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

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4 08:32:2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

【第1篇】骨干老师培训教育年底总结

通识课程培训中。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省教育厅副调研员黄忠作了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与建议》报告。报告指出。提高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提升科研的能力、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地区中起师范引领作用。黄忠副调研员殷切希望,骨干教师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透彻人生的智慧,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学以致用,敢于创新,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二阶段为分科学习。师范大学参加了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理论培训。

焦教授《关于教师学习的十点思考》的报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时代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但学校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70年前陶行知先生指出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很严重!二是教师教育技术的滞后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作为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满足现代教育需要是多么的迫切、多么的重要!

老师《阳光心态与幸福教师》的报告用大量的事例说明教师面临的压力,向我们提出了心理减压的方法和快乐人生、幸福教师获取的途径。他强调,拥有阳光心态就能改变世界。蒋平老师的报告使人受益匪浅。

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的演讲,从生命之谜和生命的宝贵阐述敬畏生命的必要性,从生物的本能、人性的差异阐述尊重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育就不能搞大同教育,就不能唯分数论,中小学教师要有理性之心、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对待每一个学生。许副教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可惜的是,许副教授没有进一步阐述造成中国教育脱离人性的原因和环境,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和途径。其实,单纯靠教育工作者去改变中国教育人性、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等状况是不可能的。

高研究员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从生本教育这个主题出发,阐明了生本教育相关的生命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课堂教学观,并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佐证,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

副教授《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新路向》的报告,围绕中小学德育改革这个中心,阐述了德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和具体内容,强调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完美”为核心的立身之德作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些情况,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启迪我们思考。归纳王教授报告的观点,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中美教育的基础不同。美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于会学,会学的重点在于培养思考能力,质疑、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教育的基础则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在于学会。第二,中美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知识导向的教学目标。认为对美国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是认识美国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三,美国基础教育比较强调对人格、尊严、情感、平等、自主、独立思考等意识的教育,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民主。最后,王教授也指出美国基础教育也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正有互相借鉴、殊途同归的趋势。

通过王教授的报告,我们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王教授的报告有些方面是值得思考的。首先是对“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质疑。这个观点曾经风行一时,并被很多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甚至拿出来哗众取宠!我们的教育真的是“输在终点”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我国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就无法解释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的辉煌、顶尖成果。其次,我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并不讳言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人们痛陈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很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根源所在,更不用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很多情况表明,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改变高校招生制度、不改变教育资源不均、不改变学校的大班制,等等,那么,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将会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本来,新课程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和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高考的模式化和定型化,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和理念成为一纸空文!

华教授的报告《教师行动研究及其写作:演讲与传播》,教给我们教育研究和选题的方法,对于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有很大的裨益。

在第二阶段的分科培训学习中,我们再次领略了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专家、教授的专业风采和敬业精神。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至诚至善的人文关怀,使我们感觉到,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是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知识更新的殿堂、教学成长的精神家园。从7月2日到7日,专家学者先后给我们上的课程有《中国古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世界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研究》、《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研究》、《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示例:合作学习》、《广东省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等。

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告诉我们,随着新史料的公布,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史料包括台湾地区公布的蒋介石、陈诚、朱家骅、阎锡山等人的日记、往来电文,俄罗斯公布的前苏联档案。这些新史料有利于专家、学者研究中华民国史、中苏关系史、国民党史、中共党史、国共关系史。左教授指出,实际上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如杨天石、杨奎松、陈红民等人对国民党、蒋介石历史的研究,唐宝林、郭德宏等人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苏关系、中共党史及陈独秀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可喜的成就。该课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研究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以及知识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教授的《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向我们说明了高师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目标、预期成果和教材编写的原则、体例。我十分赞同陈教授主持编写这么一套高师历史学课程。因为,我曾经受学校指派,参加了 年、年河源市政府组织的赴华师招聘教师工作,在面试环节我深感高师历史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相当部分应聘大学生除了实习期间接触过中学历史课程外,在大学里基本没有看过现在的中学历史课程,历史课程标准更不用说了。我认为,这套高师历史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高师生目标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在职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视野的开拓。我期待着这套教材的面世。

张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从历史教育功能研究、历史学科能力研究、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成果。黄牧航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课,向我们阐述了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他的另一课《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案教学法相关问题。这三门课程既提高我们历史教育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我们历史教学设计的能力。

宋教授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和黄牧航教授的《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这两门课程,着重于历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历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总之,十天的培训学习收获是挺大的。归纳起来,可以这样总结:思维视野得以扩展,学科知识得以丰富,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这里,我对为骨干教师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华师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他们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我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继续完成好以后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任务,自觉地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化作理性的春风,去驱散教育空间的阴霾;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变成理性的阳光,去普照教育这方净土!

【第2篇】2022年骨干老师培训教育年底总结

通识课程培训中。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省教育厅副调研员黄忠作了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与建议》报告。报告指出。提高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提升科研的能力、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地区中起师范引领作用。黄忠副调研员殷切希望,骨干教师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透彻人生的智慧,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学以致用,敢于创新,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二阶段为分科学习。师范大学参加了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理论培训。

焦教授《关于教师学习的十点思考》的报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时代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但学校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70年前陶行知先生指出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很严重!二是教师教育技术的滞后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作为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满足现代教育需要是多么的迫切、多么的重要!

老师《阳光心态与幸福教师》的报告用大量的事例说明教师面临的压力,向我们提出了心理减压的方法和快乐人生、幸福教师获取的途径。他强调,拥有阳光心态就能改变世界。蒋平老师的报告使人受益匪浅。

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的演讲,从生命之谜和生命的宝贵阐述敬畏生命的必要性,从生物的本能、人性的差异阐述尊重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育就不能搞大同教育,就不能唯分数论,中小学教师要有理性之心、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对待每一个学生。许副教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可惜的是,许副教授没有进一步阐述造成中国教育脱离人性的原因和环境,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和途径。其实,单纯靠教育工作者去改变中国教育人性、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等状况是不可能的。

高研究员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从生本教育这个主题出发,阐明了生本教育相关的生命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课堂教学观,并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佐证,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

副教授《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新路向》的报告,围绕中小学德育改革这个中心,阐述了德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和具体内容,强调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完美”为核心的立身之德作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些情况,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启迪我们思考。归纳王教授报告的观点,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中美教育的基础不同。美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于会学,会学的重点在于培养思考能力,质疑、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教育的基础则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在于学会。第二,中美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知识导向的教学目标。认为对美国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是认识美国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三,美国基础教育比较强调对人格、尊严、情感、平等、自主、独立思考等意识的教育,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民主。最后,王教授也指出美国基础教育也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正有互相借鉴、殊途同归的趋势。

通过王教授的报告,我们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王教授的报告有些方面是值得思考的。首先是对“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质疑。这个观点曾经风行一时,并被很多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甚至拿出来哗众取宠!我们的教育真的是“输在终点”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我国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就无法解释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的辉煌、顶尖成果。其次,我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并不讳言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人们痛陈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很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根源所在,更不用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很多情况表明,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改变高校招生制度、不改变教育资源不均、不改变学校的大班制,等等,那么,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将会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本来,新课程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和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高考的模式化和定型化,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和理念成为一纸空文!

华教授的报告《教师行动研究及其写作:演讲与传播》,教给我们教育研究和选题的方法,对于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有很大的裨益。

在第二阶段的分科培训学习中,我们再次领略了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专家、教授的专业风采和敬业精神。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至诚至善的人文关怀,使我们感觉到,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是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知识更新的殿堂、教学成长的精神家园。从7月2日到7日,专家学者先后给我们上的课程有《中国古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世界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研究》、《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研究》、《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示例:合作学习》、《广东省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等。

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告诉我们,随着新史料的公布,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史料包括台湾地区公布的蒋介石、陈诚、朱家骅、阎锡山等人的日记、往来电文,俄罗斯公布的前苏联档案。这些新史料有利于专家、学者研究中华民国史、中苏关系史、国民党史、中共党史、国共关系史。左教授指出,实际上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如杨天石、杨奎松、陈红民等人对国民党、蒋介石历史的研究,唐宝林、郭德宏等人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苏关系、中共党史及陈独秀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可喜的成就。该课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研究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以及知识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教授的《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向我们说明了高师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目标、预期成果和教材编写的原则、体例。我十分赞同陈教授主持编写这么一套高师历史学课程。因为,我曾经受学校指派,参加了 年、年河源市政府组织的赴华师招聘教师工作,在面试环节我深感高师历史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相当部分应聘大学生除了实习期间接触过中学历史课程外,在大学里基本没有看过现在的中学历史课程,历史课程标准更不用说了。我认为,这套高师历史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高师生目标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在职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视野的开拓。我期待着这套教材的面世。

张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从历史教育功能研究、历史学科能力研究、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成果。黄牧航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课,向我们阐述了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他的另一课《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案教学法相关问题。这三门课程既提高我们历史教育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我们历史教学设计的能力。

宋教授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和黄牧航教授的《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这两门课程,着重于历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历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总之,十天的培训学习收获是挺大的。归纳起来,可以这样总结:思维视野得以扩展,学科知识得以丰富,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这里,我对为骨干教师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华师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他们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我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继续完成好以后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任务,自觉地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化作理性的春风,去驱散教育空间的阴霾;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变成理性的阳光,去普照教育这方净土!

【第3篇】2022年骨干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工作总结范文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xx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xx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xx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起点是源于学生的内驱力,智慧教育需要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完成不了的再给学生学习工具获取,再不行的话就讲授让他听懂。这是钟院长在说课点评中反复提到的智慧教育模型。我们明白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只有在这种智慧教育模型的指引下,才能设计出有别于传统的授导式课堂的教学,真正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2.提高了能力,能根据学科特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我们对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反复熟悉摸索的基础上,我们运用该平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并进行了三次磨课。在磨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结合6位专家的讲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微课等教育方式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从专家教授的指导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专家评课后,我们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反思与深化,第三轮的磨课重在创造与再提升。通过磨课,我们逐渐找到了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在找准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借助信息化支撑技术,驱动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合作中发展思维,形成学习能力。

【第4篇】农村骨干教师教育培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在集中培训的二十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黄建国、喻金水、谭少虞、邱伟华、王金瑞、胡银泉、黄宗仑等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听取了李保伟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9月起,我上了四年级的科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集中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万安县城实验小学实习一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一周的实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课余时间,我能坚持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小小的进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写出了我的教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意味着我们将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意味着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和影响周围的其他教师。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充满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新经验、新发现以及新的飞跃。

智慧不是靠灌输获得的,成功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本次培训通过专家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受益匪浅,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骨干教师的作用。

【第5篇】骨干老师培训教育年底工作总结范文

通识课程培训中。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省教育厅副调研员黄忠作了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与建议》报告。报告指出。提高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提升科研的能力、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地区中起师范引领作用。黄忠副调研员殷切希望,骨干教师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透彻人生的智慧,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学以致用,敢于创新,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二阶段为分科学习。师范大学参加了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理论培训。

焦教授《关于教师学习的十点思考》的报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时代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但学校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70年前陶行知先生指出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很严重!二是教师教育技术的滞后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作为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满足现代教育需要是多么的迫切、多么的重要!

老师《阳光心态与幸福教师》的报告用大量的事例说明教师面临的压力,向我们提出了心理减压的方法和快乐人生、幸福教师获取的途径。他强调,拥有阳光心态就能改变世界。蒋平老师的报告使人受益匪浅。

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的演讲,从生命之谜和生命的宝贵阐述敬畏生命的必要性,从生物的本能、人性的差异阐述尊重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育就不能搞大同教育,就不能唯分数论,中小学教师要有理性之心、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对待每一个学生。许副教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可惜的是,许副教授没有进一步阐述造成中国教育脱离人性的原因和环境,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和途径。其实,单纯靠教育工作者去改变中国教育人性、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等状况是不可能的。

高研究员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从生本教育这个主题出发,阐明了生本教育相关的生命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课堂教学观,并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佐证,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

副教授《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新路向》的报告,围绕中小学德育改革这个中心,阐述了德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和具体内容,强调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完美”为核心的立身之德作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些情况,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启迪我们思考。归纳王教授报告的观点,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中美教育的基础不同。美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于会学,会学的重点在于培养思考能力,质疑、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教育的基础则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在于学会。第二,中美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则重于知识导向的教学目标。认为对美国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是认识美国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三,美国基础教育比较强调对人格、尊严、情感、平等、自主、独立思考等意识的教育,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民主。最后,王教授也指出美国基础教育也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正有互相借鉴、殊途同归的趋势。

通过王教授的报告,我们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王教授的报告有些方面是值得思考的。首先是对“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质疑。这个观点曾经风行一时,并被很多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甚至拿出来哗众取宠!我们的教育真的是“输在终点”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我国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就无法解释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的辉煌、顶尖成果。其次,我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并不讳言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人们痛陈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很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根源所在,更不用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很多情况表明,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改变高校招生制度、不改变教育资源不均、不改变学校的大班制,等等,那么,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将会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本来,新课程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和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高考的模式化和定型化,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和理念成为一纸空文!

华教授的报告《教师行动研究及其写作:演讲与传播》,教给我们教育研究和选题的方法,对于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有很大的裨益。

在第二阶段的分科培训学习中,我们再次领略了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专家、教授的专业风采和敬业精神。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至诚至善的人文关怀,使我们感觉到,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是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知识更新的殿堂、教学成长的精神家园。从7月2日到7日,专家学者先后给我们上的课程有《中国古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世界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研究》、《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研究》、《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示例:合作学习》、《广东省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等。

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告诉我们,随着新史料的公布,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史料包括台湾地区公布的蒋介石、陈诚、朱家骅、阎锡山等人的日记、往来电文,俄罗斯公布的前苏联档案。这些新史料有利于专家、学者研究中华民国史、中苏关系史、国民党史、中共党史、国共关系史。左教授指出,实际上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如杨天石、杨奎松、陈红民等人对国民党、蒋介石历史的研究,唐宝林、郭德宏等人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苏关系、中共党史及陈独秀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可喜的成就。该课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研究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以及知识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教授的《高师历史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向我们说明了高师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目标、预期成果和教材编写的原则、体例。我十分赞同陈教授主持编写这么一套高师历史学课程。因为,我曾经受学校指派,参加了 年、年河源市政府组织的赴华师招聘教师工作,在面试环节我深感高师历史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相当部分应聘大学生除了实习期间接触过中学历史课程外,在大学里基本没有看过现在的中学历史课程,历史课程标准更不用说了。我认为,这套高师历史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高师生目标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在职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视野的开拓。我期待着这套教材的面世。

张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从历史教育功能研究、历史学科能力研究、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成果。黄牧航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课,向我们阐述了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他的另一课《学案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案教学法相关问题。这三门课程既提高我们历史教育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我们历史教学设计的能力。

宋教授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和黄牧航教授的《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这两门课程,着重于历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历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总之,十天的培训学习收获是挺大的。归纳起来,可以这样总结:思维视野得以扩展,学科知识得以丰富,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这里,我对为骨干教师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华师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他们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我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继续完成好以后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任务,自觉地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化作理性的春风,去驱散教育空间的阴霾;但愿这些收获,能够变成理性的阳光,去普照教育这方净土!

【第6篇】骨干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骨干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骨干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骨干教师是我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我们把骨干教师做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在贯彻各级行政部门有关教师培训的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在骨干教师中广泛开展了以教学改革为载体,在教育教学中锻炼、提高和成长的师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指导和示范作用。

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坚持正面培训的原则,树立正确教育观摆在首位,并贯穿培训的全过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成立了骨干教师培训领导小组,行使培训途径设计、研究和管理职能。并以“落实计划、落实检查、落实奖励”督导工作。加强人员的投入,在领导精心组织的前提下,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帮助指导骨干教师工作;抓好五个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备课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开放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四项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摩活动、调讲活动、听评活动和竞赛活动,以练促教,以赛促推广,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培训质量,在我校富有成效的师培活动中,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骨干教师队伍的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对课改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部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为体,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四、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在我们思想认识中形成了今后学校长远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基本工作思想;(1)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骨干教学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2)以学校教学为主张,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途径与研究系列活动。(3)领导积极参与,合理投资,制定落实好研究工作计划,抓出成效。

【第7篇】骨干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充实、提高自己,我从不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写好教学后记,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思想认识

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做到带头遵纪守法、自尊、自重、自爱、尊重领导、团结同工、关心爱护学生,一言一行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并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班级管理中我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

二、教育教学

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工作中我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平时,为了充实、提高自己,我从不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写好教学后记,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自己所教的班级,能够抓好班风、学风的转变,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我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个满怀教育热情的教育工作者,一个能以人的尊严为首的教育者,在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始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的体现,是作为学校一分子的工作作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努力的奋进,让我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加有效扎实!事业上的不断追求与创新就是一名党员的生命。我将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青春在对为人民无私奉献的追求中焕发出一名党员的光华。

【第8篇】农村骨干教师教育培训个人工作总结

在集中培训的二十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黄建国、喻金水、谭少虞、邱伟华、王金瑞、胡银泉、黄宗仑等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听取了李保伟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9月起,我上了四年级的科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集中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万安县城实验小学实习一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一周的实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课余时间,我能坚持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小小的进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写出了我的教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意味着我们将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意味着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和影响周围的其他教师。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充满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新经验、新发现以及新的飞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范文,共有1886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下载
骨干教育工作总结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