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08:18:1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们_____是一个纯山区县,_____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山区县城建设和管理既有一般县城建设管理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近年来,加强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就_____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_____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第2篇】县城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陵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陵川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2022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 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陵川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陵川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 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第3篇】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xx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xx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xx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框架持续拉大。近年来,xx县确立了“北控、南扩、东进”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将县城规划范围由17村(社区)扩大至23个村(社区),控规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至53平方公里,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推进奠定了基础。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xx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xx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xx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重视县城绿化美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县委、县政府从绿化美化入手,实施了环县城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近3000亩;实施了崇安公园、郝经公园等景观公园建设和绿化工程,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0余亩;实施了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绿化里程达20.9公里;实施了社区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8.8%,绿地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近四年来,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35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县城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公共服务持续跟进,民生工程惠及百姓。县委、县政府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县城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内,自来水管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9%,饮用水安全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供热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9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0%;集中供气管网覆盖9300户,用气户数达到6750户,集中供气率达到70%。狠抓了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县城高中达到44轨,初中38轨,小学24轨,幼儿园达到13所。在县城内公共场所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新建了棋源广场公益大舞台,新开工了城南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项目。保障性住房建成766套,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压力。客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xx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xx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以持续的综合整治提升县城管理水平

1.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一要明确住建、城管、交警、崇文镇及各社区的监管责任,明确规定县城管中心为城管牵头单位,其他部门配合,或是整合各相关单位监管资源,将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抽调出来,归由县城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监管合力。二要强化绩效考核,把县城的主要道路、重点地段和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段、责任区、责任片”,片区包干、责任到人。三要根据县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将涉及县城管理的责任分解到社区及各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一要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二要严格规范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三要加大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

3.持续推进综合整治。一要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切实加强主要街道、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抓好施工建筑垃圾清运,防止沿路抛洒污染环境。二要大力整治公共秩序。交警部门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落实定点定岗执勤与流动巡查制度,严厉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及时疏导交通堵塞。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沿街店铺的经营秩序,认真落实沿街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整治,做到坐商进店、游商进市;要禁止店外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要强化对沿街商铺庆典活动和丧事祭奠等占道行为的约束。三要狠抓社区和各单位的综合整治。

4.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一要加强工作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监督。二要加强巡视检查。建议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切实加强对县城区域内街道、小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解决。

(三)突出旅游县城理念,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挥县城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1.要提升旅游功能。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和龙头,围绕xx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县城是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要集中在城南新区和旧城区搞好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特别是利用城南紧邻高速公路的优势,精心打造太行山国际围棋文化产业园区,率先起到宣传中心、展示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二要加紧建设接待服务设施。三要全力营造旅游氛围,县城主要路口、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和指示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充分体现旅游特色。

2.要增加文化内涵。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围棋文化、郝经文化、状元文化、金元古建文化等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二要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并发扬光大,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曲艺队、鸣鹿根雕、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庙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三要加大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要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博物馆、游泳馆、电影院和剧院,尽快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的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继续办好xx大讲堂(文明大讲堂),以加强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动,扩大xx文化品牌的影响。

3.要突出生态优势。县城周边群山环抱,四周生态良好。要紧紧抓住生态绿化这一主题,尽快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县城生态建设,要“见缝插针”造林植树,为县城增添绿色。要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要抓好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厂矿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体现经济实用、树种多样、多层次复合绿化效果,构建生态县城格局。要对县城周边有生态功能的山体和已经成林成景的绿地,实行封闭措施,禁止开发和修建,以丰富的植被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

4.要体现山城特色。要立足构建和完善有xx特色的城市规划发展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我县山体地貌条件、高低错落的地形、生态植被良好的环境和历史文化风情特点,精心营造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要保持xx山城的特征,慎挖慎毁山体,做到尊重自然,以山为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县城的规划,特别是道路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山城特点,适应山城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注重建筑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性,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使每个片区、每条街道、每栋建筑都与山城环境协调统一。

(四)着力健全公共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家园,发挥好县城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1.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一要优先抓好市政道路建设。当前急需疏导的路段有鸿雁街一中段、康复路华丽港段、望落路北关实验小学段;亟待新建和改进的街道有黄围东街至陵修路段、状元路司法局至小召段、崇安东街至仕林苑段、望落北路至石圪节段。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广电、电信、供电等线路系统和给排水等管网系统,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避免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

二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在旧城改造和新建项目时,要将停车场、公厕、商贸、文体场所和社区医疗服务等与具体项目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三要加快市场建设。要统筹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切实解决市场容量限制带来的马路、街道市场拥挤等问题,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城郊经济的发展。

四要强化产业配套。在县城周边合理布局二、三产业,实施县城建设与产业开发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消除城乡壁垒,制定鼓励投资创业的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合理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推进城镇化发展。

2.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要大力推进“三供”(供水、供热、供气)服务工作,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确保饮用水质量,做到安全用水、节约用水;要抓紧建设热源厂二期工程,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力度,提高县城集中供热能力和覆盖率;要加快集中供气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供气覆盖面,不断满足县城居民生活所需。

二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全面有效治理,更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鼓励沿街沿路单位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

三要继续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改善和事业的发展。保证每个社区及大型居民区都要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地。提倡移风易俗,推进殡葬制度改革,配套推进公墓建设。

3.努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

一要抓教育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我xx、爱我家园”、“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居民对县城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县城建设管理中。

二要抓规范养成。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居民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规范管理,使广大居民的文明言行变成自觉行动。

三要抓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新闻,报刊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及时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和城市意识。

4.切实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今后在县城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两大问题。在房屋拆迁方面,要做到把握政策、依法推进、补偿公开透明,把矛盾消除在拆迁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村民自愿自治的作用。在土地征用方面,要做到严守规划、依法征用、补偿到位,同时要优先解决好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发展好劳动密集型项目,抓好社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不因县城建设造成失地农民返贫或失业。社区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帮助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要改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失地农民和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县城户籍制度改革,将低收入居民纳入城市低保政策范围,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宜业宜居家园。

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第4篇】最新关于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框架持续拉大。近年来,陵川县确立了“北控、南扩、东进”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将县城规划范围由17村(社区)扩大至23个村(社区),控规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至53平方公里,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推进奠定了基础。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陵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陵川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xx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重视县城绿化美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县委、县政府从绿化美化入手,实施了环县城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近3000亩;实施了崇安公园、郝经公园等景观公园建设和绿化工程,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0余亩;实施了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绿化里程达20.9公里;实施了社区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8.8%,绿地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近四年来,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35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县城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公共服务持续跟进,民生工程惠及百姓。县委、县政府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县城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内,自来水管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9%,饮用水安全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供热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9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0%;集中供气管网覆盖9300户,用气户数达到6750户,集中供气率达到70%。狠抓了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县城高中达到44轨,初中38轨,小学24轨,幼儿园达到13所。在县城内公共场所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新建了棋源广场公益大舞台,新开工了城南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项目。保障性住房建成766套,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压力。客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 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陵川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陵川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 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以持续的综合整治提升县城管理水平

1.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一要明确住建、城管、交警、崇文镇及各社区的监管责任,明确规定县城管中心为城管牵头单位,其他部门配合,或是整合各相关单位监管资源,将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抽调出来,归由县城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监管合力。二要强化绩效考核,把县城的主要道路、重点地段和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段、责任区、责任片”,片区包干、责任到人。三要根据县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将涉及县城管理的责任分解到社区及各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一要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二要严格规范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三要加大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

3. 持续推进综合整治。一要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切实加强主要街道、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抓好施工建筑垃圾清运,防止沿路抛洒污染环境。二要大力整治公共秩序。交警部门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落实定点定岗执勤与流动巡查制度,严厉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及时疏导交通堵塞。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沿街店铺的经营秩序,认真落实沿街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整治,做到坐商进店、游商进市;要禁止店外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要强化对沿街商铺庆典活动和丧事祭奠等占道行为的约束。三要狠抓社区和各单位的综合整治。

4.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一要加强工作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监督。二要加强巡视检查。建议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切实加强对县城区域内街道、小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解决。

(三)突出旅游县城理念,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挥县城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1. 要提升旅游功能。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和龙头,围绕陵川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县城是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要集中在城南新区和旧城区搞好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特别是利用城南紧邻高速公路的优势,精心打造太行山国际围棋文化产业园区,率先起到宣传中心、展示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二要加紧建设接待服务设施。三要全力营造旅游氛围,县城主要路口、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和指示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充分体现旅游特色。

2. 要增加文化内涵。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围棋文化、郝经文化、状元文化、金元古建文化等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二要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并发扬光大,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曲艺队、鸣鹿根雕、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庙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三要加大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要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博物馆、游泳馆、电影院和剧院,尽快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的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继续办好陵川大讲堂(文明大讲堂),以加强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动,扩大陵川文化品牌的影响。

3. 要突出生态优势。县城周边群山环抱,四周生态良好。要紧紧抓住生态绿化这一主题,尽快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县城生态建设,要 “见缝插针”造林植树,为县城增添绿色。要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要抓好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厂矿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体现经济实用、树种多样、多层次复合绿化效果,构建生态县城格局。要对县城周边有生态功能的山体和已经成林成景的绿地,实行封闭措施,禁止开发和修建,以丰富的植被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

4. 要体现山城特色。要立足构建和完善有陵川特色的城市规划发展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我县山体地貌条件、高低错落的地形、生态植被良好的环境和历史文化风情特点,精心营造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要保持陵川山城的特征,慎挖慎毁山体,做到尊重自然,以山为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县城的规划,特别是道路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山城特点,适应山城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注重建筑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性,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使每个片区、每条街道、每栋建筑都与山城环境协调统一。

(四)着力健全公共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家园,发挥好县城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1.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要优先抓好市政道路建设。当前急需疏导的路段有鸿雁街一中段、康复路华丽港段、望落路北关实验小学段;亟待新建和改进的街道有黄围东街至陵修路段、状元路司法局至小召段、崇安东街至仕林苑段、望落北路至石圪节段。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广电、电信、供电等线路系统和给排水等管网系统,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避免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二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在旧城改造和新建项目时,要将停车场、公厕、商贸、文体场所和社区医疗服务等与具体项目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三要加快市场建设。要统筹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切实解决市场容量限制带来的马路、街道市场拥挤等问题,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城郊经济的发展。四要强化产业配套。在县城周边合理布局二、三产业,实施县城建设与产业开发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消除城乡壁垒,制定鼓励投资创业的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合理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推进城镇化发展。

2.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一要大力推进“三供”(供水、供热、供气)服务工作,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确保饮用水质量,做到安全用水、节约用水;要抓紧建设热源厂二期工程,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力度,提高县城集中供热能力和覆盖率;要加快集中供气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供气覆盖面,不断满足县城居民生活所需。二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全面有效治理,更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鼓励沿街沿路单位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三要继续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改善和事业的发展。保证每个社区及大型居民区都要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地。提倡移风易俗,推进殡葬制度改革,配套推进公墓建设。

3. 努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一要抓教育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我陵川、爱我家园”、“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居民对县城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县城建设管理中。二要抓规范养成。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居民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规范管理,使广大居民的文明言行变成自觉行动。三要抓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新闻,报刊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及时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和城市意识。

4. 切实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今后在县城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两大问题。在房屋拆迁方面,要做到把握政策、依法推进、补偿公开透明,把矛盾消除在拆迁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村民自愿自治的作用。在土地征用方面,要做到严守规划、依法征用、补偿到位,同时要优先解决好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发展好劳动密集型项目,抓好社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不因县城建设造成失地农民返贫或失业。社区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帮助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要改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失地农民和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县城户籍制度改革,将低收入居民纳入城市低保政策范围,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宜业宜居家园。

【第5篇】山区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我们xx是一个纯山区县,xx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山区县城建设和管理既有一般县城建设管理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近年来,加强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就xx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城市的建设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说,xx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县城的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县城建设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22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由2022年的5万多人发展到7万多人(含流动人口)。城市规划工作有较大提高。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形成了“一核两轴、一城两区、一河两岸”的县城规划布局,并编制了七个地块的控规,为今后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建起了南园大桥,南园新区快速形成。先后完成了建设路、滨河东路、解放路、滨河西路一期等重点道路建设。衙前河综合治理初显成效。县医院、中医院住院大楼和天际大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成立了市容局和综合执法局,管理力度逐年加大。

在充分肯定我县城市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县城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规划(详规)相对滞后,县城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且执行规划不够严格,建设随意性较大,致使城市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功能分区不够明确。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商业、居住、行政办公等用地混杂在一起,布局零乱,建筑密度高,绿地面积少,人居环境欠佳。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相对落后。表现为道路通而不畅,停车无序,居民休憩无序,贸易有市无场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老城区东西方向交通仅靠一条建设路,道路堵塞情况时常出现。三是周边山体自然生态环境遭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城市品位不高,建筑没有特色,个性不强,形不成风格。五是城市环境质量较差。乱搭乱建、乱修乱占、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倒乱泼等现象大量存在,“脏乱差”问题较为严重。六是零星用地和建设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县城周边农民在集体土地乱建房屋、私自开发买卖“小产权房”现象屡禁不止,统建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二、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设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举措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

一要确定目标。近三年县城建设管理的目标概括来讲,是三句话,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一年打基础”,就是2022年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拉开县城框架,使县城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两年上台阶”,就是到2022年县城的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三年大变样”,就是到2022年,“一河两岸”、“一城两区”的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展现,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基本形成。

二要明晰思路。一个城市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是要确立这个城市的“灵魂”是什么,是要体现这个城市的风格是什么,是要展示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上有清晰的思路和定位,才谈得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那么,xx县城的“灵魂”是什么呢?我认为,xx是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我们城市的灵魂就应该体现出老区的精神气质,并要体现开放创新文明的时代精神风貌。xx县城的风格,必须体现我们与其他山区县城不同的鲜明个性,包括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布局、人文内涵等必须成为xx县城与众不同的标志,打造独树一帜的“皖西南山城”形象,xx县城的特色,就是我们的山城特色、生态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因此,在县城发展思路上,应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市发展框架与体系,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一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并充分利用“大别山烈士陵园”和独立二师等红色文化,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以彰显xx山城的特色和魅力。

三要强化措施。首先,要抓好硬件建设。一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三道一桥”工程建设,即完成城关至莲云快速通道、天堂西路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南园大桥至建设桥滨河西路二期建设,完成金山桥改造等。“三道一桥”的建设将全面拉开县城发展骨架。《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今年要推进或完成“四场、二中心、一站、一气、一楼”建设,即完成山货大市场一期、城西菜市场、金太阳广场、垃圾填埋场建设;完成开发区到县城污水管网铺设和南园、回龙、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工程,开工建设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中洲小学迁址建设,整合资源,启动县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县城新客运站、管道天然气和县医院综合楼、公厕、健身场所建设。以上重点市政工程建设若能如期完成,必将为县城的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城市景观建设。2022年,请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来我县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我认为必须体现xx县城市的“灵魂”、风格和特色。具体来讲,将县城的各主干道两旁的风景树,用我县的杜鹃花和茶树,并配以石雕。那一棵棵燃烧的杜鹃花是xx红土地的象征,是xx老区人民的精神气质的体现;一簇簇葱绿的“xx翠兰”茶树是xx蓬勃向上、开放创新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一座座造型不同的石雕是xx山区人民纯朴、勤劳、勇敢的精神形象的体现。这就是xx县城的“灵魂”,而且与众不同,个性鲜明。同时,不同街道的路面、路灯、风景树、楼房等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县城的每座桥也风格迥异,力求一路一景、一街一色,充分展现xx的个性和特色。特别要科学利用好xx的山水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山水相依、城在绿中、水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其次,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是抓规划编制。即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不同阶段建设重点,分片区、分阶段推进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管用有效”的原则和“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程序,改进规划编制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力求有品位、上档次,既科学、又可行。二是抓管理执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垃圾清理、门前“三包”、城市绿化等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经营归店、集贸归市、垃圾归桶、建筑归线、广告归栏、人车归道、停放归点和无垃圾死角、无乱泼污水、无乱倒垃圾、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修乱占、无乱停乱放与“七归八无”的规章制度,并在“包、查、罚”三字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违规开挖山体、河道取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拆除的坚决拆除。三是抓责任追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年初,由县政府统一下达目标计划,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得力、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目标任务完不成的,实行责任追究。

三、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保障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要突出抓好三项保障:

一是要抓好土地保障。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规划的经营性土地、旧城改造用地等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二是要抓好投入保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广开融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筹资机制,采取依托项目争一点、城投公司贷一点、本级财政挤一点、盘活存量土地筹一点、动员社会集一点、市场运作融一点的方式,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用好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旧城区“退二进三”步伐。

三是要抓好组织保障。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关键要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坚持实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县级领导领衔、部门和乡镇负责的领导机制。加大各部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力度,形成县城建设和管理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两级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将环卫职能下移到社居委,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分路段挂帅的责任机制。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建城市品牌。

【第6篇】2022关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202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 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创造了条件。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开工建设沙河绿岛、天鹅湖花园等住宅小区6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相继建成城关广场、文体中心、南环路等市政公益设施,城区建设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国道312线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排水、排污管网及供热系统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

4、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了保障。噪声、大气和污水等环保监测设施日益完善,工业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已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动,“三废”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大力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县城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城区绿化美化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创建园林县城为目标,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布局,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门前三包、大沙河绿地树木认植认养等措施,相继建成了城关广场、铁路广场、滨河路、大沙河南北两岸和奥瑞金广场等绿化景观,城市绿化档次和水平整体提升,生态效应进一步凸现。目前,城区绿化面积154.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68 %,绿地面积102.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7%,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1.71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我县处于荒漠与戈壁包围之中,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水平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偷排乱排生产生活污水、乱涂乱贴广告、乱扔乱倒垃圾污水、人为破坏公用设施及生态建设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发展的需要,人饮水水源地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原始,城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

四是县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规划落实不到位,城管单位管理权与执法权脱节,管护制度不落实,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要遵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县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

1、建立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立足临泽自然禀赋、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建立一套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相吻合,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构成,涵盖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文明,包括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绩效八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临泽县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及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保证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沙河景区建设统筹谋划,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建设文化属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率。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整治各类架空线路,改造城区路灯,增设体现时代特征的景观灯,提升县城亮化美化水平。启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城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车,创造清洁、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

3、坚持生态立县,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动摇、领导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松劲、资金投入不减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设规划,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切实把大沙河建成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新引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和发展绿洲休闲旅游的新节点。抓住中央把甘肃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从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园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两园、五湖”的绿化美化,以此推动县城整体绿化,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的档次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县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宜业、乐居的幸福家园。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抓住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医药化工、玉米加工、番茄制品、乳制品、红枣加工、食品酿造、种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旅游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适时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督查力度,重点实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鼓励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控制工业“三废”。

5、培育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坚持“文化为魂”,依靠文化力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宣传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保护法规,并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生态法制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等活动,提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县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上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导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工作。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建立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以经营的思想谋发展,以经营的手段搞建设,以经营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区各种生产要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共同推进。

【第7篇】关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一、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202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 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创造了条件。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开工建设沙河绿岛、天鹅湖花园等住宅小区6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相继建成城关广场、文体中心、南环路等市政公益设施,城区建设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国道312线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排水、排污管网及供热系统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

4、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了保障。噪声、大气和污水等环保监测设施日益完善,工业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已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动,“三废”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大力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县城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城区绿化美化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创建园林县城为目标,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布局,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门前三包、大沙河绿地树木认植认养等措施,相继建成了城关广场、铁路广场、滨河路、大沙河南北两岸和奥瑞金广场等绿化景观,城市绿化档次和水平整体提升,生态效应进一步凸现。目前,城区绿化面积154.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68 %,绿地面积102.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7%,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1.71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我县处于荒漠与戈壁包围之中,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水平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偷排乱排生产生活污水、乱涂乱贴广告、乱扔乱倒垃圾污水、人为破坏公用设施及生态建设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发展的需要,人饮水水源地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原始,城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

四是县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规划落实不到位,城管单位管理权与执法权脱节,管护制度不落实,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要遵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县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

1、建立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立足临泽自然禀赋、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建立一套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相吻合,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构成,涵盖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文明,包括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绩效八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临泽县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及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保证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沙河景区建设统筹谋划,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建设文化属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率。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整治各类架空线路,改造城区路灯,增设体现时代特征的景观灯,提升县城亮化美化水平。启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城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车,创造清洁、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

3、坚持生态立县,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动摇、领导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松劲、资金投入不减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设规划,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切实把大沙河建成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新引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和发展绿洲休闲旅游的新节点。抓住中央把甘肃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从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园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两园、五湖”的绿化美化,以此推动县城整体绿化,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的档次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县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宜业、乐居的幸福家园。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抓住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医药化工、玉米加工、番茄制品、乳制品、红枣加工、食品酿造、种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旅游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适时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督查力度,重点实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鼓励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控制工业“三废”。

5、培育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坚持“文化为魂”,依靠文化力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宣传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保护法规,并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生态法制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等活动,提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县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上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导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工作。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建立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以经营的思想谋发展,以经营的手段搞建设,以经营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区各种生产要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共同推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583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县城建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