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传统民俗的作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家的民俗作文 篇一
你看,那一群手拿九莲灯的姑娘们。她们身着花衣服,静静站立,好似那含羞待放的花骨朵儿,显得那么沉稳,那么自然。
忽然,音乐响起来了。只见她们轻轻地抬起自己的双臂,就好像那美丽的蝴蝶展开翅膀要飞舞一般。对,没错!她们飞舞起来了。那纤柔的身姿舞动着,伸展着,整个世界都仿佛在观看着,此刻空气凝滞了。
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不时变换的队形,如同仙女施法般,显得那么神奇,那么魔幻。
当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呆住了,就好像被施了魔法般。接着一个掌声响起来了,两个掌声响起来了,更多的掌声响起来了,掌声如潮,久久不息!
那群姑娘们此刻好像变得更加闪耀,更加夺目了。
民俗作文 篇二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还有10天就过年啦!传统年俗你知道多少?”昨日,一则《那些年俗,你还知道多少?》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少数人能回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的那股热乎劲,大部分如“80后”、90后”,对这样的年俗表示非常陌生,感觉就像猜谜语似的。民俗专家说,传统文化的丢失令人心疼,应当尽快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挽救。
昨天上午,记者分别在和平门外环城公园、西安汽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随机采访,当问及是否知道过年的传统习俗时,55岁的牛师傅一口气背完了微博、微信中热传的年俗内容,并说他的老家在周至,按照“老讲究”,不管出门在哪里,必须在腊月二十三以前赶回家“送灶神”,就是新媳妇回娘家住,也得赶在这一天回到公公婆婆家,接下来,全家人就开始张罗着扫房子、磨豆腐、杀猪宰羊、蒸馍馍了。现在人们都在外边工作、打工,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慢慢也就讲究得少了。
小梁今年23岁,提起传统年俗,她沉思了一会说,“你不会是让我猜谜语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每年过年该咋过就咋过,怎么收拾屋子,什么时候购置年货,都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确定,怎么还有这么多条条框框?这都是谁规定的呀?感觉可滑稽了。”31岁的毛先生抿着嘴有点纳闷地说,“腊八、除夕下来就是春节,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过年习俗,没听家里人说过么。春节前打扫家里卫生,买点吃的、喝的,除夕贴对联,每家每户都一样啊,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有这讲究,可以回头上网看看。”
对此,在西大街销售婚庆产品,且长期收集、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民俗的张桦宁先生说,他此前针对中国节令性的传统民俗知晓率做过一次调查,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耳熟能详,都市里长大的大多数孩子则非常陌生,他认为这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接收文化的意识有很大关系,年轻人对外来文化比较关注,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可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让人很心疼的。不要小觑小小的习俗,一旦从人们的生活中永远“走丢”,对文化的继承而言是非常可怕的。
民俗作文 篇三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队伍,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我家的民俗作文 篇四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
旧时每逢元宵节,各家多吃米粉圆子。小粒无陷者为“糖圆”,大颗有陷如白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
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处处敲锣打鼓。
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什么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
据说在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妆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www.haoword.com\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夜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扫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现在呢?每逢元宵节我们还得保留晚上吃“糖圆”或“元宵”的习惯,吃过晚饭,还会去街上参加元宵节灯会,猜灯谜。回家还能看元宵晚会呢!
民俗作文 篇五
在哈尔滨下雪的中央大街,最火的不是热茶热饭,而是马迭尔。
打我记事起,每年的冬天便是在哈尔滨度过的。哈尔滨,一个非常靠北的地方。我在那里看到了更大的雪,更白的城市,呼出的热气可以在睫毛上结冰,粘在一起睁不开眼睛,衣服可以板板正正冻成块儿看升华,松鼠和猫头鹰缩缩脖子很可爱,路真的很宽地方很大。
是个好的不得了的地方,来到的人都会喜欢的。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灯火阑珊的中央大街上买上那一兜子马迭尔冰棍。每每走在大街上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大家都把自己裹得紧实,一眼望去却都拿着一根马迭尔在吃。确实,那滋味我打小就喜欢。每年冬天将冰冷的马迭尔包裹在嘴里,浓郁的奶香如蟒蛇一般紧紧缠绕着你的味蕾。清甜的奶油,沁人心脾的清爽,光是第一口下去,便已然感觉到了久违的美好。每次连棒都要舔的干净才够。
说到这东西便不得不提起我的爷爷,他特别不爱讲话,总是一副不屑的表情。但奇怪的是他却从未忘记我小时候随口的那一句对马迭尔的赞美。每次回家,他都要假装刚好出来喝水然后漫不经心的说一句:“咱家冰箱里有马迭尔啊,啥都有的,你不是说你爱吃吗?我散步就顺便给你买了。”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回屋。我每次一转头,他路过我身边时脸都是红的不成样子。不过说实话,他买的确实是要好吃一些。不过我家到那家店铺有好几里路,他啥时候散步走这么远了。
在老家也有些朋友,每次听到我来到的第二天都急着赶着来找我。零零散散各自骑着自行车到我家门口,等我一同去买冰糕。我每次都如他们的“贵客”,一帮人一见面就要问好多关于北京的事情不停。在大街上三三两两骑着车,像醉酒似的笑闹个不停,满大街小巷都是我们的叫声。东北人儿的快乐都在这白色的冬天,纯白的雪糕中了。
熙熙攘攘的街头,灯红酒绿的城市。恍惚间,“马迭尔”三个字映入眼帘。走进,支付。拿到手里,包装精美了许多;含进嘴里,依然是那股香甜。可是怎么品味,却再也没有爷爷买的味儿浓,和朋友一起吃的味儿亲了。
举着马迭尔,看身边熙熙攘攘的人流,我的思绪飘回那座白色的城市………
耳边传来一声遥远的东北腔“这冰棍儿,杠杠的。”
我家的民俗作文 篇六
每逢夏天,阁巷的人们都开始繁忙起来。妇女们各个忙着家中的事务,把家中被子拿出来晒,开窗通风。汉子们种田地,捕河鱼,偶尔在大槐树下打打牌。槐树的叶子随风而动,仿佛也在享受这平凡的生活所带来的惬意。
夏天的风是清爽的,扑面而来的。它给在炎日中劳动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温暖”。每当站在田间小路上,夏风的双手就会拂过脸颊,顿时心中舒畅,让人面生柔和。
夏天的风是多情的,温柔的。无论在阁巷的哪里,她总会无不时刻地陪同你,与你敞开心扉。
夏天的风也是活跃的,爱热闹的。每逢夏天到来的第二周的晚上,乡民们都会在大槐树下的寺庙的戏台上举行演出。晚上的人十分得多,十分喧闹,如同煮熟的汤圆在沸水中一样乱窜。一般看戏的大多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大人带着小孩来看个热闹。虽说吵闹,但演出开始时台下还是很安静的,所有人都自觉地收回声音,只有几个人在后面嘁嘁喳喳。
那时我与表哥一同从家中跑出来凑个热闹,因为还小,且并不是想看这出戏,所以并没有对这场戏有太多的了解,这戏都演了几年了连名儿都还不知道。只记得台上有一个人老腔老调地唱着戏,还有两个人在拉着二胡打着快板。台下,老大爷们各拿着一把扇子扇着风,穿着背心手搭腿上坐着,一些妇女也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边轻轻哄睡边把眼神往台上挪。我们这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就在大槐树下做着游戏,跳房子,抓人,弹跳珠……有时也会往台上看了几下,但那婆娘叽里呱啦地唱着那些我们完全听不懂的,且一唱就是两个小时,我们就不再把注意力放那儿了。
夏风在大槐树上发出作响声,夜间的夏风不知为何让人感到更加的舒适惬意,仿佛这风把人们一天的劳累烦恼都吹走了。夏风是无形的,但又是有形的。吹动的衣衫,那是夏风向你表示亲密友好;微动的涟漪,那是夏风在水面上奔跑;树上的沙声,那是夏风所表达情感的声音。一声呼唤,又把我拉回现实中,与伙伴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那一晚。
如今,那座戏台已经荒废了,只留下轻和的夏风吹拂着台上的灰尘……
民俗作文 篇七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传统民俗的作文【多篇】范文。