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皮影戏作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皮影戏作文》相关的范文。
篇1: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作文
听不懂的故事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方娜
星期三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城隍庙看皮影戏表演。远远地,我们就听到庙里悦耳的锣鼓声和动人的弦乐。
庙里燃着两支红色的蜡烛。观看皮影戏的人还真不少,不过大多是老人。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皮影戏,一边吃果子,非常惬意。
戏台搭在地上,前台是个木质的四方框,上面镶了一层白布,后面的灯光照着皮影,就可以看到皮影的动作了。另外三面用竹棍子撑起来,外面包了一层红布,就成了一间小小的.包厢。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有三个皮影师傅,一个师傅负责掌影子,()不时唱上几句,有时还跺脚助兴。另外两个师傅负责好几样复杂的乐器,如敲锣打鼓,拉二胡等。他们还要分几个角色,用几个腔调唱台词。
一个小丑模样的人物出现了,一边跳一边说着什么。戏词好像是方言和普通话混在一起的,我和刘洋都听不太明白。
“刚才唱的是什么?”我问刘洋。
“我是一个肚。”刘洋说。
“不对吧?‘这是一条路’还差不多。”我忍不住笑起来。
由于听不懂台词,我稀里糊涂地看完了这场皮影戏。后来问旁边的爷爷,才知道表演的是《樊梨花》的故事。
那位爷爷告诉我,皮影戏主要运用方言说唱,还临时掺杂了其他地方的方言和腔调,刚开始听时会有些难懂。如果在观看皮影戏之前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听起来就容易多了。
(指导老师 许交飞陈怀瑞)
篇2: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让皮影艺术永远流传
去年,“宝莲灯”首映式在我们华阴市西岳庙隆重举行,其中有一项就是精彩的皮影戏。我们全家有幸观看了华阴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戏台很小也很简单,用白布围成了一个长方形,长超不过三米,宽大概也只有两米左右,一块雪白的'步挡住戏台的一半,操纵皮影和敲锣打鼓的民间艺人坐在白布后面。舞台前面人山人海,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
在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中,白布上方出现了小巧玲珑的人物雕刻精致的皮影。有唐僧、有孙悟空、有猪八戒、还有娇艳的白骨精……一阵阵粗犷激昂的唱腔吸引了我,我仿佛也跟着唐僧师徒四人一同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你知道皮影是怎样制成的吗?它用牛皮做原料,经过一道又一道工序,才把牛皮制成了薄而透明的材料。然后,艺人用刻刀精雕细刻,最后还要上色呢!皮影雕刻工艺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景物有宫殿、绣阁、帅帐等等,人物有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神话人物……每个皮影形象都非常生动逼真。在没有电影、电视之前,皮影艺术在华阴的城乡广为流传,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可是现在,人们却很少能看上皮影戏了,孩子们几乎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皮影,我多么希望华阴政府能在节假日,多组织演出几场皮影戏,让皮影戏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永远绽放光彩!让我们大家都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吧!
皮影
老王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祖父耍皮影时的情景,那时他只有六岁。祖父在村里边敲锣边大声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他就跟在祖父的后面,学着祖父的语调奶声奶气地喊“看皮影儿喽!”祖父哈哈大笑,抱起他,“当”敲一下锣。“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看皮影儿喽!”“大声点!”“看皮影儿喽”
晚上,在他家老屋的门前,祖父和父亲搭起了戏台,点起了汽灯,打开木箱排出了皮影。天刚黑,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拿着小方凳,早早地赶来;戏还没开场,戏台下就已经黑压压的一片。
祖父“当”地敲了一下锣,戏开场了。祖父熟练地舞动着皮影儿,台下不断地传来叫好声、热烈的掌声……
“那时候,多好啊!”摸着精巧的皮影儿,老王不禁一声长叹,“唉,可是现在”记得父亲将手艺传给自己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这可是能靠着过日子的好手艺。”可谁想等老王学成后,这皮影儿戏却大不如以前红火了,这几年更是无人问津。
“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来看这皮影儿啊!”想起儿子不屑一顾的话,老王气就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大年三十摆起戏台时那冷清的场面,更如锥子般戳着老王的心。“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要看咱们中国的皮影戏,只怕要到国外去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考察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老王心中阵阵发凉:“我可不能让皮影戏在我这一代断了呀!可是,连看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来学了。”
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了与老王相伴了几十年的皮影上。
“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耳边依稀又响起了祖父的吆喝,恍惚中又听到了祖父的爽朗笑声:“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于是,老王便如小时候一样,亮起嗓子喊:“看皮影儿喽”那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去……
篇3: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作文
对,不能,那么他们躲在哪里呢?他们在幕后操作,操作的结果是,皮影在舞台上呈现出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动作和神情,并通过这些细致逼真的动作神情,以及皮影操作者的旁白等,向观众表现皮影人物的一个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既有趣又有主题,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观众“微笑,默叹,鼓掌,以为妙绝”。
考试作文毕竟和平时随笔不同,考试作文要求在限定的字数内表现一个主题,表达一种情感,而平时随笔则可长可短,比较随意些。平时随笔就像是在家自己弄弄小炒,而考试作文则像规定时间内给客人端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像模像样的菜肴,当然也像在规定的舞台和时间内给观众表演一段皮影。要求比较严谨,因此,需要我们同学好好去经营。
我们继续这个比喻,写作文的同学可以比作是皮影操作者,而你的作文就是那个皮影戏,那么改卷的老师呢?便是观众吧,作为操作者,你不可能从幕后跳出来说,观众们,我的皮影故事是这样的,情感是那样的,人物是如何如何伟大,或者如此如此有趣等等。
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幕后将皮影绳拉好,让皮影们舞动起来,表演起来,看到观众被你的人物感染进入角色,你仍旧不能在背后叫好,你只能不动声色地继续操作下去,或者事后没事偷着乐。契诃夫谈到写小说时说:“好坏都不要说出声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在写作者尽量让自己处于“隐身”状态。如果改卷老师被你的故事所吸引,最后才走出来,作为宾客,他“意少舒,稍稍正坐”,来给你打分,那么你的作文就成功了。
目前,我们同学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呈现方式的问题,我以前以为是呈现的精彩不精彩的问题,后者只能日后慢慢在锻炼中去解决,目前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呈现方式的问题。大部分同学似乎就怕阅卷的老师看不到你的写作意图,于是干脆站出来说,这个人物,怎么样怎么样,而不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特定的场景以及故事去表现,因此,作文就变成了思想说教,或者是人物概述。
下面我们用两篇本次考试作文来对比。
难忘那微笑的目光
期中考复习的最后一天,明天便是奔赴考场的日子。我回望教室墙上的钟,下午第一节还没开始,还是下课时间,便将头埋在臂弯里,再眯一会儿觉。连续几日的晴天,让人困倦不已。旁边的男生们不知疲倦地打闹着,我实在难以入睡了,心里盘算着――下午英语课、语文课、科学课,吃饭……
正当百无聊赖时,上课铃陡然响起来,英语老师抱着一堆作业匆匆从隔壁班教室跑过来。耳畔响起英语老师温和却又严厉的声音:“这节课我们来订正作业,再不订正就没时间了,大家先把报纸拿出来……”她碎碎的声音不绝于耳,而我,中午没休息,倦意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眼皮都快粘上了。朦胧中环顾四周,也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坐直了身子,强打精神努力听着。我自恃作业做得不错,闲着无事就开始打量起英语老师来。皱巴巴的脸,皱着的眉头,皱着的鼻翼,不断涌出单词的薄嘴唇显得更薄了,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老婆婆。
此刻,她正起劲地讲解一道题,为了掩饰自己的`懒散,我装作极认真听题目的样子,并及时附和老师一声,完整地将英语语法回答出来。当时教室里悄无声息,只有我的声音在空气里回荡,突兀得让人有点尴尬。
我抬头望了老师一眼,却分明得看到她微微笑了。嘴角没有上扬,但目光却充满笑意,极轻,极浅,似乎在赞许我,夸奖我。蓦然间,那皱皱的脸在我眼里舒展开来,午后的阳光照射出细微的尘埃,在老师的周身浮动着,安静温和。老师那微笑的目光穿透了尘埃、穿越了距离,轻轻但有力地撞开了我的内心,带走我所有的困倦、杂乱的思绪,仿佛有魔力般。心中的愧疚和不安顷刻间被放大,放大……
老师其实可以不用来补上这复习课,但为了那没准的一两分,她花了45分钟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那目光,那微笑的目光令我清醒。
我回望教室墙上的钟,还有25分钟。我想,这25分钟我会很努力,很认真。至少我不能对不起那微笑的目光。
别用平常的眼光看我
有些人在生活中做了一次贼,那么他在我们眼中就永远是贼了,殊不知,他也已经改过自新了,所以请别用平常的眼光看。
在我们生活的班集体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或大或小,或好或坏,但是如果是好的事情的话,我们脑袋中肯定浮现的是班级中佼佼者的名字;反之,如果是坏的呢,那些平时在班级中纪律不好的,天天打架的人就是你首先想到了,为什么不同的人在你的思想里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呢?是因为他平时的一次高分还是因为他平时的一次违纪?可这些又能代表什么,在我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到的事物的一瞬间而已,你可能错过了它好的一面,也可能错过了坏的一面,所以我们又怎么能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春天永远都是“温暖”、“轻盈”、“希望”的代名词,春雨永远是那么地“温柔,安静”,如果人们在春天看到了倾盆大雨、乌云满天的景象,还以为是夏天提前了,可是,时间的确是停留在春天,这下的,也的确是春雨啊。因为没人规定春雨必须要“润物细无声”,它也可以来的轰轰烈烈,走的潇潇洒洒,有些事物可能无形之中在慢慢地改变,所以,我们怎么能用平常的目光去看待呢?
我很讨厌听身边的人说,你不就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好的一面,我们还可以不计较,但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往往都是贬义的,这就是一根导火线,接下来两个人就会争论一番,毕竟没有人是希望自己在别人的心中的印象是不好的。
我们不应该被假象迷惑,或者我们应该多发现事物其他的优点,不要用平常的目光看一切。
点评:从上面两篇作文来看,两位作者的思想深度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甚至文笔高低,在这两篇作文中我们是看不出有多大的差别,至少改卷老师不可能在短时内看出了,但是就是这样两篇作文,分数差别却极大,40总分的作文前者得了36分,而后者却只有区区26分。这就是呈现方式的差异在考试作文中给人的感觉所造成的迥异结果。
我们不可否认,前一篇作文无论从选材的精心,描写的细腻,主题的深化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独到的地方。可以肯定,这位同学她的立意假如和后一个同学一样的话,她也同样会选择用一个生活场景,用一段细腻的描写去呈现生活中那些总是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待人的不公正现象,同样可以获得高分。
这也许就是作文能力高下的区别之一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但是目前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记叙文中写作者的状态问题,是在线,还是隐身?是跳出来议论,还是藏在后面拉那根皮影操作的绳子?
篇4: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作文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那些特色很神奇,十分吸引人,皮影戏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汉族的特色,皮影戏的历史十分悠久。
・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 皮影戏演出时十分的有趣,艺人们唱着那腔调,一边唱,一边讲述精彩故事。艺人们技术都十分的好,控制着人偶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让人叹为观止。
皮影戏最著名的有三大皮影戏,每种都颇具特色。陇东皮影最显著的特点是夸张变形,人物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陕西皮影起特点是保留着说书的痕迹。而山西皮影的特点是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和工艺手段和陇东皮影截然不同。
・ 皮影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5:皮影戏作文
今天晚上我看了皮影戏,皮影戏是有很多阿姨在后面操作一些用纸板做的小动物,小动物就会跑,就会跳了。
皮影戏真好看,我下次还要看。
20xx年7月28日
皮影戏作文50字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6:皮影戏的作文
篇一:皮影戏的秘密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浆田学校六年级 陈斌
附近庙里的菩萨要过生日了,晚上一定有皮影戏表演。
“崽,妈妈晚上带你看皮影戏去。”妈妈是个皮影戏迷,绝不放过任何一次看皮影戏的机会。
妈妈经常给我讲故事。她说,这些故事都是她从皮影戏里知道的。小时候,她看皮影戏看得可多啦。
我和妈妈坐在最前排。第一出戏是《武松打虎》。“武松”一出场,上下翻滚,真是威武极了。看戏的人都说: “这武松演得太好了,太厉害了!”
“这个纸人怎么会跳上跳下,还会说话呢?”我纳闷极了。
我偷偷跑到后台,掀开布往里看。空间很狭小,两米长,一米五宽,还放了两个大箱子。两侧的大竹竿上挂着许多皮影人物,带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精致又漂亮。两位师傅坐在长凳上,另外一位师傅站着。他们一个敲鼓打锣,一个拉二胡,一个操纵皮影。站着的师傅把“武松”的皮影放到布幕上表演, “武松”的背上连着许多线和棍子。
操纵皮影的师傅猛地在地上跺了一下脚,那只“老虎”马上翻倒在地。敲鼓的师傅大喝一声,“武松”就骑在了“老虎”的头上。
精彩的皮影戏,需要师傅们高超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 (指导老师 王远玉)
篇7:皮影戏的作文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欧阳娴
房老师将皮影戏班请到学校表演。我们这帮小戏迷们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高老庄收猪八戒》。
咚咚咚――鼓声响起来,一个毛头毛脑的皮影出场了。有的同学尖叫: “孙猴子出场了!”哈哈,后面那个斯斯文文的相公一定是唐僧,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很快,笨头笨脑的猪八戒出现了。
高员外的女儿带着丫环在花园赏花。戏台里传来高小姐和丫环的对话。真奇怪呀,戏台后面,明明是四个男师傅,说出来的却全是女人的腔调。
演戏的师傅用手在灯光前晃了一下,一道黑影将高小姐吹倒在地。丫环扶着高小姐进房,用平江的方言大叫: “哎呀,不得了啊,小姐被怪风刮倒了,还胡乱说要跟猪相公成亲啊!”
这时,一个家丁皮影出现了,说是帮高小姐去找郎中治病。他在路上碰到了孙猴子,就将孙猴子带回了家。
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要数这个治病的情节了。师傅们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和创新,听起来更幽默,更精彩。
孙猴子坐在桌旁的椅子上,坐了两三次还没坐稳。我们真替师傅们担心,是不是皮影坏了?
旁边那个家丁皮影忽然问:“你是不是没吃饭?”
孙猴子说: “肚子饿了几天,站也站不稳了!快拿文房四宝给我开单方!”
家丁应道:“文房四宝啊,你要多少,我们南江镇上就有多少!”
哈哈,师傅将我们南江镇唱进去了,有意思。
孙猴子说: “要三百年的猪头。”
那家丁插嘴说: “三百年的猪头,谁家有啊?你这个郎中真是糊涂!”
我们听了,觉得孙猴子开的单方真是奇怪。
孙猴子说: “三百年的猪头就是陈皮啊!”原来是猜谜语呀。
“天上掉下个和尚!”
有同学小声应道: “玄参!”
戏台上真的说的是玄参。在孙猴子和家丁的对话中,我们猜中了好几个中药的谜语。
(指导老师 顾曼姿房科盒剑)
篇8:皮影戏的作文
作者/陈诗音等
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皮影小剧团的小编剧们,开动脑筋,设计新的皮影形象、场景,以及精彩的故事。瞧,他们设计的`皮影样图多漂亮。将这些样图剪下来,再进行加工,做成皮影,就可以进行皮影戏表演啦!
美丽的大树
陈诗音
我要给大家表演皮影戏――《美丽的大树》。
瞧,这是我设计的皮影样图。这是一棵健壮美丽的大树。它有茂密的树叶;粗大的树干,浅紫色的树皮。我在画纸上雕刻了两只圆溜溜的眼睛和一张可以活动的嘴巴。做成皮影的时候,我用几根小木棒控制眼睛和嘴巴。这样就能生动地表达大树的快乐和忧愁啦!
拔萝卜
王益昌
我想借助皮影戏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讲述《拔萝卜》的故事。一对老夫妇在地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种子。到了夏天,他们的园子里不仅结满了豌豆、黄瓜和丝瓜,还长出了一个巨大的萝】。
老爷爷用力拔呀、拔呀,就是拔不出这个大萝卜。老奶奶、小孙女来帮忙了,还是拔不出。小猫、小狗、小耗子都来帮忙了,终于把大萝卜拨出来啦!晒太阳
李鑫鑫
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皮皮和西西两兄妹决定让家里的被单晒晒太阳。
他们踮着脚,一起将被单搭上晾衣绳。
西西把脸蛋儿贴在被单上,说: “好温暖的太阳啊,我真想把自己也挂到晾衣绳上晒一晒。”
“那我们试试?”皮皮说。
皮皮和西西双手抓住晾衣绳,眯着眼睛看着金灿灿的太阳。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来,掀起了被单。被单把皮皮和西西卷起来,飞到空中。他们吓得尖叫起来,忙打开被单,紧急降落,终于安全到达地面。
海底世界
黄靖恒
我设计了《海底世界》的皮影戏。
我用透明的硬纸板剪了两条大鱼,五条海带和一丛珊瑚,再用绳子串上,就可以操纵它们了。我把剪好的气泡也用绳子串上。《海底世界》这个故事需要的道具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海带慢慢地扭动着身躯,鱼儿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开始讲述大海里的各种趣事。你想听听吗?
飞翔的小魔女
曾彦霖
看,我这个皮影效果不错吧?你能看到小魔女后面那隐隐约约的影子吗?
圣诞节到了。小魔女和圣诞老人一起为小朋友准备礼物。 “我应该给小朋友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小魔女问圣诞老人。
“你飞进小朋友的梦里就知道啦!” 圣诞老人说。
这个晚上,小魔女好忙啊。她要飞到每一个小朋友的梦里,给他们送去心爱的礼物。
游来游去的鱼
刘天喜
我拿来一张透明的胶纸,在上面涂上蓝色。这是大海的颜色。用灯光一照,它更像蔚蓝的大海了。
海藻怎么做呢?可以收集一些绒毛,把它们粘在纸板上。轻轻吹口气,它们就微微颤动起来。
那条游来游去的鲨鱼,嘴巴是可以上下活动的。表演的时候,我会给它配音――咔嚓咔嚓……
(指导老师 曾晓霞徐静芳房科剑)
篇9:皮影戏的作文
上周六,我们学校来了京剧团皮影戏分团,首先,他们介绍了皮影戏是电影、电视的老祖宗,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文化遗产。有《狼和羊》、《金斧头和银斧头》这两个故事把人和动物的动作操控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都栩栩如生,还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孙悟空大战蟒蛇精》中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很幽默,语言很搞笑,整个教室都布满了笑声,看完了这三个皮影戏,我们大家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通过这次皮影戏,让我们知道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用“光线”照射来表演故事情节的戏剧艺术品种。
篇10:皮影戏的作文
昨天晚上,我看了CCTV—4台播放的皮影戏,太美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我想写这个题材。
我查了一下资料,皮影戏呢,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发源于我国陕西,到了唐宋时代,在我国山西、河南都很发达,极盛时期是清代,特别是河北一带,玩的人很多,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玩得起,后来,随着军事远征和经商,相继传入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泰国、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西欧等国家。1955年起,全国残存的皮影戏班,在党的关怀和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文化复苏了,现在的皮影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作出更好的皮影戏。
皮影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我国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皮影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表现戏剧形式,服装鲜艳,唱腔优美,表演得非常动人,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篇11:皮影戏的作文
在上周,我们在学校里看了一场由“龙在天”皮影文化组织表演的皮影戏《红孩儿》。那不仅仅是光表演皮影,还是时不时的让“袖珍人”出来与同学们互动,增加气氛。“袖珍人”听导演讲是年龄比我们大好几岁,但个子却与我们相仿,多神奇呀!
这部戏中把古典的语言改成现代的语言,如红孩儿在戏中演到师傅让八戒去救挂在树上的红孩儿时八戒问:“你怎么会挂在树上呢?”红孩儿答到:“我…… 我在吃汉堡包,一阵风就把我挂树上了!”“哈哈哈哈……”同学们该是被这妙趣横生的语言给逗乐了!可以说,这次经历是难得的。更别说没看过皮影戏,就连皮影的人物、材料我们都不知道,那机会就更难得了。
这也反驳了人民科技水平再发达,也不该处处都讲先进。往往回顾一下老戏曲、老物件也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