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宣传工作在县委宣传部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突出理论学习教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以史为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打牢乡村文化振兴“火炬”根基强理论,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全镇各村以党史学习为契机镇领导班子成员及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讲“党史”专题党课,结合“三会一课”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我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37场次,集中自学32场次,党史教育专题学习交流会2场次,参会人员均撰写发言材料、心得体会。切实增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机关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建设特色小镇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二、把握正确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把握社会舆情。坚持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原则,提高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密切伊犁组工、霍城零距离、霍城先峰、霍城文创等主流媒体网站。及时搜集整理疫情防控出现的各类舆情信息,扎实做好宣传引导、舆情应对处置等工作。充分利用各村现有的宣传平台和舆论工具,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宣传。从严从实从快抓舆情管控。
二是重视信息报送。将新闻外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要求各村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村的信息撰写、报送工作,信息由村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至镇宣传办,由宣传办统一把关、审核。今年我镇创新考核机制,改变原来扣分制为保底加分制,变被动撰稿为主动撰稿。每个村信息考核在保底分数的基础上,月信息上报数量超过8条、每个村每周内宣采用任务为每周1条,外宣采用任务为每月1条;根据信息采用情况给予加分鼓励。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萨尔布拉克镇良好形象
一是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县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新增文明实践站11个、文明实践所1个。文化墙5处,宣传栏11处,发放群众读本5052余份。村级农家书屋11个,全部建成并正常开放运行,农家书屋标牌、标识都悬挂到位,村内专(兼)职管理员都在岗,出版物都已分类、上架并造册登记,“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都已上墙,借阅登记符合规范,开放时间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并组织开展了阅读活动37场次,其中读书、故事会9场次,讲座28场次,线下参与读书活动500余人。
二是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各类学习宣传、实践活动635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将民族团结与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有机结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愿更加强烈。
三是扎实开展审读工作。建立审读领导机构、压实审读工作责任、完善镇村审读机制。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对各类材料进行鉴别、评审、把关。截止目前,对汇报类、经验典型类、文化类、精神类材料,通过“三审三校”审核共计500余份。
四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诗歌(文)朗诵比赛、“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通话演讲、“党的光辉照我心·霍城人民心向党”普通话演讲比赛、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活动、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
四、坚持深入浅出,在用情“讲”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主题鲜明,创新宣讲模式。通过“行走的红色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回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现场教学、宣讲团讲解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打破了宣讲场所的“固定化”、宣讲内容的“同质化”、宣讲形式的“单一化”,为基层群众打造一堂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公开课。
二是坚持“理论+文艺”宣讲接地气。组织宣讲员和返乡大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11个村进行巡回宣讲11次、受教育群众达1200余人,霍城县巡回文艺宣讲团演出1次,到场观看群众75人、接受融媒体采访1次。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共庆百年华诞、共享伟大荣光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文艺+宣讲”聚人气、有活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优美的阿肯弹唱和激昂的爱国歌曲,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草根艺人吾木尔别克·沙德尔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他用自己对本民族乐器的热爱和执着让哈萨克这一传统乐器得到了传承。目前,吾木尔别克·沙德尔拜和他的伙伴们已经以“文艺+宣讲”的形式向牧民们演出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800余人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打造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合理安排农村电影,应该引导各村积极组织各类集体文化活动,如球赛、联欢会、文娱演出、戏剧表演等,将村集体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等相结合,生出各类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合理利用村文明实践站,举办各类宣讲;宣扬文明风尚、道德礼仪或是在文明实践站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如包粽子、做元宵、挂彩灯等:或是村歌比赛、农民画培训、刺绣比赛,剪纸比赛等。
2、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工作者。对现有的文化建设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各类优秀文化人才给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培训机制,有目的、有计划的选送文化工作骨干到相关高等院校学习、深造,提高其文化知识与技能。鼓励本县户籍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和大学联合定向培养本县户籍的文化建设人。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及相应的政策鼓励。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人才队伍的投入,不断创新符合农村大众的文化产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