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

(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26 08:59: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

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5篇)

目录

1.区科技局(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 2

2.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12

3.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9

4.市科技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6

5.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9

区科技局(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

2023年,XX区科技局(科协)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深入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七创争先”为主线,全面优化“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构建全域全链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为高质量打造首善之区贡献科技力量。获评2022年度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2022年度作为“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强化研发投入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区(县、市)”及“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成效明显的区(县、市)”受市政府表彰激励。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抓企业雁阵培育,推动企业当好创新主角。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雁阵梯队发展格局,促进全区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壮大科技企业种群数量和类别。目前全区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83家,预计总数接近1100,新增区第一批高新苗子企业11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9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29家,均居全市第一。

(二)抓研发能力提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贯彻落实《XX区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充分运用研发政策,切实引导企业主动加大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投入“诊断+提升”行动,对区内规上企业、高校院所进行研发做账辅导。1-9月,全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合计支出XX亿元,同比增长10.5%;研发强度达到3.08%,高于去年同期0.36个百分点。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发平台,鼓励企校联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新增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83家,新申报推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179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共有36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市级立项,23项获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采用。

(三)抓产业能级提升,推动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扎实发展,严把新项目立项、入库关,紧盯“标准地”出让,确保工业供地项目必须是高新投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紧盯拟立项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入库。1-9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40.7%,高于工业投资29.2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9.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1.28%。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吸引优质研发型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户,推进从传统贸易及工业企业中剥离以成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业企业。1-8月,已引进科技服务业8家,月度上规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2.2%;类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5.2%;上报工资总额增速13.2%,其中规上企业增速13.3%,规下样本企业增速10.5%。

(四)抓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市场活水灌溉良田。持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优化以信用、知识产权质押等担保方式为主,降低科技型企业准入门槛,合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1-10月,我区审批通过科技贷款企业94家,授信额度达X亿元,贷款额度达XX亿元,为1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XX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为全区30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XX亿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保单保费XX万元;由科技局统保的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意外险为155名研发人员提供风险保障XX亿元。

(五)抓双创平台孵化育成,推动创新创业优势集聚。实施双创平台“稳量提质”工程,打响“鄞创”孵化品牌,持续开展科孵园整合提升工作,鼓励平台及运营机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做强。上半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汇聚·创业里),新增区级众创空间1家,区级及以上双创平台达到51家(国家级14家),数量质量均居全市首位。成功举办“甬创·鄞造”宁波市XX区第八届创客大赛,共征集项目300余个,包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项目82个,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79件,最终来自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10个项目将落户XX。

(六)抓校企合作技术交流,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成功举办首届XX技术创新挑战赛,11个共性需求吸引了全国41个挑战团队“揭榜比拼”,最终均签订了意向合同,合作意向金额达XX万元。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组织开展了鄞企高校行系列活动,重点推进了XX区企业与合肥、西安等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组织浙江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专家志愿服务团,进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对接,1-9月技术交易额实现XX亿元,位列全市第二。深挖优秀科技成果,完善培育体系,2022年度获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励共7项,其中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5项,总量位居各区县市榜首。

(七)抓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推动高端智力强力支撑。持续推进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引进集聚,指导中科远东、中声海洋装备2家单位成功申报市级院士工作站和院士科创中心,目前全区建有市级院士工作站16家,市级院士科创中心6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镇街、部门力量,深入辅导排摸,组织开展各级各类集中申报培训辅导,申报国家级“培养工程”8个,入选1个;市级海外工程师数量新增17名,总数达到252名,全市第二。

(八)抓现代农业高效赋能,推动农科项目惠民利民。深入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全力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乡村振兴和种业强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共有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208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区17个镇,今年推广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面积超3.98万亩,突破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3项,转化农业技术成果6项;位于姜山镇的区现代种业产业融合科技园获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市共2家);推动宁波种业智慧总部扩建工程在姜山落地开工。

二、存在不足

(一)R&D经费支出增长需进一步发力。由于产业结构变化、研发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企业营收有所下滑等原因,我区研发投入强度与经济体量并不完全相称。2022年度我区研发投入强度预计为3.02%,超过全市平均,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值。

(二)创新型企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及新增量全市领先,但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定价权、话语权的少,“多而不亮,多而不强”。缺少能级高、创新性强的领军企业,目前新增企业(工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创新能力较弱。高企增量也以小企业居多,规上企业中高企占比还不够高。

三、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XX区科技局(科协)将聚焦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重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创新最活、生态最优的科创高地,加快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区,努力争取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星级评定、创新深化星级评定五星,力争获评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优秀,为XX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区注入强劲动能。

(一)聚焦创新主体增量提质。一是狠抓高企预申报。年底联合镇街(园区)、各大科创平台,通过政策宣讲、科技体检等手段,全力动员企业参与2024年度高企预申报。二是聚焦规上非高企。排摸有研发、有知识产权的规上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税务关于制造业高企可抵免增值税的新政,计划加大对规上高企补助力度,鼓励其参与明年高企申报,努力提高高企队伍中规上企业占比。三是做优后备军,加大对区内工商注册企业进行排查,梳理出符合成为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企业,联合科技中介加强对清单内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为明年高企申报打下良好基础。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200家以上,各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500家。

(二)聚焦研发投入稳定增长。一是贯彻落实《XX区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加大各职能部门政策补助发放监督力度,切实引导企业主动加大技术创新。紧密对接市科技新政,优化区科技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使财政资金向研发投入高、研发强度大的规上企业倾斜。二是切实落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借助“诊断+提升”服务,挖掘企业潜力,尽早实现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破零、五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是与统计部门紧密合作,做好研发投入统计相关业务培训,利用好市里专班行动,重点对高校、医院的研发应统尽统,同时梳理研发降幅大、占比小的企业清单,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力争2024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4%。

(三)聚焦高新产业集聚提升。一是严把立项关卡,与发改、经信、镇街建立联络机制,严把新项目立项、入库关;紧盯“标准地”出让,确保工业供地项目须是高新投资项目。二是扩大有效投资,鼓励镇街积极招引更多的“大好高优”项目,紧盯拟立项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入库,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良性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质增效为方向,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发展较好领域的跟踪服务。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10%。

(四)聚焦创新平台能级优化。一是持续抓好双创平台孵育,以平台绩效考核为抓手,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指导督促现有平台提升能级,优胜劣汰;同时组织开展在孵企业认定和优秀孵化企业评审,及时发掘优质在孵企业并持续培育。二是推进区科孵园整合提升工作,着力在团队建设、项目招引、企业培育、服务能级等方面下功夫,链接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完善企业孵化培育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持续优化创新氛围,组织举办好第九届创客大赛,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海内外优质项目落户XX,为XX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以创客大赛为抓手,继续打造“甬创·鄞造”XX双创品牌,兼顾领域专业化和受众广泛性,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触及不同类型层面的创新创业优良氛围。力争2024年新增(晋升)区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5家。

(五)聚焦创新人才引育培养。一是采用“前期排摸+后期辅导”并重,将工作重心前移,提前开展申报排摸和对接工作,排摸对象延伸到“专精特新”等有高层次人才、高技术含量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形成项目申报梯队;同时做好外专服务管理,积极组织外专申报“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项目。2024年计划推荐申报国家级“培养工程”8个、省级“培养工程”项目各6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每项争取入选1个。二是推进院士专家高端智力引进集聚,加强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指导管理,联合宁波院士中心,优化院士服务流程,赋能院士专家智力与企业技术需求常态化对接,助力院士团队进驻、产业项目落地、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国家级(省级)学会的对接合作,导入各类学术资源,承办好宁波市第十三届学术大会XX分会。

(六)聚焦科技服务规模提升。发挥主城区商务楼宇集成优势,加大对研发投入强度高的科技企业招商力度,吸引优质企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头部研发型企业落户;总结将传统商贸、集团总部类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部门进行剥离并单独设立并注册为公司,上规后纳入科技服务业的做法经验,并在区内有序广泛推行。力争2024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7%以上,类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

(七)聚焦科技合作共享共赢。一是高水平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区创建,倾力打造“XX共需汇”特色品牌,扎实开展“XX区技术创新挑战赛”“鄞企—高校双向行”、“技术转移高峰论坛”“XX科技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组织高水平的校企联动“双促双进、挖矿找宝”,加强前期精准对接、后期跟踪监测,以专场对接会和科技成果路演作为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渠道,与“供需荟”线上平台联动,推动成果供需匹配、要素高效共享。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常态化推进实施“鄞企进高校”系列活动,实现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技术成果的高质量精准对接。二是推动XX区科技大市场争创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发挥好大市场核心功能;整合入驻机构的优势和资源,举办科技大市场讲堂、专家进企业服务等活动;提升技术转移协会组织和规范管理能力,增强协会凝聚力,组织会员企业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力争2024年实现区级合作项目25项以上。三是进一步优化科学技术奖培育体系,建立省部级科技人才(团队)及各级科技奖励项目储备库,2024年争取获得市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以上。

(八)聚焦科技招商量质双提。一是充分发挥深圳招商小分队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紧盯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产业方向,加快推进优质项目引进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个以上。二是加快引育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船级社共建国家水上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共建XX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XX研究院建设落地,强化高端创新资源供给,深化新型研发机构改革发展,探索多模式、多类型、市场化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探索制定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准入标准,为区委区政府在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工作中做好参谋。

(九)聚焦科普品牌巩固提升。深化社区科普品牌建设,重点宣传、提升首批社区科普创新试点,挖掘培育更多优秀社区,推动全区社区科普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打造老年科普工程,结合宣传部“文化礼堂·老年学堂”,将智能手机、卫生健康和防骗反诈等领域培训精准输送到老年群体,实现科普教育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深度融合。加强科学教育,优化“科学风车”资源流转,让科普资源受众面更广、科学普及率更均衡。

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两会、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攻坚仗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四大攻坚行动”,重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效

XX区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XX区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XX区科技创新工作被湖南省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专报(第50期)作为先进经验交流分享。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认定已达到495家,同比增长189%;企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已完成1236项,同比增长340%,合同成交金额达XX亿元,同比增长267%;我区科技创新呈现蓬勃态势。

(二)做法和措施

1.强化政策要素“保障力”,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科技创新攻坚仗落实情况,安排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引导资金,并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月度考评范围。加大创新支持。主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协调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潇湘财银贷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协调银行推出“材料谷”专属信贷产品近40款;共为娄底怡安乐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申请研发奖补XX万元。充实人才保障。出台“人才新政24条”,积极落实各类人才补贴奖励的审核落实兑现,共为127名人才集中发放XX万元奖励补贴,今年9月为新引进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共计45人申请补贴资金共计XX万元。

2.强化培育引导“向心力”,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加大优质企业培育。紧盯科技“小巨人”的潜力企业,形成与大企业互补发展的第二梯队,使之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截至目前,共培育拟上市科技型入库企业25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认定已达到495家,同比增长189%。加快企业数字转型。扎实开展“智赋万企”行动,积极组织区内企业申报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瑞奇电器、迈辉环保、五号动力三家企业已被列入重点项目名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培育力度,组织人文创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省级众创空间。抓好重点企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目前已完成登记1236项,同比增长340%,合同成交金额达XX亿元,同比增长267%。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区内16家企业报名参加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娄底市春秋高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省赛生物医药产业三等奖,格仑科技荣获娄底市三等奖,XX区科技局荣获优秀组织奖。抓好市级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区科技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共推荐申报市级科技项目34个,包括揭榜挂帅重大专项1个,创新研发项目27个,农业科技特派员3个,人才团队项目2个,创新平台1个。

3.强化科技兴业“支撑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立足区情实际,举办骨干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分类施策设置科技服务类项目支持高等院校、机关事业单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管理、政策等科技服务。科技引领工业升级。强力推进“材料谷”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湖南宏旺96万吨高牌号硅钢、涟钢1580热轧项目等重大项目先后投产。2022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6.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XX区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建设主题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产业,XX区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持续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特色果蔬)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红薯)1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拥有区域公共品牌1个(湘村黑猪),湖南省著名商标2个,葡萄、辣椒等“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7个。举办了2023年湖南省骨干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XX专场培训班,省科技特派员、全市“三区”科技人才、基层科技工作者、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农业合作社、返乡创业农民工等2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站位不高,对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今年以来,在各区直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下,全区科技创新攻坚仗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存在有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科技工作的战略意义认识不深刻,对科技工作重视和研究不够深入,如何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等现象。

(二)环境不优,激励政策亟需出台。

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政策。近年来,我市其他县市区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而我区没有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加科技财政投入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指标增长后劲不足。比如为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中创先争优,涟源、经开区、新化奖励10万,双峰奖励5万,我区则没有任何奖励,这直接导致了区属企业对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意愿不强,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缺乏抓手。

(三)力量不足,工作推进缺乏支撑。

乡镇街道以及XX产业开发区等相关部门科技工作人员配置不齐,大多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缺乏熟悉科技工作的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以及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等业务工作大多依赖科技部门,导致相关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推进滞后。

三、2024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六大行动,全力推进全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一是做大主体基数。大力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家以上。二是落实各项奖补激励。区委区政府明确将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计划于2024年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创新平台给予资金奖励。充分运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省级研发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争取中央、省、市财政科技资金的力度。力争省、市科技资金超XX万元。三是强化帮扶指导。认真做好科技型企业认定政策的宣传、咨询与培训工作,通过发放政策资料、举办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题培训班、“一对一”专题辅导等方式,形成分类指导、专业服务、踊跃申报的良好环境。

2、实施创新成果转化行动。一是精准开展技术成果对接。发力找准XX区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对接联系,让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强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指导,形成稳定技术创新合作,力争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完成XX亿元以上。二是打通成果转移转化供需通道。围绕我区优势产业,推动园区提供办公场所和配套条件,引进知名高校院所或国内优质技术转移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协助XX产业开发区建设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三是加强金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仪器设备信用贷、高企贷、科技贷等多元化投贷机制,力争为区属科技型企业新增贷款XX万元以上。

3、实施创新平台提质行动。一是加快建设高层次科技研发平台。坚持统筹布局、分类管理,着眼需求、聚集资源,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指导宏旺新材料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培育壮大“双创”服务平台。实施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以上。

4、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投入考核机制,制定分解乡镇、街道R&D投入年度目标,督促责任落实。二是强化科技统计支撑。积极开展研发活动统计专项培训,引导企事业单位规范研发项目管理,对涟钢等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做到应统尽统。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三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

5、实施创新人才引培行动。一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工作。落实好市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的申报推荐,梳理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引才方向,围绕“材料谷”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力争成功申报省级创新人才团队项目1个以上。二是优化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认真实施《XX区柔性引才汇智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飞地”补贴奖励实施办法》,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高端外国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力争在辖区工作的外国专家人才达到40人以上。  

6、实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一是深入推进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围绕优质稻、经果林、蔬菜等优势产业,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等开展合作,在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二是以科技活动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为抓手,面向农民开展就业创业科技培训,培育本土化技术服务队伍。聚焦“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指导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特色品牌,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贡献科技力量。

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全市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工作部署,全力构筑高能级平台矩阵,先后揭牌运营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立温州未来城市研究院,引进落地全省唯一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兴产业集成化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基地,联动教育部门建立温州市首个科技育人项目——温州市少年科技学校(温州市科技中学)。强力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盘活老旧工业资源+专业运营机构”的孵化载体建设新模式,获张振丰书记批示肯定,并作为典型案例全市推广。全市大孵化器党建联建工作试点,获得省机关工委充分肯定,并在中新网、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和省市机关工委官网点赞报道35篇,鹿城科技创新呈现出“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发展态势。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综合实力持续攀升。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5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速21.9%(全省

第14名),占 GDP 比重提升0.26个百分点(全省第19名),研发费用支出增速和提升幅度均创历史新高。新增孵化空间33.97万平方米,排名全市第2;入驻科创企业373个,排名全市第2。

二是创新平台提能造峰。成功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区,揭牌运营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国首个钙钛矿概念验证中心和温州市重点实验室(智慧能源实验室),落地陈十一、徐红星院士产业化项目,招引落地网易、十沣等科技创新头部企业。

三是创新主体培大育强。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梯队,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机构建设,建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大力推行“揭榜挂帅”等攻关模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落地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8项,其中市级“揭榜挂帅”项目4项。

四是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外籍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来鹿数123人,申报省“引才计划”(青年项目)申报对象22名,其中标准化认定1人,推荐申报国万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并进入答辩环节。申报省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市瓯越特支计划7人、市高水平创新团队3支。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市示范孵化基地1个,获评省级A类(优秀)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通过举办“2023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多支人才团队和科创项目落地鹿城。

五是创新生态持续塑优。系统重塑科技政策体系,联合出台“高质量发展优80条”、国际未来科技岛“一岛一策”、“中国智能谷金8条”等产业政策,推出9方面15条科技惠企政策措施,修订重启《鹿城区科研项目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完善《鹿城区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增加兑现频次,全年创新券兑付金额XX万元,同比增长266.6%。打造“科创基金专项扶持+科创贷政府贴息”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成立全市首支大孵化器科创基金、全市首支天使投资基金,并已投大浙微医等项目。联动各金融机构推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差异化“科创指数组合贷”,向科技企业贷款76.46亿元,致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少”难题。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区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科技部门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创新深化、提升“3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质效,推动形成共抓科技创新、共享创新成果的生动局面。实现全社会R&D 经费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85%;新增高新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超200家,技术交易总额超XX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启动科技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一)提升科创平台“强支撑”,打造创新驱动“放大器”。一是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性做好创新平台梯次培育,大力推进温州市未来城市研究院、北服温州美学经济研究院等新落地平台项目揭牌运营发挥实效,强化龙头企业招引,用好“头部企业+科研平台”模式,做到“引育一家头部企业,带动整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体系。二是统筹布局科技孵化平台,聚力打造中国(温州)智能谷新名片,推进七都未来科技岛、南郊数字科创园建设,引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项目,形成智能谷初步集聚和示范效应;加快国际时尚创意产业园、鞋都智造园、巨一科创园等重大产业平台打造,投用中关村创新基地、中科先进智造园等园区,落地一批高质量科技企业。鼓励引导现有孵化载体运营单位与专业运营商进行合作或联合运营,全力推进大孵化集群2.0建设工作。三是开展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行动,参考《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温州市鹿城区科创平台管理办法》,提升科创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定期开展晾晒比拼活动,督导各科创平台围绕“三率”(研发投入率、技术转移率、成果落地率)进行能级和成效提升,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争创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各创新平台向“高能级”迈进。

(二)构建孵化育成“全链条”,加速科技成果“大转化”。一是持续优化提升科技创新板块增值服务,全力推进科技赋能、科技金融等增值服务,完善科技增值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企业、平台、孵化集群开展全方位全链条高层次科技服务。二是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以市校地办建设为契机,结合市工科院整体迁移,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市场,联合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招引一批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和基础,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领先的科研优势和发展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有望取得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或开发战略创新产品的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温成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赋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促进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活跃流动和转移转化。三是系统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围绕关键技术产业化需求,聚焦概念验证、技术熟化、商品试制、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平台,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工程化验证环境。实施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计划,联合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中关村科技成果中试服务平台等创建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启动建设全国首家钙钛矿概念验证中心。

(三)培育企业创新“大梯队”,提升产业竞争“硬实力”。一是强化科技主体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统计监测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点对点的指导服务、专业化培育服务,打造梯度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形成科技企业森林式、雨林式布局,引导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主动亮牌,营造人人争创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氛围,新增国家高新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200家以上;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全社会R&D经费申报攻坚行动,积极动员企业投入科技创新工作,以技术革新促企业发展,力争2023年度全社会R&D 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85%以上;同时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重点技术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区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10项以上;三是持续完善企业研发体系,开展高新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重视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家以上;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建立联合创新体(校企联动型研发机构),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高新增加值、高新投资等企业科创指标增速达10%以上。

(四)推进开放创新“大协同”,厚植科创生态“肥沃土”。一是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从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科创平台优化提升、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加码政策扶持力度,用好工业高质量发展“优80条”“中国智能谷金8条”等产业政策,2024年度计划投入科技类奖补资金超2亿元。二是加快创新人才培育,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优先位置,不断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全年引进院士产业化项目1个以上,实现入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大人才工程5人以上,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2支以上。三是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全面推广“科创指数贷”,实现鹿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覆盖率达85%以上,“科创指数贷”累计授信金额达55亿元以上,新增多支科创子基金,推动科创基金更好发挥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四是做好创新品牌大赛活动,充分发挥青科会人才对接桥梁作用,继续高质量举办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重要活动,常态化举办各类科创路演活动,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效对接,助力科创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市科技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XX市科技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重要决策部署,聚焦聚力科创能级提升,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探索形成了“一个乌镇品牌完善一条生态链、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创新链、一所大院名校服务一条产业链”的特色创新XX路径,奋力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

一、重大科创平台提能升级

一是“国字号”“省字号”牌子先后落地。乌镇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我市获批创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县(市);“乌镇之光”超算中心获批国家超算乌镇中心,实现我省在国家超算中心领域“零的突破”,并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建设名单。二是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乌镇实验室3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3项国际金奖,“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改革事项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争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实验室已累计引进PI团队8个、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0名,落地产业化项目34个。三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以“一所大院名校服务一条产业链”、“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创新链”的理念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2023年,电子科大乌镇未来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长三角人工智能研究院先后落地,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15家。

二、科技企业培育量质并举

一是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动态培育库,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四类企业总数达到2047家。二是建强企业研发机构。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023年新增嘉兴市级研发中心35家,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12家,各级研发机构总数达到84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达到93%、82%。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XX亿元,预计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3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28%。三是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全年组织企业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0余个,成功立项“尖兵”“领雁”项目4项。入选省“315”战略领域重大科技成果3个、省科技进步奖5项,数量均居嘉兴第一。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品牌活动,共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难题74个,揭榜51项。

三、全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一是科创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出台专项人才服务政策,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四个关键环节。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1个,突破XX历史;西湖友谊奖入选2人,居嘉兴第一;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入选1项。二是科技金融环境逐步优化。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建强嘉兴首个科创人才集团,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直通乌镇”总决赛、“乌镇杯”全球双创大赛、清华大学“三创”大赛等国际赛事,拓展并形成固定的项目源渠道,成立XX个亿的科创母基金,今年投资项目14个,招引项目74个。优化科技贷款政策,全年累计向98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XX亿元。三是科技政策迭代升级。出台科技新政十条并配套11个管理实施细则,全年共兑付各类科技经费X亿元。精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全年共减免所得税XX亿元、加计扣除XX亿元,进一步撬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着力推动创新驱动提速增效,科技创新工作量质齐升、成效明显。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健全完善科技投入、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奖励激励等机制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市本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由2020年的XX万元增至XX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由2020年的XX万元增至XX亿元,占GDP比重由0.06%提升到0.3%以上,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与杠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科技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坚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着力在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兑现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对6家2022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共120万元,对2023年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补助资金XX万元,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16家增加至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7家增加至79家,带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倍增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深化与国能、中煤、西安交大、新疆大学等优势企业、智库高校务实合作,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凝练科技需求,提出靶向问题,积极融入自治区“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统筹各类科研力量协同解决我市重点产业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XX煤直接转化制备高端精细化学品技术”列入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氢化煤焦油高质化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取得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充分依托XX资源优势,以园区、产业聚集区为载体,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搭建“政府+高校+市场+”合作平台,将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作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新疆湘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疆钛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取得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实现我市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疆大明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属矿山采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目前,我市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家。

(五)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成功举办第六届XX市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一对一帮扶指导,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现已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0余项,合同成交额突破X亿元;深入企业进行“2+5”重点人才计划政策解读,引导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申报自治区“2+5”重点人才工作计划项目50项;认真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政策培训宣讲活动,服务企业300多家、科技人员900余人次;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1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活动,参与群众超过1万人次。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1)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进高、高变强”的多层次、分阶段、梯进式培育体系,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

(2)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推动建立市、区(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探索科技金融融合,积极推进科技保险、科技贷、创新引导基金等科技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带动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2024年底,全市科技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0.3%以上。

2.突出项目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做好科技项目的调研、培育、把关和推荐服务,精准推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确保完成立项争资2000万元以上。积极推动落实“新疆XX高—富油煤分级分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氢化煤焦油高质化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服务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3.聚焦园区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4)积极推动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重点任务,指导高新区用活用好“两区”资金,强化财政资金对高新区重大科技项目支持、补齐科技创新要素短板,切实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

(5)推进XX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伊吾县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建设。做好组织、协调、推进和服务工作,对园区制定的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管理办法进行指导,对园区在项目申报、资金支持和科技成果交流转化方面给予支持,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

4.加强载体建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6)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指导、支持伊吾县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加大在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要素、打造科技特色产业方面的工作力度,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7)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2024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众创空间2家,争取申报自治区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1家。

(8)激发技术市场活力。建立财政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育建设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服务。2024年,力争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增长30%,突破1.3亿元。

5.优化人才服务,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9)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加快融合。探索建设“新疆实验室、中试基地”,指导伊吾富油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筑巢引凤,链接内地高校、科研院所来哈开展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

6.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0)提高科技惠民能力。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2024年,探索成立种植业(设施农业)和养殖业科技特派团各1个,市科技局以科研项目形式给予支持、指导,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总数突破180人。

(11)增强科技宣传能力。积极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前谋划、积极筹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培育、支持,营造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

(1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年内举办不少于20场次(期)的科技培训,有效提升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率、参与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共有1777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下载
(多篇)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