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区域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第一要务”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1999年,“二次创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提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主要采取措施有: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按照《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三)、设责任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一旦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对违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打造责任政府。
(四)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不同行政机关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认真解决有的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问题,及时纠正、制裁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诚信建设,铸牢诚信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诚信龙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要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要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六)强化平安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把“平安龙泉”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拳出击,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厂霸等黑恶势力,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决不迁就姑息。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司法部门要从快从重处理。各单位、各部门对这方面的案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及时查处,防止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根本转变。
(七)强化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生态文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创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八)强化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是龙泉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但对这个优势的挖掘还是浅层的,还没有把这项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造就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强化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改进文化产业综合管理和市场运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进一个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2篇】培育区域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为研究“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筑业知名、品牌企业。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对我市建筑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所以我们从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建筑企业情况以及建议和措施等三方面来进行报告。
二、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一)本地区建筑业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及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业方面,不在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而是从质量,美观,环保等多方面来要求。
就山东省来说,德州市属于三线城市,城市规模小,消费水平低,人们的人均消费有时温饱还打不到,更不要说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了,再就是装修的质量严重制约着消费者对于建筑行业的看法,这些都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这一特性是由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而我国建筑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中型或中型偏大型企业较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虽然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已占行业从业人数87%,但与美国91%,日本94%,德国99%比较,仍然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国人口多,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十一人就有一个小型企业。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企业经营领域趋同,过度集中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一方面,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2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
不规范市场交易大量存在。虚假招投标、肢解工程、低价发包、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出于地方保护或者行业保护目的,通过资质门槛限制本地区、本行业的建筑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加上行业产能过剩,施工能力供大于求,特别市业主行为的不到有效约束,造成工程垫资款拖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建项目工程款拖欠现象依然存在。
建筑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现行法规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定型不准、执法效力弱,缺乏有效地制约和处罚机制,不适应监管和执法的需要,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优不胜、劣难汰、企业利润普遍下滑。
3从业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劳务用工素质。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超过行业从业人员的70%,数目巨大。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90%的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形不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工人群体。
复合型高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建筑业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3篇】优化发展环境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第一要务”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1999年,“二次创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提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主要采取措施有: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按照《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三)、设责任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一旦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对违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打造责任政府。
(四)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不同行政机关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认真解决有的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问题,及时纠正、制裁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诚信建设,铸牢诚信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诚信龙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要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要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六)强化平安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把“平安龙泉”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拳出击,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厂霸等黑恶势力,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决不迁就姑息。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司法部门要从快从重处理。各单位、各部门对这方面的案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及时查处,防止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根本转变。
(七)强化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生态文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创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八)强化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是龙泉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但对这个优势的挖掘还是浅层的,还没有把这项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造就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强化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改进文化产业综合管理和市场运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进一个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4篇】区域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第一要务”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1999年,“二次创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提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主要采取措施有: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按照《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三)、设责任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一旦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对违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打造责任政府。
(四)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不同行政机关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认真解决有的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问题,及时纠正、制裁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诚信建设,铸牢诚信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诚信龙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要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要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六)强化平安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把“平安龙泉”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拳出击,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厂霸等黑恶势力,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决不迁就姑息。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司法部门要从快从重处理。各单位、各部门对这方面的案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及时查处,防止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根本转变。
(七)强化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生态文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创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八)强化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是龙泉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但对这个优势的挖掘还是浅层的,还没有把这项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造就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强化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改进文化产业综合管理和市场运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进一个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区域调研报告(2)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解决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破解难题的策略,我对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十五”以来,我们采取分步实施、“化整为零”的办法,以实施乡镇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得到巩固,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学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高位增长。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发展,动员社会各界关爱残障学生;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职中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等多元投入,全市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建设工程,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全市先后建成省命名的窗口学校53所。18个乡镇创成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强师德师能建设,骨干教师、各类名师队伍不断壮大。推进精致管理,狠抓教学过程,全市中小学教育质态明显提升。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等工作,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以高考为标志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XX年高考本二以上进线人数达2033人,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是教育贡献份额扩大。近年来,全市每年都向高校输送新生4000多人,有效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近5年,全市有700多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专科以上学历。近3年,20多万人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接受职工岗位培训,1.2万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内转外输。
五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乡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组织领导体制、目标管理体系和考核奖励机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扶贫助学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重教、支教氛围日益浓烈。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有的乡镇、部门对推进教育现代化认识不到位,等待观望,进展缓慢;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体系和结构还不够完善,教育布局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区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缩小城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差距任重道远。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做的工作
1.实施科学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推动合格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结合起来,从“县域”和“镇域”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科学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步伐。要认真对照省定的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要求,强化目标意识,抓住重点,克服难点,倒序时排进度,加快推进速度,确保教育现代化工程进展快、质量高、效果好。
2.优化教育体系结构。要在通盘考虑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发展结构。一是加快幼教发展。省、市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要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发挥中心园、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提高保教质量。要针对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全面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大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二是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布局,关乎教育发展大局,关乎综合效益提升,必须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全市高中以及城区学校布局,提高在三星以上高(职)中就读学生比例。加快“三校联动”和二中迁建、创星步伐,确保达到现代化教育要求。三是发展职成教育。在大力推进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的同时,瞄准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建好成人教育中心校,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由低层次打工向高层次就业转变。
3.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切实把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摆上突出位置,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按照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等“六个一样”的标准予以推进。要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省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确保小学和初中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积极实施“城区反哺农村,高中反哺初中”的互助战略,实施结对帮扶,促进整体提升,不断缩小城镇之间、镇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尽最大可能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积极开展扶贫助学,确保在邮就读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惠及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同时,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培植力度,通过“省头”名优园、校的创建,实现教育高位均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水平。要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要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要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积极选拔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到境内外高等院校、知名中小学进修深造,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梯队,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训、顶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5.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努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使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艺术、体育等装备条件达到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要求,实现规范管理、正常使用;要以“数化校园”建设为抓手,努力使生机比、师机比、多媒体教室等硬件条件达到省信息技术装备二类标准,实现“数化校园”创建和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有机整合。坚持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课余学习和师生知识拓展等多个层面丰富教育信息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6.丰富教育发展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推进路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可能无法与苏南地区比硬件,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与他们比软实力。如何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充分展示高质量的办学业绩、高层次的管理水平、高品位的教育文化,这是教育系统应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迎接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现代教育管理的一次契机,借助这次评估验收,力争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有新起色,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上有新举措,在科研兴教、特色强校等方面有新亮点。
7.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特别是在这次创建中,对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省优质幼儿园建设和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等经费,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多元投入为补充、分期付款为方法,予以重点保障。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布局调整中形成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收益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拓宽教育投入渠道,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事业增加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和企业捐资办学,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三、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党委、政府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上来,不断增强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把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主体工程来实施,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落实,明确刚性要求,制订量化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各乡镇要尽快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认真对照省定指标,尽快研究制订科学的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切实解决教育现代化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快起步、高质量。在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乡镇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优先支持教育,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义务教育学生控辍和奖励教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发挥各级领导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责无旁贷。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责任人,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要当好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负总责、指导督查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扎实抓,抓出成效。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各方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排找差距、梳理问题,狠抓落实、促进发展。
第三要完善督导问责的机制。要强化督导问责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要加快建立约束机制,把各部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情况列入对部门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定期组织专项督查。监察、组织、督导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乡镇(园、区)、各相关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包括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管理、经费保障、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评价、督促和指导,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区域调研报告(3)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第一要务”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1999年,“二次创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提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主要采取措施有: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按照《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三)、设责任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一旦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对违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打造责任政府。
(四)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不同行政机关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认真解决有的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问题,及时纠正、制裁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诚信建设,铸牢诚信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诚信龙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要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要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六)强化平安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把“平安龙泉”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拳出击,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厂霸等黑恶势力,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决不迁就姑息。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司法部门要从快从重处理。各单位、各部门对这方面的案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及时查处,防止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根本转变。
(七)强化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生态文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创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八)强化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是龙泉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但对这个优势的挖掘还是浅层的,还没有把这项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造就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强化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改进文化产业综合管理和市场运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进一个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5篇】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第一要务”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1999年,“二次创业”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提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主要采取措施有: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第6篇】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龙里县启动了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根据县委2016年度调研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到部分镇、村,通过座谈、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就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里县开展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后,行政村(居)由原来的167个调整为现在的81个。其中:村委会63个,居委会18个;81个村(居)委会中,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20个, 2001人4000人的44个, 40016000人的12个,600110000人的3个,10001以上的2个;调整工作中,行政村(居)委会由原来的5个合并的(即:“5并1”,下同)有1个,“4并1”的有4个,“3并1”的有16个,“2并1”的有42个,未调整的村(居)有18个(其中:村委会8个,居委会10个)。2016年2月龙里县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有5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完成了选举,并组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正常,初步实现了“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优,布局调合”的新农村发展格局,在整合资源与项目、化解边界纠纷、扩大公益项目覆盖范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村(居)撤并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原村委办公用房不能满足并村后村务办公。并村(居)后,特别是由多村(居)合并的村(居),人口数量突然大增,并村后党员会、干部会或群众代表会等大型会议人数也相应大增,原有的村办公会议室(无论是原先哪一个村<居>;的)都容纳不下参会人员。同时,村干部由原来的3人增至现在的5人,日常办公也因办公室面积小、设施简陋、网络不畅等,不能适应办公需要。此外,个别村撤并后还未选址办公,不利于群众定点办事。
(二)管理服务工作量增大,村干部工作力不从心。并村后,大多数村的区域面积扩展、服务半径扩大(如草原村最远的村寨老凹山距村委会驻地21公里),村民人数增多、服务人数增加,加上工作内容增多等因素,整体工作量增大。但村干部由原来的15人(5并1)或6人(2并1)削减现在的5人,事务增多而人员减少,给服务群众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并村后,新行政村的党员人数大幅增加,村级党组织设置有待优化,对党员的管理、服务尚需加强。
(三)村级干部待遇普遍偏低,不利于队伍稳定。目前,村干部工作几乎处于全脱产状态,干部工资每人每月1500元(相当于每天50元),外加工作中自付的车辆燃油费、电话费等支出,实际月工资收入约在1300元;村组干部每人每年460元(相当于每天1.3元),需参与村委安排的临时工作;这样的工资待遇水平,与当前村民的劳动收入差距较大,这将影响到干部队伍的长期稳定。
(四)村干部还没有适应新角色,整体功能发挥欠佳。并村后,村(居)干部配齐配强,但因村干部来源于不同的村,相互间没有共事经历,缺少相互了解和感情基础,部分村班子沟通协作能力不够、工作配合不到位,整体功能发挥欠佳。现有的村干部大多数因文化水平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使用电脑打字、运用网络传递信息等办公操作困难,不能全方位开展工作。少数村干部思想转变不够,还沿用并村前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对新的工作形势还不适应。
(五)原有的村办公资产闲置,村集体积累未能产生效益。并村后,新的村(居)办公地点迁移,原有的办公楼空闲,资产闲置,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除用于民生工作外,几乎没有用于经营性投资,不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成了“死钱一坨”。同时,因使用集体经济在额度上限和村民议事人数下限设置受限,有的村委宁愿让工作搁置,也不愿使用集体经济来开展工作(如需使用5000元以上的村集体资金时,需召开50人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能使用,会议需花费就餐等费用;若讨论同意使用,所花的费用值得,若讨论后不同意,会议费就白花了)。
(六)优化整合未完全实现,相互认同有待提高。一是并村后,因各种因素,很多工作没有按照组建后的村为单位进行工作安排或部署,造成工作统筹协调有难度,特别是一分为二的撤并村,工作统筹协调存在困难;在项目申报等工作上还需要用到被撤并村(居)的公章,没有明确使用的操作规程。二是并村容易并心难,部分干部群众由于受长期的地域、血缘、宗族等关系的影响,对并村后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因历史原因和调整影响,原行政村之间存在新旧矛盾、调整中小村村民存在被“吞并”想法、富裕村对调整后本村集体资产处置心存忧虑、各村村规民约不统一等,使得调整后群众间的思想一时难以融合。
三、建议
(一)加快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作为今后几年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逐年解决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确保各村活动场所能基本满足办公会议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一是对并村后村级办公用房使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办公用房需要的急缓程度,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逐步解决村级办公用房问题。二是积极协调电信部门,加强对宽带网络建设,尤其是对未开通通宽带网络的村(居),要优先建设,确保各行政村网络通畅,一方面可以解决村级办公问题,更重要的是利于电商进农村,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一是加强村支两委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注重村干部教育和职业化培训,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三是补充配备具有现代办公知识和技能的常住村干部,以弥补村支两委不能运用现代办公设施设备的不足。四是统一人员编制,不论是 “5并1”,还是“1并1”的村,村干部人员编制上应当统一。同时,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与村内各专职人员(如村警)的关系,构建起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互补的`良好关系,促进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切实提高待遇报酬,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参照我县居民收入水平和劳动工资水平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确保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与当地居民的劳动报酬相一致,避免出现强烈反差,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对村干部工作开展绩效奖励,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积极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和补贴交通、通讯等费用,补贴标准可考虑辖区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
(四)及时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激活村级积累资金。一是做好调查摸底,建立闲置资产档案。二是依法依规租赁、拍卖闲置的村级办公用房,所得收入可作为村级建设资金的补充。三是利用闲置的村级办公用房设置村级便民利民服务站,增设服务窗口,增派服务人员,延伸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的服务范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将闲置的活动场所利用起来,建设群众文化家园,让群众有娱乐、学习场所。五是帮助指导村支两委盘活村级积累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加强工作宣传,促进村民融合。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调整后的短时间内,存在一定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是加强宣传行政村调整优化后村级组织在加速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便捷服务群众、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化解群众纠纷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进一步打消群众的误解,解除群众的忧虑,促使群众认知与认可。二是针对并村后村民组成的不同情况,适时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以适应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习俗等,促进村民合作共事。
【第7篇】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区域在各类生产要素趋紧的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在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新一轮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深入到城南经济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一、城南经济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邮城南经济新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促进高邮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园区经济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新区土地供给困难,土地规划性质是农业用地的也不能作为工商业用途使用;三是经济外向度较低,外向型企业不多,利用国外资本、技术的能力不强;四是功能配套不全。新区的定位是“城市新区”、“工商新区”,但城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偏重工业化,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知识型、科技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发达。
二、加快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以科学规划指导转型升级。根据高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区发展方向,借鉴外地城市新区提升经验,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快推进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科学修编符合高邮实际要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立足更大范围、站在更高起点、着眼更长时限,谋划更好发展;邀请国内外知名公司对新区产业策划、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论证,形成商务配套区、商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等功能区,避免无序布点、无序开发。同时根据发展实际,有计划地调整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面优化二产推进三产。
以特色园区培育助推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引导特色园区建设,充分认识走“错位发展”、“特色制胜”的.路子是加快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构筑与开发区错位发展、互为呼应、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建议打破地域局限,站在全市统筹发展的高度建设新区特色园区,要继续重点引导新区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批科技研发中心、一批创业孵化中心、一批创业风投基金,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构建科技研发平台。新区要通过政产学合作,建成一批科研机构,共同构筑区域创新平台。二是提升创业孵化功能。以加拿大客商投资的科技孵化器为起点,积极构建从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形成新区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三是集聚一流科技人才。积极实施省“双创计划”、扬州“绿杨金凤引才计划”,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
以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升级。充分依托载体创新平台,放大优势,主动出击,着力招引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一是强化产业招商。按照产业定位,坚持集聚、集群、集约,积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产业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重点是消费品工业类项目,牢牢锁定世界500强、国字头、中字号大企业。现代服务业方面,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大力实施服务外包、创意设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业态,通过一批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旅游文化产业、软件产业。二是强化专业招商。进一步加强招商、谈判、捕捉信息等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招商能力。三是强化企业招商。切实把企业招商作为重要抓手,在引导企业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全面催生“葡萄串效应”,促使产业链高新化、高质化、高产化,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明、集聚效应好、生态环境优的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全省后发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经验,提供样本。
以功能开发推进转型升级。按照“环境先行,功能齐全,形象凸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放大优势,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加快拓展新城区功能,借助高邮大交通环境的变化,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发展、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社区建设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工贸区、滨运河新城区、中心商务区,启动现代物流园、科技孵化园,通过道路、水电、管网、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大型配套商业、金融机构、信息中心、星级酒店、顶级办公楼等入驻进区,促使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衔接,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新区综合配套能力,更加主动接受扬州辐射带动,使城南新区成为沿运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以品牌培育拉动转型升级。实施商标战略是提升企业乃至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商部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重要抓手。作为主管商标工作的工商部门,要当好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通过宣传和指导,增强入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推动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登记联动、企业联动、护牌联动等方式,引导入区企业申请注册商标、申报知名、著名、驰名商标,以品牌撬动大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以服务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作为工商部门,要把服务项目建设当作促进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优质、高效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做到主动介入、超前介入、全程介入,确保入区新企业早注册、早落户、早达产、早见效。鉴于城南经济新区已经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重要载体,工商部门要主动与新区商务、外管、招商等部门和企业联系,收集项目信息,争取服务的主动权。一是事前介入指导,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向投资人或引进人介绍国家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提供相关行业(产业)情况、合作方信用情况、企业名称预查结果、工商登记注册要件和登记注册示范文本。二是事中协助指导,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指导投资人或引进人准备书面申报材料,对申报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加强与上级局沟通,根据企业需要积极负责联系或全程陪同办理。对已办结登记的企业,提示办理刻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外汇登记等手续。三是事后跟踪指导,与重点项目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综合运用提醒、建议、规劝、警示、约谈、公示和信用约束等多种柔性方式,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经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区域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