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社会福利院调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19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2篇】大学生实习报告(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第3篇】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实习报告
十周感谈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实习报告
中文摘要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要想让残疾少年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关键字:偏差行为 社会连结理论 自我认知
(一)实习情况综述
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
五、
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4篇】大学生儿童社会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22年6月8日-2022年6月21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_____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5篇】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社会福利院篇)
活动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对于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发展状况。当代大学生通过对敬老院的社会实践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以及对培养大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
活动过程:
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本地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矿大的小组。我们一大早就来到敬老院,该敬老院的环境还不错,是个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好去所。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毕竟老年人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有些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也不经常和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收获体会:
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从这些老人的眼中,我读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孤独,我想这除了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孝顺造成的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儿女需要,不再被社会需要,只是一个累赘,等待死亡,所以他们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收容所,一个社会唯一能容纳他们的地方而已。这令我反思,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上的保障,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其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尊重的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此次社会实践,我们都感到收获很大,也为我们日后的踏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做一些繁琐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与细心。比如我们跟老人谈话时,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因为他们的听力并不十分好,有时候简单的一句问候,我们甚至需要重复好几遍。但我们的队员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时刻拥有一如既往的面对工作的热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不同的乐趣,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善于与伙伴们合作。
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在于合作”。身处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之中,我们要拥有足够的团队意识,与同事团结合作,齐头并进,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节省人力物力。在养老院的这一周里,我们几个人分工合作,拿最简单的清理打扫工作来说,一位同学用泡沫清洁冰箱的部件,那么另一位同学就会紧接着清水过滤,再一位同学负责用干毛巾擦拭等等。这些过程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如果不是我们分工明确,那么我们将至少多花费几十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而不像我们原来那样省时省力。当然,这是我们相处久了而自然产生的默契,一开始,我们的合作也是晦涩的,渐渐地才拥有了默契。俗话说“兄弟一心,齐力断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拥有合作,才能拥抱成功。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需要风浪的推动;一人之力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需要朝霞的映衬;一人之力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婴儿,需要母体的滋养。我们需要不断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再次,是要学会与他人良好的沟通。
学会与他人沟通并能很好的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然而,我们此次养老院社会实践中在沟通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队员们因为都是女孩子从而都有些内向害羞,在问卷调查时的最开始,大家都有些“放不开”,十分依赖队里善于沟通的队长。但是在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所以,我们在沟通方面还有待磨练。
总之,这次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们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为我们这些娇惯、依赖的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们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我们都在实践中成长的更加成熟。这样的经历将成为我们所永远拥有的“无形资产。”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复杂而多变,但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在这个舞台上谱出优美的旋律,跳出美丽的舞蹈!
【第6篇】社会福利院社会化养老工作报告范文
尊敬的省发改委 :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我们 社会福利院视察工作。在此,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我院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
社会(儿童)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公共服务单位为目标,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城镇五保供养、社会有偿代养、特殊儿童教育、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目前,全院占地面积近79.5亩,建筑面积xx0平方米,拥有职工205人,各类服务对象769人。
我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 年 首批民生工程。中心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2622.3平方米,总造价470万元,床位数60张。分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区、孤残儿童养护区,生活、医务、康复区,教育培训区和行政办公区5个区域,将基本满足辖区内城镇“三无”人员养护、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并为孤残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指导、走访、技术培训等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 第四、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我院正积极贯彻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努力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休养人员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把她建设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孤残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当时仅仅是探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等态势( 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6.5万人(城镇1.5万人,乡村5万人,空巢老人1.95万人),占总人口17%。面对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老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于xx年开始建设市老年公寓。目前,全寓入住代养老人397人(总床位460张),其中自理老人159人,半自理老人91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84人,痴呆老人63人;代养人员平均年龄73.5岁。公寓启用以来,共为本市及省内外提供托老等有偿服务达3200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合理定位。现在在老年公寓代养的老年人群主要分 类,一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实际困难的;二是离退休人员有个人收入的;三是 。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需求,我们在物价、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际按护理级别制定了老区、新区和特别护理区收费标准,目的是让老年人住的起。所有入住人员的各项信息全部在我院一站式服务大厅录入数据库管理。
(二)满足老年人需求,全面开展住养、医疗康复、文体休闲等多项服务。一是营造温馨、舒适环境。老年公寓在建寓之初就按照“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设施要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公寓进行了美化绿化和改造装修,从墙面、灯光颜色搭配、老人扶手、失智老人专用床、防滑地板、专用浴室和洗浴椅等,小到温薪提示语和休闲角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家”的环境。我院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9000m2,楼房四周植物葱绿,处处生机盎然,老人在这里不会迷路和感到迷茫,自由安排每天的生活。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护理和安全培训。我院经常开展日常护理、不同病症急救措施以及防火、防盗安全的培训活动。要求各班组职工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理论或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定期邀请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医院急救室医师、消防大队官兵为护理员开展预防保健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预防甲型h1n1流感、老年人突发病症以及各种安全急救常识。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设有无线寻呼系统,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特别护理的房间实行24小时轮班监护,每天夜里都要巡查,确保无安全事故。三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我院每周在多功能厅播放各类题材的电影,利用广播播放黄梅戏、越剧、京剧花鼓戏等戏曲及红色经典歌曲等,组织院民观看收听。各级文联和社会组织经常到我院开展 “送欢乐 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院都要为五保老人和代养老人举行演出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我院还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演讲歌唱比赛、消防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职工娱乐活动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费标准偏低。我市老年公寓实行的是“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目前的代养收费标准太低,最低服务级别的收费仅为每月420元,特级护理标准为每月72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这个标准难以促进公寓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服务设施的改善。
(二)床位紧张,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去年8月前我们老年公寓所有床位入住已满,到目前为止,前来公寓预约登记的人员已达360余人。为缓解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服务对象的需求,我院想方设法筹资100余万元改扩建颐寿楼特别服务新区,新增床位96张。但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入住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新增床位。鉴于此,我们计划以社会(儿童)福利院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投入500余万元建设老年公寓第二期工程。在两级民政局及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专家制定了《 老年公寓扩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国投资金。目前,通过省、部的协调,已安排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市发改委已将我院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项目,作为省备选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寻求支持。
(三)编制偏少,自聘人员工资发放压力大。目前,我院事业编制13人,仅占全院全体职工的6%,其余均为自聘人员,工资由我院发放,xx年这方面的支出突破 万元,全部由我院自筹,压力很大。
各位领导,以上汇报如无不妥,请指正。
【第7篇】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第8篇】社会福利院工作报告
社会福利院工作报告
踏实肯干努力攀登,在单位组织、领导的关心教育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使我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思想认识更加成熟,政治理论认识更加深刻,业务工作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按照年初院部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服务、发展创新”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孤残儿童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努力提升业务水平,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德
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时事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科学育保的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严格遵守院部的规章制度。
二、勤
我能自觉遵守院部各项规章制度,遇事能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工作中,不擅自离岗、串岗。平时,我工作踏实,能认真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认真对待每一位残疾及生病孩子康复情况的记录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努力专研专业知识,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我以关注儿童成长生活的各项基本需求为起点和目标,发扬不怕苦、累、脏、难的精神,每天给孩子穿衣、洗漱、喂饭、接屎接尿r22;r22;不厌其烦、任劳任怨。
积极搞好个人卫生,还定期为他们更新服装,发放毛巾、香皂、牙刷牙膏及牛奶饼干等并积极联系医院定期为儿童做健康查体,建立健全了个人健康档案,办理了儿童医疗保险,主动为残疾儿童联系医院治疗,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的方针,通过积极开展引导式教育、聋儿听觉语言训练、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和行为为矫治等活动,帮助孤殘儿童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努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能
本年度我担任保育员的工作,工作中我坚持视如己出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孩子能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他们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生长也特别好,成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在保育方面,我能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搞好工作,保证幼儿活动室、午睡室整洁、卫生,搞好幼儿毛巾、口杯、餐具的清洗和消毒。要求幼儿餐前便后洗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不乱吐乱扔,用我的爱心、耐心料理着孩子的日常生活。
四、绩
作为一名合格的保育员不仅要保证孩子的健康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并且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之余,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幼儿保育网站,翻阅幼儿保育杂志,不断的汲取知识。
五、不足之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意识到自己在保育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我一定会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虚心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使自己在各方面再跳一跳。在儿童部工作和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的美好童心,使我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真诚的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社会福利院调查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