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教育局工作工作总结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2022年6月苏州某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总结
2022年6月苏州某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总结
一、重点、实事项目 区文化中心:进一步研究细化区文化中心功能定位等相关事宜,加快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东渚文化中心:已完成服务大厅、多功能厅、舞台及所有内部装修,新建工程已全面竣工。东渚市民广场:基建及地面绿化等硬件全部竣工,并完成停车场建设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工程已全面完成。各社区、村文体服务设施配置:按照各社区、村文体设施总招标量,实施公开招投标。
二、教育工作
1.规范办学行为:完成新区一中、通安中学、浒关中心小学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情况督查工作;协助做好浒关开发区、枫桥街道非法幼儿园整治相关工作。
2.各类创建、督导工作:完成2022年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考核工作;新区一中、吴县中学、东渚中学、狮山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荣获苏州市第二批“三会”先进学校称号;协助浒关镇做好苏州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申报工作。
3.调研工作:完成区2022年庆祝“六一”儿童节相关工作。
4.招生、考试工作:完成全区2022年幼儿园招生、小学入学报名相关工作;完成高考、中考以及苏州市初中生物、地理、信息技术毕业考查相关工作。
5.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法制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月、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个专项检查和暑假前后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按照2022年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做好校舍加固建设工作。 三、文体工作出;顺利举办区“唱响红色旋律,点燃跨越激情”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生“歌声献给党”歌咏比赛;组织参加“2022年市群众文艺大会演”活动和“2022年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组织区民营文艺团体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市舞台艺术优秀剧(书、节)目展演”活动;成功举办2022年苏州市“体育彩票”杯全民健身节暨苏州高新区全民健身节活动;启动第五届区运会相关准备工作;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2.创建、申报工作:配合做好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相关工作;对照《苏州市基层文化标准化建设评选和命名工作细则》,开展自查和申报工作;做好高新区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相关工作。
3.文化市场管理:组织参加度市“文明网吧”评选活动;协助做好苏州市农村(社区)电影公益放映情况调研。
4.文物工作:继续协助镇湖街道争取万佛寺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 四、其它工作
1.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版物市场、网吧、游戏机房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稽查工作。
2.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教育法律法规主题学习、师德演讲、师德征文、志愿者服务等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3.召开教育文体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5名出席区委第十次党代会的代表。
4.局党委与浒关镇党委继续深入开展“区域共建”活动,听取社情民意,进一步征求新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5.顺利完成2022年区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建议提案办理的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6.认真做好入学、招生等热点问题的咨询答复及信访维稳工作。
【第2篇】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200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2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2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2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2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2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02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2002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一文由www.haoword.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3篇】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2002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完成了2002年工作目标,为实施“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2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2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2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2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2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02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2002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第4篇】2022年10月市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
2022年是全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关键年。今年以来,按照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局党组领导下,职成科紧紧围绕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在任务繁重,人员减少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全年工作,拉高工作标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全省职业教育攻坚表彰大会及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有关职业教育条文及解读印制成册,发至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二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级要求,精心规划,力求工作有创新,举措有成效,事业有推进,部署全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年初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学习传达省政府职业教育攻坚表彰大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2022年1号)文件精神。印发了今年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各县区教育局分管职成教工作的副局长,职成教科长,各职业学校校长50余人参加会议。
二、扎实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根据省政府有关指导精神,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制订了《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通过该方案,并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焦政文[2022]95号)。根据此文件要求,在今年暑期平稳完成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使全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29所调整为22所,城区由16所中职学校调整为10所,形成了3所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通过调整,使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了布局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办学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三、积极推进攻坚项目建设,实现职教强县创建目标。2022年,我市有6所学校进入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项目,其中省级示范性学校1所,省级薄弱学校2所,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2所,行业性职业学校1所。项目总投资5929万元,2022年计划投资1643.5万元,实际投资1383.5万元。焦作市技师学院设备购置项目已经完成,焦作市中医药学校实训仪器配置正在招标,投资5200万元的温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各县(市)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攻坚项目建设。为促进职业教育扩张规模、快速发展,武陟县委、县政府实施了武陟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占地363.71亩,总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为1.73亿元,包括实训基地、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餐厅等设施。目前,已投入资金1.13亿元,16栋楼已全部封顶。博爱县政府投资370万元建设县职专实验楼(3000㎡),已经竣工。孟州市政府投入400万元的职教中心综合楼,即将交付使用。
组织专门人员到沁阳进行职教强县复检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沁阳市创建省职教强县顺利通过验收。
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和成就宣传,完成招生任务。与团市委、焦作日报社联合筹备开办《焦作日报》职教专版。截止目前,已有6个专版见报。经过多方努力,圆满完成省厅下达的招生任务,招生达25006人,全日制中职学校招生16000人。
五、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和职教科研工作。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任务,积极动员,组织全市职业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今年,共组织19名国家级、79名省级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同时,积极做好500名职业学校参加暑期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任务。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认真组织开展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结项立项工作。认真组织评估审核,按时完成15个自xx年至2022年立项的省级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结项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今年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经过省教育厅认定,我市有6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职业教育课题。
【第5篇】2022年xxx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年新发展预备党员35人,新增省优秀******员1人,泰州市“党员先锋岗”1个。
教育行风更为好转。深入推进“四无”学校创建工作,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开展教师“家访周”、执行收费监督员制度,兼职行风督察员每季度交流等举措,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敏感时段的纠风治乱,严格规范办学、招生、收费和从教行为。扎实开展“五个一”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教育信访化解和处理机制,加大监督、问责和惩处力度,依法办学、依法从教的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3名校长因违规收费受到免职、政纪处理,2名校长因违规办学受到诫勉谈话。全年教育信访率、发案率、查实率得到大幅压降,信访办结率100%。新增青年文明号3个、工人先锋号6个、模范教工之家3个。
机关效能大幅提高。全力以赴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中心工作,城市拆迁包保和“百村千户”挂扶等工作居于市级机关前列。扎实推进“服务群众零投诉”品牌创建活动,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十条禁令”》的学习和贯彻,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组织“干部下访周”、“义工服务日”等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作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专题报告,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优化。认真组织“机关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应知应会知识考试等任务全部完成,细化工作要求,强化目标管理,实行责任倒逼,加强月度考核,各项工作任务一次性达成率有了大面积提高。牢固树立“五个一流”机关目标,积极参与市“三服务”竞赛和“二十佳”科室创争活动,在强化人才服务、帮扶困难学生、提高保育水平、做好招考工作等方面保持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师生和群众的好评。
对外宣传成效显著。以“主动出击、服务大局、提升档次、扩大影响”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报送、审核和考评机制,有效加强教育通讯员能力培训,大力提升教育宣传信息工作水平,在泰州市教育局和xxx市政府宣传信息考核中均名列第一。精心策划教师节、教育现代化、“十一五”教育成就等专题宣传,宣传信息工作维护稳定、引领舆论、服务大局的作用更加凸显。发挥xxx教育网的主阵地作用,保持与主流媒体的良好关系,近90件作品被省级以上报刊、电视台录用,进一步扩大了xxx教育的影响力,提高了xxx教育的美誉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 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同学段学校发展均衡度不高,在师资建设、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性不强,在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等方面,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三是队伍建设中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四是教育技术装备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应用培训和管理有待加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效需要进一步巩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结合实际,把问题和不足当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幼儿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社会教育完善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求真务实,更加奋发进取,努力推动xxx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2022年xxx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教育系统上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锐意进取,踏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在创建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增强队伍素质、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以教育现代化为总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大面积提升
教育现代化顺利接受省评估。三年累计投入近5亿元,全面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办学特色培育等工作,全市各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基本达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要求。全市上下积极完善组织领导、协调共建和分类推进机制,分批次攻坚,分类型达标,分时段总结,有效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奋力冲刺的局面,基本实现强项更强、弱项不弱的目标。省专家组现场考察后反馈认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目标定位准确,工作思路清晰,组织化程度高,推进力度大,教育投入多,16项指标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要求,促进了各类教育事业不断晋档升位。
基础教育长足发展。深入推广洋思中学、襟江小学成功经验,扎实推进“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在深化教育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指导课外学习上下功夫,《洋思教学模式》等3项成果荣获国家、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同时,坚持召开普通高中一把手校长每月交流和分管教学副校长双周研讨两个会议,加强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复习备考策略研讨,取得了以中考、高考为标志的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四星级高中的录取线泰州最高,高考本科进线3603人,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保持泰州市总量领先的位置。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3%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为100%、99.9%、95%。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39所幼儿园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积极探索城乡幼儿园共同发展、整体提升的有效路径。2所幼儿园创建成省优质园,8所幼儿园创建为省合格园,全市共有省优质园27所,比例达64.3%。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2.3%。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6818人,普职招生比例0.93:1;对口单招达线率连续 15年蝉联泰州第一,其中本科进线率31.7%;毕业生就业率98.9%、巩固率90.5%;xxx中专通过省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职校验收,被遴选为泰州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单位。新增省级社区教育中心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1个,泰州市合格社区教育中心3个;“两后”毕业生培训率100%,从业人员培训率50%以上;免费开展心理咨询咨询实践,100多名教师通过国家级心理咨询咨询师资格认证考试,11所学校被评为省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根据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开展了小学段以“基本行为规范和基本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试点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精心打造特色德育,出台《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培育40多个“一校一品”德育品牌。坚持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三个一起抓,切实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新增6所省艺术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写字特色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我市被评为全国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开展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公民意识。近500名师生在省、国家级各项赛事中获奖。
二、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义务教育阶段6所改制学校全面、平稳回归公办,并重新划分了施教区,执行公办学校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效压降了“择校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序撤并入学新生不足一个班额的农村薄弱学校,年内共撤并小学10所、初中1所、普通高中2所,新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新招聘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将60%的四星级普通高中统招指标生分配到各初中,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结对帮扶进一步拓展。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44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互派138名教师顶岗任教,派出77名教师指导性支教。优质资源学校在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设施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务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初步达到了资源共享、协调共进的预期效果。《中国教 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对我市实施学校结对帮扶、推进教师岗位交流的成功做法作了专题推介。优先安排薄弱学校教师参加学历提高、专业进修和技能培训,并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向有农村学校从教经历的教师倾斜。薄弱学校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
扶贫助学进一步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政策。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发放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6万元,补助427人次;发放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274.4万元,补助贫困生5476人次;发放职业高中助学金668.6万元,补助学生44572人次;发放高校贫困生生活费11.6万元和生源地助学贷款340.8万元,分别补助贫困大学生46人和653人,做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全市适龄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135人,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13人,入学率98.7%。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按照同等市民待遇和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全部安排到其居住地附近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学,入学率100%。
三、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持续发展后劲稳步增长
师德师风水平明显提高。组织全系统万名教育工作者结对开展帮困助学“阳光行动”,实施家访或校访活动29300多人次,捐赠103万元助学资金、8300多件(个)学习或生活用品,全市11000多名“双困生”从中受益。召开“爱心与责任”主题座谈会,制作先进教师电视专访,组织师德模范巡回演讲,编辑优秀教师专刊,弘扬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师德师风。出台《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xxx市师德建设“十条禁令”》等文件,加大行为规范的约束、监督和查纠力度,9名教师因师德失范受到纪律处分,队伍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今年新增省师德标兵2人,泰州市师德模范2人,泰州市党员教师爱生模范 3人,泰州市师德先进集体1个。
培养培训力度明显加大。充分利用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区域教研中心等阵地,认真组织师徒结对、基本功竞赛、新教师岗前培训等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梯队建设,抓好校本培训,服务专业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营造全员教研浓郁氛围,精心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推荐19名教师出国培训,30名教师参加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研修班学习,771名教师参加省级骨 干培训,800多名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扎实开展学历教育,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1.05%,比上年上升5.18%;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1.36%,比上年上升3.85%;高中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达5.34%;职校双师型教师达80.62%。今年新增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4名、泰州市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4名。
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举办以转变教育理念为主题的校长培训班,组织355名校长参加国家远程教育网络培训。选派3名校长到苏南学校挂职锻炼、近百名中层以上干部到苏南考察学习。落实9名校长进行任职交流,新任命11名校级干部。推荐符合条件的老师参加市公开选拔乡局级领导干部招录考试,4名同志走上乡局级领导干部岗位。从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局机关中层干部进行了新一轮聘任。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学校领导班子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全系统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优化管理为抓手,科学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安全管理更加有力。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和校舍安全工程,有效组织月度和专项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各学校普遍设立“安全办”或“综治办”,落实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432人,配备专职保安405名,构建了“专兼结合、一岗双责、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网络。投入1237万多元,安装ck报警系统177个、视频监控装置182个;拨款50万元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专项补贴,人防、技防、物防和制度防“四防”建设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乡镇、部门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健全安全防范、投入保障和应急处理机制。全系统乃至全社会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措施、力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取得了超过以往的成效。15所学校获得省“平安校园”称号,64所校(园)接受“泰州市平安校园”验收。
环境管理更加优化。投入近1400万,推进校园环境出新,健全分层管理制度,落实分工包干举措,达到了净化、绿化和美化的要求,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所学校被评省、泰州市绿色学校。加大校本教材开发,挖掘乡土课程资源,整合学校优势条件,形成了生活课程、小提琴课程、长江文化、 银杏文化等校本化课程,1校刊获得全国最佳校刊特等奖,1学生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开展禁毒教育周、法制宣传日、家庭教育巡讲、新时期xxx精神进校园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泰师附小获得“全国示范家长学校”称号,1个班级被命名为省“周恩来班”,24名学生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
财务管理更加科学。继续狠抓《教育系统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实,严格执行领导集体决策制度、集中支付制度、勤俭办学方针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加强经费核算、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民主理财,有效调整和优化了各学校的财务支出结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采用财政预算执行控制系统,严格执行预算,真正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切实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资金和公用经费管理,严格实行分类、明细核算,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财务管理质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实施185项教育审计项目,纠正问题资金68万元,基修建工程审减406万元。
教育督导更加强化。举行督学颁证仪式,任命专、兼职督学44名,督导队伍进一步健全。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划分4个督学责任区,督学责任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规范星级学校评估,落实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校长绩效考核和学校评级挂牌管理“三合一”机制。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贯彻《中小学管理规范》等专题开展经常性的工作指导和督查,对13所学校进行回访督导,对17所学校进行综合督导,对84所学校进行专项督导,指导3所四星级高中做好泰州市、省专项督导的迎检工作,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各学校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识和行动得到有效强化。市教育局被表彰为省教育内部工作先进集体。
五、以依法治教为原则,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党的建设切实加强。针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建立中共xxx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共xxx市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新模式,落实局、校两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完成开展创争大家谈、公开创争承诺、落实创争规划、进行领导点评等各项阶段性任务,形成了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启动泰州市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29所学校积极申报泰州市党建工作示范校、合格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第6篇】2022年上半年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xx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教育局的指导下,县教育局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促县”战略,以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xx年上半年教育工作回顾
(一)勤政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1、教育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为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局党组对xx年教育重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负责抓落实,做到分工协作,合力推进。一是完成了《黄平教育“xx”规划》初稿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核。二是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效推进,召开了《黄平县民族民间文化知识读本》编写座谈会,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知识读本》乡土教材编写工作。三是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教育活动,组队参加全县建党八十九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并获二等奖,赴东坡监狱开展了局机关“庆七一”系列活动,即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捐助一所农村学校、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举办一次党建知识竞赛和开展一次文体活动。县教育局支部被县直机关工委表彰为xx年至xx年度“五好支部”。
2、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的成果。组织全县教育系统42个基层支部的书记、校长到黄平民族中学、黄平二中、旧州中心校和全国新农村示范点旧州镇寨碧村考察学习,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信心;组织召开了全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教育系统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州教育局和县委活动办的充分肯定。
3、“践行宗旨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局党组制定了《教育系统“忠实践行宗旨、廉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推进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办公室工作职责,于6月10日启动了全系统“忠实践行宗旨、廉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
4、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爱心、求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今年4月,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争做学生爱戴的教师”师德师风主题实践活动,以“我与学生结对子”为载体,全县所有科任教师都与一名以上学生结上了“对子”,并签订了《结对子协议书》,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多方了解“学困生”致后的原因以及“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与他们接触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帮助。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自觉性,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6、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一是积极办理各种信访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上半年共收到来信、来电、来访反映问题的共29件,已经办结的有26件,有3件正在办理中,办结率达90%。二是五措施努力做好维稳工作,即对全县教育系统矛盾纠纷进行了摸底排查;节假日重要会议期间维稳情况实行零报告;对新矛盾、新纠纷及时排除化解;开展《信访条例》实施五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包保责任人要及时、准确掌握包保对象的动向,切实把包保对象稳控在基层。
7、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今年3月,教育局组成5个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春季教育收费检查,纠正了个别学校的违规收费行为,清退代收保险费、作业车费和不足龄生收费共计12194元。
8、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加强。xx年初,县城关办乔迁酒出现反弹现象,县教育局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廉洁法自律的通知》,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严禁操办乔迁、生日、满月、升学、工作调动(升迁)等酒席,或采取其他方式办酒敛财。上半年,及时制止了两起教职工违规操办酒席,维护了教育系统的形象。
9、宣传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开辟了新的“党务政务公开栏”;二是编发了《黄平教育简报》65期和《黄平教育》内部刊物6期,在《且兰黄平报》、《黔东南日报》、《西部开发报》和“黄平电视新闻”等媒体刊发宣传黄平教育的新闻稿件60余篇,报刊采用率达80%,强大的宣传攻势提升了黄平教育的影响力和知晓率。三是利用“三八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日和“四月八日”黄平苗族传统节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消费安全、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知识。
【第7篇】xx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xx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xx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xx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
,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xx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xx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
;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xx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xx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xx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第8篇】2022年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为我区教育“xx”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就全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全年主要工作
(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市一中迁建所有规划主体工程全面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六栋学生宿舍楼于11月中旬主体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育中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办理,设计方案正在调整中;三幼土地手续报省厅待批复,“三通一平”工程已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工程招标预算审计已完成,待组织招投标;四幼设计方案经评审确定,现正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权属过户手续。
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前期建设项目:市二中高中部迁建项目土地手续报省厅待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办理,现正进行施工图设计,计划xx年3月份组织招投标工作,4月份开工建设;城区新建六所中小学建设项目,市、区两级政府正在组织征用建设用地;市职教中心实训基地项目正在与林业部门协商调整建设用地(因原基地位于采空区)。
其它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程、市一中分校操场改建工程、麻黄梁中学综合楼工程、牛家梁九年制学校迁建工程、鱼河中学宿舍楼和餐厅工程及室外附属工程、鱼河峁中学新建工程、小纪汗中心小学综合楼及室外附属工程全部竣工;新建芹河小学、芹河幼儿园、红石桥幼儿园、鱼河峁镇幼儿园、鱼河镇幼儿园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牛家梁幼儿园和刘官寨幼儿园改建工程已完成。
2、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深化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各项政策,按规定征缴教育费附加1050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975万元,其中免杂费4256万元,免教科书费443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276万元。为2186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贷款1311.6万元,为高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688万元,为我区农村户籍计划统招的高中学生免学费361万元,为学前一年儿童免学费670万元,为学前一年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38万元,为6392名中职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1040.77万元。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勤工俭学收入较前有所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生活管理日趋规范,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3、实验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进行实验装备建设、管理督查和指导。完成了全区学校基础教育专网接入工作,并与电信公司签订专网建设协议。进一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校网站评比”、陕西省第十一届“校讯通”电脑制作活动,并及时报送作品。
(二)管理措施不断强化,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1、科学谋划教育强区建设蓝图。今年10月26日,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不足,科学谋划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出台了《xx区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等6个文件,从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学校规划建设、学前教育发展等领域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2、送教、赛教活动效果良好。组织“xx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开展送教下乡、名师大讲堂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等活动,共计上示范课80节,说课80节,研讨会28场。充分发挥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给城乡教师搭建了观摩学习的平台。举办城区新建学校课堂教学对抗赛,极大提高了城区新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组织了小学、幼儿园“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新的“教坛新秀”。成功召开了学前教育现场会,交流了学前教育管理成功经验,促进了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
3、首届校长成功举行。4月份举办了xx区中小学首届校长。编辑出版了《xx区中小学首届校长论文集》,邀请西安市铁一中书记庆群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刘瑄做了专题报告,更新了校长的治校理念,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
4、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改革了听课记录和班主任工作手册,全区推广使用。召开了教案备写研讨会,对学校教学业务管理者进行了新型教案备写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在充分调研和指导的基础上,完善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出台了《xx区“xx”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已经结题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20个,市级课题9个;立项在研国家家课题5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19个;已经申报,尚未立项审批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9个。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和指导,切实加强对已批准立项课题的过程指导,完善结题准备,做好成果推广运用工作。组织业务人员深入课堂对城乡新上岗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指导和调研,累计听课303节。
【第9篇】2022年县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
县教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立足全县教育工作实际,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促教育均衡发展,顺利完成了年内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工作回顾
——多方争取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投资1350万元,对四所学校进行校安工程建设(内村完小、河北希望小学、北窝头完小、路庄中学)。目前,内村完小、河北希望小学、北窝头完小正在施工;路庄中学前期手续基本完成,预计2022年4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2、新建的第四实验小学已投入使用,教育装备全部由政府投入,首批招生580人,招生范围包括靖宁街以东、武垣路以南及寨南、冯庄、东郭庄等。
3、投资287万元,实施了农村5所幼儿园新建改建工程,包括西泽城、西堑、大张庄、自由口、西辛庄等幼儿园建设项目。
4、投资1780万元,对西大街幼儿园升级改造,上级资金450万元,县级资金1030万元,预计建成一所能容纳450名幼儿的省级示范幼儿园。目前,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5、启动双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吸引民资3亿元,建设占地119亩,建设规模为120220平方米。目前,落实了建设用地,正在修改设计方案和相关图纸(施工图和总平面图)。
6、启动高标准幼儿园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在东洲路南侧、春霖街西侧建设容纳30个班、1000名学生的高标准民营幼儿园,目前,设计方案已经规划会同意,按规划部门出具的设计条件正在修改,相关图纸(施工图和总平面图)正在设计中。
7、启动职教中心和特教学校迁建项目。该项目位于元礼街西侧、肃水路南侧,投资7000万元,迁建占地60亩。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环评、土地预审、项目立项,施工图纸设计基本完成。
8、启动第五实验小学建设项目。投资4300万元,全部为县级资金,建筑面积15500平米,建成后能容纳2700名学生。目前,完成了可研性报告,环评初步设计,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9、投资2508万元,开展了均衡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项目,为全县中小学配备多媒体、装备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和篮球场、塑胶操场等、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目前,所有设施配备工作正在实施中,年底前可完工。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整顿教育秩序,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我局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签署了《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合作协议》,制定了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发展三年规划,积极开展了教师培训与科研指导,完成时限为2022年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制定并落实了《*县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清理整顿了教师“吃空饷”问题;完善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择优招录了50名省编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完善了县聘教师招录方案,提高了县聘教师工资待遇;完善了教师职称评聘方案,对2022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进行聘任的教师进行了摸底统计,评聘工作近期即可完成;加强了教师调动管理,完善了校长轮岗交流制,对2所小学、3所中学、6所中心总校校长进行了岗位调整。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德育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幼教方面,通过组织玩教具展、幼儿教师培训、学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促进了幼儿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义务教育方面,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加强了招生管理,认真落实了中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学校常规基本做到了科学化、精细化;深入开展了“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认真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推进学生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组织中小学生读书活动,艺术节文艺汇演,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大课间操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及篮球赛等,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高中教育方面:学校常规管理日趋精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平安、顺利完成了2022年的中、高考工作,实现了阳光招生,*一中高考成绩再居榜首,600分以上人数93人,一本上线237人,二本上线621人,本科上线1106人,全力打造了我县优质教育品牌和办学特色。职业教育方面,职中积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改革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能型人才。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开展教育行风集中整治,提升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教育局作为活动单位之一,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在县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紧密聚焦“四风”突出问题,联系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几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和治理“教育四乱”活动,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严明了工作纪律,增强了责任意识,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出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完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确保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一年来,为幼儿园在园贫困幼儿资助62万元,惠及人数2480人次;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61.2万元,惠及人数960人次;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120万元,惠及人数1600人次;为中职学生免学费补助117万元,惠及人数712人次,为中职学生贫困生补助44万元,惠及学生292人次;为贫困大学新生资助39万元,惠及人数117人,为贫困大学新生路费资助2.1万元,惠及人数30人。
——安全、维稳工作常抓不懈。
各校把安全、维稳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我们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入手,构建了“三位一体”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各校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疾病防控指导、治理校车安全隐患、开展学生安全演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活动,安全、维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我局相继获得河北省中考实验先进单位、沧州市教师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沧州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县“四个覆盖”先进组织等。
二、问题与不足
虽然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教育基础薄弱,依然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教育投入仍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偏低,规模偏小,条件相对落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
【第10篇】202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xx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完成了xx年工作目标,为实施“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第11篇】2022年教育局工作总结
2022年是xx教育改革的突破之年,教育发展的跨越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全年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努力建设了区域化优质教育资源。2022年,全市所有学校都达到了省级合格学校标准,42所注册幼儿园中,在省示范幼儿园、省优质园22所的基础上又有6所幼儿园接受了省优质园的评估验收;35所中心小学中,省实验小学增加到32所;33所初中中,省示范初中增加到30所;吕叔湘中学、五中、六中三所四星级高中正式授牌,近500亩的职教园建设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在省级品牌学校就学率达92.77%。
3、努力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2022年,全市中小学学生人机比达9.1:1,教师人机比达1.4:1,校校建有校园网络和教学辅助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校校拥有独立网站,授课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比例达1.5:1。
4、努力发展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2022年,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通过省示范专业复评,参加全国首届职教系统技能大赛11人次获奖。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而通过职业学校的岗位培训有效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今年达到5000余人次。民办的xx外国语学校被职教中心整建制收购。
,尽在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12篇】2022县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及2022年工作计划
xx年是“xx”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谋划“xx”发展大计的关键一年,我们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亲切关怀、科学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大智慧谋划发展方略,大气魄实施教育投入,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了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教育强县建设步伐。现将xx年以来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事务报告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采取强基础、提质量、抓成效的工作举措,着重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其中,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3%,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5%,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6.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1%,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截止目前,我县“育才兴教”总资助金额6267.4万元,并为xx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000余万元,资助今年考入公办本、专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700余名共234.4万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全县完成d级危房拆除3.3万平方米,封闭26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
三是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教育管理,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各项指标连年攀升。xx年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县教育局、xx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县第一中学荣获“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奖牌;县教研室荣获市“高中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奖牌。
四是努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我县着力抓好普职招生指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服务经济能力、教育科研工作等各项指标的落实。其中,完成普高招生数7052人、职高招生数8433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2万人次,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职教招生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创建移动通学校3所、数字化校园1所、通用技术教室1所,为64所农村中小学校安装并配备了“龙芯”电脑互动教室。xx年有各级各类创建项目30大项,计145个小项,涉及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截至目前,已有63项(个)通过验收。另外,梁岔中心园创省级优质园、高沟镇和岔庙镇创建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县第一中学创建3星级普通高中等80余项创建工作均已进入迎验阶段。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是优化教育行风建设。以行风软环境建设为重点,以规范收费、查处有偿家教、民主评议城区校长、党员干部“四廉”教育为抓手,打造廉洁从教净化工程、教师专业成长武装工程、“人民满意单位”创建工程、“万人评教”监督工程四大工程,着力完善教育局机关干部的岗位责任制度、联系学校制度和“一岗双责”制。通过向社会发放评议书,广泛征求意见,努力改进工作;对所有来访、来信、来电及上级转交件及时登记、查处、报结、反馈,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办理率达100%。种种举措赢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是创新举措提质量。一抓五严促规范。以建设教育名县品牌、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切实抓好“五严”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采取分层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步骤,自上而下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校长助理会、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会,并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设立电子信箱、举报电话,加强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突出抓好“四不四严禁”等工作重点。二抓师能促提高。坚持以打造名教师、名校长为目标,以培训为依托,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并深入实施引智、培训、青蓝、科研、储备五大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领航杯”说、上、评业务竞赛等16项竞赛300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开展培训活动60余场次计6000余人次参加;组织25名业务骨干、校长赴国外考察学习。今年全县近70名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487名教师晋升为中教一级、小学高级职称,一大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省市名师领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三抓管理促发展。建立健全“业务科室——基层学校——一线教师”三级联动的教育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坚持“实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办法在一线产生,实绩在一线创造”的一线工作法。举办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优课、教学业务培训等活动共计100余场次,受益教师达8000人次,参与学生近10万人次,促进了师生素质全面提升和学校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主攻重点求突破。(1)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今年,我县投入近10亿元打造xx中学新校区、实小幸福里校区、县职教中心、红窑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第四中学新校区等一批工程。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组织,健全制度,实行党委成员分到片、帮办科室定到校、项目学校驻到点,先后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切实将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廉洁工程、惠民工程。(2)狠抓安全常态管理。以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多次联合县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大规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狠抓安全责任落实,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投入30多万元为学校配备安全防范器械、安装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及与110联网的“一键式”报警装置,切实提高学校人防、物防与技防水平。全县学校校园秩序良好,无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一起交通、重大灾害等事故发生。
四是着力均衡促发展。组织全系统大力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教育返哺”行动计划、教育布局调整计划,着力夯实均衡发展基础。组建11个帮扶集团(涉及近40所学校),加大了对农村边远乡镇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强带新”,使优质教育资源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扩张,进一步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五是做优细节上水平。一抓招生保稳定。相继出台了《xx县xx年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关于分解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的通知》等10多份文件,扎口把关,严格管理,并组织科室负责人到校进班组织学生填报中考志愿,坚决制止强制填报志愿、乱招生等违规现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抓育才惠民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育才兴教”、“助残一日捐”活动,还以学校为单位,以家长会、家访、发放宣传材料为途径,积极为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开展教育收费、中高考问题解答、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咨询服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三抓学生增素质。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小学生才艺大赛、网络读书活动等40多项赛事,吸引10多万名学生参加,促进了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在活动中,我局获得省、市级先进单位20余次,近20所学校与1000多名师生受到省、市表彰或奖励。另外,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热烈,受到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联合表彰。
(三)存在不足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段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尽均衡。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省、市级示范学校相对集中在城区,且城区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内部装备普遍好于农村,而我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达3.1万名。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县师资呈现出学段(高、初、小、幼)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之间、乡际之间)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状况。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艰巨。我县要在xx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在一些主要指标上还有很大差距。四是实施“校安工程”资金缺口较大。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是103万平方米,需加固维修41万平方米、新建32万平方米,需资金8亿元左右。
二、xx年工作计划
xx年,是“xx”目标任务的起始之年,更是我县“教育立县”战略全面推进之年。我们将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县教育发展“xx”规划的战略部署及目标任务,坚持“打造法治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中心工作,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为主线,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提升、服务经济建设水平的新提升和人民满意度的新提升,为加快建设教育名县、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创新局面。xx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以下工作抓好落实
(一)突出统筹协调,明确任务职责,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xx年,全系统有“校安”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xx职教中心、xx四中初中部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各项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加以重点推进,努力将各项工程建设打造成廉洁工程、高效工程、惠民工程。
二是致力抓好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按照教育现代化16项指标要求,并结合我县全面实施小康社会建设进度,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以城区及乡镇实力较强的部分学校首先创建为重点,先从局部或单项上先行推进。同时,把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及专业队伍建设等内容分解到责任目标中予以坚决落实。
(二)突出以生为本,紧扣质量中心,在深化素质教育上求突破
教育是主题,质量是根本。xx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旗帜鲜明抓质量,聚精会神谋教学,努力强化质量中心意识。
一抓德育固基础。提高教育质量,把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开辟多条渠道,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努力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二抓评估提质量。以质量为核心,改革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评估,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监测制度体系化。积极构建发展性、成长性、动态性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各类招生办法,建立科学的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校长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抓课堂促高效。围绕“课堂教学必须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核心要求,立足课堂、聚焦课堂,以“说课、上课、评课”(三课)为重点,推动教师重视教学设计、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以“好课、好课例、好课型”(三好)为抓手,推进教师研究教学手段、提炼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以“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三品)为目标,引领全县教师朝着创新教学方式,形成自身独特教学风格的方向迈进。
四抓教研重指导。坚持研管结合、研训结合、研改结合,坚持以学施教,向高效备课要质量。围绕重点学科、重点人员、重点活动“三个”重点,着力强化多元视导、业务培训、检查调研、教育科研“四项”工作,推进责任科室、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三级”管理,将备、上、批、辅、考、研教学“六认真”业务一项一项抓实做优。
五抓师生增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一本名著、练一笔好字、上一节优课、写论文、树一批榜样”的“五个一”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知识、练本领、开眼界,做到“勤勤恳恳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人。
六抓体卫艺促发展。按照“健康第一”的要求,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相关条例,保证体育课、艺术课开齐、开足、开好,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并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竞赛活动,形成特色,做优学校艺体品牌,努力争取市内一流、省内领先、国内知名。
(三)突出内涵发展,注重机制创新,在优化内部管理上求突破
坚持透明化、精细化、责任化、科学化原则,优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层级分明、管理有力、协调一致、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
一是机制集团化。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建立“名校联盟”、“教育集团”、“姐妹园结对”机制,推进教育高位均衡。特别是要积极推行捆绑式考核,将集团内薄弱学校、托管学校的发展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与之捆绑的优质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之一。
二是管理制度化。全面推进内部管理制度化建设。根据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对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精雕细琢,使每项制度目标明确、内容合理、奖惩分明、考核严密,程序环环相扣、体系井然有序、机制高效灵活,努力实现由规范管理向精细化、精致化管理迈进。
三是任务责任化。督促各校、各科室立足岗位,狠抓落实,切实完善民主决策、校务公开、财务收费、招生教学、后勤安全等各方面管理制度,坚持任务、措施、成效“三到位”,着重做好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加强督查、整改提高、统筹安排等五方面工作。
四是考核绩效化。进一步学习领会教育部[xx]20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绩效工资的意义。进一步修改完善、科学制订xx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健全组织、规范程序、阳光操作,严格按照教育部、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执行,确保奖励性绩效工资顺利实施,维护系统稳定。
(四)突出德能并举,强化专业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大力实施厚德工程。继续引导广大教师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真谛。广泛开展优秀教师评比活动,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实施教师年度读书“四个一”计划(即一本政治理论书籍、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一部教育法律法规、一本其他文化著作),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作为绩效考评、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是深入实施“三名”工程。继续实施“名校(园)联盟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特色的学校。积极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中小学校长的全员轮训。着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积极为名师成长、成名、成家创造条件。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和培训,坚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五)突出依法治教,优化教育行风,在教育社会形象上求突破
一是继续加强行风建设。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追求,努力创新纪检监察机制,把民主理财、收费公示、规范招生、执行六条禁令、案件查处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采取明察暗访、跟踪督查、问卷测评的方式,查问题,看本质,找根源,责任到人,处理到位。通过举办家长会、素质汇报会、家长代表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看教育等形式,广邀社会各界进校园、看成就、提意见、话发展,着力构建“部门主管、学校主办、社会主评”的发展新格局,把教育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形象。
二是积极开展教育督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县教育发展需要的督导机制,严格按照省定标准,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检查与评价。严格强化“五”个到位(即思想观念转变到位、作息时间执行到位、课程计划实施到位、考试次数规范到位、有偿家教查处到位),落实“五”项制度(即班子成员分工包片制度、职能科室包校联系制度、管理规范随机检查制度、违反“五严”责任追究制度、社会舆论监督制度),使规范办学行为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继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总结多年持续安全稳定的宝贵经验,准确把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把维护安全稳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以矛盾排查和信息报送为切入点,以等级“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以防火、防盗、防毒、防交通事故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六)突出创新创优,确立更高坐标,在打造教育品牌上求突破
一是规划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从我县教育实际出发,整合中小学校教育资源,通过合并、分拆、重组,实现“小学(幼儿园)向乡镇集中、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普高向城区集中”的集约化办学模式,盘活存量资源,催生增量效应,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xx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以“乡镇建好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城区办好教育集团学校”为重点,根据区域特点按照省市提出的教育现代化标准重点建好4所农村规模学校,强化集团学校管理,推动全县好范文网乡一体化进程。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打造教育名片。大力实施“教育立县”战略,以打造“教育名县”为目标,按照“抓亮点,聚特色”的方向,紧紧围绕“巩固一个基础(义务教育)、坚持一个同步(普职同步发展)、实现一个飞跃(幼儿教育)、打造一个亮点(高中教育)”的品牌发展思路,以省级优质园为主导带动全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精做活幼儿教育;以省市级实验小学、示范初中为主体引领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实做细义务教育;以三星级以上重点高中为龙头促进普高教育的发展,做优做强高中教育;以炎黄学院、县职业教育学校为中心强化职教工作,做大做全职业教育。通过创建提升办学档次、打造学校品牌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教育品牌,把我县教育事业建设成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内示范的榜样。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任务光荣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我们将进一步恪尽职守,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稳步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13篇】2022-2022年学年度某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的实现了培训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是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2022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投入950万元的校园安防工程建设,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三道安全防线,并进一步深化警校共育,创建校卫共建、家校互通、校社互动机制,形成学校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实施红领巾公交工程。积极与交通部门和运输公司联系,开通公交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在试点的基础上努力使公交车覆盖每个镇乡学校,有效杜绝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实施学生集会及应急疏散标准化管理。按照固定方式、固定线路、固定人员的“三固定方式”开展师生疏散演练,防止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完善学校教职工值班护校制度,尤其加强了对重大事件其间、汛期以及极端天气的值班预警安排,积极探索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是心理咨询教育步入正轨。
地震后,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辅导,同时将中科院心理咨询所、“1+1”心联行动以及贵州省红十字会援助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心理咨询辅导系统”等资源和平台进行整合,提升我市师生心理咨询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全市中小学均设置心理咨询健康辅导室,开设学生心理咨询健康课程;所有学校均按要求完成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体系。
2022年5月,绵竹市心理咨询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我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率先进入正规化轨道。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被“1+1”心联行动四川基地推荐为“心联先进集体”,并成功为玉树地震灾区培训两批心理咨询教师。
六是助学机制逐步完善。
健全济困助学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助学政策,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实现28%的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将学龄前贫困儿童纳入助学对象;办理好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大宣传和协调,确保“应贷尽贷”,让灾区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助学行为,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求学帮扶,通过地方红十字会、社会慈善团体、个人的帮助,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学校师生“助学助教奖励基金”,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七是特色文化初具规模。
在全面入驻永久性学校后,我们提出了“感恩图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的战略思想,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办学品质的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的环境、文化和实践背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特色、出名师、育英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绵竹中学的“立身”文化、南轩中学的艺体特色、职业中学的蓝领精英计划、孝德中学的“德孝”文化、遵道学校的“遵道而行,博学万科”、大西街小学的“博文约礼,品质育人”、天河小学的“和雅文化”、南轩小学的“理善万世,知行天下”、紫岩雨润中学的“书院国学”等学校教育文化已显雏形,引领 2022-2022年学年度某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援建方的倾情援助下,绵竹教育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历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绵竹教育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奇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市”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平安教育、数字教育、内涵教育、幸福教育”等五个教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是硬件设施跨越发展。
2022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总投入达17.896亿元的83个教育重建项目,全市学校硬件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按四川省装备标准均衡配置,实现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绵竹教育抓住契机,朝着打造具有“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数字化教育”奋进。2022年10月,我市申报成为四川省8个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之一,2022年5月被列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样本县市。灾后重建,绵竹教育硬件条件实现了20年的豪迈跨越。
二是教学质量屡创新高。
我们狠抓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继续深化各种交流、培训和结对帮扶活动,以活动促质量。先后承办了全省信息技术装备会和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交流会,协助承办四川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顺利组织了全市学科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各学科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活动。从地震后至今,绵竹市中考、高考连续三年屡创历史新高,高考本科上线率、应届毕业生上线率均居德阳市前茅。
2022年高考再创辉煌:全市本、专科综合上线率达到98.9%,其中本科综合上线率达到54.3%,为德阳市6个县市区之首。绵竹中学高考综合上线610人,综合上线率达72.7%,居德阳市第一,该校有3人进入德阳市高考前十名;南轩中学高考综合上线224人,综合上线率达到32.6%。2022年中考成绩也位居德阳市前列,a等学生达到参考人数的16.7%,自永久性校舍陆续建成以来,我们克服了“5.12”特大地震后优秀生源外流的巨大困难,全市回流中小学生已达到650余人。
三是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借力江苏对口援建,通过支教帮扶、结对交流、网络互动、资源互通等形式,增进师资培训和交流,全市各学校与江苏74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结对友好学校。同时,在教育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援助下,先后组织了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培训者、心理咨询健康、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100多项教育教学培训项目。三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市3000多名教师均参加了全员素质提高或专项培训,参培率达100%。无论是数量、规模、规格等方面都创历史纪录。
2022-2022学年度,我们进一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培训“网上督查”;积极探索培训合作形式,邀请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培训项目运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水准,较好
【第14篇】2022年区教育局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在区党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普九”迎省三次复查这项中心工作,重点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加强对迎检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是我区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河北省政府第三次复查的一年,而且又是管理区成立一周年,能不能完成今年的复查任务,这是关系到我区今后各项事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关系到管理区对外形象的一件大事,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站在为管理区各项事业发展负责,为全区百姓负责,为学生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今年迎检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打好普九复查攻坚战,决不给管理区抹黑。
为了使全区广教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坚定迎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先后多次召开迎检工作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动员和发动广大教师,引导他们围绕“普九”复查,“教育怎么办,学校怎么办,教师怎么办,”开展大讨论,积极营造迎检氛围,并且提出了“加班加点,苦干实干,众志成城,全力迎检,确保我区的‘普九’工作以较高水平和质量通过省三次复查”的口号和奋斗目标,有力地激发了全区广大教师迎检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许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星期天、节假日都不休息,自我加压,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
迎检工作基础在教师,关键在领导。为了确保我区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在教育局成立了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区教育局关于迎接省普九三次复查工作实施方案》,对迎检的内容、标准、进度、时限等都作了明确具体安排,同时还根据迎检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四个职能小组,即“教学仪器设备装备小组”,“校园环境、教室、专用教室等硬件建设管理督查小组”,“教学、教研、课改督查小组”,“学籍档案、德育各项办学指标督查小组”,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校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校长是学校迎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且和教育局签订了迎检目标责任状。总之,由于我们强化了迎检意识,加强了对迎检工作的组织领导,从而为迎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我区的教育装备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除了第一小学教学楼和陡沽小学,第三小学的附属工程建设外,为了迎检,今年我们还累计投资*.*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课桌凳、仪器厨架等的购置。其中投资*.*万元购置理、化、生、自然实验仪器*台件,投资*.*万元购置音、体、美、劳器材*台件,投资*万元购置图书*.*万册,投资*.*万元购置课桌凳,实验仪器厨架*套,投资*.*万元,装备微机教室*个,语音室*个,多功能教室*个,校网*个,购置微机*台,电视机*台,录音机*台,录像机*台,投影仪*台,使我区的教育装备水平基本达到了省“普九”复查标准。
三、加强了依法治教,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控制学生流失,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是“普九”复查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流失生返校重读工作,今年我们把开学初第一月(*月份)作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月,先后出动宣传车*辆次,张贴标语*余幅,上街、入户宣传*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多张,利用村广播近百次,形成了依法治教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辍返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今年我们依照法律程序,对*名拒绝送子女入学的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发放了《责令复学通知书》,最后通过法律强制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这*名流失生返校重读,使我区在校生巩固率又有了新的提高。
第三,规范办学行为,堵塞流失漏洞。造成学生流失,除了社会、家庭的原因外,还有学校内部的原因,因此我们在狠抓依法治教的同时,今年还进一步重点狠抓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一是坚决制止乱收费,努力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认真落实收费工作“一证、一卡、三统一制度”,“校务公开制度”,“乱收费查处制度”,严把订书关,杜绝“三乱”现象。二是加强师德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是建立流失生负责制,从教育局到学校,从校长到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四是开展零辍学校,零辍学班的创建活动。五是开展献爱心活动,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捐款*.*万余元,帮助贫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依据河北省《中小学办学等级评估标准》本学期我们组织专人,多次深入学校对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严格的督导检查,促使学校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坚持“以德立校,以德育人”。加强德育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了使德育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我们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吃苦教育”以及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等,目前各校校风正,班风严,学风好,师生无一人犯罪。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新课程计划的落实,今年我区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音、体、美、劳等薄弱学科的教学,调整薄弱学科的教师力量,装备了音体美劳器材,满足薄弱学科的教学需要。二是加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课教学。目前全区完小以上的小学全部装备了微机室,开设了英语课,保证了新教学计划的落实。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把专用教室列入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等管理,使用制度、规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今年根据普九复查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师德风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把“一德三观”(职业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经常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马列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忌》,并联系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大讨论和师德大检查,有力地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们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实际突出的教师,例如今年我们以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为契机,拿出两万多元用于奖励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单位,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继续狠抓了教师学历培训。使我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首先是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今年又有*名小学教师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名初中教师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使我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达到*%,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
第三,狠抓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先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班”,“课件制作培训班”,中小学“实验员,实验教师培训班”,另外,我们还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进行了“计算机”、“普通话”的培训和考试,合格率分别达到*%。
六、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活动课教学,努力创办特色教育
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为此我们把活动课程作为实施课程改革,创办特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具体做法是:
第一,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组织与管理。从区教育局到各校都建立了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把活动课纳入统一的教学管理之中,要求活动课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场地,有设备,有辅导教师,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第二,制定统一规划,明确标准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课的育人功能,针对部分学校活动课走过场,摆花架子,效果差等情况,我们提出了四点要求:(*)通过活动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会做人;(*)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活动课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强化动手动脑训练,促进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第三,下大力量抓好活动课的普及。为了使活动课程在全区全面展开,各校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例如一中,二中与唐山国防教育办、实施警民共建,办起了少年军校。一小,三小等许多学校把平津纪念馆,大钊烈士陵园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许多学校还与工厂、农村、街道联系,建立学工基地,创办“绿色生态园”,组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等等。许多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办起了“文学社”,“红领巾广播站”,“运动队”,“文艺队”,“鼓乐队”,“动植物标本制作小组”,“航模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据统计目前全区中小学共组建课外活动小组*个,使活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率达到*.*%。
第四,抓提高,创办特色教育。在普及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的兴趣小组办的很有特色,并且形成了活动的主流,例如,第三小学有*%以上的学生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乐器队、舞蹈队、合唱队和书法、绘画小组。学校把兴趣小组的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艺术教育的特色。为了提高活动课的水平,我们在总结三小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兴趣小组切入,逐步向特色校过渡,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基本工作思路和目标。在我们的统一要求下,各校都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第一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备先进,他们在创办各类小发明、小制作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技育人”的特色,被唐山市教育局,市科委命名为科技示范校。再如第二中学,以部分初中学生毕业后回村劳动要有一技之长为目标,创办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农机修理等兴趣小组,并逐步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特色。总之,由于我们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活动课教学,逐步形成了我区各校办学的特色,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七、学校布局调整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八、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大力推行“一费制”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从*年秋季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确保“一费制”在我区顺利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推行“一费制”收费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是规范收费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促进教育稳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为了保证“一费制”在我区顺利实施,管理区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主任为组长,财政、教育、物价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汉沽管理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局下设办公室,并转发了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关于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的实施意见》,落实收费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严肃纪律,为推行“一费制”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第二,吃透标准,搞好培训。“一费制”对收费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保证不折不扣地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我们先后两次对校长、财会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使他们认清了推行“一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进一步吃透和掌握了收费范围、项目、标准和政策依据,保证了“一费制”的顺利实施。
第三,加强对“一费制”收费的检查督导。为了保证“一费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出格,不走样,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还先后两次深入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对落实“一费制”收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督导检查,重点查了五个方面:一查有没有扩大收费范围,二查有没有提高收费标准,三查有没有另立收费项目,四查是否实行了收费公开,五查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收费有没有意见。并明确规定:凡乱收费者一经查出一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构成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造成严重影响的乱收费案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由于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保证了“一费制”的顺利实施。
九、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指标及成绩
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顺利通过了省“普九”第三次复查
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于*年*月*日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检查组的检查验收,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2、中考成绩创历史新高
由于我们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区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又有了新的提高,今年中考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其中有*名学生考入了省市重点高中。
3、成功举办了中小学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其中有*个节目获市一、二、三等奖,*幅书画作品获市一、二、三等奖,市运动会取得*分的较好的成绩;
4、完成了管理区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办结率达*%;
5、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办学指标,主要包括:学生行为品德合格率达*%,犯罪率为零。在校生巩固率小学达到*%,初中达到*.*%;入学率:小学达到*%,初中达到*.*%;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
xx教育局
xx年xx月xx日
【第15篇】2022年金溪县教育局工作总结
活动。开展了德育工作征文比赛活动,请思想素质高、德育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在会上作经验介绍,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他们的子女所造成的伤害,这些孩子都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我们的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爱,教他们学会做人,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3、 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基地建设活动。全县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金溪一中建立了一个模拟法庭,每学期都开展了一至两次模拟法庭活动,学校都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县城为烈士公园,农村为敬老院)。县城学校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公园扫墓,农村中小学在中秋节时为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这项活动开展后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 开展了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调研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采取分级量化管理制度,学校将全校学生分解到每位教师,每位教师要对分到自己管辖的学生对他们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周围环境和联系方式要了如指掌。
五、开展廉洁修身教育,为留守儿童构建健康心理咨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上学校德育管理的相对落后,内容上的枯燥单调、方法措施上的形式主义、质量效果上的差强人意,致使学校教育感到乏力,青少年学生成长感到困惑。为此,关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也深深感到:学校德育工作内涵要不断延伸,德育质量要求要不断提高,德育方法措施要不断改进,德育内容形式要不断适应新形势。
在创建廉洁修身读书活动中,我们在全县学校全面铺开。其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勤奋读书、努力学习、以廉为尚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树新风。为落实这项活动,各校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向学生家长发出“我读你听”“我听你讲”的校家活动;另外,各班班主任再自身实际制定实施读书的方案,落实每周诵读时间,发挥家长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做好家校阅读联系记录表等。为推动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各校还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
2022年金溪县教育局工作总结
“校家同创”爱意浓 “廉洁修身”树新人
——我县实施校家同创和廉洁修身读书活动工作总结
金溪县教育局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十月,金溪县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从2022年秋起,我县各中小学启动了以关爱留守学生为重点的校家同创工程,充分调动并整合、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营造了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良好氛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今年,我县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廉洁修身的教育,让校家同创德育工作走向更完善局面。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2022年6月29日我局接市局“校家同创”工程实施(试行)草案后,7月3日就召开了班子会,7月9日又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会上,认真传达、贯彻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校家同创”工程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成立了“校家同创”工程领导机构,全县各校相继也成立了“校家同创”工程领导小组,并建立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开办了家长函授学校,为家长科学教育子女提供了理论课堂和探讨交流实践的场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在加大宣传力度方面我们主要做法是:利用县有线电视台连续播放我县“校家同创”实施方案,学校围绕“校家同创”开了三个会(学校班子会、全体教师会、全校师生动员大会),有的学校还向学生家长发送了书信,金溪一、二、三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如广播、宣传栏、班刊等大张旗鼓地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校校都制订了“校家同创”工程实施方案,各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
三、启动关爱留守学生受教育工程
在实 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如开展“廉洁修身”征文比赛,“我与廉洁修身之间的故事”的演讲比赛。通过廉洁修身的教育,许多孩子都从中受到了教育,从而使校家同创德育工作更进一步。
一是建立年度目标考核制度,把留守学生受教育工作纳入各校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二是成立了金溪县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思想上、人力上、财力上给予保证;三是积极务实地开展“八个一”活动,架起爱的桥梁:即学校要在开学初对留守学生状况做一次调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数量、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建立好留守学生档案;召开好一次专题会议,重点讨论留守学生在学校一系列活动安排等事项;开通一条“亲情——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增进感情;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联系,掌握子女的在校情况;家长学校每学期针对留守学生问题举办一堂专题讲座,强化家长(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观念与责任感;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安排专人致留守学生家长一封信,汇报其子女在学校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每学期班主任要找留守学生谈一次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消除困惑,增强生活信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家访,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担当重要角色,意识到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布置留守学生写一封“爸、妈,我想对您说……”的汇报信,并协助邮寄出,让家长知道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八个一”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实施二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其本实现了保障留守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留守学生在学校能安心学习,家长在外能安心工作。
四、整合资源齐心协力,用爱架起温馨桥梁
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一方面,要发挥教育部门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架起并疏通育人的立交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近几年,我们开通了以下渠道来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1、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八荣八耻、教师八不准,在全县教师中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标兵评选活动;县教育局还组织了师德标兵到全县各中小学作巡回报告,学校在醒目地方张贴了“八荣八耻”和“教师八不准”,增强了教师荣誉感。
2、 开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交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育局工作工作总结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