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山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岳麓山位于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180°27′,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地貌、土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母岩为石英沙岩、页岩、砂岩,主要土类为红壤、山地黄红壤,表土多为腐殖质土,土壤肥沃。
1.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多雨,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1.4植被: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原生植被为高大茂密的常绿阔叶林,经多年人类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逐渐演变为零落的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在红壤地区有代表性的植被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等构成的常绿阔叶林或马尾松、枫香、木荷、苦槠等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紫色土地区由于受环境、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具有针叶林少、常绿阔叶林少、落叶阔叶林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及不稳定等特点。
1.5水系:为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2.1设计依据
(1)《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
(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
(5)《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43/T 093-2005)。
(6)《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7)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8)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9)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2.2作业设计原则
2.2.1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2.2.2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2.3作业设计目标
坚持以林业生态示范,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为加快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设计范围和布局
作业设计范围涉及8个小班,共计人工造林 1105亩。
四、造林技术设计
4.1 小班调查
先踏查整个造林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测记载各项因子。
4.2 小班面积的求算
采用1:5000的地形图,实行对坡勾绘,用方格纸求算出小班面积。
4.3 树种设计
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并参考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利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确定造林树种。
4.4 技术措施
4.4.1 人工造林: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型,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抚育措施等。
4.4.2 整地方式:秉着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原则,按照不同树种、母岩类型、土层厚度和水土流失程度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本次设计以穴垦为主,其整地规格视树种而定,确保原生植被不受破坏。
4.4.3 造林密度:青冈栎110株/亩,枫香 110株/亩,马尾松220株/亩。
4.4.4 苗木标准:采用良种壮苗,苗木规格按国家规定Ⅰ级和Ⅱ级苗木的标准。
4.4.5 造林要求:造林时间为1-3月,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风小天气,同时做到苗木随起随栽;苗木要竖直,深浅要适当;填土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填土一半后要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做到深栽、根舒、苗正、压实,培土成龟背形。
4.4.6 施肥:人工造林时施一定基肥,基肥用量根据苗木特性和测土配方指标科学确定。
4.4.7 抚育管护:为确保造林成果,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共5次。前两年每年锄抚两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进行;第三年进行一次秋季刀抚。抚育质量要求:铲草除萌,松土培蔸,扩穴通间,防止人畜破坏、病虫害危害及森林火灾的发生。
五、施工组织设计(略)
六、工程量与用工概算(略)
七、经费预算与资金筹措(略)
八、效益分析(略)
九、附表:(略)
十、附件:
1、岳麓山造林立地类型表
2、岳麓山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3、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值密度表
4、岳麓山造林作业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