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真做好文化强市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实现“文化强市”,是一篇全新的文章,一个重大的课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力量,就没有城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文化品牌在推动经济、发展旅游、凝聚人心等方面可以形成强大的磁石效应。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会议精神,我局对我县的文化建设做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近年工作情况
(一)文化惠民广泛深入。一是群文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文化扶贫”及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活动。除举办形象大使选拔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合唱比赛、工间操比赛等活动外,2016年送戏下乡45场次,放映农村电影4311场次,超额完成了省市任务。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让广大群众共享了文化成果。二是文体场馆免费开放。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体场所全部实现免费开放,378个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三是文体比赛成效明显。在第七届全市少儿音乐舞蹈大赛,获得一金二银的好成绩。四是文化示范有序推进,完成46个合格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10个省级文化示范村标准化建设。五是“非遗”保护力度加大。完成了中医民间药方采集项目申报县保工作。
(二)文物保护力度加大。一是抓修缮。9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资料申报。目前已进入省发改委项目库。完成了全市整县推进古村落保护工程申报,红色旅游资源正在申报“国保”项目。三是抓宣传。全县共征集和撰写了28篇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李家大院解说词入围全省优秀解说词。
(三)体育工作富有成效。一是抓基础建设。加快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所有贫困村都配备了体育或健身器材,实现了体育器材全覆盖。二是抓全民健身。积极支持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开展了中美篮球对抗赛、争霸赛、干部职工气排球赛等活动。三是抓体育竞技。努力办好业余体校,进一步推动了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四是抓场馆管理和利用。体育彩票销售突破500万,基本解决了体育馆出租的遗留问题,顺利承办了县里的大型会议和活动,实现了场馆免费开放。
(四)旅游发展步伐加快。一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与旅游规划公司合作,初步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编制。二是加快项目实施。研究制定了旅游升温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38个旅游项目,计划逐年分批实施。实施了旅游景区环境整治、景区美化、绿化、亮化及旅游厕所建设等项目,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三是大力招商引资。休闲度假区等项目,与投资商达成初步意向即将签约落地。四是抓市场推介。通过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我县的旅游资源。
(五)新闻出版与版权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规范中小学教材发行,认真开展春、秋季中小学教材发行检查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先后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大检查、扫黄打非·2016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扫黄打非工作得到省市表彰。三是扎实做好印刷企业年检和艺术品经营摸底工作,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强化版权权益监管。
(六)审批和监管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强化文化市场监督。督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依法、依规监管文化市场,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等方式,确保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平安稳定。二是强化广电工作监督。做好广播电视电影核审和安全播出工作,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三是优化行政审批。梳理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权限,建立完善了娱乐、网吧、演出等行业服务档案。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我县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足够的共识氛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新建和改建,这些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随着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县的基础文化设施还需不断建设,全县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尤其是村场文化基础设施还需加大建设力度。我县属于农业大县,乡村文化活动室少之又少,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仅仅靠乡镇综合文化站还远远不够。在文化设施建设问题上,特别是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在行动上与资金扶持上落实不够,致使乡村文体设施仍然欠缺,已有的设施设备完善不够,并未充分发挥惠民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加大对乡镇党委、政府督查的力度,以加快全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人员编制的问题,我局现有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17名,此设定与已达37人的局机关、内设8个股室严重不相适应,影响机关正常运行;此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制约了我县文体旅广新事业的发展。二是我县乡镇文化站长有的年龄偏大,有的镇连文化站长都还没配齐,现在普遍存在的是没有一技之长,工作热情、激情不够,现行人事机制体制和经济待遇不科学,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由于文化建设受人事编制、岗位职数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县乡两级文化部门招录专业人才有政策限制,不能如愿如偿。加之县乡文化系统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致使队伍综合素质有限,提高空间较大,难以适应文化强市建设的需求。
三是乡镇和社区对组织引导群众开展好文体活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议要创新性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体设施免费开放的作用。
(二)我县文化产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1.我县文化产业现状不容乐观。我县私有制文化产业可分为四大块:娱乐市场(包括歌舞厅、电子游戏室)、新闻出版及书报刊市场、网络文化市场、印刷市场等行业。全县共有网吧43家、歌舞娱乐场所7家、游艺娱乐场所1家、印刷厂3家、出版物经营单位 10 家。其中娱乐市场行业和网络市场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通过调查走访,大部分单位与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都不尽人意,情况也不容乐观。
2.文化产业发展瓶颈较多。一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培育阶段,文化经营单位普遍存在产业项目少、规模小、层次低、经营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特色不鲜明、文化经营人才缺乏、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缺乏规划引导等问题。二是社会环境制约大。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为私营企业,在社会市场体制机制方面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漏洞,对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制来保护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全县城乡地区的文化企业和个体经营业分布在城区,行业杂、品种多、范围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整个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十分复杂,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三)县财政对全县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随着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接受休闲娱乐的方式、对科普教育认知越来越高,仅靠中央财政的扶持,难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免费开放等项目的配套建设有待加强。中央明确要求省、市、县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配套资金,但由于地方财政拮据,导致不能全额配套,这样从源头上制约了文体旅广新事业的发展。国家扶持文体项目迟迟难以到位,影响了工作平衡发展与争项争资效益。
(四)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
1.积极做好向国家、省、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重点做好国家级非遗名录相关资料工作。切实做好“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2.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文化遗产项目规划建设维修。启动古色红色资源等申“国保”和文物单位申“省保”工作,实施1-2个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修缮。
四、意见及建议
(一)建议将从事文化工作的队伍进行科学调整,及时加强和补充基层文化骨干力量
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文体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智力和队伍保障。一是鉴于我县文体旅广新局为三局合一的政府工作部门,职能增多、人数增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省市主管部门相应增加,所需时间、精力增加了许多。请求市政府协调做好增加局机关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二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文化部门应参与到选人才、用人才当中来。请求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改变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身份性质及待遇,以便他们更好地顺应潮流,服务基层。
(二)严格履行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
一是加强舆论导向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的宣传发动、舆论引导的优势,积极传递正能量。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指导。加强对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新闻出版、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调整工作,继续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程序。三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督促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四是监督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和安全播出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广电庸俗节目和非法药品广告等集中整治。
(三)强化意识,完善思路,引领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满足广大百姓精神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要寻找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文化。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文体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性合作。三要加大对重点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共同经营,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三是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我县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第二坚持以管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科学合理的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第三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培养市场竞争主体,形成所有制、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重点发展五大优势文化产业。一是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红色旅游景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及名人故居等,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非物质文化展演项目,发挥品牌捆绑效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二是文化服务产业。依托新华书店与规模较大规范经营的民营书店发展书店超市;依托县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公司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宽带用户与广告业,拓宽互联网、付费电视与增值业务,组织开展电视大赛;依托县文体旅广新局、文联、文艺协会社团举办艺术展演和体育赛事,组织才艺培训、信息提供,扶持发展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三是饮食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包装、地方饮食产品发掘、举办美食节、提升农家乐品位直至上星级等手段,促进餐饮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文体娱乐产业。改造升级一批网吧、电游厅、歌厅、健身房,多方投资新建电影院、游泳馆、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体育彩票销售产业。五是包装印刷产业。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实行政府引导、社会扶持、市场运作。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提高我县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文化强国的新高潮,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需求,我县文化工作亟待寻找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政府主导,部门指导,财政扶持等有效手段引起各阶层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不断提高文化惠民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