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临近毕业,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因此2014年5月28日早上我参与了位于大连市西岗区联合路100号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人简历的投递与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早上8点我坐轻轨到大连火车站下车,转乘101路公交车在联合路下车,到达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位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2、3层,市场空间较为宽阔,大概会有200多家企业来此招聘社会上的求职者,人才市场内求职者流量较大,求职年龄在20—40岁不等。各用工单位需求的人才要求基本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人优先录用。 面对不同类型的招聘工作岗位,我主要对与软件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了简历投递。虽然软件行业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行业,但是进行招聘的公司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多,由此可见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情况,我应该更加认真努力的进行学习。以下对我采集到的信息和评价进行列表整理。岗位
linux实习工嵌入式工程师,市场人员,高校经理人
程序员
程序员
java开发工程师,行政主管,java实习生
bpo专员,程序员,实习生
java软件工程师/委派软件工程师,实习软件工程师/售前管
理
单位名称 北京尚观科
技有限公司
爱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民营企业
对unix较为熟悉
中软卓越技术有限公司
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大连内达软件有限公司
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有限公司,私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
用工要求 了解linux系能够单独编
统,anddroid平台,精通c语言,java,c++
写电子书
精通 java,.net编程语言,精通日语
一种数据库,一种高级语言,日语
精通java高级语言
地点 沙河口区西安路行政大厦1705
大连市中山区石葵路31号
西岗区新开路99号
大连市高新园区宏川东路天地软件园
大连高新园七贤岭信达街51号
大连市中山区海源电子城6层628室 有吃苦耐劳精神,服从性较高
企业文化 对anddroid熟悉日企环
感兴趣,对新科技较为关心
境、良好的团队精神 个人评价:工作氛围严肃认真,但
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 个人评价:专业对口。
— —
发展前景 个人评价:
专业对口,并且我对手
个人评价:需要事先进行专业培
个人评价:此公司招收实习生,要求掌握日语,
个人评价:需要事先进行专业
机系统的开发很感兴趣。
是待遇相对不好。
训,缴纳一定费用。
精通c语言,精通 计算机相关操作,对unix较为熟悉
java,.net编程语言,精通日语者优先
与我所学知识可以挂钩。 数据库语言(mssql、
培训,缴纳一定费用。 精通java高级语言,
专业要求 精通c语言,能用
java,c++,了解linux,anddroid平台
photoshop进行美化,熟练操作office及indesign。
sybase、mysql、有时间经oracle等),java或c++,photoshop,dreamweaver,掌握日语
验
工作地点 北京,大连 大连 大连,北京 大连,北京,上海,南京,
长沙
大连 大连,北京,上海
学历要求 有本科教
育,培训者优先
大专以上学历
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
本科以上学历
本科以上学历
—
不限
性别要求 不限 不限 不限 不限 不限
外语水平— 日语n4~n2
水平
—
有经验者优先
日语n3以上
水平精通日语者优先
日语 大学英语4级水平
专业技能 熟悉linux
系统,熟悉linux系统,有本科教育,培训者优先
—
掌握日语者优先,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有工作经验和销售经验者优先
待遇 实习工资2k~2.5k,转正2.5k~3k
实习工资:月薪
1.5k~2.5k 2k~3.5k
java、.net实
习生1.8k~2.5k
实习期无工资,但每月补助700元,转正公司2.5k~3.5k
转正2k~4k,五险一金,招收09,10,11毕业生 面试
应聘流程 笔试面试 笔试,面试 面试 笔试、面试 笔试、面试
此次人才市场之行对我来说收获良多,虽然现在我还没有离开校园,但是提前了解社会需
求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在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虽然学的专业知识很广泛,但是仍然不够精益求精,这些公司不是需要各个专业技能都会的人才,而是需要某一方面掌握熟练的人才,虽然已经学过两年日语,但是听说的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要先武装自己,使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
第二篇:会计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会计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学校: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一、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在私立工业、企业、商业及公营事业、政府、学校中工作。其中有很多没有执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多数在企业、事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通过考试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企业的会计人员更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即对掌握电脑技术的比较高级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增加很大,而对以前只会记账的簿记员和低级会计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原因是由于电脑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会计专业软件的日益完善,使得初级的计账、会计工作更加简单易行。许多个人企业和小企业从此不再需要雇用簿记人员。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财会电算化的
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等。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2年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发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先后修改和制定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会计环境变化调查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各个方面,它使我们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下列变化:
1、在过去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记账、规划、编制、定期使用报表等,会计人员的业务停留在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资金调度等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耗费人力、物力的会计确认、计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业务将被电脑在瞬间完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使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信息提供变得越来越快捷。这表明,计算机将对传统的会计记录和记量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2、在新的世纪里,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内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许多问题是传统会计和记录手段所无法解决的。
3、会计职能也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
4、随着会计职能的拓展,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适应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习如何学习上,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国会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拥有一支1200万人的会计大军,可这些会计人员的特点是数量多、平均水平不高、素质低,在现存的会计人员中,受过中等以上专业训练的人不足一半,显然,目前的这种会计人员结构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考虑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层次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由于其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如大的企业和单位,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中专或成人教育层次的学生就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会计教育的培养重心就是要培养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会计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8%的比例增长,不但已经走出“低谷”,而且已经走过了“复苏”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看好。经济越发展,越
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等的逐渐发展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该领域需要充实大量高级人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强的基层会计从业人员。
2、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高级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严重缺乏。另外,在企(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诸如会计电算化、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中职层次的会计人员。
第三篇:机电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机电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为了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一、机电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校,如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平进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恒佳精密注塑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对机电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这一措施适应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技能型人才特色。
三、机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
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本省及泛珠三角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广东省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中级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技能人才。
4.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5.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
四、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一)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从事机电设备装调与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
(二)机电专业的社会需求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中、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中、高级技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 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第四篇:trnqhn机电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机电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屈贵华
为了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一、机电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
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校,如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平进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恒佳精密注塑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对机电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这一措施适应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
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技能型人才特色。
三、机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本省及泛珠三角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广东省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中级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技能人才。
4.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
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5.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
四、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一)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从事机电设备装调与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
(二)机电专业的社会需求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中、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中、高级技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 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第五篇: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内容
1.调查对象:大连市建筑行业
2.调查目的:
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
4)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3.时间2014年04月30日
4.方式实地考察查阅浏览报纸网络的信息
5.分析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
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我国建筑技术人才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已达366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5%,其中在施工工人队伍之中,80%是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未经培训的农民工。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仅占0.3%。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14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建筑企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现场管理和监理类人才更为缺乏。
大连市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从产业内部构成来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产业所有制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经营结构。
(一)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产业产权结构。
截止到2014年年末,大连市建筑企业共有1768家,涵盖72个专业。其中等级内的房建企业475家,占26.8%。在房建企业中,特级企业5家,占辽宁省特级企业总数71%。一级房建企业30家,二级企业128家,三级企业312家,劳务企业221家。目前,全市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原来的12家国有和国有大集体企业,已有10家改为股份制企业,占总数83%。剩下2家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在资质等级内的475家房建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1家,占总数0.2%,集体所有制企业4家,占总数0.8%,股份制企业187家,占总数39%,民营独资企业283家,占总数60%。
(二)初步形成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组织结构。
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4.4%;二、三级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83%。劳务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12.6%。
(三)在产业经营结构上,大连市建筑企业在坚持以房建为主的同时,还将产业链向监理、招投标代理、工程咨询、钢结构等领域延伸。有的企业还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餐饮、旅游、养殖、海岛开发、承包山林等。还
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中小建筑企业。如墙体纠偏、体育场馆地板专业铺装、置业担保等等。
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制结构存在不完善之处。在部分股份制企业中,股权设置,特别是高管层与普通员工持股比例不尽合理,领导层偏重。在民营独资企业中,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形成,家族式管理模式比较沉重。到目前为止,建筑企业中无上市公司。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从全市建筑企业的专业分布来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53%、18%,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子型,与国际上通行的“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大相径庭。在专业分布方面,我市建筑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与房地产开发紧密的相关专业,这三个专业的企业总数达到承包企业总量的58%。而其余的69个专业企业总量仅占42%。
(三)产业经营结构明显不完善。大连市建筑企业主要以房建为主,地方建筑企业均无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资质。据我们对35家一级以上房建企业的调查,企业增项大多是土石方、钢构、装饰装修、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等,地铁、港口、机场、铁路等资质均为空白。有一家特级企业增项了铁路施工,但资质仅为三级,无法参与投标。我市2014年投资的7325亿元建设的城际交通等6大领域重点工程,我市建筑企业由于资质所限,产业经营结构不完善,无力参与投标。有的企业反映,现行的资质标准规定,投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专业业绩。可是不干哪来的业绩。要增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投入资金购置设备,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干一、二工程标段就完事,岂不造成浪费。
(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外向度发展不高。目前,大连市建筑企业年建筑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6家,20亿元的有3家,50亿元左右的有1家,与江浙一带建筑业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也影响了企业外向度的提高。2014年,大连市建筑企业完成外埠产值80.2亿元,占当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8.3%。而全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产值平均比率是26%。境外产值只占总产值2.8%,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的项目少,市场占有率低,
与一些建筑业强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五)资金短缺严重,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现在建筑市场是“卖方市场”,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垫资、压价、拖欠、不及时决算、偏离工程造价规律的最低价中标,已使许多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全市建筑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3%。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由于无物可押,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全市建筑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对国家级、省级工法研究乏力,更缺少企业标准。造成了一些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轻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六)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由于我市许多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外地人才流入少,使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据我们对20家骨干企业统计,只有4家企业有公路、桥梁、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占被统计企业总数20%。而这方面人才共14人,少得极为可怜。20家企业均没有港口、机场、铁路、地铁等基础建设方面的人才。整个行业懂项目、会管理、会外语,了解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按照国家住建部新制定的企业资质标准,大连市等级内的房建企业共需要5890名建造师。目前尚缺2635名,其中,一级建造师缺1120人,二级建造师缺1515人。全市建筑业有技工证书的约2.4万人,其中,高级技工300人,占总数1.25%。中级技工2014人,占总数8.33%。高、中级技工人才的缺乏,已影响到企业发展。目前,全行业建筑专业人才占职工总数7.2%,比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省市均低50%以上。 调研综述
建筑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方面
1.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总体以大专学历为主,技术人员总体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初职为主,而年龄结构中,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只有少数企业集中在 30 岁以下年龄段。
2.人才需求方面,实际调查显示: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建筑工程专业明显居多,其次是工程造价、装饰工程、暖通空调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较少,多数企业无这个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无学历。反应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短缺。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原因是高职高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企业技术现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总体说还不普遍,除与企业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国家的政策配套有关。
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即通常所说的八大员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3.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政治思想端正,尤其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品德好,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广。能够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踏实肯干;另外还要有好身体素质。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和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