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平县农家书屋的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实施的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城乡差別、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文化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正逐步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各地也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实施这一民生工程。为了解农家书屋在福建省武平县农村及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探索农家书屋在闽西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其各项作用,更好地服务村民,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活动。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从2014年6月5日起至2014年11月30日)旨在了解福建省武平县农家书屋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图书管理员情况、书屋利用情况、书屋经营模式和经费状况等,为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最深入分析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内容详细的武平县农家书屋状况问卷调查表,对该县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发展动态。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之前,查阅了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针对农家书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农家书屋的硬件、建立时间、管理、利用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题开展调查,通过在农民培训现场和进村入户、联系各乡镇书屋负责人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后汇总分析,以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县级农家书屋的具体情况。
2.抽样调查样本选择
首先从武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及其领域,收集各乡镇已有建设农家书屋的相关信息。接着,组织图书馆的员工,对典型村庄的“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开展详细的问卷调查。农家书屋调查范围涉及武平县17个乡镇、街道214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2个社区图书室。共发放问卷214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81.8%。从这些农家书屋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乡镇均有覆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误差验证
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集中参与调查的项目组成员,对调查表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讲解,要求调查表上要填上调查人的名字,被调查书屋管理人应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同时,随机抽取23份问卷表进行核实,情况基本属实。作者利用调查研究及图书馆协助配合“农家书屋”建设的机会,多次实地考察了武平县七坊村等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听取了平川镇文化站负责人对该镇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概况,访问县文体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对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的设想,实地了解各地对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获取的信息与问卷设计统计出来的情况基本相符。
二、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武平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 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全县总面积2635.2平方千米。辖6镇、11乡,人口37万。通行闽西客方言武平话。农村人口占比达60以上。
(一)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武平县农家书屋创建始于2007年,之前在部分村庄建有农民图书室、小书屋等。由表1可知,农家书屋主要成立于2008年至2012年间,特别是2009年后得到了稳步发展。现有农家书屋214所。
表1 农家书屋建立时间与数量
2007年以前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合计 |
1 | 21 | 46 | 49 | 50 | 47 | 214 |
关于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问卷设置了“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3个选项,仅有2为图书管理员认为无所谓,1位认为没必要,可见多数认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书屋硬件设施
农家书屋面积、消防设施、电脑、书架、桌椅等调查情况见表2。多数农家书屋建设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执行,严格把握书屋选址,按需配备书柜、书架、阅览桌、椅等硬件设施。农家书屋基本配套设施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些农家书屋配置水平远超出标准。
武平县各乡镇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统计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现有农家书屋的平均面积35-60平方米,均配有桌椅多数;绝大部分乡镇的农家书屋配备书架及阅读灯,多数乡镇配有消防设施和电脑。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000册的要求。
乡镇 | 书屋平均面积(m2) | 消防设施 | 电脑 (台) | 书架 (个) | 阅读桌 (个) | 座椅 (把) |
平川镇 | 60 | 6 | 10 | 25 | 30 | 120 |
城厢镇 | 45 | 5 | 4 | 35 | 32 | 124 |
万安镇 | 50 | 2 | 4 | 17 | 12 | 48 |
永平乡 | 47 | 2 | 5 | 33 | 30 | 120 |
东留乡 | 38 | 3 | 4 | 41 | 36 | 132 |
桃溪镇 | 37 | 1 | 4 | 34 | 30 | 120 |
大禾乡 | 35 | 0 | 3 | 29 | 26 | 92 |
湘店乡 | 40 | 1 | 2 | 15 | 12 | 48 |
中山镇 | 45 | 2 | 6 | 27 | 22 | 84 |
十方镇 | 40 | 5 | 6 | 48 | 38 | 136 |
武东乡 | 35 | 3 | 0 | 41 | 40 | 160 |
中堡镇 | 37 | 2 | 4 | 49 | 42 | 168 |
岩前镇 | 50 | 3 | 4 | 37 | 32 | 124 |
象洞乡 | 45 | 0 | 0 | 18 | 16 | 64 |
民主乡 | 35 | 0 | 0 | 13 | 12 | 48 |
下坝乡 | 37 | 0 | 0 | 18 | 18 | 72 |
中赤乡 | 40 | 1 | 4 | 14 | 14 | 56 |
表2 农家书屋硬件设施
(三)图书管理员情况
农家书屋管理员作为图书室的负责人,其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培训状况关系到农家书屋的建设质量与成效,相关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全县农家书屋共配备管理员214名,以村文化协管员、村会计、妇代会主任、青年民兵负责人等村干部和农村退休教师为主要构成,占管理员队伍的绝大多数。从管理员年龄上看,21到40岁的青壮年98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46%,41至60岁的中年106人,占管理员总数的5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5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35%。
由表3得知,武平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均在上岗之前得到培训,但以兼职人员为主,有薪酬的仅占1%。从管理员的文化水平来看,尚无大专以上人员。
表3 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情况
管理员编配 | 管理员文化水平 | 管理员薪酬 | 管理员培训 | |||||||
专职 | 兼职 | 本科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其他 | 有 | 无 | 是 | 否 |
10 | 204 | 75 | 80 | 59 | 3 | 211 | 214 | |||
5% | 95% | 35% | 37% | 28% | 1% | 99% | 100% |
(四)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在各级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能否得到长期发展,真正服务于农,关键在于管理。有关武平县农家书屋的管理状况,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为保证建成后的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全县大多数乡镇已建立《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规章,为农家书屋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通过调查表明,各农家书屋均挂有牌匾,开展了图书财产、借阅登记,向村民办理借阅卡,并免费借阅,方便了村民。单从书架等摆放程度看,多数还不能做到整齐有序,卫生状况多数中等偏差。
表4 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村民是否办借阅卡 | 借阅是否收费 | 图书财产登记 | 图书借阅登记 | 家具摆放 程度 | 书屋卫生 状况 | 书屋门牌 | 规章制度 | ||||||||||
是 | 否 | 收 | 免 | 有 | 无 | 有 | 无 | 整齐 | 一般 | 好 | 中 | 差 | 有 | 无 | 有 | 无 | |
19 | 195 | 214 | 214 | 214 | 15 | 199 | 19 | 69 | 126 | 214 | 214 | ||||||
(五)农家书屋开放与运行情况
为了解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从书屋的开放频率、开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从表中看出,武平县不同书屋每周开放的时间有差异,每周1次到5次都有,其中每周开放1次和2次的居多。从具体开放时间来看,全天开放的较少,多数是选择开放半天,没有晚上开放的。
调查中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均能做到有序开放,但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换的书屋极少,有不少书屋常年未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新。从接待读者的数量来看,从100人次到1000人次不等,以年接待量在500人次的书屋居多。
表5 农家书屋开放运行情况
周开放频率 | 每周一次 | 每周2次 | 每周3次 | 每周4次 | 每周5次 |
书屋数量(所) | 40 | 36 | 18 | 16 | 12 |
开放时间 | 全天 | 上午 | 下午 | 夜晚 | |
书屋数量 | 20 | 15 | 62 |
三、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载体,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用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推进全县农家书屋规范建设。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武平县各乡镇都按照县里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 在场所设置上,坚持量力而行和便民实用的原则,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
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建在村委会办公室或会议室的村委会主导型,约占60%。二是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综合利用型,约占15%。三是建在村小学,既是学校图书室,又是农民阅览室的共享型,约占15%。四是建在农家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型,约占5%。五是建在零售店的便民型。六是新建书屋的专用型。
2. 在图书配备上,以捐赠为主,充分发挥了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帮扶援助作用。
一是我县政府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支付了2000万码洋的图书,包装、运输等费用300万元,为“农家书屋”充实了大量的图书资源。二是武平县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捐赠图书,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中小学校学生、街道社区群众等都积极参与到捐书活动中来,形成了一个全市上下齐动、捐书献爱心的热潮。县直挂钩单位投入40万元,为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呵呵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充实了25万册图书。
3.在书屋管理上,强化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了规范管理
武平县结合实际,以县区或乡镇为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配备兼职管理员,主要是村文化协管员,选派农民信任、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威望较高的中心户等进行管理;二是制定了管理、借阅、岗位责任制等项制度。设有财产登记、群众意见、借阅登记、读书心得、读书典型等详细的记录本;三是建立台帐,书架全部做了编号,图书加盖了印章,建立了包括书架个数、图书数量和种类在内的管理台账。
4.在读书效果上,注重发挥阵地作用和活动引导,取得了一定成效
发挥了“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很多村不仅把书屋作为一个就读书而读书的地方,而是与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科普培训室等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活动,提高了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二)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1.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位实施网格化联动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专门建立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文体广新局指导,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具体负责。各村专门落实管理员负责管理及日常运作。由县图书馆协助登记、分类、编目、上架、培训同步进行,将具有完整基础模式的农家书屋交给管理员接管。
2.全力拓展业务,多角度发挥灵活化参与式的农家书屋效能
开展活动引导农民读书。以全民读书月为契机,开展好“好书进农村”活动、村民读书征文活动、全民捐书日活动和青少年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3.立足持续发展,多系统实行日常化标准式的监管督导模式
建立镇、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三级包、保责任制。镇、村负责包基本设施完整,包房屋、供电、电脑、书柜、桌椅等设施的维护更新与管理;书屋管理员要保证书屋向村民开放时间;保证图书及音像制品的不流失。逐步形成以镇村为单位的农家书屋管理与发展的长远机制。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借阅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实行借阅登记与财产管理等制度。镇政府每年对各村农家书屋进行绩效考核;镇人大、纪委负责对村级组织的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进行督察、督导;镇村建站、文化站等部门负责对全镇农家书屋的检查验收;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负责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严格镇、村、农家书屋三级包、保责任制,环环相扣,保证农家书屋建设的管理“四要五规范”。“四要”即书室要清洁整齐,书刊要分类上柜,桌凳摆放要有序,制度装裱要上墙;“五规范”即规范图书分类,规范标签张贴,规范借书证发放,规范借阅薄使用,规范制度执行。
四、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平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在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没有完全到位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受经济条件影响,无论是在场所设置,还是在图书配备上,重点扶持的村均好于其它村落。利用书屋开展活动还不是很多,书屋在农民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这既与农民缺少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关,更与缺少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有关。
(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一项重要中心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把该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但在实践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管理,也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明确职责与工作关系。在书屋的日常管理中,各级基层组织还没有参与日常管理,也无监督权。对于建成的众多数量的书屋,其巨额资产与设备由谁监管,由农民自我管理,会不会出现资产流失。若由政府部门管理,那么,由哪一级主体负责等一系列问题,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工作压力、工作协调难度太大。个别书屋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执行过程中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书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书屋即使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执行的不好,许多书屋不定时开放,影响了农民借阅。
(三)书屋功效有待充分发挥
部分书屋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屋设点的位置不合理。武平县是劳务输出县,作为阅读需求最旺盛的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老人们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很少光顾农家书屋,加上成天劳作、抚养小孩,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哪有读书的兴致?如果书屋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段,这个书屋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二是书屋无屋可居。有的村委会自身没有办公楼,村民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造成书屋无处安身。
由于书屋选址、日常管理、图书配备等因素,影响到了书屋功效的发挥。调查中发现,一些书屋选择在村委会办公楼上或比较偏僻的地方,不方便群众借阅。加之书屋多由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不能正常开门借阅,使用效率较低。虽然我们在选书的过程中下了很多功夫,但有的村图书还是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加之目前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的活动较少,指导老百姓学习不够,大多数农家书屋建成后,依赖老百姓自发地前来读书,而广大老百姓因为农事繁忙,加之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农家书屋存在闲置现象。
(四)运行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建设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经费无保障,农家书屋建成后,尚需要一定量的维护资金。书屋管理员的报酬补偿及其他软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也需要一定资金。但目前农家书屋的后期使用维护资金没有明确的来源渠道,基层政府及村居对书屋后期维护存在观望心理,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的巩固和发展。
一是购书经费问题。“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二是图书管理员补偿问题。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书屋业主除了无偿提供房屋之外,还要例支包括水、电、卫生等费用。更重要的还要有专人管理,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他们不能外出务工挣钱,甚至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业主顾虑重重,影响书屋正常运行。三是工作经费问题。书屋建设工作往往要经过初选、确定、配送、验收等过程,每个书屋至少要进行四次现场勘验,按市场价格计算,仅用车油料费,加之对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书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产生费用开支,足以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背上沉重的包袱。部分书屋图书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书籍相对较少。尽管县里捐赠配备了一些图书,但总的看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科普知识、少儿读物等书籍还很缺乏。
(五)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家书屋建成后,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书屋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管理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员以村居委会干部兼职为主,他们平时忙于招商引资、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等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自家的生产经营,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很难保证。二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图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现有的书屋管理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很难适应需要。三是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农家书屋管理的相关规定,书屋管理员需要付出较多时间进行归类整理及登记造册,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和考核奖惩制度,部分书屋管理员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农家书屋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落实好管理员。人员落实到位的,工作做得一般较好,人员落实不到位的,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武平县214家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有专职管理人员且坚持每天开放的农家书屋只占极少数,这就造成书屋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管理乱、读者少,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读者,一年四季不曾开放的状况,“书屋”实际上成了“书库”,长此以往,“书屋”将难以生存发展。加上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从未接触过图书的管理工作,在图书的登记造册、归类整理、保养、借阅等方面的管理经验缺乏,极易导致图书损耗、丢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图书管理存在隐患,在图书使用过程中,因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场所迁移等原因容易造成遗失毁损。在农家书屋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农家书屋没有严格执行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现象较多,也没人追要。
(六)农家书屋图书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
1.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看,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
2.配置结构缺乏合理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配置标准看,一般都是图书的配置数量达到了总数的要求,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置难度较大,落实比例低。配置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如在本次调研时发现农民对报纸、期刊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欢迎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
3.书本更新缺乏时效性
从农家书屋的书本更新看,书屋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图书的更新工作却迟迟跟不上,况且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更造成了一些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内容更新速度慢。
五、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原则,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图书,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打造成服务“三农”的品牌工程。
(一)建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不仅要重视建,更要重视管。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了的“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就会丢失。所以,建议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来管理农家书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1.完善书屋考核评比机制
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要特别重视基层群众的评价。制定农家书屋考核标准,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年度考核。
2.完善书屋多元管理机制
在管理模式上,探索实施书屋管理员由村干部担任的兼职模式,由乡村农户无偿管理的志愿模式,由农村各类协会支撑的协会模式。优化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抓住当前大学生村官大量配备的有利时机,将管理农家书屋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学习锻炼岗位,使他们在引导农民读书学习中发挥自己在知识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3.完善书屋建设帮扶机制
推进全县企事业单位、各级文明单位与农家书屋结对子,在场所设施完善、图书更新配备、组织读书活动等方面进行长期帮扶。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与县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联合,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提高其管理图书的专业技能。
4.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以乡镇为单位,加强对书屋财产的统一管理和制度管理,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使用情况及农民群众对书屋的反映作为一项考核基层干部的指标长期执行下去。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图书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一是建立图书捐赠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捐书活动,为书屋提供书源。二是建立农家书屋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明确捐赠资产的权责关系,强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制定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制度,利用县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建立联合图书目录,定期组织在各书屋间循环交流,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职能,加快图书周转流速,提高图书使用率。四是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制度。利用各县级图书馆的资源对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平时的业务指导,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五是建立滚动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要以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一个年度一考核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的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在书屋运行过程中,管理有成效、有影响的图书管理员给予奖励。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年度书屋更新费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所以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强化领导,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办书屋的社会氛围。把农家书屋与普及文化知识宣教活动有机结合,让农民充分认识农家书屋建设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培育与提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农家书屋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
(三)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在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题专栏,搭建一个展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平台,深入报道各乡镇农家书屋建设的经验作法、实际成效,报道“农家书屋”里发生的读书故事、农民读书的切身感受和读书的成果等。在各村庄,发动农民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农民读书氛围。在农家书屋采取悬挂农民书法字画、张贴名人名言、布置文化长廊等形式,精心装饰书屋,提高书屋格调。
在高效利用中提高效能。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使用好才是最终目的。为切实发挥书屋的效能,建议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我县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如果能将农家书屋建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丰富其业余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书开启智慧,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是一项功系千秋的德政。二是结合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寓知识于娱乐之中,让群众在休息的同时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农家书屋的未来,绝不仅仅只是图书、报刊等文献载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应该是推进的方向,农家书屋工程还应在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寻求突破。
(四)加大典型挖掘选树力度,增强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集中选树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利用率高的星级书屋、示范书屋。二是评选表彰一批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基层领导。三是评选一批靠读书成才、走上致富道路或靠读书改变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的新型农民典型。四是选树一批热心支持读书活动的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五是评选一批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组织记者采访团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的建设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学习导向,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对运行效果好的农家书屋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五)加强基本建设,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建议再追加制作一批书架,重点武装那些基础好、见成效的书屋,支持各示范村、重点村的书屋建设向,在农家店、销售点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增设图书角,进一步扩大工作外延。二是采取政府投入购买一部分、组织相关单位编印一部分、社会捐助筹集一部分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图书投放力度。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建议编印一批养殖、农村法律法规、果树栽培、良种选育、农村常见疾病防治、农村民俗礼仪、中草药种植、农用车修理、花卉瓜果栽培、沼气池建造等类图书,有效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逐步引导各书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集阅览、培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站室。
(六)合理布局,重视图书类种配置
前期农家书屋选址以各行政村(居)委会所在地为主,覆盖所辖自然村,随着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和持续开展的村部更新改造,农家书屋在布局上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后,势必吸引大量的农民入住,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超前考虑农家书屋的设置。在村部更新改造、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农家书屋工程也应作为重要职能板块予以重点关注。
政府相关部门在拟定农家书屋图书书目时,一定要先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后再制定。同时还应适当减少统一配备的比重,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地方自选图书书目的经费,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阅读要求。
1.针对村民阅读需求,科学实行多元配置
“现在农民的闲暇时间多了,喜欢故事、小说等文艺类读物。新时代的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也爱幻想,也有浪漫情怀,也希望有生活情趣!”在洋桥村农家书屋调查时,从借阅记录发现,借阅较多的图书集中在小说类和农业科技类方面。可见,在配置图书产品时,我们要调查研究农民的需要,不但要讲科学性、实用性,而且要讲娱乐性、信息性。具体而言,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针对村民阅读能力,适当调整配置比例
目前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在农村,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还是电视,其次是期刊,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是必要的,但是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这样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农家书屋的受众最易于接受的出版物是电子音像类产品。各地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有区别地配置产品,而不是一刀切地按照新闻出版的总体部署原则上规定的出版物比例去配置。
3.针对村民阅读受益,全力加大更新速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于有无“活水”上。从农家书屋建设者的角度,必须要高度重视内容的更新问题,一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一次投资就能长期受益的,而是必须不断投资,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每年按照比例来增加农家书屋图书的存量,可以通过社会捐赠来增加农家书屋的存量,也可以利用农家书屋之间不同的书籍相互流动,来实现定期更新书刊,从而有效推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七)整合资源,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属公益性、非营业性质,建设进度,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上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关。现有政策是“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后再无资金投入。因缺乏资金支撑,难以激发村级建农家书屋的热情,影响建设进度,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正常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全省统一制定农家书屋运行经费标准,并要求纳入财政预算,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书屋管理的队伍,有了真正的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才能正常开放,发挥作用,推动书屋良性运转。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农家书屋”建设中,除了新闻出版部门发挥主要作用之外,可以与农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建设相结合,采取知识扶贫、技能培训、送书下乡、读书猜谜、文艺调演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来活跃农村读书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老少边穷农村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读者有限,同时这些地方人口居住都较分散,在这些地方一刀切按村建设书屋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集中资金将书屋建在人口较多的中心集镇,以免一刀切建设造成浪费。
要多方并举进行经费投入。农家书屋的建成使用,离不开经费支撑,保证书屋正常运转要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设立农家书屋专项维护基金,确保农家书屋既建得好又运转顺。二要动员社会投入。农家书屋工程面广、量大,持续周期长,仅靠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企业或企业家以及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冠名捐赠”的方式,或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挂名帮扶等形式,多方筹集运转资金。三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每年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要以各种形式开展扶贫济困,建议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从扶贫资金中切出一部分用于书屋的更新维护,扶资与扶智并举。
武平县自2007年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农家书屋的建管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推进,农家书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研究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2-75
2.于蓓莉,张仙.近年来我国“农家书屋”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10(9):18-22
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1):104-107
4.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30-35
5.李中香.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科技,2009(11):29-30
6. 龚杏娟.绍兴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调查与思考.图书馆杂志,2007(8):15-17
7.牛振恒.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杂志,2008(10):24-26
8.杨鹏星.农村文化建设新平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浅谈.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154-157
9.陈春云.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精细化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杂志,2011(6):53-54,67
10.孙立民.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18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