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2022年6月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2篇】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药业现状调查
作为仍在象牙塔内学习的我们,非常有幸来到这个现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治理的制药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厂内的加工工艺;我们结识了厂里的与我们年纪相当的技术工人朋友;我们与企业的副总经理伏女士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我们还与常年往返中国和加拿大的负责新药研发的资深科学家王博士进行了交流。在这些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学生在对待企业还有自身发展的认知上,受到了相当的震撼。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实践,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一些观点。而在这里,我主要想简单的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个问题。
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毕业的大学生与合格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且不谈技术上从理论到现实的差别,或者是与人的交往能力的差距,光是大学生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就已经相当大了。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员工,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思考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员工的交谈,再加上伏女士的点拨,以及各自的观察,总结出了下面几条。要想成功的从学生变为员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由“是什么”转变为“做什么”
校园里的学生更喜欢探究了解事物的本质,非要弄出一番道理才知足;但企业里更注重的是以实践为前提,可行性与成本效益一旦作出合理评估,即可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校园型思考喜欢冠以抽象的概念,而企业工作者更侧重做什么,从何时做,何处做,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一句话:学生喜欢抽象具体,但员工需要具体抽象。
第二,由“别人提出问题”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等待老师出题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被动的应付考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制约式的处世观。然而,来到职场之后,我们必须以主动积极地态度,不断地寻找自我突破,不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自我成长、脱颖而出。一句话:学生习惯被动应付,但员工需要主动探求。
第三,由“一个人独立解决”转变为“大家共同解决”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被教育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参加考试。但是在企业里则不是这样,员工们碰到的问题都是错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单凭个人的主张见解,恐怕是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更拟定不出合理的对策。所以,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共同合作。一句话:学生善于独立奋战,但员工需要协同作战。
第四,由“为自己”转变为“为大家”
校园里的学生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换来好成绩从而换来身边老师同学的尊重。所以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企业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扮演一定角色,必须互相协作支持,才能产生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集体利益最大化。一句话:学生总是自私自利,但员工需要无私为工。
第五,由“注重智商开发”转变为“注重情商开发”
校园里智商高的学生,不论他的情商如何,似乎总是可以拥有好成绩从而进入好大学。但是在企业中,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高的人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激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能够客观看待同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所以这类人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一句话:学生习惯纯脑劳动,但员工需要全面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这次社会实践,才让我们熟悉到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业上往往不够成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们经常以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差距。
曾经,我认为一个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走完了从小到大的二十余年的学校生涯,学了很多的知识,懂了很多的道理,应该可以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工作人员。尤其像是清华这样的名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应该能够胜任各种岗位的需求。但是,经过了解,我发现清华毕业生的口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去年六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上,与会的不少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清华大学it专业的学生勤奋聪明,但是不知道做事的方法,不会想问题,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差”;
前年三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公司的招聘摊位上方有一个很醒目的告示:“说明:清华北大毕业生一概免谈! ”,经询问,这是因为过去公司用过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不安,因此,他们中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每年人才招聘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也反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待遇和工作条件,却又不愿意为单位为集体尽更多的责任。一旦碰到未满足个人心意的情况,他们往往选择马上走人。
这些事例都证实了,大学毕业生,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着距离合格员工的或大或小的差距。而对于这些欠缺处的关注,在校园里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于是,这次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大力加强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既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个人有所作为、又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同时,作为名牌院校出身的我们,更要尤其注重: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可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又为社会所接受并欢迎。
总结
总之,我们在本次对xx省xx药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检验了自身的能力,并在与企业中的员工甚至治理阶层的比较中,明显的发现了自身经验严重不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够等等问题。我们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现实,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感受和体验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熟悉自我、完善自我与熟悉社会、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树木要成材,不是在温室,而是在肥沃的土壤上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经受风霜雨雪考验。大学生要成才,不应只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应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自我历练,作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在熟悉自我、完善自我、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社会英才。只有熟悉了自我,完善了自我,才能更好地熟悉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在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里才能更好地熟悉自我、完善自我。
【第3篇】202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宅急送生存现状调查
真心宅急送·送真心
——记真心宅急送快餐厅生存现状调研两个温州年轻人,一个40平米的店铺,从湖州到杭州到义乌,独具特色的真心宅急送应运而生了。7月1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省内小微企业创业经历及生存现状”暑期调研服务团队走入这家快餐店,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快餐食品打造品牌走进这家快餐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的两块白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今日营业额,出勤率,待办事项等多项指标内容,让我们看到这种透明,开放的餐饮模式。这家快餐店产品涵盖盖浇饭,披萨等类型,主营西式快餐.据了解,他们为了得到产品的最佳口感,花费半年时间,寻找了一千多种食材,终于开发出口感独特,营养美味的快餐食品.他们说:新时代的餐饮行业,最为关注的应当是品质、服务和质量,有了这三样法宝,才能突出重围,最终赢得自身品牌.创业之路先苦后甜如今他们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这和之前他们艰辛的创业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在大二时,学校附近的一家打印店整体转让,他们瞅准了商机,承包了这个店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靠着这家复印店,赚得人生第一桶金8万元.大学毕业后他们转让了这家复印店,,由于想学到专业的技术知识,他们从事qc方面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一年3000元,但他们为了学到先进可靠的qc技术,毅然投入了这个行业。
一年后,他们看到了外贸行业的巨大商机,加入到了外贸的淘金大军,此时的他们却被眼前的成功所蒙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致使他们的事业一落千丈,虽然换了很多行业,但仍然不见起色。辛苦积攒的资本在这段时间里都打了水漂,他们开始自我反思在创业之路上的种种,那是一段令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光.在真切体会到失败的滋味后,他们下定决心不等不靠,重新开始,一定要在辛苦后创造价值,戒骄戒躁。在仔细分析,加之研究考察市场后,他们瞄准了外卖西式快餐行业.从一年前开始创办真心宅急送到如今,营业额突飞猛进,通过固体广告,流动广告牌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他们已经开始通过加盟的方式扩张自己的规模并迅速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采访过程中他们告诫我们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因为大学生急于创业,就贸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一定要仔细调研,而且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经过自身实践,找对方向,走对路,然后投入信心与斗志,全力以赴。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创业实践园“浙江省内小微企业创业经历以及生存现状”
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团队作者:***
【第4篇】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现状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小编给大家介绍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村官,是指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职务。xxxx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xxxx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xxxx市xxxx区在市人事局的筹划下,自xxxx6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统称村(社区)大学生)招考工作,在招考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自xxxx6年-xxxx1年分六个批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75人次,社区大学生192人次。
选聘生,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简称。又称大学生村官。系是特指从xxxx8年开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各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的一项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工程。xxxx1年至今,xxxx区共接收选聘生累计37人。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区村(社区)大学生及省选聘生工作开展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上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和任务。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从数量上看
xxxx区14个街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村官在岗29人,社区大学生在岗65人,共计94人,有村(社区)大学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100%。有省选聘生37人,有选聘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85.7%。
(二)从自然情况看
1、年龄及性别结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年龄普遍年轻化,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年-1990年时间段,尤其以85后为主;女村(社区)大学生55人,占村(社区)大学生比例为58.5%。女省选聘生29人,占省选聘生比例为78.4%。
2、学历状况:村(社区)大学生中专科学历7人,占比例为7.4%;本科学历79人,占比例为84.1%;研究生学历8人,占比例为8.5%。省选聘生中本科学历31人,占选聘生总数83.8%;研究生学历6人,占选聘生总数16.2%。
3、政治面貌:村(社区)大学生中党员26人,所占比例为27.7%。省选聘生中党员32人,占选聘生总数86.5%;预备党员5人,占选聘生总数13.5%。
(三)工作经历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年限也都很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群体的工作经验都不丰富。
(四)服务期内管理
招聘的前三批村(社区)大学生与xxxx明轮人才派遣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限为两年。xxxx9年7月份前三批大学生人事关系从明轮派遣公司调入我区人才中心代理,第四、五、六批村(社区)大学生与我区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服务街道与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省选聘生与区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在村(社区)工作期限为两年。聘用期间不允许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和脱产学习,不得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必须在村(社区)工作,街道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
(五)从期满去向看
服务期满,我区与村(社区)大学生办理了续聘(续聘期两年,期满后不再续聘自主择业)、解约、调转等手续。据不完全统计,我区自xxxx6年起共招录村(社区)大学生267人,103人解约,66人进入事业、公务员编制,4人去向不明。省选聘生中12人考取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占选聘生总数32.4%;1人考取定向公务员,占选聘生总数2.7%。24人仍在原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所占比例为64.9%。
省选聘生期满去向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整体评价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队伍适应能力强
xxxx区招录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安心基层、逐步适应、踏实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除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对象选择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38.6%和58.9%,选择不适应仅占2.5%。在服务期内,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安心在基层工作,没有提出要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家长对他们在村(社区)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态度积极主动
一是熟悉村(社区)情况快。通过岗前培训,大学生对村产业发展、社区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社区)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种吃苦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三是主动深入群众。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村(社区)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村(社区)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积极参加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品德。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显著
大部分大学生到村(社区)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有关工作,参与或列席村(社区)两委会议,参与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大学生根据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和优势特长,开展特色服务活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大学生的工作得到村(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
xxxx区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是四抓:一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建立例会交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组织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研究实际问题和交流工作心得。编发简报制度,不定期编发大学生工作情况简报,通报大学生在岗履职情况,特色服务活动和工作经验感悟等。二抓实践,促能力提高。建立培训锻炼制度,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组织大学生参加集中培训、自选培训、干部调训和实践锻炼。三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传,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帮,村(社区)书记带的三级联动培养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生活帮助。四抓规范,促融入村(社区)。建立工作监督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岗履职、工作绩效、群众反映情况进行监管。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
五、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思想不稳定
现阶段村(社区)对大学生的要求存在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大学生报考村(社区)比例连年增加,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的招录工作,比较偏重于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性别、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略招录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不愿长期扎根基层,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的准备,并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过渡和跳板。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身份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社区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大学生既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委会、居委会成员。这种身份上的两难,非常不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作用的发挥,这种模糊的角色困境,是当前制约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计划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的定位尚不明确,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然在村(社区)工作,村(社区)不能以一名普通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同时村(社区)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大学生身份相对尴尬。合同期2年,对村和社区来说时间太短,不会把长期性工作交给选聘生,大学生地位边缘化。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第一,招收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市、区籍、外省籍结构,省委组织部与区委组织部管大学生等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不同村(社区)均衡发展问题,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因各村(社区)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分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出路不明朗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有单一性,身份上的不明确使得很多想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更为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在村(社区)挂职期满后面临重新择业、后期管理安置的问题。截止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还是一项权益性安排,从而导致大学生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凸显。
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扎根意识
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把目光瞄准急需人才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基层。大学生不应该把到村(社区)就这当做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而是应该把它看做一个大好时机;不应该把在村(社区)任职当做是一种资本来炫耀,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不应该把到基层就业看做是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而是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和扎实工作。大学生要尽快调适自己以应对新的环境,快速转换角色,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二)健全政策机制
要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参选参政的环境氛围。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同时完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的向上流动机制,即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倾斜力度,设置一定比例的职位。在考核录用时,注重考量在村(社区)任职时的工作实绩,激发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任职时勤勉工作、勇创佳绩。
(三)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辛苦工作在一线,他们为工作默默奉献,但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光靠精神和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创业,要以基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措施提升大学生能力。三要完善各类保险制度,保证大学生的婚恋需求,提供他们生活保障,为将来的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四)拓展成才之路,解决出路问题
选是基础,育是关键。着力破解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成长慢、成才难问题。一是严格考核管人。对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制定共性责任目标,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实施加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严格公开考评、有序竞争、择优选人选任程序,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让,过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拓展前途育人。探索制定出台选任管理办法,通过组织程序,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街道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严格进口,打通出口,通过推荐优秀大学生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服务基层发展、服务百姓群众的热情。建议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直接转为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放手、放心在基层建功立业。
【第5篇】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聚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22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第6篇】2022年6月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下面有好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阅读!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7篇】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22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聚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8篇】2022年6月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9篇】2022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2022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2)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村官,是指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职务。xxxx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xxxx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xxxx市xxxx区在市人事局的筹划下,自xxxx6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统称村(社区)大学生)招考工作,在招考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自xxxx6年-xxxx1年分六个批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75人次,社区大学生192人次。
选聘生,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简称。又称大学生村官。系是特指从xxxx8年开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各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的一项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工程。xxxx1年至今,xxxx区共接收选聘生累计37人。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区村(社区)大学生及省选聘生工作开展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上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和任务。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从数量上看
xxxx区14个街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村官在岗29人,社区大学生在岗65人,共计94人,有村(社区)大学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100%。有省选聘生37人,有选聘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85.7%。
(二)从自然情况看
1、年龄及性别结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年龄普遍年轻化,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年-1990年时间段,尤其以85后为主;女村(社区)大学生55人,占村(社区)大学生比例为58.5%。女省选聘生29人,占省选聘生比例为78.4%。
2、学历状况:村(社区)大学生中专科学历7人,占比例为7.4%;本科学历79人,占比例为84.1%;研究生学历8人,占比例为8.5%。省选聘生中本科学历31人,占选聘生总数83.8%;研究生学历6人,占选聘生总数16.2%。
3、政治面貌:村(社区)大学生中党员26人,所占比例为27.7%。省选聘生中党员32人,占选聘生总数86.5%;预备党员5人,占选聘生总数13.5%。
(三)工作经历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年限也都很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群体的工作经验都不丰富。
(四)服务期内管理
招聘的前三批村(社区)大学生与xxxx明轮人才派遣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限为两年。xxxx9年7月份前三批大学生人事关系从明轮派遣公司调入我区人才中心代理,第四、五、六批村(社区)大学生与我区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服务街道与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省选聘生与区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在村(社区)工作期限为两年。聘用期间不允许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和脱产学习,不得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必须在村(社区)工作,街道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
(五)从期满去向看
服务期满,我区与村(社区)大学生办理了续聘(续聘期两年,期满后不再续聘自主择业)、解约、调转等手续。据不完全统计,我区自xxxx6年起共招录村(社区)大学生267人,103人解约,66人进入事业、公务员编制,4人去向不明。省选聘生中12人考取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占选聘生总数32.4%;1人考取定向公务员,占选聘生总数2.7%。24人仍在原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所占比例为64.9%。
省选聘生期满去向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整体评价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队伍适应能力强
xxxx区招录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安心基层、逐步适应、踏实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除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对象选择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38.6%和58.9%,选择不适应仅占2.5%。在服务期内,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安心在基层工作,没有提出要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家长对他们在村(社区)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态度积极主动
一是熟悉村(社区)情况快。通过岗前培训,大学生对村产业发展、社区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社区)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种吃苦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三是主动深入群众。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村(社区)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村(社区)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积极参加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品德。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显著
大部分大学生到村(社区)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有关工作,参与或列席村(社区)两委会议,参与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大学生根据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和优势特长,开展特色服务活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大学生的工作得到村(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
xxxx区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是四抓:一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建立例会交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组织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研究实际问题和交流工作心得。编发简报制度,不定期编发大学生工作情况简报,通报大学生在岗履职情况,特色服务活动和工作经验感悟等。二抓实践,促能力提高。建立培训锻炼制度,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组织大学生参加集中培训、自选培训、干部调训和实践锻炼。三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传,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帮,村(社区)书记带的三级联动培养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生活帮助。四抓规范,促融入村(社区)。建立工作监督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岗履职、工作绩效、群众反映情况进行监管。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
五、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思想不稳定
现阶段村(社区)对大学生的要求存在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大学生报考村(社区)比例连年增加,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的招录工作,比较偏重于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性别、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略招录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不愿长期扎根基层,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的准备,并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过渡和跳板。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身份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社区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大学生既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委会、居委会成员。这种身份上的两难,非常不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作用的发挥,这种模糊的角色困境,是当前制约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计划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的定位尚不明确,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然在村(社区)工作,村(社区)不能以一名普通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同时村(社区)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大学生身份相对尴尬。合同期2年,对村和社区来说时间太短,不会把长期性工作交给选聘生,大学生地位边缘化。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第一,招收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市、区籍、外省籍结构,省委组织部与区委组织部管大学生等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不同村(社区)均衡发展问题,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因各村(社区)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分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出路不明朗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有单一性,身份上的不明确使得很多想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更为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在村(社区)挂职期满后面临重新择业、后期管理安置的问题。截止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还是一项权益性安排,从而导致大学生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凸显。
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扎根意识
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把目光瞄准急需人才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基层。大学生不应该把到村(社区)就这当做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而是应该把它看做一个大好时机;不应该把在村(社区)任职当做是一种资本来炫耀,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不应该把到基层就业看做是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而是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和扎实工作。大学生要尽快调适自己以应对新的环境,快速转换角色,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二)健全政策机制
要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参选参政的环境氛围。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同时完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的向上流动机制,即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倾斜力度,设置一定比例的职位。在考核录用时,注重考量在村(社区)任职时的工作实绩,激发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任职时勤勉工作、勇创佳绩。
(三)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辛苦工作在一线,他们为工作默默奉献,但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光靠精神和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创业,要以基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措施提升大学生能力。三要完善各类保险制度,保证大学生的婚恋需求,提供他们生活保障,为将来的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四)拓展成才之路,解决出路问题
选是基础,育是关键。着力破解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成长慢、成才难问题。一是严格考核管人。对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制定共性责任目标,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实施加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严格公开考评、有序竞争、择优选人选任程序,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让,过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拓展前途育人。探索制定出台选任管理办法,通过组织程序,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街道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严格进口,打通出口,通过推荐优秀大学生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服务基层发展、服务百姓群众的热情。建议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直接转为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放手、放心在基层建功立业。
【第10篇】2022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乡村现状调查
一、实践背景
寒假期间,我在学校呆了半个月,打算找一份寒期工作锻炼自己。正在自己四处找工作的时候,一位学长打来电话,给我介绍了一份社会调查的工作,是由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成都市青年男性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课题组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具体内容是到成都各县区乡镇与青年男性面谈并收集资料,并且每天有五十块钱的劳务费。在假期工作不好找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既能锻炼自己又能赚足生活费的好机会。
同时,在大二下学期中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学习过程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调查的范围则也着重于农村,这也是了解农村目前面貌的一个好机会,加之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寒假实践的选题中,我选择了“新农村建设问题”。
二、实践感悟
*月14日到*月19日,我们小组调查了新津、浦江、金堂这三个县。调差的主要地点有集中在这三个县城中的一些乡镇地方。这里的农村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在这里,楼房整齐集中,规划得当,房屋周围的花台,树木将整个房子看起来也更加整齐美观。大家居住集中,方便大家相互之间大的照顾。再者,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柏油马路通向每一个村落。这里的交通都很方便,买车较多,只要长期居住在家里的至少都有摩托车,村民出入方便。而且道路两旁树木整齐、美观,花香四溢,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垃圾处理也很得当,到处修有垃圾房,方便垃圾集中处理。这里的农产品也规划得特别好,一大片的莲藕,一大片的柚子,一大片的梨,一大片的……规划有序,一片新农村的面貌。
不仅是上面这些我们都能看到的,而且村官把村里打理得也仅仅有条,在浦江的某个乡里,我们组的老师为了调查更为顺利,联系了当地的政府,令我们意外的是,当我们到达那里时,当地的政府已召集了二十多个青年男性来配合我们调查。当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来说,对于我们家乡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体会是最为深刻地。
我家在四川省江油市的一个小乡村,*月12号回家过“七月半”时,发现家里的变化特别大。首先得说,能够用眼睛看见的家乡变化。还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他们小的时候的梦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现在我们家乡,会有几个家庭没有达到如此的环境?变化的不止这些,记得几年前邻居家的泥屋现已变成了平房,以前的平房如今也都变成了楼房。今年寒假回家,家里居然也在修路了,而且我们没有出一分钱,一份力,全是政府拨的款,政府请的人,新修的路既方便又美观。村里的车也多了,三轮车、摩托车……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帮我圆了小时候的梦,以前自己很天真,下雨天走着烂泥路时,晴天上街没有车,坐摩托车在颠颠簸簸的路上屁股痛时,自己便想以后自己长大了、有钱了,定要找人把这泥路打城水泥路,还想好了要将那路命名为“古房沟路”,而如今国家已经圆了那小时候的梦,不仅是路,我们村上家家户户的天然气在自愿的情况下都已安置完成,听妈妈说年底我们村还会安上自来水,还新增了一些养殖场,家乡里里外外已经变了一个模样,虽不及成都边上的新农村,但是也是在不断地改造,不断地进步。正从以往的旧农村像现在的新农村迈步而来……这也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
其次是国家对我们农民的优惠与补贴,有些地区为了鼓励妇女创业还设有无息贷款,最多还能贷4万呢,这大大鼓励了农村妇女在家的创业就业。小时候,家里每年还要交农业费、水费、而如今在家乡务农,不仅不交任何费用,国家每年还有相应的补贴,如每年我们每年的粮食直补500元。以前我们家乡人出门工作也很不易,但是现在却很方便。很多年轻人在外面发展,这也开拓了我们乡里人的视野,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再者则是我们农村的教育与卫生事业。小时候,我们乡有很多村小,学校分散,既不好管理教学质量也远远落后于城里的学校,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我们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但是现在各村小已经统一为中心小学,既方便了管理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也都开开设英语课,甚至还有了多媒体教学。很多人虽没有上高中,但是也会在各种技校学习技能,大大减少了有以前初中毕业便出门打工的现象,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程度。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各乡镇的医疗设备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初二是在乡医院做的阑尾炎手术,切口至少有5cm,但是现在乡医院阑尾手术切口最多有3cm。同时,乡里也都鼓励大家买医疗保险卡,减少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这些年的农村的变化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党的xx大一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着五个字内涵丰富,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党的xx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xx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地位,指出“我国中提示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主要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这次的寒期实践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了,我们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现下农村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农村青年人在家种务农者少之又少,除在家做生意和身有疾患的轻年人,其他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又以青年男性更为明显。在那些调查的地方,越是落后,在家的青年人就越少,家中主要都是老人和小孩,在我家乡亦是如此,形成了“空巢”现象。家里能担事者很少。虽然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但因只有老人小孩在家,尤其如我家乡那种丘陵地带,务农者就更少了,荒地大片大片的。
其次,现农村的很多老人知识欠缺,很迷信,生病不进医院,而是烧香拜佛,街上算命的人也没有因为农村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尤其是当我上街遇到我们一个邻居在街上算命治病,当着我还把烧的纸放在水里喝下去,同时还告诉我,这可以治病,当时那种心寒与无能为力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农村老一辈的知识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很容易上当受骗。在关于青年男性健康状态与生活方式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青年男性同样很是没有文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人甚至联袂一个问题都会问我怎么填,在性生活的那一块,多数人都不能正视,都是敷衍过去。而且在家的青年男性的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好,但是在农村吸毒的人却少之又少。
俗话说“ 无工不富” 。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各个县、镇都大搞招商引资, 盲目搞工业园区, 地方政府, 实行地方保护只追求经济效益,前几年有谁重视环保!大小工厂工和乡镇企业 ,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废渣、废水废气的肆意排放。世界每年排出有毒物质有3 - 4亿吨, 给农村这块“ 希望的田野上” 带来严重污染。不久前涪江水的污染也能体现出来。同时有些村里的垃圾也是到处乱扔
再者,农民文化娱乐项目不多,休闲活动设施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民闲暇时问文化娱乐项目少,主要是电视、打牌、聊天,在本次调查中所比重为最大,其次是读书看报、看电影村里有健身广场和小游园的仅有很少的村落,建有村民休息多功能房的更少,从上可以看出,农村的休闲娱乐设施远不能满足村民的休闲娱乐需要。农村在文化娱乐方面还处于低层次阶段。由于村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生活单一,因此,赌博盛行, 治安事件频繁,邻里纠纷等不文明的现象在农村时常出现,成为和谐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因此,虽然现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已有新的面貌,但是新农村的建设还在开始,尚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把我们农村建设得更好,农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真正的建设成为新农村!
【第11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12篇】2022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
目前,大学生读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学生读书现状如何呢?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1)
摘要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就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就是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就是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便是最佳的润滑剂;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这就叫阅读。
一、引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我们,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1、国际社会普遍重视阅读
美国历任总统都很关注国民阅读,并在卸任后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克林顿还呼吁全美100万志愿者站出来,帮助儿童读书。
英国人素有欧洲第一读书家的美誉。英人爱读书这似乎是每一个到过英国的人都会有的直观感受。在伦敦,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地铁里,沐浴着午后阳光的咖啡厅外,绿荫融融的草坪上,还是在泰晤士河畔的座椅上,博物馆前的楼梯边,都随处可见人们捧着书或者报纸专心阅读的身影。
大多数日本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都不会大声喧哗,而是选择闭目养神或者是看书。而且,在电车或者地铁等交通工具里面看书,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道风景,因为,不分男女老少,不少日本人都可以在乘坐公交时聚精会神地阅读。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显示国际社会对阅读的重视。
2、我国也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网上经常报道的大学生现状,我们发现,有一些当代大学生对读书抱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成绩,就是为了针对考试,为此上课读课本下课读教辅材料。认为不考试就可以不必读书,直接忽略了课外书籍的阅读,甚至很多人脑海里就没有课外阅读这种概念。当然也有很多大学生是相当喜欢阅读的,但读的书良莠不齐,一些人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建设21世纪的新时代人才,阅读作为一种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应该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关注。
阅读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那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阅读呢?当代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本文针对当代有一定阅读习惯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附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试图从现状找出大学生阅读现状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对策;其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阅读,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教育机构、家庭及职场和社会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22年8月1号2022年8月10号
调查地点:山东药品食品学院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调查方法:制作调查问卷
调 查 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
调查分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发答卷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这次社会调查,我们采取问卷的形式,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时间、方式、类型、以及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这几方面作出了提问。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5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回收全部问卷,竟查验,全部为有效问卷。
由于调查时并未硬性规定单复选,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填写问卷时,同时选择了多个选项。所以,在后续调查报告中,有关百分比的计算,皆以人次为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读书的重要性及读书态度
当地大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的,认为读书比较重要的有40人(占80%),很重要有3人(占6%),不重要的有6人(占6%),认为读书无所谓的有1人(占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认为读书有益,对课外阅读抱有正确的思想,认为多读书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增加课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读书的数目
当代大学生每年读书数目在5本之下的有10人(占20%),读书数目在5-10本的有35人(占70%),读书数目在10-15本的有5人(占10%),读书数目超过15本的0人,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平均每年的课外读书量都在5本之上,但这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际城市的大学生的人均读书量相比有极大的差距,这说明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宣传终身读书学习的好处,但真正的落实率并不高,课外读书的数目比例显示值得我们警惕,和高度注意。
读书的目的
大学生读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知识,占44.4%,为了陶冶情操的有20人(占40%),为了指导实践的有3人(占6%),为了提高考分的有1人(占2%),为了消耗时间的有2人(占16%)。
看书的时间
看书的时间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安排在闲暇时段,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28人(占59%)看书的时间都安排在闲暇时间。剩余的22人(占44%)都是安排在课上和做作业时,这点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看书但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
课外阅读环境
大学生选择的阅读环境一般都在图书馆、教室、宿舍这些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在图书馆读书的人相对多一点有22(占44%)相对于其他地点来说喜欢在图书馆阅
读的同学每个月的读书量相对高一点,喜欢在宿舍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相对而言最少;这些数据表明了读书环境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阅读的因素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情况: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占有主要比重有25人(占50%),其次是缺少读书氛围引不起读书兴趣的有13人(占26%),也有12个(占24%)同学的选择过于繁杂不知道如何阅读。
当代大学生最应该读的书
本次问卷还调查了当代大学生认为需要阅读书的种类,在对50份的问卷整理后,其中有15人(占30%)认为应该读娱乐消遣类,有16人(占32%)认为应该读应用技术类, 有13人(占26%)认为文学类是值得阅读的,还有6人(占12%)认为科普读物有助于提高阅读量
课外阅读对专业的帮助
有35人(占70%)认为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可以凭此触机,对所选专业有一定帮助,虽然所看书籍并不一定就是专业书籍,但知识是一定的智慧却是可以转移的。
课外读物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道题我们是以多选形式出的,学业上的助推器、生活上的好助理、思想上的引导者、创业的养兵之地、交友的良好途径、课后的舒适伴侣、心灵上的抚慰剂、对另一世界的情感寄托多种角色都有出现,且出现频率相当。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做出以下简略分析
在当下的中国读书虽然是一件大力提倡的事情,但现实问题是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与一个文化古国很不相称。读书之所为成为一件难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高速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出现和网络的的冲击、信仰的缺失、书的本身等几点!这些问题是冲击读书的最主要的问题!这是很有的调查分析的价值!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中国爆炸性发展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多元化文化,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足,物质基础以经满足那就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发展,但现在很多人终身为物质奋斗终身!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现在社会人们已经不为物质生活发愁,那么更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走去,就应该开始多读书读好书,可现实的情况是相反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世界,人们迷失到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了!改革发展本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多人没有预料的。
2: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当下的的生活就一个字快,吃、住、行都是快,快餐、快捷、高速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看一本书必须学会什么东西,必须立竿见影的提升某些东西,有位古人说:读书读不够十年看不出价值。古人都说了看书是一件慢慢才有受益的事情,就像现在社会学中医是一件出成果很慢的事情,往往40多岁才能有效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耐心去读中医中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就占了原因,快的节奏让人没有耐心去读书。但现在社会快让人变的没有耐心让人变的浮躁浮夸,人们没有了安静没有了慢没有了一颗沉稳之心!
2022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读书有诸多好处,而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很大的学习空间、提高空间,多读书,读好书,有很大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读书情况。
二、调查时间 2022年4月3日
三、调查方式
根据我们团队成员人数将问卷进行分配,在选修课上及朋友圈随机发放50份问卷,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随机性,避免人为造成的误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1)在性别结构方面,男生为40.0%,女生为60.0%,男女比例为2:3;(2)在年级结构发方面,主要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共占66.0%);(3)在所学科类结构方面,以文史类居多,占46.0%,理工类占30.0%。
项目 性别
年级
所学科类
大学生样本的基本特征
人数 男 20 女 合计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计 文史 理工 艺术 其他 合计
30 50 8 9 20 13 50 23 15 5 7 50
百分比 40.0 60.0 100.0 16.0 18.0 40.0 26.0 100.0 46.0 30.0 10.0 14.0 100.0
2.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书目数量情况:大多数人,有23人(46.0%)每学期课外阅读是5本以下,也有18人(占36.0%)每学期课外阅读为510本,而每学期课外阅读达到10本以上的仅有9人(占18.0%),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还不够理想,有待增加阅读量。
3.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大多数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书籍种类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0%)。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的课外阅读情况,其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很多人大多面临着读书少 不愿读书的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毋庸置疑,很多同学将课余时间花在其他活动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调查中,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休息时宁愿看电影或者玩游戏,而不是在看书本。另一方面,电子书成为另一种书籍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人群中独树一帜,然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由于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 2.建议: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建立的阅读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广泛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要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但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大致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目,科学地规定阅读时间、内容、顺序和方法,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在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记笔记、细品味、勤交流的好习惯,提高每本书籍的阅读效果。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3)、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 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尽量多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同时,大学也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组织开展倡导阅读的活动,鼓励健康阅读的良好风气形成。相信拥有梦想,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会因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而更加自信,品质更加高尚,相信当代大学生阅读量会因为重视阅读而大幅度提高。
【第13篇】2022年9月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好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社会调查报告。阅读!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22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2022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
。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2022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主席胡锦涛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温家宝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第14篇】大学生的家乡现状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位于某某省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鹤峰县五里乡中坪村。今年暑假放假回家,坐着破旧的中巴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一路颠簸,而同时我的心也随之被颠簸的痛了起来,在大城市武汉呆了一年,对于外面的繁华世界与家乡的穷乡僻壤,让我的内心不觉的闪过一丝寒意。而整个暑假的亲身经历加上自己十九年来在家乡生活的回忆,更令我寒从心起!
中国的农村是贫穷落后的,这一点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印象更为深刻直观,家乡的现状也仍然处于贫穷落后局面,通过暑期的调查,家乡的贫穷可表现为以下诸多方面:
1`家庭经济收入相当有限。当地的经济来源主要为烟叶的种植,由于农户的土地面积本来就受到限制,再加上耕作方式原始落后,一年下来,收入相当有限,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入不敷出,尤其是有孩子上学的,面对高中大学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都望而却步!另外,可以说农村的收入是一种望天收,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今年暑假我就见证了这样一起自然灾害:一日,天气突变,风雨交加,豆大的冰雹打在烟叶上,玉米也倒在狂风之下,犹如石磙碾过,老百姓望着地里欲哭无泪,一年的收成就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
2.交通.信息不方便。虽说现在大部分人家里都通了公路,但是路况极差,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短短的一个暑期就发生了数起交通事故,导致多人死伤,许多家庭物是人非,肝肠寸断。信息的不通体现的犹为突出,虽说电视电话都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对于当今信息交流的主流---电脑来说一窍不通,犹如天外来物。下面就有一个案例体现出信息不通的危害性: 现在我们村随处可见一片片树苗(鹅掌楸---国家保护树种),均有三四米高,那就是村民受害的见证。几年前,国家植树造林成风,许多外地的商人就到我们村和村民协商培育树苗,头两年,村民还赚了不少,但是最后由于市场饱和,而村民信息不通,对于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又没有与那些外地人签订合同,村民只有打掉牙齿望肚子里咽,看着满地的树苗,无能为力!
3.医疗卫生条件差。村里和附近的两个村公用一个卫生院,整个卫生院总共就几个人,药品不齐全,设备什么都没有,因此村中很多人的病根本就得不到治疗,导致病情加重。2022年8月20日,县医院领导陪同省协和医院专家到村里义诊活动时,全村大部分乡亲纷纷前去检查,尽管医生们什么设备都没有带,但是乡亲仍然非常重视,足见他们对当地医疗条件的不满!
4.生活条件艰苦。今年暑假中国东南部分省市遭遇台风侵袭,造成罕见的水灾。而濒临重庆的家乡却遭遇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旱灾。在我放假的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几乎没有下雨,而由于往年的雨分充足,大家都没有作好抗旱的准备,除了偶尔的跑暴雨外,就很少下雨,最后连吃饭的水都成了问题,自来水管没有水来了,自家水库的水用完了,最后只得挑水,我也就挑了近一个月的水,然而旱情还在继续,不知何时是尽头 纵观家乡现状,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在我看来,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下的绊脚石:
1.首先从政治上说,缺乏政治民主,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高,据调查去年村委会干部换届选举的时候,拉选票的现象十分严重,竞选村支书的两位候选人都使尽了浑身解数为自己拉选票,而拥有选举权的百姓们完全不看重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别人一包烟.几句好话就换给别人一张选票,毫无疑问,善于耍手段的杨某最终打败了原村支书张某。当然,在没有政治民主或者缺乏政治民主的地方,尤其实在偏远的农村,想要发展经济又谈何容易啊!
2.忽视文化教育。村中许多十几岁的适龄学生都外出打工或者辍学在家,很多家长都只将学生送到初中毕业,尽管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但是由于对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许多家长和学生都对上学不感兴趣。认为没有多大出路,只会花冤枉钱。
3.对生态环境破坏相当严重。由于鹤峰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主要为烟叶和茶叶,而这两种作物的烘干都需要木柴或者煤,一直以来,各家都砍自己家的树。然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有些人家的树砍得差不多了,就向别人购买,如此一来就在近几年掀起了一股疯狂的砍伐风暴,每年的冬春交季的时候,农用车拖着柴一车车的往外运,而我的家乡有许多大山,所以成为产柴大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木材出口村之一。看着一片片的大山被砍成光秃秃的后,我真心寒,这可破坏了生态环境啊。与此同时,这还是在吃子孙的东西,如此目光短浅,只为追求眼前利益,不需几年,必将遭受自然界的惩罚,进而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办喜事成风。结婚有喜酒,生孩子有满月酒,孩子考上大学有庆祝酒,三十六.五十.六十`````都有生日喜宴。一系列的喜宴,虽说都是喜庆的事情,但是作为别人,每年的人情就是相当大的开支,一年到头,人情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对于收入本来就微薄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啊!但都是乡里乡亲的,如果不去的话脸上挂不住啊。可是怎么办呢?那就自己也想着方法半喜事了。如此的恶性循环,一年的收入都仅仅能够应付这些喜事了。
5.仍有少数不良恶习侵蚀着老百姓的灵魂。如赌博。其实赌博在全国都是一个非常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虽说老百姓都是比较忠厚的,都勤勤恳恳的为农事操劳,但总有那么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经常聚众赌博,更有甚者以此为生,常年流窜于各个乡镇赌博,输得倾家荡产仍不罢休,最终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在广州去的时候,和别人赌博,赢了8000多元仍不罢休,最终连老本都输了才知道后悔。这种事情在赌博中屡见不鲜。 虽然家乡是贫穷的,但是毕竟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在武汉感受了酷热后回到家就象一个避暑山庄,让我倍感亲切和舒适。家乡人民淳朴无华,劳动勤恳,在我长大的历程中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我也学会了淳朴和勤劳。目前,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影响下,家乡也有了许多发展。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装上了电话或者用上了手机,部分村民还购买了摩托车,公路也能到各家各户了,政府投资帮助修建水库和沼气池,来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看着家乡父老的日子在慢慢的好起来,我内心也泛着一丝暖意。只是由衷的希望家乡的人民能够群策群力,克服我在本调查报告中所提到的种种弊端,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奔上富裕的道路!!!
【第1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22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22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22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