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寻乌调查报告全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典调研报告:寻乌县扶贫脱贫工作调查报告 篇一
寻乌县扶贫脱贫工作调查报告
(摘于《 人民日报 》2017年03月17日 06 版)寻乌地处江西省东南端,是坐落在赣、闽、粤三省边际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84个村(居),33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寻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落后仍然是寻乌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县级财力薄弱,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8819人,贫困发生率为10.5%,脱贫攻坚是寻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寻乌县发扬“深入唯实”的寻乌调查精神,开展了精准扶贫“寻乌再调查”活动,并形成本调查报告。
一、脱贫进展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中央先后安排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供销总社等三个中央部委和国家单位对口支援寻乌。在部委的有力帮扶下,寻乌扶贫脱贫事业迈入了“快车道”。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65728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443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
(一)千斤重担众人挑,把扶贫脱贫责任落到每个干部肩上。寻乌县把脱贫攻坚确立为“书记工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
— 1 —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扶贫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为摸清贫困户底数,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精准识别工作指导意见》,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贫困农户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寻乌县在对象识别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严格执行“七步法”(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村公告以及扶贫对象签字)的识别程序,做到全过程“阳光公开”,摸清摸实贫困户相关信息,并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卡”的要求进行分类建档,做到了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县有库。对扶
— 2 —
贫脱贫信息系统实行精准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及时更新,使得精准帮扶与信息管理一致,较好地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
(三)政策落实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享受一项以上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寻乌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14个专项扶贫政策,以乡(镇)、村和扶贫工作队为主体,按照因人因户、因类因村施策的要求,做到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滴灌到人。对具备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人口,主要是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具备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人口,主要是通过低保补助+扶持发展产业、低保补助+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主要是通过低保、五保补助+投资收益扶持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则采取易地搬迁安居的方式脱贫,等等,实现了全覆盖,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家庭,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帮”的问题。(见图表2)
(四)积极探索闯新路,不断创新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为解决好督查监管不力的问题,寻乌县组建了县委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即:由分管脱贫攻坚县领导组成的脱贫指导组、由若干科级干部组成的脱贫督查组、由纪检审计工作人员组成的巡察审计组、由精准扶贫办业务干部组成的模拟评估组,形成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为尽可能地筹集扶贫资金,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意见(试行)》,整合— 3 —
各类涉农资金8.23亿元用于扶贫开发。为撬动金融资本,寻乌县积极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创新,2015年至今,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5186万元。同时,还组建了县扶贫开发公司,投入扶贫资产收益资金1000万元,并将土地开发整理和“增减挂”形成的土地指标等资产或收益划入扶贫开发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促进扶贫资产(金)保值增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进一步实现贫困面貌的深刻改变、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寻乌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据统计,37家规模以上企业正常用工需求约3500余人,服务业为老百姓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任重道远。寻乌县虽然在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新推广的葡萄、百香果、猕猴桃、蓝莓、蔬菜等替代产业,当前效益虽然可观,但能否成长为规模产业、主导产业,成为群众的长久致富产业,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三)少数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在当前“含金量”十足的帮扶政策面前,少数贫困人口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寄
— 4 —
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面貌的动力不足,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
(四)脱贫退出的资金保障缺口较大。由于县级财力弱,扶贫资金的筹措难于满足投入需求,特别是保障14个专项扶贫政策的实施、完成65个“十三五”贫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还需投入大量资金。
三、对扶贫脱贫工作的有关思考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攻坚拔寨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履行好精准扶贫脱贫的责任与担当。
(一)立足精准要求,提升扶贫成效。“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 “六个精准”的要求,强调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寻乌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精神,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帮扶实施,构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相关职能部门“上菜”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努力提升扶贫成效。
(二)立足脱贫引领,加快县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
— 5 —
会发展全局。对寻乌而言,始终坚持脱贫引领不动摇,把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富民与强县统一起来,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通过脱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要以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补齐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为贫困户、贫困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努力提升其自身“造血”功能。
(三)立足利益联结,实现合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农业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合作模式可以是: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贫困户参与生产环节中的生产活动,可解决贫困农户面临的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织密、织牢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之网,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发展。
(四)立足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倡导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做到履职不越位、引导不包办。一方面,强化政府在政策落实、产业规划、兜底保障等方面的责任,着力改善贫困村条件,提高贫困户素质和劳动技能,为贫困户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帮扶机制上,通过财政奖补、信贷贴息、互助合作及技能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对贫困户“授之以渔”,以帮助群众找
— 6 —
准路子和解决瓶颈困难为重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要坚持以文化扶贫的深入实施为先导,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
(五)立足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一方面,要坚持新增财力向扶贫领域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拓宽筹资渠道,为扶贫资金“开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压缩其他领域的行政性开支,并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着力发现和杜绝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在刀刃上。
(六)立足斩断穷根,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在扶贫脱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实施“短平快”的发展项目,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又要注重“以短养长”,让贫困户找到稳定的增收致富之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工作机制上,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后2年内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工作队包村、干部结对帮扶不脱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 7 —
《寻乌调查》读后感(推荐 篇二
寻乌调查读后感
20100700169张涵
开始通篇读完毛泽东的《寻乌调查》觉得并无胡靖老师所说的有很多出彩之处,读书笔记也觉得毫无头绪,没有着手点,几千字更不知道要从哪里凑出来。后来,老师上课对《寻乌调查》的一些章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也拿出写的较好的读书笔记给大家提供思路。再读《寻乌调查》时豁然开朗,发现一个鲜活的农村形象跃然纸上,也逐渐能理解毛泽东这篇调查报告为什么被老师誉为经典。
毛泽东提出过一个观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篇对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就印证着这个观点。他也曾说过:“要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就必须对中国的农村进行认真的调查。” 《寻乌调查》不仅对当时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有着重大意义,也是调查报告里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寻乌调查》全文共五章,分别为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商业状况、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内容完备详尽,语言通俗易懂,全方位多角度的把一个二十世纪初的农村切片展示了出来。
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莫过于报告中大量的保留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和方言的使用,如树贩称呼本地商人为“排头”、儿子称作“奶子”、“新妇”即媳妇。不仅如此还穿插着大量的地方俗语谚语,“失了东西或被人损坏了东西的人,常常是这样破口大骂:‘爱割爱绝的!爱绝人毛的!火板子夹的!火料子装的!’(“爱割”的“割”,消灭的意思。)往往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习俗特点的就是当地的语言,由这段骂人的话中就反映了火料子这种棺材是不名誉的人才用的。像这样的还比如讲到地租剥削时提到了“禾头根下毛(没有)饭吃”,这中就反映了地租的状况,连租带利到了立秋一切都完了。后附着一首儿歌,更加详细的反映了每年农民被剥削的生活情况。文中像这样的词语句子处处可见就不详细列举出来了。由于方言的使用,使整篇报告读起来颇为有趣也更能使读者融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中。来毛泽东作为一个外乡人能够深入研究到当地的语言并且加以研究和利用,不仅收集分析起来难度大,而且能从中升华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说到《寻乌调查》还有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文章中语言使用的艺术。详尽简洁、通俗易懂、层次清晰,简单却不乏魅力。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甚至到标点符号都发挥着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简洁到好像已经没有多出来的任何东西。描述“海带”时,“第二大门。有青带、海带两种。青带亦名赣带,最好,赣州来。海带少于青带,货较次,价格较贱,梅县来。年销千多斤,两毛子一斤。”短短四十八个字,就说明了海带的规模(第二大门)、种类(两种)、名称(青带亦名赣带、海带)、品质(青带最好,海带次之)、来源(赣州、梅县)、销量(年销千多斤)、价格(两毛子一斤)。不得不让人为之感叹这篇报告文字使用的功底,不多一分不少一毫,如果是我们来描述这样东西又会是什么样子。当我们习惯了以华丽的装扮刺激眼球的时候,其实朴实无华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报告中还提及到了社会的一些很少触碰角落,例如娼妓。毛泽东并没有因为话题的敏感性而选择了回避,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细述了娼妓的发展状况。这样的报告才是真正完整和不带偏薄的,如果我们都选择正面的、阳光下的东西来展示,那报告也不具有什么意义了。而娼妓的发展其中也可以分析出寻乌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也体现了其具有的调查意义。
在土地方面,与《江村经济》不同的是,《寻乌调查》侧重的是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并没有涉及的过多的农耕方面。这也体现了一篇调查报告侧重什么关注什么是与目的息息相关的。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提供资料的,自然侧重的是土地关系而不是生产,政治性明显强于《江村经济》。在以后自身的调查中也时时要牢记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进行的调查,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和细。
整篇调查报告基本上没有作者自身的评论,是非偏薄全由读者自断。这就极大的加强了《寻乌调查》的公正性和其作为工具书的意义。
通过《寻乌调查》的阅读,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形式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今后自身的调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毛泽东在报告中体现出的认真细致公正是我们应积极学习的。
寻乌调查读后感(定稿 篇三
《寻乌调查》读后感
【摘要】《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一九三零年在寻乌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涉及了政治区划、交通、商业、土地几大要素,全面、详尽的进行了调研和记录。《寻乌调查》不仅对当时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有着重大意义,也是调查报告里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此外,这篇文章中如此精细详尽的数据也让我们为之震撼,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也正是这样的态度造就了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伟人。
《寻乌调查》共分五章,共计七万余字。分别从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与土地斗争五个方面进行调研。这样的分类方法和研究顺序是十分有逻辑性的。毛泽东主席按照了从大到小,从整体到细致,从事物的发展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深入调查。因此,看似细碎、杂乱的项目也变得清晰、有条理了。毛泽东主席在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寻乌县体系有条不紊、不重不漏的研究思路感到叹服。
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寻乌这个地方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第一、红军在此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第二、正如文中所说,“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
在最前面的引言部分,毛泽东主席列举出了所有参与调查的人的名字以及基本信息。细致到了年龄、职务,甚至还涉及到了曾经任过的职务。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覆盖面的广泛,同时,也保证了这篇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寻乌县的政治区划与交通。作为两个基础性的方面,看似简单,实则是后面所有调查的基础。一切的土地研究等都要建立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之上,而商业活动则是与交通的便利程度密不可分。
第三章开始进行商业的调研。毛泽东主席选择以贸易往来的商品作为切入口,主要以介绍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肉类、米、茶、纸等等。文中提到“倘若走马观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这句话也是提醒了我们表面上的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这里,也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调查的深入、认真的态度。说到寻乌的市场,毛泽东主席对寻乌经济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发达时期到衰落时期,都从历史的分析中找到了答案。后续的,甚至把每一种生意的几个大老板的家庭背景和人品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现在经济学的学生很容易只看到单纯的经济现象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这项调查,也为我们研究方法上做了很好的典范。
在这一部分中,文中列举出市场中销售的几乎所有的物品清单,其中具体到了一百三十一种洋货,三十九种水货店物品,还有多种生活用品,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遗漏。不仅每种商品的价格、百姓什么时候需要这样详细的信息都一一介绍,甚至商品的各种品种的质量好坏也是记录在案。例如,文中写到“糖分为白糖、黄糖、冰糖、橘饼”四种糖的优劣比较都有详细的说明。
关于土地问题,毛泽东主席首先研究了就有土地的关系。将土地按照公有、私有的方向进行粗略划分后又分别进行细致调研。文中将农村人口成分,各类土地所占百分比都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计算。例如中农占百分之一十八点二五五。可见毛泽东主席在数据统计上是十分细致的。也只有精确细致的调研才能全面的了解到寻乌的真实情况,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文中写到“为的是要研究这个阶级的政治作用,不列出来便没有充实的例证。在文章中,有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大、中、小地主以及富农。因为这些人的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土地资源,也正是贫农想要打到的。正如文中说到的”不但打到半地主性的富农是没有疑义的,而且平富裕自耕农的田,废富裕自耕农的债,分富裕自耕农的谷也是没有疑义的。接着,毛泽东主席又详细研究了寻乌的剥削状况。其中介绍了地租、高利、税捐共计二十三种剥削方式。甚至包括了“要衫裤着去捞”、卖奶子等等多种方式。这篇调查报告丝毫没有掩饰的揭露了寻乌普通贫农所受的压迫。而这,这确实是中国土地上大部分老百姓所过的生活。在最后一章中,介绍了寻乌的土地斗争。谈到了各种要素的分配方式。还涉及到了“非农民是否分田”与“‘以乡为单位’是以人口为单位,而不是土地单位”可见毛泽东主席对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调查记录的工作,更是有很深刻的思考。这一点也是我们做调查研究的模范,只有深度思考后才能从调查中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否则,调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看完这篇调查报告,让我深深感到震撼。在我们的印象中,毛泽东主席是一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伟人。这样的伟人在做一个县城的调查时竟如此细致,如此认真。这样脚踏实地的态度真的值得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反思和学习。平时,我们大学生总是忽略调查的重要性,总是急于套用模型来试图解决问题,实际上,毛泽东主席踏踏实实,认真做事,实事求是的精神才真是我们要学习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通篇语言通俗易懂,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这一点也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在做调查及写报告是一直都是谦逊、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扎实谦虚的态度也是我们的楷模。毛泽东提出过一个观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篇对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就印证着这个观点。这是一篇调查报告的优秀典范,同时也是指导我们大学生学习、做人的模范。
读《寻乌调查》有感 篇四
读《寻乌调查》有感
一、历史背景
《寻乌调查》一文,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下的一篇针对寻乌县的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当时,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许多地方乱烧乱杀,执行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使百姓的生活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为了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深入地了解土地分配中的各种情况,细心地倾听了贫苦农民的意见。1930年五月,毛泽东同四军到寻乌,他利用红四军一、二、四纵队分兵寻乌、安远和广东平远做发动群众工作的时机,通过寻乌县县长古柏的帮助和介绍,搜集了当地许多宝贵的资料,历经20天,终于完成这篇长达十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反对本本主义》,为革命的道路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二、报告内容
《寻乌调查》总共分为五章。
前三章从历史的角度和该县的现状两方面介绍了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及商业情况。其中,交通方面包括水路、陆路、电报、邮政、陆路交通器具。寻乌的商业更是琳琅满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既有寻乌与各地间的生意往来,更详细列举了其经营的商品种类。
第四第五章介绍了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及土地斗争。在土地关系的调查上,毛泽东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系统地将寻乌的土地关系及各阶级百姓生活情况描述了一遍。调查土地斗争时,他更是将各种土地收归、分配的方法研究得透彻,并且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三、读《寻乌调查》的感悟
《寻乌调查》是我读过的最通俗,也是最独特的一篇调查报告。通俗之处,就在于他以通篇白话的方式,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模型、没有深刻辨析。仿佛小学生在记流水账一样,就算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民众也能看得懂。
说它独特,一点也不过分。当今的交通便捷了,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可以利用的分析工具越来越多。然而,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却离生活越来越远了。他们坐在办公室里,看看网页、翻翻《统计年鉴》,一篇篇“科研报告”就出炉了。他们不识五谷、甚至连乡间的小路也没走过,又怎能了解民情,出谋献策呢?再来看看毛泽东同志吧。大到各乡人口分类统计、小到县里每个人的名字、家庭状况、历史背景都调查得清清楚楚。毛主席说“所有我的调查都很谨慎,都没有过分的话。我就是历来疑心别人的记载上面写着‘卖妻鬻子’的话未必确实的,所以我这回特别细问了寻乌的农民,看到底有这种事情没有。细问的结果,那天是三个人开调查会,他们三个村子里都有这种事。”这样谨慎的态度、怀疑的精神让我们敬畏,也让我们羞愧。
他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的确,就像他说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需要,也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理解。真理是走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试问?历史上哪个大家不是用自己的双脚和手写下不朽的著作的呢?
寻乌调查读后感 篇五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首先我想描述一下我读《寻乌调查》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起初由于其名字给我的第一映像是普通调查般的枯燥无趣,所以一直倦怠于拾起它。后迫于任务要求硬着头皮开始征程,前面两章与普通调查却无两样,介绍了寻乌的政治区划分和交通,算得上是详细的描述,但并没有改变我消极待之的态度。从第三章介绍寻乌商业开始,所谓单调的调查开始由平面变得立体化起来,空间上寻乌城各种小贩商人的形态以及时间上寻乌商业发展进程鲜活的浮现了出来。从第四章就有土地关系到第五章土地斗争读起来则更多添了一份历史变革的厚重感,让我对以往“土地斗争”这一泛泛的历史词汇有了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于我而言,简单的称之为一份调查,不如说它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教科书,教我如何调查,教我土地革命历史等等。
通过寻乌调查我总结了要完成一份有效地调查必须要有谦虚严谨的态度,运用正确的调查手段,调查内容要详尽真实并有重点突出。这些都是做调查的必要条件。
当然,如果仅从普通调查的要求分析寻乌调查是及其片面的。寻乌调查相对于普通的调查在描述当时现状的时候显得更加生动立体,让人很容易的能感受到当时的真实情景。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介绍寻乌城商业和土地剥削的两个部分。
寻乌城的商业今非昔比,各行各业都渐显萧条。这不由得让我想了解一下其中原因,通过分析我概括为以下几点1.寻乌城大兴土制货色,周边地区来往货物时以寻乌城为中心,而现在洋货的兴起使中心的地位分散到了引进快的地区,寻乌城自然受影响。2.原本本多的商家生长在封建经济环境中,风气败坏,子孙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自然家道中落,而小商家本就是户口,遇境况大不如从前,也没法发展。3.农民被重税剥削又遇自)www.haoword.com(然灾害变得更穷,自然节约。原本还可以赊账置办家用的,因为商家遭政府“大抢”不能周转,加之农民没钱还债信用降低也没得赊了。4.有些行业,比如豆行,直接由有权者垄断,毫无经济可言,当然不能长存。5.酒,屠坊等本就没啥赚头,还有重税剥削。总之,我感叹此种境况何来经济模式可叹,强权专横,垄断肥差,剥削小商,所谓商会本应保护商家利益,却完全是政府的走狗,这完全是封建统治下迂腐、败坏了的商业境况,不萧条、不没落怎么能说得过去。如果说从读寻乌城开始为封建统治影响下的经济状况惋惜,那么读到土地关系中剥削状况,真是为当时农民的境遇感到心痛,那种心中迸发的愤怒无法言表。当我读到农民经常遇到“禾头根下毛饭吃”的状况,许多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之下扯著袖子揩眼泪呢!读到此,我脑中是刚刚收谷的农民擦着眼泪眼巴巴的看着地主残忍的将全部收成夺走的景象。读到“嫁姑娘卖奶子,都要还埃”一副尖酸刻薄的地主嘴脸浮现脑海。真是不由得让人痛恨无耻的地主,同情无助的贫农。真是让人切实的了解了 “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让人更为郁闷的是这种剥削在过去的社会中竟然是公然“正确”存在的,而贫农完全没有权益可言,就算有也不存在能够保障权益的手段,因为从上到下都是层层剥削压迫的关系,谁都不可能从比你更有权力的人那里要回自己的权力,那么身在底层的贫农只能成为无助的社会牺牲品。就此看来,贫农能够翻身做主,取得平等待遇的唯一方式只有革命了。而红军的到来正是他们的希望,自然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就取得了占很大比例的贫农的拥护
曾经我无知的认为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因为城市相对势力薄弱而选择的迂回道路,可就寻乌调查所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状况,其最根本的社会矛盾还是在农民的土地问题上,农民依靠土地生存,而当时的制度注定农民不可能成为土地的主人,而是强权者利用土地来剥削人民,城市里的商业问题也是这一根本矛盾的延伸,所以要想彻底地革命,就必须从农村开始,从土地革命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道路的选择是基于大量调查后做出的正确有效的决策。毛泽东曾经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他说:“一切结论的产生都是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开头。”所有的正确有效的决策和判断都必须给予调查,否则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寻乌调查读书报告 篇六
寻乌调查读书报告
读完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令我很有感触。伟人不愧为伟人,为人处事的确与平凡人与众不同。一件事情,努力去做只能是80多分,只有用心去做才会有满分的可能。
从寻乌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可谓是步步用心,一步一步深入分析,透彻明了。首先,整份调查给我的感觉就是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感分明,让人一目了然。《寻乌调查》一共有五章,分别从政治,交通,经济,土地关系与土地斗争展开分析,从而能让读者能对寻乌有个充分的了解。在第二,三,四,五章里,分了好多个小部分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层次非常分明。像在第三章描述寻乌的商业状况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泽东的思路,调查不仅细心,而且内容详尽。在介绍寻乌的交通中,不仅没有忽略小路,还连具体相隔的路程,途径地点都详细地介绍出来。在介绍寻乌的商业中,详细地列出了寻乌城的各种商品外,盈利,来源,店家的家庭背景和情况都一一做了介绍。可见,毛泽东在调查前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其次,整份调查中数据贯穿了全文,数据多且精确。这么大量且精确的数据,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出来的。这需要耐心,细心去调查。这也是我们现在做调查中所缺少的东西。商品种类详细列出,商品价格精确列出,连地理位置分区状况都是精确到个位。对比看下现在的调查,估计很多都是概数吧。这些差别体现出毛泽东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对学问认真严谨的态度。最后,整份调查让我不能忘记的是,里面有很多店主的家庭状况比较详细的描写。这些调查不是凭空就能捏造的,这需要一个一个去访问,去调查。整份调查,涉及的人物实在是多。那么庞大的工程量,毅力和决心是少不了的。可见,毛泽东在做调查前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困难。正中了那句,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重拾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是迫不及待的。
通过阅读《寻乌调查》,我们看到的是毛泽东这位伟人对于细节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法,同时也在给我们这些正在学习的年轻人对于做学问、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给予提醒。在《寻乌调查》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以下是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学习的地方。
第一,秉着踏实的态度去实践,不怕苦,不怕累。从《寻乌调查》中,不乏看见毛泽东踏实调查的事例,如详细的数据,陈列出所有商品等等。想要做出一份完整的报告,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行不通的。踏实,是做一切事情的基本态度,不光是在学问上。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远,更安心。
第二,学会层层深入,以小见大的方法。不要忽略细节问题,有时候,细节更能反映整体的状况。学会细心耐心对待每个环节的问题,层层深入,你会发现更多,同时,你也会与众不同。
第三,要严谨认真负责对待每件事情。在《寻乌调查》,大量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数据可以随意捏造,但是,捏造的数据没有意义,导致你整个调查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严谨认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因为工作量巨大就有所惧怕,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以上,只是我觉得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其实,整份调查能够从中受益的还有很多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态度和方法问题。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肯定有他过人之处。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地方。而《寻乌调查》正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物流管理谢筠20090800254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寻乌调查报告全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