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相关的范文。
篇1: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我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从实际出发,把加快农村职教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大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有500多万,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市。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服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上日程。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村劳动人员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每年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篇2: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习**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20xx年年底,夏宝龙书记在宣讲十八大精神时强调,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劳动者收入,是实现省委提出“四个翻一番”目标的必由之路。
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和省市先后就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把职业教育调研列入20**年调研计划,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经信局有关情况汇报,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和部分用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视察了部分中职学校。期间,还组织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负责人和中职学校校长赴先进地区考察职业教育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职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每年都能够为高等院校和我市生产一线输送约20xx名左右的合格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现已成为我市实现“开放融合,创新实干,奋力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大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打造“科技智慧临安、生态宜居临安、文化活力临安、和谐幸福临安”的一支生力军。
总体来看,我市职业教育主要以打造区域特色为主,实行错位发展,服务当地。到目前为止,我市现有公办职业学校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昌化职高、交口职高、教师进修学校职高部、电视中专(20**年停止招收新的全日制学生)。民办职业学校1所:金盾职高。部门办职业学校2所:技工学校和卫生进修学校。其中中职技校和昌化职高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是省一级重点技校。共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分别是中职技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昌化职高的机电应用专业。杭州市示范专业4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市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优秀校外实习基地3个。在专业设置上,全市中职学校开设了机电、汽修、数控、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烹饪、旅游、财会、电子商务、美术、学前教育、保安服务、护理、计算机、文秘等近20个专业。其中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占最大比重。
至20xx年底,临安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408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专业课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5.3%。近年来,普职招生比例保持大体相当,中职教育共有在校学生5084人,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达到99%。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我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青山湖科技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新型业态积极涌现等,职业教育仍是我市教育工作的薄弱领域,整体水平与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质量、办学规模、结构布局、办学效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体来讲,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统筹发展力度还不够大。近几年,受传统思想观念、大学扩招和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上还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轻职重普、重学轻术的意识,政府统筹管理明显不足,职教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表现在: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我市尚未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和协调小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快速便捷的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在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上,扶持中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到位。三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如:教育局管理电大、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有关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技工学校、技能鉴定和有关职业培训,科协(农培办)又负责农村劳动力培训,卫生局管理卫校等等,没有形成大职教的管理体系。由于缺乏政府统筹和宏观管理,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职教经费的统筹安排、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落实等等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决策和协调。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数量过多,办学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已迫在眉睫。
2.校企合作机制还未建立。职业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技术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贴近,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受市场制约并与劳动力市场变化密切相关。但从整体上看,我市中职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还不够紧密及时,中职教育的市场针对性还不强,服务能力和培训提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学校、企业还未建立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仍然停留在学校通过自身资源去寻找企业、企业无奈去学校被动的短时合作模式。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信息、人才、技术、物资交流平台还没有建立,双向交流不通畅,导致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脱节。同时,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因资金短缺建设滞后,实训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难以胜任新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需求,无法输送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校企合作办学“学校热、企业冷”。尽管《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加上有的企业用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及技术工市场无序竞争,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经费,不太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生培训之用,所以就出现学校需建符合新技术标准的实训基地,但缺乏资金,而企业需要符合新技术标准的熟练工,但又不愿意拿出场地设备和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导致“两需两难”的尴尬局面。
3.队伍建设还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我市职高有专任教师379人,其中文化课教师209人,专业课教师170人,专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4.9%左右,低于杭州市提出的60%的要求,而技能型专业教师又恰恰是职业教育最迫切需要的。二是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大多专业教师是从文化课教师转型和近年对外招聘而来,“双师型”教师特别是高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相对特殊的中职教育发展,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和年龄上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另外,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本身就不足,一旦离岗培训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专业水平难以有明显的提高。
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依托现有基础,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1.国家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承担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
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浙江省制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们提出新要求:到20**年,建立基本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2.临安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安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为建设“四区”,加快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提供强大动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计划,集中扶持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3+1”产业,做强科技服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六大服务业产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腾笼换鸟,改造提升绿色照明、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精密元器件、坚果食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实施新一轮农业产业发展六大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等。这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当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缺口还比较大、结构不合理,“技工荒”已成为产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3.群众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不断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样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支持。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也将全面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失业人员、外来进城务工农民,这些都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提升技能水平。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也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即便是从事务农的农民也需要通过培训来掌握先进的机械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种养技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任务很重,发展空间很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临安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为建设“四区”,加快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增强抓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统筹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和就业需求预测来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临安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形成教育、人力社保、经信、财政等多部门联席例会制度。要统筹管理中职学历教育、成人技术培训,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建立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行“职前、职后教育两轮驱动”的一体化管理,为中职教育发展创造体制优势。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中职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意义,广泛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技工人才和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职教布局。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职教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规模偏小、专业重复、多头培训的状况,进一步调整我市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精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以临安中职技校和昌化职高为基础整合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理由如下:
1.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到20**年基本完成中职教育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到20**年,全省中职学校数量调整至35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xx人以上,逐步形成设区市市本级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区)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格局。临安周边县市的职业教育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如富阳整合成2所职业学校,淳安整合成1所职教中心,桐庐整合成2所职校,余杭临平职高和技工学校合并等。适时减少我市职业学校数量,优化组合职教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2.临安生源数量不断下降:我市现有户籍人口53万余人,初中毕业生数已降至每年4000人左右,且逐年减少;按照普高招生比例约占55%,再加上每年近300人的外流生源计算,我市职高的生源每年大约只有1300人左右。如果职高数量过多,会导致每所职高都出现招生困难,更谈不上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档次,且教学资源严重浪费。
3.临安狭长的地理区域特征:我市东西横跨100余公里,区域跨度大,经济发展各具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保留2所职高,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既能满足百姓和学生就近入学的愿望,也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促使我市职业学校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
方案一:保持昌化职高的现有规模;做大中职技校,把交口职高、技工学校、电大中专部等整体并入中职技校,过渡时期暂时设立全日制教学部和培训部。
方案二:保持昌化职高的现有规模;建设职教中心,把中职技校、交口职高、技工学校、电大中专部等整体并入职教中心。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要调整公共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为职教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要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督促各类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专项用于职工培训;调整农业、科技、扶贫经费和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和其它各类职业培训。要落实中职学校创建项目配套经费。以创建促发展是目前国家、省市各级部门推进中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调动各校创建积极性,为临安中职教育快速发展搭建平台,对创建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等上级部门有建设经费和配套要求的项目,市财政应按照相应比例予以经费配套,实行专款专用。要统筹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实训基地,不断满足我市中职学校学生实训和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的需要。另外,要及时化解职业学校的债务负担,助推职教事业在挖潜提质上取得更大成效。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继续完善我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坚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做大做强中职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昌化职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国石雕刻专业;交口职高烹饪专业等骨干和特色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专业课教师培训机制丰富教师培训模式,推进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师徒结对、外出进修等途径培训的开展,增强培训的自主选择性。构建校企人力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行业支持、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进课堂支教的工作机制,打造一支致力于培养企业适用人才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拓宽职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健全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机制,切实解决中职学校技能型教师短缺瓶颈问题。
篇3: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常委会20**工作要点和委员会年初工作安排,6月7日,委员会成员在常委会副主任杨彦颖的带领下,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高职院校。至20**年年末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所,分别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职教育现开设57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91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万人,中职在校生1000余人,电大、成教在册生50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万多人。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学院开设高职专业27个。现有在校生1828人,教职工274人。
(二)中职学校。至20**年年末,全市具有中职学历教育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8所,围绕我市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信息电子、生物制药等新兴战略产业,开设专业主要有: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数控技术、服装、汽修、医护、农业技术、学前教育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807人。在校学生18058人,当年招生5374人,当年毕业学生7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二、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基本做法
(一)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辖区的地级市中率先成立正县级的淮北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出台《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体系建设基本内容、重点工作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出台《淮北市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出台《淮北市职业培训市级统筹实施办法》,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岗位目标考核,在“三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安排,各计其功”原则,对全市各部门、各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实行统筹管理。淮北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被教育部写入《全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期(中职)评估报告。
(二)加快职教资源整合,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一是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扭转了以往我市职业教育办学空间狭小、过于分散,办学基础能力薄弱的状况。二是推动中职资源深度整合。打破隶属关系、行业、区域和所有制不同等体制性障碍,成立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三是园区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成功申报上亿元项目资金,解决了园区建设融资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一方面通过年检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有效整合,一方面积极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观念,发挥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主力军作用。20**年,全市职业院校所承接的各级各类培训达73000多人次,是省教育厅下达25800名年度培训任务的近三倍,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三)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主攻方向更加明确。加强中高职衔接,推动属地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结对联合;推进区域内的校校、校企深度合作、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一是推进“双证融通”专业试点。20**年,启动了“相城金蓝领万人行动计划”,组队参加《中国大能手》(第三季)节目启动暨技工院校联盟签约仪式,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双证融通”专业试点工作渐次铺开。二是推进职普横向融通。组织有升学意愿的孩子参加“技能+素质”对口高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成才的路径选择。濉溪县职教中心、烈山职高等对口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升高。三是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着力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助推淮北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营造了“时时能学,处处能学,人人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
(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产教融合逐步深化。据统计,目前我市开展校企合作的规上企业有29家,与我市职业院校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市内外知名企业有35家,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启动“现代学徒制”和“工学一体”试点工作。2015年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濉溪县职教中心、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同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入选安徽省中职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库。二是实行“订单”、“冠名”式培养。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淮北卫校先后与相邦科技复合材料、华润金蟾药业、淮北辉克药业、淮北静安养亲苑、长治电子、京信电子等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市职教办先后组织382名职业院校学生到安徽京信电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既满足了院校自身办学需要,又及时解决了企业季节性招工难用工荒的难题。三是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先后将安徽金龙机电、苏州颐高电子商务、苏州明特佳电子等企业生产线引进校园,探索出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四是主动服务淮北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淮北籍中职毕业生本土就业率高达80.06%,就业质量持续向好,职业院校生已成为支撑我市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五)抓住关键环节,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20**年,指导职业院校实施管理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教学四项改革,焕发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共建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推动杨杰、方国胜等一批技工大师工作室进驻校园。三是优化专业设置。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引导职业院校增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产业急需的专业,减少或取消人才饱和、就业率低的专业。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先后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武汉视野教育集团、上海曙光集团先后联合开办高铁乘务、淘宝商务等专业。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团、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空中乘务、机场地勤、无人机驾驶等专业。烈山职教中心和扬州生活科技学校联合开办“中式面点”和烹饪专业。朔里职高与广东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以“专业+行业+企业”的模式达成专业联合办学协议。开启中外合作。20**年4月,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采用“2+2+2”模式,与美中商学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秋季即可招生。
(六)以“三赛”为抓手,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2015年,淮北工业学校跻身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行列,全省仅有2所中职学校入选。参加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连续多年披金摘银。20**年,我市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4个,获奖率位居全省各市首位。抓职业技能竞赛,建立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竞赛制度,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成功入选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竞赛点,并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目前正全力争创全国职业院校大赛基地。
三、存在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以学历为门槛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现象,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结构、层次类型不够合理,个别专业存在重复建设、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县区职教中心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县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未达到国家办学基本标准。目前,相山区职教中心“有名无实”,空留一块牌子;杜集区和烈山区职教中心在校生人数不足300人,办学定位不够清晰,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编制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仍有障碍,“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激励政策不够。一是一些学校存在着结构性“缺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行政人员、文化课教师等比例偏大、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等结构性矛盾。二是管理人员匮乏:目前市职教办党组尚未成立,工业学校中层班子已近四年没有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整合后市编办定位为全额拨款的职业单位,但财政一直没有兑现,一校之中人员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编制,不仅加大了学校运行困难,而且不利于学校发展稳定。
(五)生源减少,中职招生困难。根据安徽省人口普查资料,未来几年全省适龄人口将迅速减少,职业教育生源将受到直接影响。20**年淮北市教育事业统计初中毕业生20763人,实际参加中考报名17314人,流失3449人,流失率16.61%。按照省教育厅规定要求,应以实际参加中考人数进行分配职普比指标。但实际上,今年普通高中计划总数为13983人,剩余3331人,形势异常严峻。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招生、就业政策时,应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职普比大体相当(4.7/5.3)的要求,促进生源向职业院校的流动,为职业教育争取发展空间。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质量兴国”、“质量强市”的重要基础,大批优质职高技能人才,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必须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引导,形成合力,使我市职业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市级统筹,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构建全市统筹、分级办学、专业错位设置、差异发展、资源共享的“大职教”格局。完善行业指导制度,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的联动机制。依托农业、加工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政府部门、校企间的多边合作。支持县区按照“一县(区)一特色”的原则,依托县级职教中心,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做大做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三)稳定中职招生规模。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统筹高中阶段招生,严格执行省政府岗位目标考核职普比大体相当(4.7:5.3)的要求。
(四)强化质量保障。加快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构建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全市各职业院校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五)强化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达标。落实市、县(区)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生均拨款制度,不断提高财政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篇4: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
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XX年,《xx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XX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反映,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违背了《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规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75%的实验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
四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XX年为例,我市中职学校招生1.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5;社会培训机构培训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20;高职院校招生1.3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5.5。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
调查显示,有92%的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与农村义务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我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建议政府趁热打铁,继续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管作用,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
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真正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对于不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部门应监督企业用工情况,要求用人企业必须按规定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建议政府支持教育和劳动部门试办一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劳务市场,吸引企业招聘专业技术合格人员,以提高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的数量,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跨地区、跨国度合作办学路子。
(三)从实际出发,把加快农村职教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大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有500多万,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市。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服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上日程。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村劳动人员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每年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篇5: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20xx年—20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20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20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20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20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建议政府趁热打铁,继续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管作用,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真正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对于不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部门应监督企业用工情况,要求用人企业必须按规定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建议政府支持教育和劳动部门试办一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劳务市场,吸引企业招聘专业技术合格人员,以提高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的数量,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跨地区、跨国度合作办学路子。
(三)从实际出发,把加快农村职教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大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有500多万,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市。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服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上日程。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村劳动人员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每年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篇6: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模板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XX年,《xx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XX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反映,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违背了《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规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75%的实验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
四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XX年为例,我市中职学校招生1.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5;社会培训机构培训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20;高职院校招生1.3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5.5。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调查显示,有92%的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与农村义务
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我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建议政府趁热打铁,继续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
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管作用,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真正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对于不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部门应监督企业用工情况,要求用人企业必须按规定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建议政府支持教育和劳动部门试办一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劳务市场,吸引企业招聘专业技术合格人员,以提高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的数量,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跨地区、跨国度合作办学路子。
(三)从实际出发,把加快农村职教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大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有500多万,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市。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服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上日程。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村劳动人员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每年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
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
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