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中学生写人作文精选 我的老师
中学生写人作文精选 我的老师
他?就是我的初中的语文老师——张先富。虽说他的年龄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了,一头卷卷的黑发下伴着一张成熟稳重脸孔,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得特别炯炯有神,特别是那张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一定是个幽默细胞特别发达的老师。没错。我们班的同学最先被他吸引住的就是他那幽默搞笑的性格。
那“经典”的幽默画面还是那么清晰的寄存到我的脑海里!
刚刚开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给自己来了个介绍:“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初一一班的语文老师,也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张,而因为和朋友出去吃饭。我总是最先付钱的一个,所以我名叫先富。”后来一个搞怪的同学叫嬉笑道:“可不可以叫以后叫你后穷?”大家都明白了这位同学的意思——先富后穷!随后,同学们都哄堂而笑。老师也给我们传染了——露出了他白白的牙齿!
在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课堂可说堂堂是笑声满满的。这可是多得老师的家乡口音啊!哦?有多搞笑?来,听我慢慢讲。他啊,总是把社(she)会读成社(shi)会;鲜(xian)花读成鲜(xuan)花;每次听到老师读错,我们都会笑着“耐心”的帮他纠正过来。连改三遍,老师还是老样子——哈哈,也难免我们笑的更大声了。
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修改病句。有一句病句是这样的:“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变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我们七嘴八舌的都说把“在…下…”二字去掉。老师是对的,但还有第二种改法。可我们这些小鬼却怎么也改不出来。张老师啊,只好一脸无奈的将答案告诉了我们。随后,一阵又一阵的小声传来。为什么?原来,老师说把“使”去掉。我们这些专门搞怪的小鬼就叫听成了把“屎”去掉了。张老师被我们气的不知该生气好又是感到可笑才好啊!
更有趣的就上老师教我们朗读《黄河颂》这一课。那堂课,可说是把我们的肚子都弄疼啦。因为课文中有多个“啊,黄河”老师朗读时,声音洪亮而有感情,而最爱上这些课的我们也专心致志的听课,慢慢的进入那个《黄河颂》的情景里。我们也随着老师朗读了起来。当读到“啊,黄河”时,我们可是字字读的大声!
老师笑了,他没有继续读下去,笑着对我们说:“老师我是**感情,你们打断了我的情感,我又要重新来了。”我们也笑了……老师重新朗读得第二遍,我们把自己的嘴巴闭的紧紧的,生怕会打扰到老师……就在老师读完之前,我们自发的位老师鼓起的掌声!
张老师就是这样,总会是幽默你几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过后,对人生多了一份自信与把握。在如此轻松、活泼的学习中学习,感受张老师的亲情教育。我有种自觉,多年以后,不!就在现在,我们全班同学都在庆幸自己有个这样的老师,都会在心里高呼:“张先富老师,万岁!”
第二篇:中学生写人作文精选 我的老师--我的语文老师
中学生写人作文精选 我的老师--我的语文老师
提起语文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中,我接触了很多老师,但是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最好玩的还是我的语文老师-----高燕老师了。
高老师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稍稍发胖的脸颊上长着一个平平的鼻子,鼻子的下面则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在这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做着高尚的事情。
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独特。
我以前接触到的老师,在教学方面对学生不是打就是骂。而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则是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感动中成长。
我们班有一个叫罗蒙的同学,由于家里没有人管制他,所以他从来不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也不认真。高老师知道后,就想尽办法鼓励他。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老师就会给他一个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拥抱。渐渐的他这块千年不化的寒冰被高老师这个炙热无比的大火球融化了,他进步了: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听讲认真了!
我相信,从这个小小的事例中,大家也一定被高老师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折服了吧。
第三篇:作文写人专题误会写人
起跑线补习社作文培训辅导教材起跑线补习社作文培训辅导教材
姓名班级
误会法写人
导言: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故事。“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叙述直来直去,读来就没有情趣。故事情节曲折回环,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误会法是我国古典小说和戏剧中常用的构思方法。作文采用误会法,能使叙事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名家引路】
错误的手套 著名女作家张丽钧
寒假时我带着儿子然然回家,父母不胜欢悦。
母亲喜滋滋地为她的小外孙忙碌着,但却不知怎的老是对着然然喊我的小名。“我不叫娜娜,我叫然然!”那小小的男孩一遍遍地抗议着,父亲微笑着告诉我说:“管全世界的小孩都叫娜娜,那可是你妈的强项哩!”
那天,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追出门去嘱咐父亲说:“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
父亲走后,母亲抱怨地说:“你爸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着吧,然然这手套他多半是记不得买的。”
天很晚了父亲才回来。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菜篮子左拨拉右拨拉,到底也没找到她要找的东西。
母亲生气地责问父亲道:“手套忘买了吧?”
父亲一拍脑壳说:“瞧这记性!”
母亲于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叹起气来,我晓得,这是母亲“狂轰滥炸”的前奏。
就在这时,父亲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了一副杏黄色的皮手套,他不管母亲惊讶的眼睛瞪得多么大,只管得意地冲我一笑说:“闺女,戴上!”
“错了错了!”母亲叫起来,“是让你给然然买手套,谁让你给娜娜买手套的!”
父亲愣了一下,继而说了句让我幸福得几乎晕倒的话:“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
阅读理解:
1、本文的中心是2、看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父母对孩子的爱: 3、本文的两处误会
第一处是第二处是【技法点拨】
运用误会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运用误会法反映生活中的事件时,必须合情合理。 第二,设置误会时,要想出各种办法,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
起跑线补习社作文培训辅导教材起跑线补习社作文培训辅导教材
第三,运用误会法,切忌“误会落空”,即设置的误会既无深刻的意义,又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考场佳作】
心灵的地震
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
“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
清早,办公室里的一张小纸条,在老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竟然有学生写条子警告老师,谁这么胆大包天?刘老师,是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今年还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她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
年级组长皱着眉头思索着他把那张字条收起来没有让刘老师看到。
校长接过那张触目惊心的纸条,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刘老师可是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德育典型,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校长想了想,还是把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刘老师接过字条,血直往头上涌着——怎么会这样?没有理由的。几十年来,自己就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可眼前的这句警告却又鲜明地摆在眼前。
刘老师定了定神,把那张字条又看了一遍:这是一张普通的作文稿纸,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心的刘老师还是透过字迹认出来了,一定是小强写的!
她把小强叫到了办公室。小强在全办公室老师告光的注视中,瑟瑟缩缩地走到了刘老师身边,脸涨得通红。其实,在班级里,小强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很一般平时也没有什么违规乱纪的行为。如果不是他自己承认字条是他写的,刘老师真的不可能把他和“恐吓信”联系起来。刘老师压制住自己心头的怒火,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要写这张字条?”
“昨天您和我谈话时,我看您嗓子沙哑,又不断咳嗽,听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有冷空气入侵,我想提程您注意,不要感冒了??”小强暖嚼着,眼神惊恐不安。
满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刘老师的眼睛也变得红红的,自己一直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精力和心血都花在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学生身上,而小强却一直被自己忽视了。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自己只不过随便和他交谈了几句他竟铭记在心里。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一滴泪水悄悄地滴落在那张小小的纸条上?? [点评]
一张小小的字条,在老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一位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居然被学生“警告”“威胁”,这还了得。在老师,年级组长,校长的过问,调查下,事情最终水落石出:原来是一位成绩普通,被老师忽略的学生对老师善意的关心、提醒。一件原本寻常的小事,作者运用误会法引领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事件的意义也就彰显了出来: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特别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普通学生。【小试牛刀】 题目:闪光的心灵
要求:1、用误会法写出人物的美好心灵。2、用上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3、比喻排比的运用为文章增色。
第四篇:中学生怎样写人记事
中学生怎样写人记事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 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 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 丰富的营养。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在卸任方面,学生可以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 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 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写人记事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 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怎样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具体做法是: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 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 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
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自己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写熟悉的事,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 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 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 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一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 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 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 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 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 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 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
“爸爸错怪你了,向你 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 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学生可以写些片断,以 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要求做到四点: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写小片断,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 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 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 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要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 了。所以,必须要掌握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 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 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 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 “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 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 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 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 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写描写人物的文章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比较空洞,没血没肉,只有主干,没有添枝加叶的成分。写出来的人物往往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就有两酒窝??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说,人都是具有个性的。学生在写文章时,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怎样将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呢?
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
一、怎样写人物外貌
写人物的外貌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两点:
(1)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像照相一样全部收摄在内;也不能搬用套话,千篇一律,千人千面,像写小孩,都写成“浓
眉毛、大眼睛、一笑两酒窝”。这样就不会写出动人的形象来。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特征。比如在学过课文《少年闰土》一文中,作者就是紧紧抓住闰土的特征写他的外貌的:“头戴一顶小毡帽,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那匹猹尽力地刺去。”这个外貌描写,由于把闰土的特征表现得极为突出,便给人们留下了终身的印象。
给学生安排了一组小练习:1、你和同学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上课、下课、搞活动、做游戏??可以说是最接近,最熟悉的了。然而你想过没有,怎样准确地写出你最要好的或最佩服的同学的外貌呢?想一想,写同学的外貌一般都写哪些内容?一般男孩和女孩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如何突出这些特点。
二、怎样写人物的语言
人物的语言是和他的身份、经历、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的,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写好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1、人物语言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2、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即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退休老爷爷爱坐在公园、茶馆里聊天,他们对眼前的事忘得快,对过去的事记得牢,常爱说:“嘿,我年轻的时候??”“从前哪??”声调比较平缓,充满了对往昔的感慨。老奶奶说起话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小孙子要出门,她要叮咛半天:“小心车子,别撞着!”“放学早点回来??”小孩子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老是追着大人问个没完:“小鸟为什么停在树上?”“为什么它妈妈不接它回家?”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写出符合他(她)的身份、年龄、性别的语言来,才会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3、写好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取舍,不能像个录音机,把凡是听到的,一概记录下来,那就会繁琐冗长。我们必须取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让整个对话无废话,干净利落富有表现力。
三、怎样写人物的动作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这意思是说,描写人物一定要写人物的动作,应用主人公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段。
怎样写好人物的行动呢?
1、写行动一定要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写人物还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习惯动作。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各自特有的习惯动作。例如小弟弟不爱清洁,不带手帕,流鼻涕了,常会用手背一抹;戴眼镜的人,镜架宽了,老是滑到鼻尖上来,日子长了,就会有用中指或食指把眼镜往上一推一推的习惯动作??。作文时把人物的这些特有习惯动作写出来,就会增加文章的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人的动作变化最多,差别也比较细微,我们还要学会精确地描述动作。
四、怎样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直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的一种方法。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化文章的主题。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写好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
比如《穷人》那篇课文,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恰到好处。她家里很穷,一家七口只靠丈夫打渔维持生活。现在邻居西蒙死了,她必须担负起抚养西蒙两个孩子的义务。但是她家养得起吗?丈夫会同意吗?她心理忐忑不安,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段心理的描写就完全符合
她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2、心理活动描写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精炼、适当,要防止不合人物实际或冗长。好的心理活动描写不一定写得很长,关键是准确、适当。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作者周晔得知自己读书囫囵吞枣,伯父巧妙地给予批评时,她“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短短一句话便把周晔当时的心理状态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我还鼓励学生多阅读。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语言缺少丰富的内容。这时就得靠老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及其他阅读材料。《作文选》选登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作文选》和其他阅读资料。但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抄袭,而是从阅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增长知识,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另外,还可以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如关于人物外貌及动作描写的语句、人物刻画的语句等。只要符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地放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文章让人读了合适,组合严密,没有硬塞的感觉,就说明把“借”的东西写活了。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个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真善美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乐于写作,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篇:写人的作文范文
题目:我有一位-----------
提示:可以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以写自己的老师、同学,还可以写自己的邻居、小伙伴……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3)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4)400字以上。
思路:1、可以从“关爱”的角度写亲人。(2)可以从“成长”的角度出发。
(3)可以从“关心”的角度写朋友或邻居。(4)可以从“启示“的角度写物品。
我有一位好爸爸
我从小就爱吃瘦肉,而爸爸呢,却总吃我从不爱吃的肥肉。每次吃晚饭,他的嘴都要砸吧几下,仿佛告诉我:“肥肉太好吃了!”
那天,我忍不住问爸爸:“爸,您怎么这么爱吃肥肉呀?”你猜爸爸怎么回答我:“肥肉嘛,吃的满嘴都是油,舒服呀!”我听了,也夹了一片放进嘴里,才嚼了几下,便感觉难受,赶快吐了。虽然我感觉不好吃,但我每次吃肉时都小心地把肥肉跳出来,慢慢地夹到爸爸的碗里,还仿佛很关心似的说:“爸,这是您最爱吃的肥肉,多吃点。”爸爸每次也都很高兴地接受了。
又一次,爷爷(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奶奶从乡下来我家。在饭桌上,我依旧给爸爸夹肥肉,爸爸照样吃地津津有味,吃晚饭,爸爸就上班去了。一会儿,奶奶来到我的书房对我说:“你怎么老爸肥肉夹给你爸爸呀!”我很神秘地说:“奶奶,你不知道吗?爸爸很喜欢吃肥肉呢!”奶奶很严肃地说:“谁说的,他从小就爱吃瘦肉,最讨厌吃肥肉了,我和你爷爷都把瘦肉让给你吃呢!”我对奶奶的话半信半疑,便去问爷爷,爷爷说:“傻孩子,爸爸哪里是爱吃肥肉呀,他是把你爱吃的瘦肉让给你呀!”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中午,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我尝了尝,觉得真好吃,不过,我想让爸爸也吃点,但又怕他不会吃,就撅着嘴说:“爸爸,这排骨怎么这么甜呀,太难吃了!”爸爸不信,尝了几口,好像回味似的咂了咂嘴,说:“挺好吃的呀!”“您再吃几块试试!”爸爸又吃了几块,然后坚定地说:“真的好吃!”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爸爸这才知道上了“当”。他转身摁了一下我的鼻尖:“真是一个机灵鬼。”顿时,我觉得好幸福。
从那以后,我都尽量让爸爸多吃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