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及中心学校有关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有效防范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流行,确保开学前、开学时、开学后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预防为主”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密切配合,扎实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确保我校师生身体和生命安全。
二、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一)成立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二)工作职责
1、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统一思想,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重点。高度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切实落实责任,重视疫情输入风险,重视师生员工跨区域流动风险,用最严格的要求、最严密的防范、最严实的措施,按照中心学校、卫生院及派出所的要求,为学校开学做好充分保障和充足准备。
2、完小校长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校疫情防控工作负责。
3、教师、学生和家长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如实向学校报告假期旅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做好返校、上下学途中和居家防护工作。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
三、措施办法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1、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项防控措施和流程,各项任务责任明确到人,确保措施落实到位。校长是本校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2、重点人员情况跟踪。根据精准排查的三类人员,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师生;全校师生广西、文山及昆明户籍、寒假外出到过中高风险返乡人员密切接触的师生;广西、文山及昆明籍工程项目复工人员及家属的管理。
3、收取返乡人员的健康证明、建立健康档案(个人健康申报表)。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执行健康吗,行程码扫码工作,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并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返校。
4、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中心学校报告。
5、对全体教职员工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到全体师生培训、熟知和演练全覆盖。各块区域管控明确责任人。
6、开学前对校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对物体表面及各种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学校应在卫生院指导下采取消毒。
7、做好防控工作的相关物资储备,准备充足洗手液、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红外线体温枪等。
8、设立(临时)观察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每次隔离要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9、落实“五个一律”:未经学校批准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门;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和监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10、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防控网络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人盯人”措施,班主任和教师包干学生,及时全面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和健康状况。
(二)开学时
1、开学时间。
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学生实行分批返校,错时报到,开学前下发《告知书》,告知学生开学报到有关事项。
8月28日开学当日。
第一批:开学当日上午9:00—10:30,四年级学生陆续返校
第二批:开学当日上午10:30—12:00,三年级学生陆续返校。
第三批:开学当日下午1:00—2:30,二年级学生陆续返校
第四批:开学当日下午2:30—3:30,一年级学生陆续返校。
第五批:开学当日下午3:30—4:30,学前班学生陆续返校。
第六批:开学当日下午4:30—5:30,幼儿中班学生陆续返校。
2、学生报到工作人员安排
①总指挥:中心学校人员、完小校长
②秩序维持组:中心学校联挂领导,完小校长负责维持报到秩序, 在校门口设置等候区,禁止学生家长进入校园,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维持学生按顺序入校报到。
③入校检测组:
④服务保障组:
⑤机动组:
⑥家长等候区:街上大树下;学生按照班级一米距离依次进入校园。
3、开学学生报到程序。
4、报到场地及环境安排。提前3天准备好报到场地及环境安排。
①设置体温检测通道,要求学校在校门口设置单独一条通道,用彩带拉成一条通道,通道口摆设桌子、凳子、栏杆等必须的设置。
②设置一定数量的开学温馨提示语、警示语,营造温馨、轻松、严谨、有序的开学报到氛围。
③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在校门口附近设置一间观察室,室内要有桌子、凳子、开水、口罩等物资。
④在校门口设置家长等候区,要求家长遵守学校规定,不吵闹,不进校园,尊重老师,学生完成报到后家长不得在校门口逗留。
(三)开学后的保障工作
1、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校内配备足够的水龙头、洗手液和免洗手液。
2、减少校内人员的集聚和交流。取消大型会议、集会等活动,合理选择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持消毒工作常态化,每天对重点场地进行消毒;指定专人负责落实、记录、签字,合理配制消毒剂溶液。
4、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晚)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中心学校报告。认真落实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如发现短时间内因病缺勤人数明显増多,及时向中心学校报告。
5、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
6、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室、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
7、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8、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9、利用现有的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预防和控制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10、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坚持从业人员包括体温测量的晨检,杜绝服务人员带病上岗,餐饮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加强餐厅的通风、餐具消毒。推行分餐、错峰就餐。
11、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使用(临时)观察室,对该生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同时通知家长领返。并带去乡卫生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防护。
3、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每日健康状况,具体责任如下:
(五)消毒措施及办法
1、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应保持空气流通,内、外环境定时进行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
2、学生接触频率高的物体表面和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可进行预防性消毒。
3、防止过渡消毒。不必要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室外地面、交通工具外部不需要进行消毒。
4、定期对公用物品、桌椅表面、扶梯扶手、门把手、开关等公共高频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或消毒。
5、对食堂、厨房的餐饮具、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餐饮具可用煮沸、蒸汽进行消毒。
6、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7、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喷洒重点:地面、蹲坑、墙面等进行喷洒消毒。
8、定期对教室门窗、地面、桌椅、围栏及门把手的表面进行消毒。
9、定期宿舍地面、窗户、墙面及门把手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