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查报告 >

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14:53:2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北京国有企业青年状况的调查报告

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工作的佟洁,是个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男孩,出生在西城,目前住在东城亲戚的房子里。那是个10平方米的平房,住在那里是因为班车能路过。他报名参加了自住房摇号,但不知道摇号能否摇到自己头上,最大的压力就是在房子上。

收入行业差异大,住房压力大

团北京市委选调75名企业团干部和10名专家团队组成调研组,从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数据库中进行抽样,完成了此次调研。

但是,刘水目前最大的苦恼是缺乏私人空间,毕业3年了还住在单身宿舍,感觉不太好,毕竟不同于学生时代。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收入还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买房,现在的年龄不到30岁,又不够资格申请公租房。

工作稳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团总支书记陈佳丽的想法也印证了这一调研结果。

1984年出生的陈佳丽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第九水厂上班。陈佳丽两年前结婚,她说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续啃老的状态:平时跟双方父母住在一起,因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子,小两口也负担不起房价,所以也没有单独买房的打算。

陈佳丽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习惯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未来10年内都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她认为稳定性对于女性更加重要。

调研报告同时显示,如果有机会再次择业,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的第一选择。

一直以来,国企青年背负着高收入等光环,但从调研看,当前北京市国企青年收入较中央企业青年收入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也低于非公青年,导致职业前景、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得分较低,职业满意度不高。

但是,市属国企青年由于北京户籍比例高,无需买房或可以更多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购房的比例为40%,高于非公企业青年20.9%的自购房比例。市属国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远低于非公企业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属国企青年近3年来没有搬过家,平均搬家次数0.97次远低于非公的1.3次。

调研组织者认为,综合来看,市属国企青年在住房开支、居住稳定性和环境上稍优于非公企业青年。

发展的困惑

刘铭涛是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南邵战区值班站长,最初到站区工作的时候是一名中控员,刚刚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是夜班,当天晚上7点多,高峰刚过,发生了一个倒叉故障。当控制台显示倒叉故障后,刘铭涛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紧张,心里素质那时候不是特别好,处理的过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车有几趟晚点。

这次经历,让刘铭涛开始钻研学习业务,并取得北京市地铁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随着不断努力,刘铭涛从技术主管升职为值班站长,工资也在原来3000多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刘铭涛的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时候,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超过了十几个小时。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群体中,92.7%是工作在一线的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3.9小时,但平均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为2.16小时,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仅为3.05小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给国企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国企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团北京市委建议,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长机制,构筑国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联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团,协同推进活动开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第2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第3篇】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调查报告

××市区仍有109 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滞后的成因分析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xx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xx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xx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www.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xx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xx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xx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xx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xx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 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 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 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4篇】2022年9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第5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第6篇】2022寒假国有企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前沿:我于寒假期间在位于武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进行了几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对武钢有了一些了解,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了一些感触。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的车间厂房之间,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领略真正的创造的伟*。那边铁水顺着下面的出钢口流下,飞溅出灿烂的火花,红红的铁水经过了一段传运变黑变硬一根根钢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钢铁的身影,就马上感到了这创造的伟*了。农业保证了我们的吃饭温饱问题,科教文卫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方的支援,还有各种服务行业使生活更加舒适,而真正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的,就是我们的工业。

首先,我熟悉了武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

(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

(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酸洗钢板,预涂层钢板等产品。这些生产过程都是在精密的仪器的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烧的程度都需要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的控制。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既保证了质又保证了量,生产出符合建设使用的*批量优等的钢材。

其次,我对武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近些年来,武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谈起武钢,它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是必须要提的。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武钢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原料,能源*幅度涨价和钢材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效益严重滑坡。武钢的28种主要产品中只有2种盈利,这个曾经是河北上交利税亿元的赢利*户,出现连续5个月的亏损。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以刘汉章为代表的武钢决策者不等、不靠、不要,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勇敢面对市场,迎接挑战。用刘汉章同志的话说,这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招数。这一机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就是采用模拟的办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但并非简单地把社会上经济交往中的银行、公司、市场都照搬进来,把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都变成独立的法人。

【第7篇】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状况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中国青年报》报导了_____市正阳河、老都一处、松花江大饭店、紫罗兰摄影社、光明眼镜店等12家国有商业企业,完成了国有资产退出改革,退出的国有有形资产总额近3亿元,变成清一色民营股份制企业。而在改革转制中,这些国有商企的资产均由该市商委委托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经该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后确定其价值。评估的内容只针对

有形资产,对商标、商号等无形资产均未评估。对此,经济专家表示了忧虑。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历来没有被十分重视,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问题应该被提出并值得高度注意。

一、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易流失的客观原因。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在观念中,因而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改制中,就会存在低估和不确认无形资产的现象。有些无形资产如企业形象、自创商誉、厂商品牌等没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对外的财务报告中也不加以说明;或者无意或有意忽视转制企业的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对于商誉等无形资产也不加以确认等等。常常会由于遗漏这些无形资产项目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2、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但这种盈利水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而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加速,对无形资产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很可能一项无形资产才开发出来就走向了淘汰。这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在企业转制时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计价做文章,操纵价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缺乏利益主体的关注。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无形资产,其作用是可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它应当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无形资产的状况优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与其经营业绩评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而面临转制时,由于经营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经营者在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事人,更是很难要求其公正地来对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无形资产了。

2、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稳定性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仍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市场尚不能有效运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标准,转让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认定,使得不少接收方利用资产评估这一手段与少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来人为地操纵无形资产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缺乏对评估机构的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惩处,使得评估作价问题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成为其流失的一个主要渠道。如在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机构鱼龙混杂、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对无形资产的估价有些随心所欲,低估无形资产的行为就有了发芽的温床。

3、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改制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的上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监管无力,不能注意保护。在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估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考核和监控没有无形资产的指标,缺乏奖惩制度,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经过这些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仍存在着滞后性,尚不能完成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如,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对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计价、评估、转让的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制度支持。

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在转制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有企业转制之前,即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

1、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要有用法律手段确定无形资产的意识。

企业无形资产要及时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的权利。这是使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法律保护和外商承认的先决条件。在法学中,资产被表述为财产权。要主张权利,首先必须依法享有权利。企业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必须及时依法到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去登记注册。如专利要到专利局,商标要商标局,土地使用权要到土地局,企业名称要到工商局。企业应重视对自己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国外注册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果企业转制,还有可能有外资参股,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和《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团体定提供的简便程序,节省费用的便利条件,及时办理国际注册。

2、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的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建立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所以,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

二、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当中,

1、开展对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

2、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①申请立项。

国有无形资产占有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无形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获准立项后,再和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签定委托评估协议。

②调查核实。

在委托单位提供资料的前提下,受托事务所对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特别是产权关系,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成熟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作出鉴别。

③评定估算。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调查核实后的全部数据与资料,进行全面权衡和整体性综合分析、计算设计编制明晰的评估报告书。

④验证确认。

评估报告书交委托人后,委托方在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日渐加快,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无形资产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已提上企业的日程。我们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关注,改变过去有形才是资产的认识,结合企业的特点做好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8篇】关于工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始于1996年。

按照“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方针,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企业转机建制新路子,使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止目前,全市公有企业788家,已有760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97%。

其中拍卖占30%,租赁占18%,兼并占4%,股份合作制占12%,破产占3%,其他形式占30%。全市国有企业298家(国有工业企业83家,国有商业企业215家)中,已改制的有278家,改制面达94%。

市直公有企业139家,已改制117家,改制面占84%。市直国有企业92家,集体企业42家,已改制的国有企业78家,改制面85%,集体企业已改制39家,改制面83%。

二、我市工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 工会从源头参与并把握企业改革的方向。

在漯河市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工会非常重视国有企业改制的源头参与。为全力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市总工会参加了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

工会源头参与主要是通过参加企业改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来实现,这个阶段工会参与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学习,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上级关于改革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反映广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市总工会在实践中也正是如此,及时如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代表广大职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如提出“一手抓机制、一手抓规范”的工作思路,本着依法改制、规范操作的要求,参与制定了《关于对改制企业进行规范完善的实施意见》、《漯河市企业改革基本程序》、《漯河市关于国有企业破产工作的若干意见》、《漯河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处置办法》等文件。为我市国企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规范操作提供了保障。

在改革的形式上,工会赞成多策并举,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的原则,如积极培育上市公司,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整合,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部分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经营形势良好的企业,鼓励其引进外资实施兼并。对严重资不抵债,长期停产,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依法破产,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等,反映了职工群众的意愿。

【第9篇】国有企业人事管理调查报告

一、定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一般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为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协助组织完成发展规划,有效地运用人员的能力与技术专才,促使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且激发潜能,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决策。

二、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初步确立,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还十分的不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

1、计划体制影响下,全国人事管理分割,制造人为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我国的人事管理由各级的人事部、劳动部、组织部来进行,三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各有侧重,组织部门管干部,人事部门管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劳动部门管普通劳动者,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对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的转出设置各种限制,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割。

由于三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不是绝对界限分明,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更频繁,这种人为的障碍,必然会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2、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人才观念和人力管理观念落后,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导层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极大的压抑。尤其是对一些高级人才,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跨国公司优厚的待遇和企业环境吸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3、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清,导致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到位

企业与政府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然而,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是没有理清楚。国有企业虽然有制定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政策的权力,但由于受国家人事管理政策的制约,人事政策的回旋余地很小,用人权得不到保障,政府有意无意的在不断干预着企业,致使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丧失吸引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高消费是指企业用人的标准超过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硕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原因是企业以招聘高学历人才为荣或为了达到上级设定的人才比例结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低消费是指企业用人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业搞裙带关系,不以能力为标准,任人为亲。高消费浪费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会有较高的离职率,低消费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取决于人、财、物、信息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于人,都由人操纵,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诸项管理中的关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确地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竞争机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是通过竞争来完成和实现的,它包括了竞争上岗、竞争换岗、竞争培训这样一个广泛的范畴,这是一种业绩的竞争,但更是一种能力的竞争;而风险机制包括上岗风险、换岗风险、培训风险、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等等。

另外,要建立科学的人力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要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体制,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最后,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里,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对企业内部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协调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让政府给予企业最大化的人才任用权,使企业自主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10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十篇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国的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企业总体样本

中央控股企业

地方控股企业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改制企业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业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数目合计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图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组整合发生在公司架构的基层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架构内,改制的上层则是所有制与管理层的变革。在业务重组完成后,企业就能够在所有制等核心问题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径就是上市。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务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 《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 《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970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下载
国有企业调查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