也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的,而且在上课之前要把自己的备课内容交由科任老师过目提出意见,老师提醒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内容的繁简与教学的速度,只有适合他们的才是好的教案。

至于上课,一开始基本上都需要经过试讲来控制时间内容,虽然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仍然会紧张,想到我今日所讲的知识与内容将会影响到48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到了后来,与学生熟悉了起来以及形成了较好的默契后,上课不需要经过试讲也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比开始的时候更加自然流畅了。在实习期间,我一共上了8节正课,内容都是文言文,包括《伤仲永》、《论语》六则、《世说新语》、《木兰诗》、《三峡》五篇课文;3节试卷评讲课,评讲了第一单元的测验卷以及期中考语文卷。通过之前的听课与试讲,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还要兼顾到学生们的反应,只有学生有反应了表示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听懂,所以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确立教学,要做到课堂上有尽量多的互动。另外,在课堂上,除了这些外还需要管理课堂纪律,一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聊天或者睡觉,对于这些学生也要进行个别交流来增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除了备课上课以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次实习中,我共批改了16次作业,分别是3次作文、3次翻译、2次基础作业、1次抄写古诗词、2次试卷(包括测验卷与期中考试卷)、3次地理卷。批改作业最大的用处在于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后的学习态度,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看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能根据他们的水平与态度增添批语,科任老师说我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教育,要对他们的一点小进步进行鼓励才能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这其中的学问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经过了自己较充分的备课与实战,如今的我已基本能够根据教学重点与学生情况驾驭课堂,能基本担任起语文教师的这个角色,但通过这次的这些实习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与重要,让我把平日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模拟教学变成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方面例如语言表达、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也是要进行学习研究的,实习让我知道自己更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篇21: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一直以来,在我的观念中,小学课堂就是一个很讲究组织的课堂,小学的老师更要多才多艺。可是当我这次以一个见习老师而不是学生的身份再一次走进小学课堂的时候,这种观念升华了,小学老师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辛。我想可能是因为角度变了,看问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在的我在课堂已经不可能像个学生一样聆听老师的讲解,更注重的是课堂的组织和呈现。

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语文备课会。我对于语文备课会有很深的印象。那天呈现的俩堂课是有关语文概念的呈现,其中一堂是圆的认识,上课的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圆,圆的直径,还有圆的半径;而是让学生以一种观察的角度去发现,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一个“通车”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老师要适时的去引导学生。在这堂课当中,我发现在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是一个很关键的点。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加的发人省心,相反的,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会偏离主题。另一堂课是有关百分比概念的课,在这堂课中,男老师很好的发挥了幽默细胞和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可想而知,百分数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指教老师事先让学生带来有关百分数的日常用品,有些同学带来了饮料,有些带来了衣服的标签,而有些带来巧克力包装壳。这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还让他们应用语文去了解商品的质量。切合的联系实际,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我觉得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点。作为一个未来的人名教师,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评价课的好坏,但是备课会第二部分对老师课的点评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比如说我参加的新课标语文备课会,对于小学六年级走进鲁迅的那单元的课,老师们很容易把它当成单单是了解鲁迅的生平记事。当然这部分也很重要,但是老师们不能够忽略了学生文学鉴赏方面的培养。或许有人会说,叫一个小学生去鉴赏鲁迅的作品有点太天方夜谭,但是我觉得只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可行的。既然新课标引用了鲁迅的文章,就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了,我们不应当轻看当代的小学生,事实上,他们的接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

经过这次的听课见习,真的让我获益良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我想想谈谈我个人的感悟。小学老师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闲,相反的它的工作量很大。而要做好小学老师,我更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前备好几天的课,因为你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会有什么突发状况,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对于那些没经过书面的设想,千万不能应用与课堂。有些老师喜欢打腹稿,以为所有的东西都装在脑海里,可是事实上,脑海里的东西跟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老师要实现备好课,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第二,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听过两堂同样教授语文概念却效果不同的课。一堂的老师讲话很风趣幽默,整堂课的气氛很好。而另一堂课显得相对单调多了。所以我觉得老师要适当的丰富自己的语言,以加强教学效果。第三,改变教学的主体,教师讲为主学生参与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的辅助老师完成课堂。

总之,对于我这样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摆脱课本的束缚,千万不能做照本宣科的事,要多培养实践能力,增强试教经验,以便日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胜任教师的工作。而且,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多学习与教学有关的东西,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应当谨记这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word该篇DOC格式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共21篇)范文,共有4774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共21篇)下载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共21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